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1-06-24 15:54:59 论文 我要投稿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指标(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身体训练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与与实践依据。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方法。

  0 前言。

  身体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机能和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训练[1].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运动员通过一般身体训练可以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为专项身体训练打下基础。专项身体训练可以发展专项运动素质,为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技术,并使其在比赛中得以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保障。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证明,身体训练在对保证运动员适应现代运动训练和大负荷高强度比赛要求,掌握复杂而先进的技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防止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实际过程中,对身体训练方法采用科学而合理地控制,使其在身体发育的敏感期抢先诱导与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其技能与体能的协同培养,则是实现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课题。为此,本课题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机能指标(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指标(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以及专项训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合理的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手段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市48名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7.5±1.2岁,平均训练年限6.5±1.5年。研究时间为2003年12月到2004年11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身体训练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出本课题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

  1.2.2测量法。对研究方案中所涉及的测量指标进行测试。

  1.2.3数理统计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最大有氧能力的训练。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拳、刀、枪、剑、棍等成套技术的训练和比赛一般都在1分30秒左右,是表演类运动中时间较长的项目,这就使得运动员必需要有较好的有氧代谢能力以此保证长时间完成成套技术的需要。最大有氧能力的生理学基础是人体最大摄氧量能够满足最大需氧量[2].虽然最大摄氧量通过训练只能提高5%~25%,其它95%~75%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存在较强的节奏,从呼吸系统来分析,运动员在完成具有较强节奏的武术套路动作时,呼吸越彻底,所摄入的氧量也就越多,为氧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提供的动力也就越大。因此我们有目的、有规律地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最大有氧能力的训练,其方法主要是以每分钟心率为控制参数。如成套技术训练中拳、刀、枪、剑、棍的教学比赛以及身体训练中的中长跑、变速跑等,均将心率控制在150/min左右,优秀运动员心率控制在130/ min左右。为检验最大有氧能力训练的效果,我们对实验前后所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见表1.

  【1】

  从表1可知,武术套路15名运动员经过一年的身体训练后,最大摄氧量的平均值从4.51毫升增加到5.13毫升,并呈现出显着性差异(P﹤0.01)。运动后3min、7min、10min的血乳酸值明显下降,同样呈现显着性差异(P﹤0.01)。从而证实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明显提高,血乳酸值明显下降对于运动员疲劳的消除有促进作用,其最大有氧能力训练的方法是有效的。

  2.2 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无氧代谢是由ATP、CP分解放出能量以及糖无氧酵解放出能量的反应过程。ATP、CP分解放能,是短时间的最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途径。糖酵解供能是保证机体在供氧不足以及长时间剧烈运动时能量供应的主要途径。在本实验研究中采用无氧能力训练的方法是与专项相结合,并将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170-180次/min左右进行。如登台阶实验,高负荷大强度的单个技术组合练习,各项目成套动作练习,定距、定时、定组的素质练习以及不同形式的单套持续练习等。为检验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训练的效果,我们对实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见表2.

  【2】

  从表2可知,通过实验训练后受试者无氧功率最大值的平均值从训练前193.5±25.3增至225.1±20.1,呈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在速度和速度耐力这两项反映无氧能力的指标测试中,100m由12.72±0.83s提高到12.13±0.71s;1500m由5.40.3±23s提高到5.25.3±19s,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采用的无氧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2.3 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

  运动素质是与竞技运动成绩直接有关的身体素质。按运动机能特征可分为基本运动素质和复合运动素质两大类。基本运动素质是具有一般运动机能特征的素质,或某一运动机能占主导地位的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素质等。复合运动素质是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动机能特征的素质,包括灵敏、弹跳力等。两类运动素质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为使所采用的运动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合理,我们根据武术套路所需运动素质的实际需要,在冬训期间对运动员采用了如下训练方法。

  2.3.1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人体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高能物质ATP、CP为主要能源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根据武术套路运动员速度敏感期的特点,首先抓好“速率”练习,包括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等。采用短距离大强度训练,每周进行2次。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肌肉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小力量快节奏负重或不负重练习,每周2~3次。同时安排次最大重量的.杠铃练习,其目的是提高肌肉的爆发力。负荷为身体重量的80%-90%,每周一次。有氧耐力训练,其方法主要是以心率为控制参数。安排长距离跑或变速跑,每周3~4次。均将心率控制在130次/min左右~150次/min左右。无氧耐力训练主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将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170-180次/min左右。如30~50米短距离跑、单套技术和成套技术练习以及不同形式的小组合练习等,每周3~4次。

