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2-06-07 17:09:10 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精选8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精选8篇)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篇1

  摘要: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最有效方法。初中地理教材中图片资料极为丰富,增加了大量精美的彩色图像,也增添了许多教学生亲自动手画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与直观的示意图、景观照片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但也对学生地理空间概念,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方案图,审美能力。关键词:地理数学教学通过这十几年的地理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学好地理不是会背课本文字那么简单,而是会在图上叙述文字内容。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不仅要会地图而且要学会画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条理性均有很大帮助,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学会看懂图

  如何学会使用地图和观看地图,这一点老师需要特例示范,把关键性的要领带给学生,我们要给学生知道认识地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突出地图的兴趣来抛给学生引起学生了解的欲望。在多数学生有了对地图的兴趣后我们在给学生讲述地图的一些有趣知识来提升学生更多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在拿到课本后,看课本的内容只喜欢的世界各地的彩色图片,看到一幅彩色图像,作为一种升值,不想读图的意识,作为一个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很多内容通过地图阅读、提问让学生掌握,这个数字是文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有意识地显示了映射到学生,关键的“三要素”地图,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增加兴趣,以便形成的习惯。比如:高年级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地理,虽说都知道地球的形状,也能说出地球仪是圆的,可是地球仪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线,什么是经线、纬线,学生很模糊。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内容,除了教师必备的地球仪,要求学生必须每人一个地球仪。上课时让学生对照地球仪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点、本初子午线,然后归纳出纬线的特点:圆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等;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经线的特点。当学生能区别出经、纬线时,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也就不难掌握。学习大洲和大洋时同样借助地球仪,例如:需要知道东半球有哪些大洲时,让学生用纸或其他东西把西半球遮住,专心的找出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找完后让学生在同桌间按照大洲的分布方位互相说一说、记一记,并在课堂上留出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填充图册里的练习。在学习等高线地形时,让学生带来橡皮泥,用半节课的时间自制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他们制作是注意颜色的使用,并尽量把五种地形都做进去,学生边玩边记,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巩固知识。

  2挂图、多媒体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结合,结合图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信息的分析,通过地图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和阅读的习惯思维,通过双边师生共同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理顺阅读的思维,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惯,提高读图的能力,人物,更能使学生直观地记住各种各样的地形名称和位置,以避免错误。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挂图、多媒体地图的运用。在选教学挂图时要注重挂图的层次分明,一目了然,采用的符号、线条简单粗重,色彩鲜艳夺目,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这样的挂图不仅易懂、易记,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板块运动》时,挂上挂图让学生到黑板前指出六大板块的位置特别指出澳大利亚所处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让后让学生观察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它们为什么都会分布在这六大板块的交界处?引导学生注意板块的运动方向,得出在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这样,学生在读图、识图中通过自己的认识实践而获得结论,这样的效果不仅仅是结论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潜能得到开发,带动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把挂图进一步形象集体化,克服以往教学挂图图幅太小,学生看不清楚,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的缺点;另一方面在地理教学中常常有关于“动”的图像,这是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只好由教师讲述,学生凭借想象去理解,不能产生直观的印象,最后还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这样效果是很不好。而多媒体图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几次的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例如:教学《地球的公转》,学校没有三球仪,不能演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如果用模拟的方法来演示又不形象,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太好,边听边想有点顾此失彼。这时若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四季的形成展示出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可以清楚的从动画形式的演示图中观察“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准确位置以及地球怎样边自转边绕着太阳公转。

