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艺术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的概念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对艺术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的概念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展示心理学在艺术表现方面的脉络和应用, 以及在创作中良好应用的重要性。作者与受众二者之间如何通过心理作用更好地产生精神沟通。
关键词:心理学; 心理暗示; 艺术创作;
自古以来, 从最早起记录作用的岩画表达出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起始, 艺术创作就与心理上的情感活动密切相关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艺术已经不再更多地发挥记录与纪念的作用了, 而是转向观念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 人的自我意识的体现越来越得到重视, 艺术创作有了更为自由和独立的空间, 进而这种思想上的表达也成了艺术创作灵感中颇为重要的部分。情感上的活动产生创作动机和欲望。影响创作表达和呈现, 还作用于观众, 使得作者与观者有情感上的传递和交流。其中, 在艺术创作过程里, 心理暗示被运用得较多, 而且这种特性产生的影响具有延续性。
当我们接触并接受了外界的人或物等来自周遭环境的因素, 还有自身意识所传递出来的情绪、态度、愿望、观念等时就形成了心理暗示,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当我们的主观意愿肯定了这种暗示之后, 从心理上就极力趋向于它。信任这种暗示不一定是有理有据的, 一旦接受之后就会在潜意识里肯定相关信息, 形成经验。心理暗示是一种心理特点, 它有受暗示性, 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我们个人自身通过显意识不断重复这种动作来使潜意识接受特定的内容而改变心理进而改变行为, 而他暗示则是接收来自外界给予的信息暗示。受暗示性是人普遍的心理特性, 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 就如同古人在危险情境中积累出规避的经验、现代人在产品广告中产生购物的心理等。广告就是通过在设计中添加具有象征和代表意义的艺术形象、语言等, 引起观众的注意, 并吸引一些特定人群, 和他们自身的经历、所知、所感、所需产生共鸣, 以达到激起人群购买欲望的目的。由此可见,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各种渠道和情境下的心理暗示, 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此的接受和肯定。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 从古至今, 人们就对心理暗示在艺术情感表达中的作用颇为重视, 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都巧妙地借助了心理暗示的力量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观念。早在原始社会时期, 心理暗示就在艺术创作中初显意义, 岩石壁画上的野牛等强壮有力的动物形象就体现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 当时的人类对于野兽的野蛮力量是充满恐惧的, 而随后出现的围猎、捕兽等主题的壁画就说明人们已经接收到了野兽可被狩猎、驯养的暗示信息, 在积累的经验中发现武器工具和集体行动是可以征服它们的。在西方, 宗教信仰往往借助艺术的创作来传播和巩固, 进行艺术创造是为了向神靠近。比如绘制宗教题材的画作、修建有严格制式的教堂、写赞美诗歌等, 都是为了宣传宗教的力量与意义, 在潜移默化中对这些艺术作品的受众起到强烈的心理暗示的作用。中世纪时期的政教合一便是在艺术创作中广泛应用心理暗示来影响作者和观众的心理, 把艺术形象转化为宗教符号, 以此来传达教义, 起到加强统治的作用。这时期世俗权力与神的意志相统一, 教堂与镶嵌画的设计强调虚无缥缈之感, 光线的运用巧妙地引导了心理功能, 使人仿佛置身天堂而又只能全神贯注于神的引领。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艺术家们尽情表达自我意识和心理活动的时代, 人性与人权的思想贯穿这一阶段并延续下去。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充分表达, 对于受众也起到相关暗示作用。人们所欣赏到的作品不再只是宗教与王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灌输, 而是精神上的解放与自由, 着眼于人文和人性、入世与现实。在中国艺术史上, 心理暗示在创作动机和目的的产生、表现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种作用往往以图腾等符号化的艺术形象体现。比如史前雕塑中的女神头像象征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中鱼象征人丁昌盛。青铜器作为先秦时代的化身暗示着代表社会等级的礼制, 扮演礼器的角色去从心理层面起着重要的社会功用。其中鼎一直有着象征功能, 有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问鼎等说法, 起到王权神授、宗法威严坚固的暗示作用。而其上装饰的饕餮纹凶猛神秘、结构严谨, 扮演着震慑百姓的角色, 有着狞厉之美, 暗示君王威严和子民臣服, 使人望而生畏。秦始皇陵兵马俑则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复制更为直接地暗示了帝王的长久统治。佛教相关的艺术创作也同样起着宗教信仰的暗示作用, 艺术家将深刻的佛理通过可视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使受众变得更加广泛、信仰更加坚定。再到后来的文人画、唐诗宋词、陶瓷、丝绸, 直至近代的金石、海上画派, 艺术的创作一直与象征和暗示密不可分, 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抒发各个时代独特的思想与观念。
在当今人类社会里, 文化、艺术、观念的分享、交流、创造、传播越来越繁荣, 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受众范围越来越广, 这种由全球化导致的现状使得人们不管是信息的发布、获取还是传播都十分地迅速、便捷, 艺术在呈现和交流上也有了更好的机遇和更大的平台。艺术创作者越来越多, 通过各种平台或媒介接触到艺术创作作品的受众也处于阶层、年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状态, 这其中很多人不具备判断和解读的能力, 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艺术创作应承担比以往更大的社会责任, 对我们所处的当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并且艺术作品往往更能快速渗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思想、思维甚至观念上产生一些暗示甚至改变。所以, 艺术作品能否给人以思索、启迪, 引导一种正确的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历史, 就艺术作品而言, 它们始终承载着作者或多或少, 或自身强调, 或外界灌输的主观情感, 表现在西方艺术作品创作中有象征、暗喻等形式,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喻自拟等手法, 这都是有意无意地情感暗示的表达。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在欣赏中, 人们的心理暗示活动都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作者而言, 作品是观念的表达、精神世界的寄托, 以创作形式、风格、选材或者创作语言、元素等突出强调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 引导观众对作品有一个贴近本源的解读和欣赏, 便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和观众对于这些信息的接收。对受众而言, 艺术欣赏并不是单纯的被动行为, 作品的情感传达一直是不断延续的。在欣赏这一过程中, 观众会根据作品中有代表性的符号等语言带来的暗示和感受去联系自身的阅历、经验、观念和认知, 从而有一个将作品的情感接收、内化、再创造的过程。