  2.3.2 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运动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必须考虑两种因素,其一是遗传因素,其二是敏感期因素。在本实验研究中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等动、等长、等张等基本训练方法。换项之间间歇时间为30s,组别之间间歇时间为2min.负重练习做8次,徒手练习做20次,每组练习10min,每次训练课完成6组练习。根据人体肌肉力量的特征和武术专项特点,实验测试指标为负重半蹲、负重卧推、负重背起、仰卧起坐等。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为期一年的力量素质系统训练,反应肌肉力量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证明了武术专业运动员的上肢、下肢和腰腹肌肉群力量增强。经过力量训练,反应研究对象的几项专项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而这些专项指标对评定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本文提出了武术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在力量训练中,应注意对技术动作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其单套和成套动作的技术意识,提高其训练效果,同时避免受伤。

  ⑵在力量训练中,注意对力量负荷的掌握。采用介于中等负荷和大负荷之间的负荷量,如相当于运动员最大力量的70%-85%的负荷[3].适当降低练习的技术难度。

  ⑶在力量训练中,注意对肌肉的刺激效应。如做负荷卧推练习时,当肌肉做向心收缩时可采用爆发式快速完成;而当杠铃下落肌肉做离心收缩时,可减慢速度甚至静止完成。

  ⑷在力量训练中,应注意区别对待。

  2.3.3灵敏与柔韧素质训练。

  灵敏是在突然变化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各种基本素质、运动技能和心理感知能力的综合体现。该素质是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的与运动技术密切相关的变化能力,是专项技术形成、熟练和运用的重要条件。灵敏素质在武术套路技术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重要作用。我们在对运动员进行灵敏素质训练中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单个技术的准确率、成套技术演练的协调性等,每次训练课5~7组,每周进行4~5次。另外游戏和双摇跳绳等训练,每周1~2次。

  柔韧是人体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及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该素质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对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的影响尤为突出。武术运动员所具有的一般柔韧素质包括肩、膝、髋关节等活动幅度,专项柔韧素质是武术套路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的必备条件。如武术套路中常用的“前踢腿”的“侧踢腿”技术动作的髋部柔韧性、各种转体、劈叉等柔韧素质都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训练中采用拉、压、控等方法进行肌肉柔韧性练习。每次训练课对肩、膝、髋等部位进行定组限次的拉、压、控练习,以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员的的柔韧性。

  2.3.4弹跳素质训练。

  弹跳力是人体对地面施和后克服地球吸引力而腾起的能力。它是一种复合素质,速度和力量是构成弹跳素质的主要要素。在现代武术套路技术朝着“高、新、美、难”方向发展的今天,作为高水平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弹跳素质,不仅可在空间高度上表现出高水平的运动状态,而且有利于创造新颖而复杂的高难度技术动作,以达到不断完善难、新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练习方法有:助跑摸高、原地摸高、二级蛙跳、立定跳远、跳绳、跳深等。

  2.4 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运动员在不断掌握和改进专项技术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在武术套路技术训练过程中,我们将专项技术分为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度技术两大类。前者是技术训练的基础和核心,在高水平武术运动员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在位。它不仅应贯穿于运动训练的始终,做到全面、实用、准确、熟练,而且要结合运动员个人的特点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后者是技术训练的高峰,要在全年和多年训练计划中系统地进行,并注意使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除此之外,必须重视运动技术的科学诊断,以达到改进和完善运动技术的目的,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在专项技术训练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原则:

  ⑴抓基本功的提高,强化基本技术的训练质量。即基本功规范化和熟练化,注意技术之间的创新组合与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⑵在一定负荷强度下,进行基本技术与成套技术之间组合练习,注意对运动员的时间、空间概念判断能力以及选择运用基本技术能力的培养[4].

  ⑶在接近比赛状态下或高于比赛强度下,抓好技术规范性、熟练性练习,并注重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3 结论。

  3.1实施科学而合理的身体训练手段与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3.2采用心率控制,结合专项技术训练,能够促进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发展。

  3.3经过一年训练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明显增加,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同时也证明了一年的训练运动量是适宜的。在运动后血乳酸值明显降低,极有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恢复。

  3.4经过一个周期的训练,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证明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合理,并取得了明显的训练效果。

  3.5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适宜的身体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其肌肉力量,而且对其专项素质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有关身体训练方法设计合理、负荷安排适当,所采用的训练措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6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应强化基本技术训练的质量,同时还应注意培养运动员对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和规范使用基本技术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晋裕等主编。学校体育大词典[M].湖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525)

  [2] 《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7-128)

  [3]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3)

  [4] 俸晓东,李建平。对抗性亚类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6)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武术套路练习中运动训练原则的应用论文11-02

武术套路运动中劲力动作训练探析论文07-11

关于武术运动员柔韧性训练方法的研究论文11-01

少儿武术训练的意义问题及方法研究的论文08-13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应用与研究论文07-11

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策略研究论文04-16

浅谈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身体训练的论文07-11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论文07-11

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风险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04-13