  3让学生构建起心理地图

  学生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映射,构建心理地图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地图是地图包含各种地理信息在大脑中表示。表象,它是一种空间是地理对象或空间形状、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空间演化和发展的明确的主题反映;它是一种记忆的表征,可以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使学生获得相对稳定的区域知识。当前地理教学中费时,效率低,更多的图形两党,地面物体移动,死记硬背,瞬变现象,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里,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地图表示空间概念模糊,和学习等,水没有不存在的来源。笔者重视形成学生的心理地图,地图的发展思维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心理地图的形成和积累的过程逐渐意识到心理地图的形成取决于反复阅读图表和图表,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图像感知。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不知如何掌握学习好地理的窍门。教师要从心理地图的形成方面入手,一步一步的教会学生。比如:学生认知地球仪上的重要经、纬线,当学生能很快找出这些并能区别出任意一个时让他们不在使用地球仪,而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代替地球仪,接着让学生上前试着画出赤道、地轴、经纬线、极点等,要求写出它们的名称,最后把画的这个图布置成本节课的作业,在下一节课课前用五分钟左右来复习这一内容,这样对学生掌握图帮助很大,效果很好。要是学生形成牢固的心理地图,教师必须是绘图能手。熟练的板画技能教学效果很难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徒手画的图,边说边画,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板快速、准确地计算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老师多次画一些资料,学生通过观察外观形式,将很长一段时间,永远不会忘记老师板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地图更清晰,明亮有神。老师说话和绘画,使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在图,进行融合。学生用来看看照片,记住,图形转换平稳,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地图的形成。例如教学《七大洲和四大洋》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轮廓,找出分布特征、地理位置,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的轮廓,标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在学生仔细观察完老师的绘图后,让他们独立完成课后活动4的绘图。这一过程是让他们牢牢记住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为下一节学习《板块运动》做好准备工作。长时间的对地图意识的训练,可以给学生脑海里产生印象地图,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印象里都会有地图的存在,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图像解析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有步骤的学下来,很多学生告诉笔者其实地理并不难学,还挺有趣。总之,地图是地理环境因素的载体,是知识的地理空间表征系统。不但能充分反映地理教学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还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空间思维,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革新,2012,(8).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3]陆海芳.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

  [4]王玉萍.浅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3,(22).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篇2

  一、联系实际生活,开展研究性教学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而初中地理所教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和探索人类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一点,为学生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观察自家和邻居家用水情况的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用水记录表,并在课上让学生拿出来对其一一讲解,然后拿出几张事先备好的干旱地区的图片和水污染的图片,提问学生: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此时学生会进行对比,然后回答:他们没有水,他们的水有问题。教师此时可顺势对学生讲解我国目前水资源的紧缺形势,并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通过此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紧密联系教材,进行研究性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这期间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而传统式的灌输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沉闷的课堂氛围和枯燥的课本也使学生失去了耐心。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初中地理课本中大多内容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可结合课本知识开展研究性教学。例如:在教“天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观察与收集天气状况的作业,并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如大理、重庆、拉萨、哈尔滨、三亚等,让学生进行关注与对比分析。学生在观察天气状况和收集资料的时候,便能大概了解这些城市的气温状况,将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后,课上便会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其他学生收集的城市气温各不相同,而且南北、内陆与海洋等不同地区存在温差。学生发现不同后就会充满兴趣,从而对其展开研究探索。学生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便会逐渐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因此,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探索的能力。

  三、将时事新闻融入研究性学习中

  地理学科源于大自然,源于人文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因此,地理与社会时事、新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社会时事、新闻对学生进行传授,使学生在对社会时事和新闻产生兴趣的同时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程度。例如:在教“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南水北调”之事,利用多媒体播放“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图片,从资源紧缺、资源丰富、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学生讲述“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和长远目标,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查阅和搜集各种与资源相关资料的同时获取更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并将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因此,通过此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关注社会时事的同时对地理知识进行研究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

  四、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阐述,说明在新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下,对初中地理教学实行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生活,紧扣课程教材,融入当今社会的时事新闻来实施研究性教学,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篇3

  一、引言

  电子白板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提升课堂的交互性和高效性,但现代教学应用中仍存在诸多误区,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应用的优势、策略和注意事项展开分析。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策略和优势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单一教学模式,且师生之间缺少交互,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且影响了课堂多元目标的实现。而利用电子白板,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显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关于“巴西”知识点过程中,笔者在导入环节为学生呈现了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等图片,并播放热情的桑巴舞曲,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刺激,使学生们产生了解巴西的兴趣,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能够保持热情参与到教学中。

  第二,完善内容,培养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工具,具有可视化特点,能够有效增强地理教学视觉效果,不仅如此,电子白板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充实学生课外知识。如在学习“地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让学生了解地图之间的不同,拓展学生知识面。另外,电子白板具有聚焦重点、填绘文本等功能,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地图,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中注意力,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并运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分析能力,为后续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第三,调动感官,活化方法。直到现在,很多学校中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仍然运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运用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为学生呈现板书,必要时也会通过挂图的方式来表现一些难以表述的知识。这种方式相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真正对知识所要表达的内容充分理解,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电子白板这种方式则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运用其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传统教学的限制,教师能够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在白板上进行拖拽、隐藏、缩放,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课堂教学重点,理清学习思路[1]。

