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之历史教学论文

时间:2021-06-19 16:24:05 论文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之历史教学论文

  一、以诗词歌赋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体味历史厚重感

品德与社会之历史教学论文

  《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有机会去体味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诗词歌赋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绝佳机会。诗词歌赋,采用古体语言,将现实与意境相融合,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十分适合熏陶学生人文的情怀和素养。在诗词歌赋的选择上,应注意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古文理解能力,择取通俗易懂的诗词歌赋导入课程教学。例如,在导入《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以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所著的《七子之歌》作为这一课的开始,“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再次认真体会歌曲的情感,体味旧中国那段厚重而沧桑的历史给当时人民带来的迫切情感,为之后的屈辱历史的教授奠定情感基调,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以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社会是在历史的基础发展而来,任何一个事物产生、发展、消亡,都有其必经的历史阶段,历史反映是以前社会的状况,与前人生活息息相关,而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是由前人历史发展而来,具有历史的必然联系,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堂为什么要加入历史元素的原因。所以以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从现今学生熟悉的事物讲起,再回溯到古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感悟历史的强大和社会进步的飞速,在赞叹历史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导入《从古到今话交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有效利用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其实,我们现今的生活中本身就有古今交通并存的现象,比如距今一千多年的赵州桥,历经百年的江南水乡木桥,到现代感十足的上海钢铁大桥———南浦大桥等,都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将古今大桥的对比作为本课的开端,再合适不过,不仅贴近学生生活,激情引趣,还有利于减少历史的距离感和抽象感,这样的教学导入有利于打造高效的'《社会与品德》课堂。

  三、以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激发探索历史热情

  图文并茂是新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方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个改革潮流,利用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充分挖掘教材图画元素,使丰富的教材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况且图画是学生喜爱的教材形式,教学增加插画的应用,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减少课堂学习的枯燥性,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热情。例如,在导入《吃穿住话古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将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让学生依据教材中一幅描绘远古人类生活场景,进行古代人类生活的描述,包括远古人类吃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食物?远古人类的穿着具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穿?远古人类都住哪,插图中其实包含他们的住所,能找出来么?由一幅远古人类生活图景的插画,促使学生围绕本课主题“吃穿住”,想象并推导出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之后课程教学的开展大有助力。

  四、以多媒体资料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直观展望历史

  多媒体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主要特点在于画面的直观性、立体性和动态性,能够多方位展示历史的发展过程,缩短《品德与社会》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距离,从而化解历史的抽象感,增加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直观认识。以多媒体资料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有利于学生直观展望历史发展路程。历史知识在《品德与社会》高年级教材中具有零散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并没有完整的框架,把握难度较大,加之教师对历史教学也未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更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巧妙运用各种方式导入课堂教学主题,对于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效果显著。同时,在选择合适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时,还应遵循精炼的原则,切忌过于繁杂冗长而影响整体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之历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之品德与社会08-10

有关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06-0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05-11

品德与社会《放飞和平之鸽》教学设计03-29

关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论文07-20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探讨论文07-04

历史图片与历史教学的论文06-01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04-21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