观众的审美体验所产生的主观情绪的介入可以与作品产生交流, 影响甚至左右艺术作品传递信息的反馈。由此可见, 心理暗示在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 而如何应用以能够使其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首先, 艺术创作总是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时代是不断前进和发展变化的, 要创作当代的艺术, 就要了解当代社会环境, 了解当代的潮流和氛围。社会语境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 也与人们的思想和精神渗透融合, 作品可能需要根据社会语境为参照, 有时候也可以将其用作工具, 借助它来更好地创作和表达作者对现世现时的所知所诉、所感所悟。心理暗示功能一直存在于艺术创作之中, 在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成果作用下, 许多特定符号可以直接给予条件反射式的暗示效果, 而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 不同种类、新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带来了新的'刺激, 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有特定、特殊象征功能的符号化文化产物, 在资源、文化多元的局面下更显其重要力量。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革, 整个人类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公共的趋势, 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艺术的创作和表达也由艺术范畴内部发展到了面向更为广阔的受众--整个社会和所有人群, 而且人对符号的解释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要基于社会语境, 根据时代特性, 结合当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背景, 以得到新的、更适应当下的艺术创作表现方式, 传递正确价值观念, 给予受众正面的暗示和启迪。
其次, 艺术总是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了解本民族文化就是在了解本民族的根源与历程, 体会民族精神的内涵, 触碰民族灵魂, 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而当代的艺术也为泱泱大国、悠悠历史的文化自信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岁月积淀而历久弥坚的优秀民族文化为艺术的创作提供思路和灵感, 提供文化的基础和元素;艺术的创作又为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开发起到窗口作用, 为文化的建设和教育添砖加瓦。尤其在本土不断融入外来文化和受其冲击的情况下, 我们的创作更应当发挥传承与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功效, 承担起社会责任, 并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最后, 艺术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产生变化, 新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也会不断出现, 我们应该永远保持观念上的开放性, 去接纳崭新的艺术形式。但是, 无论艺术的发展道路怎样行进, 艺术形式怎样变换, 我们都必须始终保持着对艺术创作足够的尊重和热爱, 以一片赤诚之心去进行艺术创作。个人艺术创作的理念与他人他物的关系并不是坚决的同化也不是异化, 符合自身创作理念与否、与受众产生沟通互动并且进行精神情感的传达和交流与否等问题似乎更值得考量与斟酌。艺术同样有着道德规范, 作者个人素质影响着观念和行为, 而观念和行为又影响着艺术语言的表达, 作品呈现的效果以及受众的反馈又会影响作者思维, 循环往复, 作用和反作用是相互的。因此, 认真对待创作和作品也等于认真对待自己, 创作真实、优秀的作品也就是在成就自己。当代最为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经验, 在艺术创作中, 我们应呈现真实的精神世界, 抒发自己的立场和感受, 给予观众真实的情感表达。
从原始到当代, 艺术和万事万物一样总是在发展、更迭, 任何一种形式、一种观念的表现达到巅峰之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为符合当时社会变化的语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在向着更为自由和独立的方向发展, 艺术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各种创作形式之间也出现了综合性的呈现, 多种形式结合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 艺术表达与心理活动的应用一直呈融合的状态。艺术来源于我们所接触的世界和生活经历、体验, 而我们在不断地对万事万物产生着感知, 这些感知为我们提供创作的思路和源泉, 我们又将这些暗示注入适应当下的作品, 作用于观众, 使得他们产生共鸣再去重新感知事物。二者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心理暗示在艺术创作中的正面应用可以辅助其情感和信息的表达, 艺术作品可以看作传递情感、信息的一种介质, 暗示是艺术创作中很具有感染力的因素, 在传递过程中加入艺术心理学中审美情感的巧妙运用、抓住人们的心理特性, 可以使作者自身更好、更准确地去表达情感, 也可以使受众更好、更快地去理解作品、接收情感以及得到自身的审美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进, 艺术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的概念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模糊了学科边际, 其跨越学科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得到艺术家与艺术研究学者的重视。心理学在艺术表现方面的脉络和应用, 主要体现在作者与受众二者之间如何通过心理作用更好地产生精神沟通以及在创作中的良好应用上。艺术创作中情感、观念的表达愈加变得重要, 其与心理层面的结合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我们应合理、妥善地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使得艺术创作与欣赏之间减少阻碍, 并且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是心理学对艺术创作的积极影响, 同时也是艺术发展对心理学学科发展的贡献。我们会看到这种作用和影响是相互的, 是积极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黄俊。教学暗示艺术的可行性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12
[2] .黄丽娟方桥。解读心灵的秘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7
[3] .阚世良。图腾-文字-风水--古建筑文化图式钩沉。会议论文, 2009.11
【论述艺术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的概念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浅议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论文09-14
心理暗示在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06-22
心理实验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论文09-14
笔迹心理学在招聘中的应用论文09-14
幼儿教育积极心理暗示的应用论文09-14
积极心理暗示对幼儿教育的应用论文06-21
暗示教育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7-06
对拓展训练在警察心理训练中应用的思考论文08-15
心理学技术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