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非停留于课堂的形式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需通过降低课本“厚度”、增加学生积累厚度的路径,采取“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教学综合评价办法等策略以实现其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综合评价
当下新课程改革已然成为学校教学的主旋律,为了追随新课改的“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新理念,老师们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掌声、笑声此起彼伏,让课堂显得热闹非凡,有声有色。但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往往缺乏妙语连珠的“各抒己见”,鲜有抑扬顿挫的“畅所欲言”,以及难有深刻见解的“百家争鸣”,这恰恰说明了他们在知识上的“贫瘠”,在情感上的贫弱以及在思想上的贫乏。这有悖于新课改的初衷。老师们也许忘了新课改的初衷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陶醉于课堂的形式美,急于与传统教学划清界限,而忽略了课堂的教书育人的意义。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势必会引起上述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立足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管理策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降低课本“厚度”,增加学生的积累厚度
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孤陋寡闻”“积非习惯”的学生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如果一节课里,面面俱到,“事”无巨细,那么学生对语文的“厌视”过不了多久就会发酵成“仇视”,失去兴趣,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谈何教学效果?所以,在处理教材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将课本变“薄”,降低课本的“厚度”,每篇课文讲明、讲懂、讲透一到两个知识点,不给学生太多的负担,让学生看得明、听得懂、悟得出,渐渐乐于学、勤于学、自主学,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积累的厚度,经过三年的“厚积”,才有在高考中“薄发”,才能“凤凰涅槃”。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在处理课文的知识点时,抓住“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两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全词的主旨。教学设计:1、你们看到美丽壮观景色之后,会写些什么呢?(明确:描写景色。)2、在看过风景后,比较我们和作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明确:同:描绘景色异:作者还问了一句“谁主沉浮”)3、作者为什么要关心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请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所作所为谈谈你们的看法。(明确:作者要当大自然的主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4、但作者只是想想而已吗?下阕他做了哪些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明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么,请同学说说这九个字写出了游泳是什么环境?“到”应该怎么理解?(明确:(1)环境恶劣(2)“到”表明作者是主动到激流去搏水)5、哪个字能体现作者搏水的心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明确:(1)遏:游泳激起的浪花使得船不能前行(2)大无畏的精神)6、“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明确:自问自答,作者的理想不是停留在想想而已,而是付诸于实践)7、根据这两句话结合全词的内容,说说本词的主旨。(明确:作者故地重游,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抒发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大无畏精神。)再如《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课文,文章很长,又是鲁迅的文章,学生很“头痛”,自然而然就有了排斥感。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可化繁为简,只讲三种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闲人、猛士。教学设计:1、这三种人各指什么样的人?(明确:(1)有恶意闲人:反动派、反动文人(2)无恶意闲人:庸人(3)猛士:像刘和珍那样的爱国青年)2、结合课文简述作者对各自的态度。(明确:(1)有恶意闲人———揭露、批判(2)无恶意闲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3)猛士———讴歌、赞美)明确这些要点,文章的主旨就一目了然了。
二、“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导下的互动教学,改变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角。“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导学-当堂检测反馈-课堂互动研讨-课堂总结巩固-课后拓展提升”这五大环节。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这五个环节的落实。首先,做好课前预习,主要借助《名校学案》来辅助学生预习,并要求登记好问题;其次,进行当堂检测并反馈问题(来自课前预习和当堂检测),没有问题的小组要扣分,多提问题的可酌情加分;第三,课堂互动研讨,针对小组提出来的问题,其他小组能解决的就不讲,不能解决的(这样的问题要酌情加分)就由全班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值得强调,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在生生互动时,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们尽情发挥,在互相纠正中寻找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当学生陷入困境时,老师应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转身”,让学生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第四、第五环节主要是结合《名校学案》中的“知能达标演练”这一部分,巩固课内,提升能力。“穷则思变”,课改的目的是:构建学生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角,以生生互动研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乐学乐思乐质疑,培养学生思维、交流、表达、独立、组织等综合能力,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实践课堂、活力课堂。在课堂上,老师少说少做,学生多说多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一年来,班级的课堂氛围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沉默无语”的课堂渐渐“丰富生动”起来了。
三、实施综合评价办法
语文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学科。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意志力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加之,受数理化学科在短期内突击就能“突飞猛进”的诱惑,在“唯分数论”的今天,语文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引入评价机制,将教学评价与德育评价融为一体,制定了这个综合评价办法。
(一)制定综合评价办法
这个综合评价方法分为两部分:学生个人积分扣分细则,学生个人积分加分细则。扣分细则作为底线,用来约束、纠正并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加分细则是用来维持学生学习动力。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办法简化如下:综合成绩=考试成绩×70%﹢个人积分×﹢老师评分(15分)我们传统的学生成绩就是学习成绩,无法体现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这个教学综合评价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将学生最终成绩分成三大块:1、学习成绩占70%,体现学习的地位;2、个人积分(平时的学习态度)占30%,鼓励学生平时多提问、多质疑、多回答;3、科任教师自由裁量分占10%,确保科任教师说话的份量。
(二)具体实施过程
我们主要是运用统计法来实施综合评价办法。每节课学生的得分由学生小组长来统计,每天由课代表来统计,每周由语文科任老师来统计,并将上周每位学生得分情况在第二周周一公布,半个(一个)学期由科任老师来统计,并结合半期考考试成绩和科任教师的裁量分统计出学生综合成绩。召开半期家长会对实施综合评价办法进行阶段性小结,家长只要将综合成绩与学习成绩比较一下,就可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威慑力。两个学期下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除了优化教材、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外,还有一个“大功臣”就是这个综合评价办法,它在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保驾护航”。一年来,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尝试,令人欣慰的是,班级的语文成绩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这只是开始,在未来漫漫的课改求索路上,将不忘坚持课改之诚心,不忘诲人不倦之初心,不忘教育人之忠心,一如既往,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高艳红.让缺失的语文味回归课堂———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4):58-59.
[2]韩玉涛.探寻教学技法提高课堂实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5):31-32.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论文07-2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论文07-04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论文10-07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的论文06-28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论文09-02
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11-08
怎样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11-1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论文10-13
如何提升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