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资源融入古代文学教学的必要性论文

时间:2021-06-15 11:39:32 论文 我要投稿

戏曲资源融入古代文学教学的必要性论文

  元明清戏曲文学是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属必修课。近几年来,各高校教师对此作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实践,取得了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成果。这里,笔者就地方戏曲资源向古代文学教学的渗透等问题略陈管见,以探索戏曲文学教改之路,不足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戏曲资源融入古代文学教学的必要性论文

  1地方戏曲资源引入高校课堂的意义与价值

  地方戏曲资源历来是高校教学就地取材的源泉,从近代戏曲学研究大师吴梅先生,到现如今在戏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山大学康保成先生等,成为走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典型例证。郑传寅先生说:“戏曲表演必须再现生活场面。”[1]因而,将地方戏曲资源引入高校课堂的意义与价值,就教改功能角度而言,具体如下:

  (1)地方戏曲资源可利用性。首先是地方戏曲资源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亲近感、就地取材的便利性、以及教师与艺人间的直观互通性等,这为高校教改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我国地方戏曲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较具传统特色与典型的剧种不下二百种,为高校提供了就近取材的可贵资源。如安徽与湖北两省的高校引黄梅戏、江苏与上海的高校引昆剧、四川高校引川剧等的教改实践成功的例子,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方戏曲资源向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渗透的可利用性。

  (2)地方戏曲表演艺人与戏曲品牌资源的示范作用与价值。戏谚说“说不如讲,讲不如演”,即说明戏曲文学教学过程中引进艺人表演示范的作用。而独特的地方戏曲品牌资源的审美价值,更是教改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尤物。一方面,将艺人引入课堂教学,有寓教于乐的效果,也有现身说法的直观功能,更有吸引学生兴趣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独特的地方戏曲品牌资源是乡情教育的典型材料,也是学生独特审美视角教育的最佳方案。正如易中天所说:“事实上,演员、观众、角色是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少一个就不成为戏剧了。”[2]

  (3)大学古代文学课堂的严肃性与地方戏曲表演的活泼性。严肃性与活泼性的相结合,是一种优势互补,也是课堂教学普遍遵循的规律。往往大学课堂中因为强调口头和书面语言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形体语言的谑趣性所带来的特殊性教学效能,因此,此类的教改实践必然突破传统教学的格局而趋于一种更综合性的教学形态,这符合大学课堂教学走与社会相结合发展道路的发展趋势。

  (4)就地取材、因材施教,为传承戏曲文化作贡献。以高校学子为依托传承戏曲文化是近年来文化领域普遍关注与共同努力的事情,而高校教改中就地取材并因材施教的努力,必将培植一大批青年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衷与关注,进而造就戏曲文化的一大批具有成熟审美能力的青年群体,这恰恰解决了当前戏曲文化界对观众群体后继乏人的困境,必将为传承戏曲文化作贡献。

  2引地方戏曲资源入大学课堂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将地方戏曲资源引入大学课堂在操作方案上也有它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其中除了就近方便性之外,还表现在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和传播优势等三大方面。

  首先是人才优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各省市所培植的.一大批专业戏曲演员目前已趋于离退休层面,大量的戏方戏曲人才从专业演出场院下来,这便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具有专业高素养与表演高技能的准教学人员储备,这种人才优势持续性虽不十分长久,但却十分宝贵,因而在地方戏曲艺人与高校的联姻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的今天,其操作方案的可行性中又有紧迫,这似乎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其次是品牌优势。由于地方戏曲资源的独特唱腔、保留剧目、特殊技能等方面专长,造成某些方面的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效应对于高校引进教学资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者由于高校所处的人文语言环境的亲和性吸引力因素,二者戏曲品牌资源的展示性魅力效能,三者国情与乡土教育的大环境发展趋势所要求等,因而决定了其可行性与必然性。

  再次是传播优势。引雅入教方式的多样性要求传输渠道的多向性,而地方戏曲资源由于占天时地利人和之道,在传播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就地取材、随时取材、多选项取材等的传播途径优势,必然给高校戏曲文化教学环境提供及时与便利的保障,这种地沿性带来的传播优势因而便成为引雅入高校的可行性增添必然性的趋势。

  上述三方面从理论上为引地方戏曲资源入大学课堂提供了可行性与必然性的依据。笔者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近二十年,近年来在引雅入教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微弱的探索,兹引列几条心得体会作为佐证。

