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存视域下综艺电影的发展之道分析论文
2015年初,随着综艺电视栏目《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版登陆各大院线并获得高票房后,无论是电影投资人还是知名电影导演都对综艺电影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综艺电影在艺术特性上与主流传统文化倡导的人文精神背道而驰,同时综艺电影也极大扰乱了电影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综艺电影会使电影投资人减少对主流电影的投资额度,长久下去,国内电影会刮起一阵阵综艺之风,这与国内当前文艺政策格格不入。
诚然,综艺电影是以综艺电视栏目为基础,以电影的手法对综艺电视栏目的题材、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再加工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在于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以使综艺电视栏目的传播效力最大化。综艺电影本身依旧是以综艺为主要表现方式,内容始终围绕综艺题材进行艺术上的再创作,它既是对综艺电视栏目的一脉相承又能够达到传播效力上的最大化,所以综艺电影可以被看作是对电影题材的补充和丰富,客观上能够促进中国电影在题材和结构上进行创新,因此某知名导演对综艺电影的评价显然不合适。
在国内,文化共存已经成为影视创作者的共识,我们既要有能感化心灵的鸡汤也不能缺乏带给观众独特口味的快餐,既要传递主流文化价值,弘扬文化主旋律,引领主流文化发展,也应该给新生电影类型以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他们在市场的大潮中接受观众的评判和市场的选择,一棒子将新生类电影打死显然不符合影视创作、影视发展和影视传播的规律。“市场应该是一种自由的选择,当它能够生存,大家都接受的时候,那就说明它就有存在的道理。”因此,“文化需要海纳百川,做文化艺术的人,胸怀还是要宽广。电影同样可以多元并存,如果你的作品足够好的话,终究能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
基于此,综艺电影要想在今后有长远发展需要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一、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电影艺术特性上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事物,作为新生类电影,综艺电影的出现也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被影视制作者重视。因此,忽略甚至是割裂经济规律想当然式地创作综艺电影必然缺乏经济根源,最终在市场上没有生存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给民众带来了日益满足的物质生活,精神产品上的匮乏带动了综艺节目的兴起,尽管我国的综艺电视节目近年来蓬勃发展,但这与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不成比例,远远满足不了观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从全民造梦的《超级女声》到红极一时的《爸爸去哪儿》,从荧屏相求的《非诚勿扰》到全民追星的《奔跑吧,兄弟》,这些综艺电视节目都曾在特殊时期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感官享受,当观众追求这些综艺盛宴的时候,看似长久不衰的综艺电视节目却也显露出了衰落的迹象,因为快餐式的文化产品通常具有短暂性,它们与主流文化产品相比缺乏足够支撑其生存的生命力,缺乏丰沃的土壤。
就《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这两档大型综艺电视节目而言,形式上的创新确实会在一定时期赚足眼球,保持极高的收视率,然而纯粹的电视栏目向电影改版如果忽略了电影为社会主义发展的.艺术特性必然也会走向衰落,直至销声匿迹。在电影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方针下,影视制作者,尤其是综艺电影制作者更应该坚守此方针,这一方针也将贯穿于影视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影视创作者要依据综艺电影的综艺特性,将综艺性、艺术性与社会性三者之间相互融合才能使综艺电影的发展之道越加宽广。
二、拓宽影视题材,做到综艺电视栏目与综艺电影内容上的无缝对接
目前,就国内而言,综艺电视栏目在内容上大多集中于歌唱、舞蹈、选美、相亲、鉴宝、戏剧等领域,题材相对局限,长久以往势必会在观众心里失去兴趣点,进而影响到综艺电视栏目的整体发展。因此,综艺电影在内容上必须打破传统题材的束缚并积极探索全新的节目题材和包装形式才能重新唤起观众的收看欲望。
综艺电视栏目与综艺电影之间在内容上的互通性非常强,两者之间容易简单地照搬和模仿。因此,极易在观众心里出现综艺电影是综艺电视栏目微缩版的心理,这将不利于综艺电影的传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综艺电影在影视创作前期就应该在内容上与综艺电视栏目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即综艺电影与综艺电视栏目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映衬。这就要求在综艺电视栏目的拍摄期间就要在某些片段留下必要的悬念,进而在综艺电影中将这些悬念连成串进行适当的揭示,由此一来可以增强综艺电影的可看性和艺术性,结构上也会有所创新。
综艺电影的题材在选取上要具有人文性,既要与综艺电视栏目的内容做到无缝对接还要进行必要的革新,尽量以崭新的视角诠释既有素材的内涵,将综艺电视栏目的内容深度挖掘和剖析,使之成为综艺电影创作的基础和框架。谢涤葵在谈到创作《爸爸去哪儿》时说道“这部大电影就是节目的一个延续,但我们是很用心在做这个电影。我觉得时间只是一部电影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想通过电影为观众所传递的概念,那就是爱。”因此,综艺电影的基础和框架依旧需要在人文性方面进行深化,由此才能得到观众与创作者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三、注重结构调整,以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讲述综艺电视栏目
综艺电影同样需要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知名影评人托姆·格伊尔坦承“要拍电影,就得按照电影的路子来走。电影和电视是截然不同的载体,在你不明确电影受众的需求,以及不明确能否电影化成功的前提下,贸然操作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如果再按照综艺电视栏目的结构形式框架和讲述故事会使观众产生较为强烈的反感之情。
在讲述方式上,影视创作者要统筹考虑综艺电影的整体表现结构,无论是引出式还是悬念式或是回忆式都应该遵循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这才能与综艺电视栏目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也才能唤起观众对综艺电影的好感。
当然,好的结构依然在本质上是为了讲好故事,综艺电影作为影视中的新生类电影类型自然也就不例外。在《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中,电影在结构上也进行了特定的设计,这种改变将综艺电视栏目无法达到的讲述效果全部实现了,可以说影视结构往往决定了一部影片的好看程度,虽然在内容上两部影片都没有进行太大的创新和颠覆,但是在结构上的调整也使它们获得了不菲的票房。
文化间的高度融合依然会带来文化间的相互碰撞、相互磨合,而这种碰撞和磨合必然也会走向文化间的大共荣。综艺电影和动画电影的诞生是在特定的市场经济中产生的必然产物,然而它们依旧需要遵循特定的影视创作和市场发展规律,如果忽略和割裂了这些规律,或许综艺电影的出现也最终只是昙花一现,虽然综艺电影在时间节点、题材连贯性等方面也需要格外重视,但更应该注重电影本身艺术性的挖掘和展现,否则综艺电影可真的就只是山峰上的一朵孤零零的花朵了。
【文化共存视域下综艺电影的发展之道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文化视域下的声乐艺术论文10-03
基于民俗学视域分析西藏民俗文化发展论文10-01
探究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论文10-03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体育文化交际论文10-02
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分析论文10-04
全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发展之道论文02-07
“场”视域下的课堂与学习论文04-27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论文10-04
文化理论视域下中国社会保障的论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