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球运动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推广论文
珍珠球运动是由我国满族人民在采珍珠的过程中,模仿采珠人和接珠人的劳作过程演变而来的一项类似于篮球和手球混合的民间体育项目。据《清朝文献通考》的记载和其他考证,珍珠球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在民间流传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1]珍珠球运动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得越来越广泛,终于在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将珍珠球运动设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且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组建了珍珠球队来参加比赛,特别是在北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珍珠球爱好者较多,形式也较为多样。然而,在我国的民族院校和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珍珠球爱好者较少,开展较为被动。如何让珍珠球运动融入我国的民族高校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运动中,将珍珠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这就需要我们将珍珠球运动的功能和特点更加深入发掘,并通过高校体育这一途径,将珍珠球运动带入人们的生活中。
一、珍珠球运动的特点
(一)场地特点 珍珠球运动的场地面积同一块篮球场大小基本相同,所用器材也较为简便,抄网和拦拍也可自行制作,对于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比赛可以在广场、操场、街头巷尾的空地等地方进行,不受地域和地质等方面的影响,能够很好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展。
(二)大众性特点 珍珠球运动对人员选材并不是十分苛刻,无论男女老少、个高个矮、身材壮硕与瘦小都可以参与珍珠球运动,虽然珍珠球和篮球、手球非常相像,但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有许多差别,所以对参与珍珠球运动的人员选材上并不会像篮球、手球等项目那样对身高、体重、灵活等方面有太苛刻的要求,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上有一定的大众兴趣基础。
(三)观赏性特点 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正式将珍珠球列为比赛项目,根据篮球和手球的竞赛规则,将珍珠球的竞赛规则更加具体化和竞技化,使得珍珠球比赛更加完善和规范,同时也具备了很高的欣赏性。珍珠球运动中的场地一般划分为五部分,水区、限制区、封锁区、隔离区和得分区,水区中的双方各有4名球员可以灵活运球、移动、掩护、突破、策应等来向得分区的抄网同伴投出珍珠球以获得分数。而在封锁区中的2名持拍防守队员则要以蛤蚌形状的球拍来拦截水区队员投掷给得分区同伴的珍珠球。这一攻一守、一拦一抄形成了比篮球、手球更加丰富多彩的进攻与防守画面,使得比赛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戏剧性。
(四)内容多元性特点 由于珍珠球运动既有篮球运动中场上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个人突破和团队协同作战体系,又有封锁区和得分区的拦拍队员和抄网队员之间技术、身体灵活性及弹跳力上的比拼,体现了珍珠球运动在内容上的多元性。
(五)健身强心特点 珍珠球运动是综合的非周期性集体运动,运动员在比赛中将会灵活运用教练布置的技战术配合,同时相互间也有很多的身体接触和碰撞。在比赛中,运动员会运用跑、跳、投、运、停、突等技术动作来完成进攻或防守任务,而在这些过程中,无论身体机能、心理能力、脑力能力及耐力等方面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因此,参与珍珠球运动,可有效锻炼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活力,对人体机能各个方面都有所帮助。
二、珍珠球运动在民运会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
(一)珍珠球运动在全国民运会中的发展状况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11月在天津市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84年由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将这次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随后每4年一次,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地方承办,举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 珍珠球作为满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于1991年第四届全国民运会上正式亮相,并成为比赛项目。而后的五届全国民运会中,各个省市的珍珠球代表队越来越多,其中,辽宁、广西、广东、北京、河南、山东等省的珍珠球队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2005年7月,由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高等院校珍珠球比赛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本次比赛中共有广西、云南、贵州、湖北等省的民族院校和首都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参加,男女共有15支代表队。将珍珠球运动引入这些院校,让许多高校学生了解了珍珠球运动,并让珍珠球运动在校园中传承开来。
【珍珠球运动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推广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推广农业科技论文11-05
浅析高校乒乓球课多球训练法的论文05-28
高校体育教学的运动损伤及预防论文07-11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论文09-30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论文07-03
高校柔力球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6-26
高校乒乓球选手竞赛失败的心理调适论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