  第四,地理演示,难点突破。对于学生来说,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习难点,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学生拥有抽象思维能力。而传统教学方式相对静态,学生无法突破思维桎梏,所以教学效果不好。而通过电子白板形式,可以将原本抽象的课堂知识变得相对具体,从文字转化成图片,从二维转化成三维,从而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于发挥。比较典型的便是“地球运动”,公转与自转常常是困扰学生的难题,而通过电子白板,能够运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其运动过程,昼夜与四季也体现得更加分明,让知识从原本的抽象转化为具象,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地理教学中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征,而抽象思维在初中生阶段并未全面的形成,电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恰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态的图形、视频直接对地形、地貌等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并形成空间思维,有利于地理思维的形成,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标准中要求初中生形成地理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得到提升,而电子白板的应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现阶段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得到有效的推广[2]。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的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在应用教学白板的过程中应认识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优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应用教学白板并不是单纯的将教学相关的材料从网络上直接下载,其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材料整合,否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而且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过程复杂化,影响电子白板的实际教学应用效果。第二,教师应认识到应用教学白板的目的是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课件的高水平制作,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地理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使用电子白版,部分知识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知识,则不必进行电子白板课件的制作,例如,例如环境容量的概念,教师直接叙述学生就可以较好的理解,另外教师盲目地将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加入课件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选择。第三,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与其他教学手段融合应用,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被削弱,为了缓解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凸显出的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板书+挂图”的形式呈现地理知识点,同时,通过拖曳、缩放等操作流程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并就此优化整体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其在此氛围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环境中,且透过电子白板地理演示深化自身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将电子白板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化,而且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更加开放、富有活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篇4

  摘要: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在学校教育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本文分析了探究式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和优势,阐述了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能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地理;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成长、壮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被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来,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和优势

  (一)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征

  探究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问题性。问题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提问,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2)实践性。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分析、判断等活动,了解教学内容,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正确的结论,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和结论,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理解、掌握结论。

  (3)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散思维,寻找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式学习的优势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探究式学习具有传统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具体而言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能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活跃了教学氛围。

  (3)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来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积极鼓励学生提问

  问题是实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问,以确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当地予以分析和指导,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地理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精心设计问题,以确保问题的可操作性。例如,自然环境中的许多因素是互相联系的,它们都是由阳光、空气、水、泥土、岩石、矿物质等自然因素组成的,而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则会给其他的相关因素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应该认清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授“分区地理”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西部大开发,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人口、交通、经济水平等,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水能时,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我国的地势特点和降雨规律出发,分析水能分布的特点和原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及时复习课堂教学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地理作业,以增强教学效果。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倩.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陈克明.浅议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教育,2010(01).

  [3]刘平.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03).

  [4]和志英.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Z2).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篇5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乡土地理知识,能够将抽象的地理问题具体化,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初中生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初中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强化初中生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初中生;教育价值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巧妙设疑,降低新知识教学难度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地理而言,联系乡土实际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对初中生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使初中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初中生思维创新的来源是“好奇”,地理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优化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讲初中地理《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时,我结合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等一系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新闻,利用问题与矛盾的冲突性巧设疑问。如我国近几年发生过哪几次大地震?这些地震的震级达到几级?为什么这些地区会发生大地震?我们本地是否发生过大地震?初中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学生踊跃的举手发言。然后我会给初中生展示一组中国地震和日本地震伤亡人数对比数,让学生再想一想地震为什么对日本的影响不大?通过此次教学,不仅培养了初中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的责任感,还提高了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程度。

  二、构建情境,增强地理知识趣味性

  乡土地理是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能够为枯燥的地理知识带来趣味性。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众所周知,情境是课堂的灵魂,是提高课堂教学价值的奠基石,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乡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比如,讲初中地理地形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的特点,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正在骑自行车上学的微课视频。初中生都认真的观看,然后我向学生说:同学们,会骑自行车的请举手。此时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我继续问:谁天天骑自行车上下学的请举手?很多学生都将手放下了,我接着问:骑自行车环保又锻炼身体,那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本地的道路有坡不好骑,有的说汽车太多,骑车有危险,等等。我由此引出主题:那为什么我们本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初中生陷入了深思中,很自然的联系到了受地形的影响,这对于开展新课十分有帮助,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整合资源,使教学内容完美呈现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注重学生的地理成绩,而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没有深入的挖掘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乡土地理资源,使初中生对地理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偏低。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初中生身边有趣的地理事物、现象等积极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展现独特魅力,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比如,讲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的时候,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极为密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又向学生渗透了乡土地理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的呈现给学生。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上网搜索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观看学生的展示,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南方人爱吃米饭,而北方人爱吃各类面食?你们爱吃米饭还是面食?为什么西北地区的人们头上总是戴着纱巾?与此同时,为了调动初中生的参与热情,我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加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鼓励初中生找出学过的关于描写气候的古诗。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高涨,有的学生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的学生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四、实践拓展,全方面促进知识内化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知识组织实践拓展活动,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方面的促进地理知识内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环境监测等社会调查,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地理观察力和学习毅力。在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等能力。比如,讲初中地理《地图》时,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必须要求全体学生熟练掌握。我带领初中生走出教室,环绕校园走一走,然后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在学生绘图时,我会给他们详细的讲解辨别方向的方法和记住一些常用图例。为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我鼓励初中生对本市的交通出行图进行绘画,体现出主要交通道路和地标性建筑即可。学生上网搜集了大量资料,还主动向我请教比例尺的绘画问题,经过初中生的不懈努力和尝试,最终他们都完成了任务,也体会到了地理实践的乐趣。我从具体实践活动到概括一般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全体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要点掌握的都很透彻。