文章
代写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指标(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身体训练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与与实践依据。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方法。

  0 前言。

  身体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机能和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训练[1].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运动员通过一般身体训练可以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为专项身体训练打下基础。专项身体训练可以发展专项运动素质,为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技术,并使其在比赛中得以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保障。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证明,身体训练在对保证运动员适应现代运动训练和大负荷高强度比赛要求,掌握复杂而先进的技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防止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实际过程中,对身体训练方法采用科学而合理地控制,使其在身体发育的敏感期抢先诱导与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其技能与体能的协同培养,则是实现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课题。为此,本课题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机能指标(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指标(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以及专项训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合理的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手段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市48名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7.5±1.2岁,平均训练年限6.5±1.5年。研究时间为2003年12月到2004年11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身体训练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出本课题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

  1.2.2测量法。对研究方案中所涉及的测量指标进行测试。

  1.2.3数理统计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最大有氧能力的训练。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拳、刀、枪、剑、棍等成套技术的训练和比赛一般都在1分30秒左右,是表演类运动中时间较长的项目,这就使得运动员必需要有较好的有氧代谢能力以此保证长时间完成成套技术的需要。最大有氧能力的生理学基础是人体最大摄氧量能够满足最大需氧量[2].虽然最大摄氧量通过训练只能提高5%~25%,其它95%~75%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存在较强的节奏,从呼吸系统来分析,运动员在完成具有较强节奏的武术套路动作时,呼吸越彻底,所摄入的氧量也就越多,为氧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提供的动力也就越大。因此我们有目的、有规律地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最大有氧能力的训练,其方法主要是以每分钟心率为控制参数。如成套技术训练中拳、刀、枪、剑、棍的教学比赛以及身体训练中的中长跑、变速跑等,均将心率控制在150/min左右,优秀运动员心率控制在130/ min左右。为检验最大有氧能力训练的效果,我们对实验前后所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见表1.

  【1】

  从表1可知,武术套路15名运动员经过一年的身体训练后,最大摄氧量的平均值从4.51毫升增加到5.13毫升,并呈现出显着性差异(P﹤0.01)。运动后3min、7min、10min的血乳酸值明显下降,同样呈现显着性差异(P﹤0.01)。从而证实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明显提高,血乳酸值明显下降对于运动员疲劳的消除有促进作用,其最大有氧能力训练的方法是有效的。

  2.2 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

  无氧代谢是由ATP、CP分解放出能量以及糖无氧酵解放出能量的反应过程。ATP、CP分解放能,是短时间的最大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途径。糖酵解供能是保证机体在供氧不足以及长时间剧烈运动时能量供应的主要途径。在本实验研究中采用无氧能力训练的方法是与专项相结合,并将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170-180次/min左右进行。如登台阶实验,高负荷大强度的单个技术组合练习,各项目成套动作练习,定距、定时、定组的素质练习以及不同形式的单套持续练习等。为检验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训练的效果,我们对实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见表2.

  【2】

  从表2可知,通过实验训练后受试者无氧功率最大值的平均值从训练前193.5±25.3增至225.1±20.1,呈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在速度和速度耐力这两项反映无氧能力的指标测试中,100m由12.72±0.83s提高到12.13±0.71s;1500m由5.40.3±23s提高到5.25.3±19s,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采用的无氧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2.3 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

  运动素质是与竞技运动成绩直接有关的身体素质。按运动机能特征可分为基本运动素质和复合运动素质两大类。基本运动素质是具有一般运动机能特征的素质,或某一运动机能占主导地位的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素质等。复合运动素质是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动机能特征的素质,包括灵敏、弹跳力等。两类运动素质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为使所采用的运动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合理,我们根据武术套路所需运动素质的实际需要,在冬训期间对运动员采用了如下训练方法。

  2.3.1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人体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以高能物质ATP、CP为主要能源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根据武术套路运动员速度敏感期的特点,首先抓好“速率”练习,包括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等。采用短距离大强度训练,每周进行2次。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肌肉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小力量快节奏负重或不负重练习,每周2~3次。同时安排次最大重量的.杠铃练习,其目的是提高肌肉的爆发力。负荷为身体重量的80%-90%,每周一次。有氧耐力训练,其方法主要是以心率为控制参数。安排长距离跑或变速跑,每周3~4次。均将心率控制在130次/min左右~150次/min左右。无氧耐力训练主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将负荷强度控制在每分钟170-180次/min左右。如30~50米短距离跑、单套技术和成套技术练习以及不同形式的小组合练习等,每周3~4次。

