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
1实体演示,直视情境
1.1案例一
第一次真正接触足球教学是在一年前的宁波市江北区青年教师比武大赛上,教研员定的课题为《正脚背踢足球》。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和细致地研究,确定了本次新授课的重难点。重点———支撑脚的位置、正脚背与球接触部位,难点———正脚背踢出直线地滚球。围绕着重难点,教师精心设计并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方法。在课的基本部分,重点强调正脚背触球、踢球腿脚尖朝下,脚后跟朝上。然而随着课的深入,发现学生有用脚内侧、脚背外侧踢球,也有用脚尖踢球,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1.2反思
若将水平一的足球教学比作1米深的水池、水平二的足球教学比作1.5米深的水池,那么水平三的足球教学则是2米深的水池,通常身高1.3、1.4米的学生害怕进入这么深的区域,或许也因足球教学的技术、组织、调动、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使教师几乎不曾触及足球教学,就学生练习达成的效果来看,第一次执教的足球课并不成功。课后教师进行了反思,是讲得太少,不够仔细?还是学生理解得不好?课堂上教师不遗余力地将足球正脚背的动作要领精确地、反复地讲解示范,并让学生认真地练习,可是效果差强人意。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做到精讲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很快学会呢?
1.3对策
情境教学有5个类型,其中之一是实体情境。所谓实体情境,就是在课堂上出示实物浅化分析,减少抽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感受,便于了解。再一次执教足球课,课题是《正脚背运足球》,本课的重点与《正脚背踢足球》有相似之处,同样是正脚背触球且脚背绷紧,脚尖朝下、脚后跟朝上的动作要领。这一次准备采用实体演示,更直观地将正脚背运球的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上课之前,教师将40张5.5cm直径的小足球(如图1)发到每个孩子手里,并示意他们将纸片黏在鞋头和第一排鞋带连接的区域(如图2)。学生满怀好奇心,认真照办了。准备活动阶段,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正脚背的印象,教师编排了一节拍脚操,带领学生有条不紊地拍打着脚内侧、脚背外侧区域,当拍打到小足球时便告诉学生这就是正脚背位置,让学生一边念正脚背三个字一边有节奏地拍打。上述练习之后,学生就很清楚地知道并记准了正脚背的位置。随着课的深入,真正的挑战开始。教师演示了正脚背运球的动作,接着让学生模仿,30秒的练习时间,学生练得很投入,练习的效果却并不特别好。很多学生很想用正脚背触球,可是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脚尖触球。这个时候教师果断地请出一位“朋友”———粘有小足球的足球鞋,把它的方向转一转,从水平位置变成垂直位置即脚尖朝下、脚后跟朝上、脚背绷紧。直观地演示,耐心仔细地讲解,在学生反复练习之后发现他们的动作越来越正确。通过这次执教,终于清晰地认识到,运用实物直观的演示比常规的讲解、示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力,启发学生对事物、技术动作的认识,增强学生兴趣和教学的有效性。
2巧用图片,激活情境
2.1案例二
曾为了执教一节四年级侧手翻的课,查看了许多相关的教案与书籍,又观看了许多老师执教的侧手翻课。总体的感觉是大部分的老师都参照了省编教材中单元里的课时安排,在新授课能较好地完成课前所布置的任务,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可是给人的感觉是缺乏新意,学生学得很累。因为侧手翻技术动作比较细腻,教得稍有偏差危险系数就上升了,所以很多老师在课进入基本部分时就火箭般先开始教授侧手翻手摆放的位置,即后续动作。接着就是教师演示→学生徒手模仿→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及时纠错———学生改正,整个教学流程顺畅无误,可是给旁观者的感觉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
2.2反思
要想超越之前那些老师执教的侧手翻课,就应该巧用教具。图片是课堂教学的教具之一,也是学生课堂上的第二位“导师”。它能将纷繁复杂的技术动作,更形象逼真、更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之易于理解,加深记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3对策
本课侧手翻要领:两臂依次推撑地面,两腿依次摆动,然后两手依次推离地面以形成翻转的动力,最终地上一条线,空中一个面。由于四年级的同学第一次接触侧手翻教学,所以教师认为第一课时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再通过反复练习粗略掌握完整的侧手翻动作。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仅靠教师语言表达、形体示范来演绎侧手翻的动作要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不断地磨课,一个新的道具———人形“大”字产生(如图3、图4)。在练习侧手翻下手动作时,教师请出了“大”字朋友,辅助学生练习,让他们跟随着大字从两手悬空、一脚抬起(如图5)到两手手掌触垫,一脚抬起(如图6),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接近侧手翻的动作的前半个雏形,可是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所以再次将“大”字请出,做了一翻转的动作,再配合上教师的示范和对重难点的进一步阐述,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将动作难度降低,先“写”一个软软的大字,通过反复练习之后再让学生尝试硬硬的大字,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涨,效果也非常显著。图片情境非常好地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催化剂,引发了师生的共鸣,给学生直观刺激的作用,达成知识的有效传达,在便于理解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扮演角色,深入情境