  五、合作探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推行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小组中都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初中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具有推动作用。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我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讲“北半球夏季时昼长夜短,冬季时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本地夏季和冬季白天时间长短变化情况,这时有的初中生就会说:冬天的时候我放学回到家做作业,才晚上6点多,外面就已经黑天了。可是夏天的时候,晚上8点多钟天还没有全黑。经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得出结论;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而冬季则相反。有了上述基础以后,我要求初中生分组探究:南半球夏季昼夜长短如何,冬季昼夜长短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准确的回答出答案,可见乡土地理穿插其中,的确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总而言之,乡土地理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对初中生学习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地理教师要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新理念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学情和本地乡土资源,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初中生开展各类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初中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87-88.

  [2]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135.

  [3]汪进平.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08):43.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篇6

  摘要:“讨论式”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本文就该教学法在中学地理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讨论式问题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地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运用该模式时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紧扣讨论的主题——不离不弃

  离题或在某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是讨论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因此,在讨论过程中,要使讨论始终围绕问题的中心展开,要帮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思考问题,教会学生用地理思维方法去想问题。例如,讨论楼兰故城衰落和消失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会从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方向找原因。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要从人文地理环境角度去分析。让他们紧扣“水资源共享绿洲最珍贵的财富和生态平衡的关键”这一主线,分析上游灌溉地区过量用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乃至断流,下游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不能承受人类过度需求,最终沙漠侵吞了楼兰城。从而得出“人类与自然要和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结论。

  二、区分个体差异——有的放矢

  同班学生有差别,不同班别的学生更有差别。要使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深入备“学生”,这是为精心拟定讨论话题打下基础。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心理个性等,拟定的话题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其次是备教材。教师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面。例如在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时,由于学生对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教师要先设计讨论提纲,分组分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写好课堂讨论发言的要点,讨论才会有深度。当然不要让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垄断”讨论“市场”,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

  三、拿捏讨论问题的难易度——难易适中

  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思考题不能过深过难,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理不清预习内容的思路。这样的预习就毫无价值。一个好的议题一般有以下三大特点:①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能反映某一地理现象;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素材,有利于突破重难点;③学生普遍关注,迫切希望掌握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北半球回归线附近地区为什么大陆东侧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而大陆西侧却是热带沙漠气候,该问题既是教材的重难点,又是历年高考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四、调控讨论时间——有始有终

  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见解,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主动合作学习的目的。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担心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太远,于是情急之下帮助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讨论未展开就草草收场。其实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争论,同时还要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讨论的进程和内容,从而使讨论走向有序,最终达到预期的讨论目标。

  五、认真倾听——保持回应

  仔细倾听也有助于我们掌握何时应当鼓励学生发言,仔细倾听还有一个很大的益处就在于增强讨论的延续性,包括发言与主题的一致性。教师不再是回应的唯一承担者,教师在回应学生的观点或者问题时,尽可能把发言的机会和空间让给学生,让倾听的学生回应刚刚讲述的观点,进行彼此之间的互动。这里也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沉默等待其他学生回应,其间教师可以用非言语方式鼓励。如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面呈微笑、身体前倾以视期待等等。或是言语方式的鼓励,用“哦,对,是的”,或重复发言者的话等方式鼓励发言者;另一种是让一位你知道其观点与发言者的观点不同的学生起来发言,以便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三是提出一个与发言者的发言直接相关的问题或者话题。

