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创新思路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基数不断增大,在国家、社会和高校各级单位和部门的齐抓共管下,高校目前逐步建立了“奖、勤、贷、助、补、免”多元化的贫困学生的经济资助制度,却缺乏针对其心理层面问题的有效教育管理途径。本文从勤工助学、榜样引导、求职就业和精神激励的工作过程中挖掘提炼,为开辟贫困生教育管理新通道注入活力。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
高校贫困学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和贫困学生基数增大的实际情况,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及精神层面的系统研究,从全局角度考虑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在原有资助体制基础上拓展创新途径,成为了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出口。
1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孤僻不合群。部分贫困学生因为自身经济方面的弱势而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中表现出不适应、放不开甚至不合群。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规避自身经济上的窘迫,面对贫困带来的挫败,内心复杂、多疑,不愿与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交流,严重的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的困难与障碍。
(2)自卑敏感不自信。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在成长背景和阅历经验方面与一般学生的差距较大。进入到大学校园以后,开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对客观环境不同造成的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得极为敏感、不自信,与旁人交往后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3)学习压力大。贫困学生所在的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导致贫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之经济方面的压力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进入高校以后学习模式的转变,贫困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成绩方面不理想。还有的贫困学生专注于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用,又形成了进一步的恶性循坏,影响学习。
(4)就业竞争力弱。贫困学生由于社会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偏低等各方面等实际原因造成自身就业竞争力差,同时作为弱势群体的高校贫困学生,在竞争激励的就业市场中没有其他学生的家庭支撑和社会关系帮助等有利因素,往往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获取信息和拓展资源。
2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针对以上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我们认识到,要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思政的教育,避免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实效不足的问题,高校必须充分考虑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贫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教育管理途径的创新拓展,使其更加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1)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勤工俭学是引导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以此来改善经济状况的有效自助途径,是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的勤工助学还停留在劳务性和服务性的基础层面,贫困学生大都集中于打零工、兼职等单纯的体力工作,勤工助学的路径和内容都较为狭窄,无法体现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新形势下,勤工俭学的内涵应该外延扩展到助学、育人的双重范围上,将贫困学生勤工俭学与创新项目、课题科研和实践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将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在这样的模式下,高校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监管人员也不再局限于辅导员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作为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勤工俭学中来,增强与学生沟通。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在单纯勤工俭学的基础上,开辟专业型、技术型岗位,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丰富了勤工活动的内容,拓宽学生实践的渠道,搭建贫困学生之间开放有效的交流平台。
(2)树立“典型榜样”引导。对于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要注重有意识地集中疏导,也不能忽视环境氛围营造的无意识教育抓手。典型榜样就是选取贫困学生中先进代表的事迹来引导和带动广大贫困学生,传播了正能量,从中汲取精神动力,以榜样力量引导正面的舆论导向。贫困学生一方面害怕和抗拒与他人的交往,另一方面又十分渴望他人的关注与肯定。面对这种现实矛盾,强制地多与他们沟通,接近他们不如向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宣扬自助意识,让他们看到同样贫困学生身上自立、自尊、自强的精神,以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真事案例发挥示范鼓舞作用,而不再是单方面的思想教育灌输。
(3)凸显“求职就业”效应。求职就业将是贫困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日益重要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贫困学生迫切地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其适当地帮助和偏向性关注,帮助贫困学生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加强贫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准确定位,细化目标并合理计划。帮助这部分特殊学生在有限的大学学习时间里积累尽可能多的资本。同时积极开展校园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和专业讲座等活动,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完善贫困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针对贫困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渠道狭窄等问题,举办面向贫困学生的专场招聘,搭建更多的桥梁,让贫困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用人单位对接,并鼓励洽谈一部分校企合作单位专门吸纳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毕业学生,创造更多的求职机会。而对于有创业意向的贫困学生更是要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
(4)创新“精神激励”载体。精神激励是加强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单一地依靠理想信念教育或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应针对上述提到的贫困学生孤僻不合群、自卑敏感不自信等特点,加强外部和内部激励环境塑造,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特点,将各年级各专业的贫困学生集中在一起,建立专门性的志愿服务社团,系统地、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服务感恩回报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精神教育激励,让他们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提升主观的幸福感,更树立起自身自立自强的精神。
(5)打造“学习帮扶”驱动。针对贫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客观现实问题,学校要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改变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个别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侧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建树,为社会回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学校还可以面向贫困学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扩宽他们的学习渠道,丰富业余学习生活。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实践探索,构建切实有效的多方位教育管理模式,关注贫困学生由经济压力而产生的系列的心理问题,将教育管理与服务育人有机结合,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程.浅析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
[2]王军.对高校贫困生教育及其管理问题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9(39).
[3]迟丽杰.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及教育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
【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创新思路论文】相关文章:
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创新思路论文10-26
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措施探索论文10-24
高校管理创新的思考论文10-24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机制分析论文07-02
高校管理创新探析论文10-31
现代园林管理创新思路论文10-26
新时期酒店管理创新思路论文10-24
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及创新思路论文06-30
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探讨论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