3.1案例三
同样是四年级的侧手翻课,许多老师将第一课的重点都定位直臂顶肩支撑、四点主动依次着地,难点为身体伸直肩顶开,可是在课堂当中并没有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准备活动一做完就开门见山地进入了主教材的学习。
3.2反思
角色情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某个角色,入情入境,去处理一些问题与技术动作,正如李吉林老师说的通过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要我学”跃为主动角色“我要学”,激发学生拼搏意识和创造力。
3.3对策
直臂顶肩、四点依次落地是本课的重点,可是枯燥的练习方法难以解决,在前几次的磨课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起初有兴趣练,可是到最后大部分学生走神。最后教研员支了一招:这个环节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情境,让学生扮演一位闯关者。设计这个角色能引发儿童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历程,通过调动学生的热情来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一关:力量关———俯卧直臂顶肩,一块、两块、四块(如图7、图8)不断加高的垫子考验着学生的能力,最后让教师欣慰的是学生都能较好地做到直臂顶肩支撑。第二关:平衡关———大字左右摇摆,这一关卡是课中的“要塞”。在安排内容时反复琢磨最终确定三部曲“(体验上肢动作,强调手———前几个动作基础上,手触垫,两手尽量放在一条直线上)”(如图5、图6)再练习后两者时,教师还请出了“大”字朋友,辅助学生练习,让他们更好地解决这个环节的重点。
4创设游戏,发展情境
4.1案例四
2009年执教过一节三年级的《前滚翻》。课的重点:低头、团身,难点:滚动圆滑,所以课中采用了道具———折叠起来的白纸。第一环节让下巴将纸夹住、第二环节让腹部和大腿将纸夹住,(如前和滚动后白纸都不能掉下,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不低头、团身不紧两个重点。当主教材结束后,这张白纸被无情地抛弃,辅教材我们进行了素质练习———两组200米。
4.2反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鲁迅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课堂中,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多设计几款游戏,让学生玩中学、玩中练,方能彰显出体育课堂的正能量。
4.3对策
回头再看《前滚翻》一课,若在原来的教案上进行修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一要将道具进行修改,二要将辅教材进行修改。2008年北京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虽然离2009年教师上的课已过去了一年,但余温尚存,所以应该把奥运会的题材引入到课里面。谈到奥运会,自然而然映入眼帘的是奥运会的火炬。那么可否将火炬用进本课的教学呢?答案是肯定的。让学生在纸的一面画上火炬,然后将其折叠,空白一面朝外,用于解决重难点。到了辅教材《奥运之路》时,第一步:将白纸展开,画有火炬的一面朝外,折叠出形似真正的火炬,(如图10)第二步:要“翻山越岭”,越过“河流”,手持火炬到达指定的位置后再折返进行火炬传递,学生依次进行。(本文来自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5结论
轻负高质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而情境教学则是开启轻负高质之门的钥匙。要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营造一个平等、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设计有效的情境时应做到合理、科学、巧妙,最终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机勃勃,使学生充满“战斗力”。
【体育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相关文章:
谈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论文06-20
小学数学中教学创设情境做法论文10-08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10-08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论文06-20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07-04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论文07-07
教学情境创设下的幼儿教学论文03-20
浅谈对话教学情境创设的论文05-10
拼音教学创设情境研究论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