  首先是人才方面。笔者所处的高校地处江西临川,这里的戏曲资源十分丰富,戏曲人才的储备也十分丰厚。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所上的古代文学课与戏曲文化课程中,长期聘请抚州采茶戏一级演员、多次获国家级戏曲奖项的潘凤仙女士来校进行教学活动,并聘请了三名离退休京剧演员与胡琴伴奏师傅亲临课堂教学等,由于东华理工学院地理环境的优势,一大批离退休戏曲界艺人长年在校园内的牡丹亭旁休闲与表演唱自娱自乐,因而为教学所需的演艺人才提供了及时与非常大的便利。

  其次是品牌方面。江西临川戏剧品牌资源有三大块,一是专业文人戏剧创作,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是傩戏资源,如南丰文傩、乐安武傩等,三是古声腔的遗存,如宜黄戏和广昌孟戏中保存的古海盐腔因素等,此三大块品牌资源的合理运用,利用其文本、图片、演示现场与实况录像等方式,以乡情乡音为媒介,从地域特色角度进行解读等,使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拓展并取得独特的效能。

  再次是传播方面。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与校园内牡丹亭旁的艺人学习演唱,主要学唱古代文学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章节,结果一大批学生通过与老艺人的接触后,每人都能唱上一段名曲名段。同时,为了验证学生学习的成果,笔者专门聘请了本校戏曲票友宋秀珍老师到课堂上指导演唱,并检验学生学唱的成效业绩等。学生通过学唱能够熟练地运用在班级文艺表演上,甚至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等均有良好的传播效能。

  3地方戏曲资源向古代文学教学渗透的设计与实践

  以古代文学中的明代传奇文学教学为例。如汤显祖戏剧章节,由于“汤显祖是把他的愤激之情渗透于《邯郸记》的曲调唱腔艺术中。”[3],所以对曲牌的教学尤其重要,兹以此为例。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为六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讲解法,主要讲解汤显祖生平与思想、代表作品内容与特色、影响与价值等三方面内容。梁伯龙说:“表演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创作方法和训练阶段相吻合。”[4]本人根据教改思路采用“读、示、唱、演”四字教学法,使雅曲走入课堂,达到较好理论与实践、文本解读与表演相结的教学效果。

  (1)文本解读与戏曲演示(共三课时)。解读文本:汤翁生平简介、汤翁戏曲理论与创作成就分析(共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了解汤显祖的生平思想与戏曲理论基本知识。用多媒体演示《牡丹亭》戏曲几个片段(下载白先勇青春版):开篇———闹私塾;发展———游园惊梦;高潮———幽媾和送别;结尾———团圆)(共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知汤翁戏曲作品的表演情态与戏曲风貌特点。下载片段、布置课外视唱练习作业:[皂罗袍游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付诸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昆腔版本和采茶腔版本)。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模拟昆腔和采茶腔的声腔演唱能力,并能至少运用一种声腔模式学唱《牡丹亭》中的一段精品唱腔。

  (2)演唱文本与戏曲鉴赏(共三课时)。聘请地方戏曲名家教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名段(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与专业戏曲艺人互动,认知戏曲表演的独特魅力,并加深前期学唱效果,以达到真正掌握一种唱腔演唱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达到以演唱的形式熟练记诵教学大纲的背诵篇目的要求。戏曲名家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的表演特色与审美心理(一课时)。童庆炳说:“在审悲体验中,形式化则是造成‘距离化’并促成痛感转化的快感的又一原因。”[5]因此,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领略专业艺人与文人讲解戏曲作品的区别,并能全面理解戏曲作品鉴赏的不同层面与不同方法。学生分组模拟表演戏曲的身段、步履、出腔、运腔、念白等内容(一课时)。这是教学课堂实践环节,采取录音形式对学生分组演唱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教学目标———通过录音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初步具备鉴赏戏曲唱腔艺术的审美能力,特别是戏剧表演中的叙事能力,如于平所言“在我看来是指人体动态来叙‘事’的方式与特性。”[6]

  (3)课外练习与设计。阅读《临川四梦》作品、背诵(熟练演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名段、选拔一至二组学生模仿表演作为班组精品节。

  总之,以上只是笔者作为高校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一线教师的一点教改尝试与心得,在教改的实践中遇到最大的困惑仍然是戏曲唱腔方面,收获最大的是由我们三人组成的教改课题组将地方戏曲资源引入大学课堂后,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既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又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学习内容。

【戏曲资源融入古代文学教学的必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的思考论文06-19

探索运动心理学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论文08-21

文化差异融入英文广告创作的必要性探究论文06-22

谈资源科学管理的必要性的论文07-01

戏曲电影及戏曲的发展论文02-11

项羽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必要性论文06-22

让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论文07-04

体育教学审美的融入探究的论文06-22

团体心理辅导融入体育教学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