  2.3.2 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运动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必须考虑两种因素,其一是遗传因素,其二是敏感期因素。在本实验研究中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等动、等长、等张等基本训练方法。换项之间间歇时间为30s,组别之间间歇时间为2min.负重练习做8次,徒手练习做20次,每组练习10min,每次训练课完成6组练习。根据人体肌肉力量的特征和武术专项特点,实验测试指标为负重半蹲、负重卧推、负重背起、仰卧起坐等。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为期一年的力量素质系统训练,反应肌肉力量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证明了武术专业运动员的上肢、下肢和腰腹肌肉群力量增强。经过力量训练,反应研究对象的几项专项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而这些专项指标对评定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本文提出了武术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在力量训练中,应注意对技术动作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其单套和成套动作的技术意识,提高其训练效果,同时避免受伤。

  ⑵在力量训练中,注意对力量负荷的掌握。采用介于中等负荷和大负荷之间的负荷量,如相当于运动员最大力量的70%-85%的负荷[3].适当降低练习的技术难度。

  ⑶在力量训练中,注意对肌肉的刺激效应。如做负荷卧推练习时,当肌肉做向心收缩时可采用爆发式快速完成;而当杠铃下落肌肉做离心收缩时,可减慢速度甚至静止完成。

  ⑷在力量训练中,应注意区别对待。

  2.3.3灵敏与柔韧素质训练。

  灵敏是在突然变化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各种基本素质、运动技能和心理感知能力的综合体现。该素质是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的与运动技术密切相关的变化能力,是专项技术形成、熟练和运用的重要条件。灵敏素质在武术套路技术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重要作用。我们在对运动员进行灵敏素质训练中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单个技术的准确率、成套技术演练的协调性等,每次训练课5~7组,每周进行4~5次。另外游戏和双摇跳绳等训练,每周1~2次。

  柔韧是人体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及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该素质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对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的影响尤为突出。武术运动员所具有的一般柔韧素质包括肩、膝、髋关节等活动幅度,专项柔韧素质是武术套路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的必备条件。如武术套路中常用的“前踢腿”的“侧踢腿”技术动作的髋部柔韧性、各种转体、劈叉等柔韧素质都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训练中采用拉、压、控等方法进行肌肉柔韧性练习。每次训练课对肩、膝、髋等部位进行定组限次的拉、压、控练习,以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员的的柔韧性。

  2.3.4弹跳素质训练。

  弹跳力是人体对地面施和后克服地球吸引力而腾起的能力。它是一种复合素质,速度和力量是构成弹跳素质的主要要素。在现代武术套路技术朝着“高、新、美、难”方向发展的今天,作为高水平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弹跳素质,不仅可在空间高度上表现出高水平的运动状态,而且有利于创造新颖而复杂的高难度技术动作,以达到不断完善难、新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练习方法有:助跑摸高、原地摸高、二级蛙跳、立定跳远、跳绳、跳深等。

  2.4 武术套路专项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运动员在不断掌握和改进专项技术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在武术套路技术训练过程中,我们将专项技术分为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度技术两大类。前者是技术训练的基础和核心,在高水平武术运动员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在位。它不仅应贯穿于运动训练的始终,做到全面、实用、准确、熟练,而且要结合运动员个人的特点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后者是技术训练的高峰,要在全年和多年训练计划中系统地进行,并注意使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除此之外,必须重视运动技术的科学诊断,以达到改进和完善运动技术的目的,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在专项技术训练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原则:

  ⑴抓基本功的提高,强化基本技术的训练质量。即基本功规范化和熟练化,注意技术之间的创新组合与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⑵在一定负荷强度下,进行基本技术与成套技术之间组合练习,注意对运动员的时间、空间概念判断能力以及选择运用基本技术能力的培养[4].

  ⑶在接近比赛状态下或高于比赛强度下,抓好技术规范性、熟练性练习,并注重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3 结论。

  3.1实施科学而合理的身体训练手段与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3.2采用心率控制,结合专项技术训练,能够促进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发展。

  3.3经过一年训练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明显增加,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同时也证明了一年的训练运动量是适宜的。在运动后血乳酸值明显降低,极有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恢复。

  3.4经过一个周期的训练,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证明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合理,并取得了明显的训练效果。

  3.5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适宜的身体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其肌肉力量,而且对其专项素质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有关身体训练方法设计合理、负荷安排适当,所采用的训练措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6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应强化基本技术训练的质量,同时还应注意培养运动员对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和规范使用基本技术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晋裕等主编。学校体育大词典[M].湖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525)

  [2] 《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7-128)

  [3]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3)

  [4] 俸晓东,李建平。对抗性亚类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6)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武术套路练习中运动训练原则的应用论文11-02

武术套路运动中劲力动作训练探析论文07-11

关于武术运动员柔韧性训练方法的研究论文11-01

少儿武术训练的意义问题及方法研究的论文08-13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应用与研究论文07-11

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策略研究论文04-16

浅谈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身体训练的论文07-11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论文07-11

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风险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