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差异探讨论文

时间:2021-06-18 16:11:18 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差异探讨论文

  摘要: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方式的过程,以及物质形式转化规律等的基础学科。文章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思维方式、课程设置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改善办法。

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差异探讨论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物理;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的基础科目之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物理则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后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而在我国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创新”已成为主旋律。基于此,探究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上的差异尤为必要。

  一、教学内容深度上的差异

  高中物理虽然涉及了较多的物理学知识,但是大多停留在基础阶段,知识内容也较为零碎,并没有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精深。在大学物理教学当中,知识点的安排都有一定的升华,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系统的掌握,需要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例如,在物理学原理的学习当中,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原理大多比较浅显,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大学物理中涉及的物理原理较为深奥,学生必须要通过更多物理知识的学习来掌握。

  二、教学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点为基本目标的。教师考虑的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学会做相应的试题。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高的物理学习起点,更加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以图1物理力学题为例,分析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之间的差异。高中物理的解法:当前面的人拉着绳子一端前进,会产生两种运动效果,一种效果是绳子不断伸长,另一种效果是使得定滑轮做圆周运动。把速度在这两个方向上进行分解,从而得出:人的速率乘以一个余弦函数最终等于小车的速率。余弦函数的确定与人离平台的距离,以及平台的高度密切相关。大学物理解法:首先建立一个坐标系,将小车行动的方向看做是x轴的.正方向,将定滑轮看做是坐标轴的原点,小车的坐标轴设为x,人的坐标设为s。根据大学物理中对于瞬时速度的定义,小车的速度以及人的速度大小分别是上述坐标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由于高度不变,l、s、h三者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几何关系,将它两边对时间求导,然后结合大学物理中速度的表达式,就可以得出小车速度的大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高中教师要以物理知识当中传达的物理思想及知识系统的讲解为主,重点关注学生物理方法的运用能力。而大学物理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差异

  许多国家的物理课程设置都呈现类似的特点:首先,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坚持职业教育与升学教育相结合。将高一作为打基础的阶段,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内容。高二、高三的物理课程内容为高级系列课程,大多都为选修课。其次,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采用分领域或者分方向的灵活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我国高中物理的课程设置当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常会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在大学物理教学当中,教学目标则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待科学的主动探究精神;能力培养、知识创新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所在。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物理教育和高中物理教育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提高。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也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但受到我国人才选拔方式的限制,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中物理教育还难以逃脱以往应试教育的桎梏。无论是高中物理教育还是大学物理教育,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物质世界现象,探求其中的物理知识,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四、结语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属于自然科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实际使用能力的过程。无论是大学物理教学还是高中物理教学,教师都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将物理原理等抽象化的知识点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内部的联系,以及知识点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君茹.如何实现学生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学习的转变[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51-53.

  [2]伍春燕,朱燕娟,张春华.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过渡与升华:浅谈大学物理的学习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1):123-125.

  [3]赵近芳.大学物理学[M].4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

  [4]孟桂菊,高和之,杨昌权,等.加强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举措[J].物理,2004(8):619-622.

【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学差异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8-31

大学物理实验分类教学探讨论文08-27

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探讨论文07-04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4-01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讨论文07-04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论文07-04

探讨儒家道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差异论文03-31

湘绣差异化营销策略探讨论文06-28

初中科学和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