  六、善于整理与总结——提炼升华

  学生的讨论是各抒已见,教师则应善于总结归纳,并进行提炼升华,使讨论的结果更完善。整理与总结能使零碎和粗浅的认识理性化和系统化。整理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这对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求①语言要科学、精炼、准确和规范;②观点要鲜明,层次要清晰,同时要注意其适用对象、条件和局限性,不可绝对化,以免形成思维定势。例如讲解《城市化》时,通过给学生看上海的城市变迁和人口规模变化图,提出了城市化概念和城市化特征问题。接着提出了为什么人口呈现这样的变化和流动,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事物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化。又接着提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情况是否一样,从而得出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的差异。然后又提出,两类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产生共性的问题,由此推出了城市问题,那么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又是如何解决的呢?问题层层深入,从书本到生活,从理论到实际,从国家到自己,既理解了知识,又增强了爱国热情。讨论完成后,老师要及时整理构建知识框架,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讨论式教学的运用不仅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要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寻找适合的议题,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做好总结。只有这样,讨论式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真正地发挥讨论的作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篇7

  【摘要】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种类很多,有地图、插图、附图、多媒体图片等等。而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新一代的地理教材中对图像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多,而且也由以前的黑白图转换到了彩图。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地理教学的现状,谈谈图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推动初中地理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字】图像法;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才能驾驭地理这门学科,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图像,枯燥的课堂将会因此变得生动有趣了,即使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轻易拿下它。因为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地理知识的记忆,还对培养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借助图像运用导学法进行地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图像的辅助,可以让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也可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黄河的忧患”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利用ppt分别将过去的黄河的流域水系图与现在的进行对比,接着,让学生们找出之间的不同并加以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同时再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及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再自己讲解课本,告诉学生们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治理黄河,当然,如果学生们的答案足够合理,也可以在分析学生们答案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补充与指导。

  二、合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世界地理知识的总括,曾有某位地理学家就说过,要想学好地理,就先把两张地图背熟———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可见,教师们合理利用一纸地图来辅助地理的教学实在必不可少。譬如,教师在对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相对来说较多且杂乱。因此,教师们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图梳理这方面的地理知识点,让教学变得更加有目的也更加有计划。讲课之前,教师们需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必备两张地图———世界以及中国地图,讲课伊始,可以先让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大方位———西亚五海与三洲,接着的任务是让学生找一条关键的河流———苏伊士运河,以及找到它与西亚之间的联系,这样这些基础的地理位置也就一目了然,在确定这些之后,把范围锁定在西亚这一块地图之上,找到土耳其海峡,通过地势地形的分析,那么,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就会知道从黑海抵达地中海必定要路过土耳其海峡,因此可见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教师们就要引导学生们由五海三洲转变到丰富石油资源上,这时候,可以指导学生们从石油在西亚的分布图上发现这些地方分别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那么学生们则会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下去,最后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所在。如此巧妙地运用了地图来进行教学,让地理课变得有目的有计划,在学生们在自主探索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学的趣味所在,这充分展现出了图像法的优势。

  三、将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学习地理

  (一)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

  利用纲要信号图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一目了然,还可以让教学者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提高了教学效率。地理很多现象都是变化的,那么课本上的静态插图等就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此,教学者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将课本中的静态图转变为动态图,让学生们在理解那些抽象事物变得更加容易,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书本上的静态图以动态图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看,在此过程中再附上讲解,这样抽象知识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形象生动起来,其次,教师们还可以利用边讲边画的方式来进行地理教学,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将知识吸收进来。在此,笔者举一个案例:在讲“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把亚洲和欧洲的季节景物图片展示给大家,比如,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系列图片。每个系列图片中包含亚欧不同地区在同一季节的图片。学生可以看到,在冬季,西伯利亚是冰天雪地,而亚洲的马来西亚却是一片热带风光。通过这种动态的图片展示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亚欧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在原图的基础上加以辅助以化难为易

  课本上已有文字与图像的讲解,那么,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以辅助教学,以化解课本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从西到东呈阶梯状下降。教材上也附有中国的地形图,然而学生对这种图形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就把中国地形图分为西、中、东三个部分,逐步展示。这样学生发现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又比中部地区低。这个图片所想展示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学生记住了。

  (三)紧扣教材,化简原图

  教材中的插图、附图等其他各种图像可能会让学生们看不懂,因此也就无法更好地去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变换原图,将复杂的原图加以化简,让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例如,在教学生们如何看等温线的时候,课本上的插图是直接画出各个地方以及各个样式的等温线,如果教师不加以梳理,同学们根本就看不明白,因此,教师们可以从等温线的数值、曲直以及凸进方向这三方面对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让原图变得简单,学生们也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法的意义极大,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同时培养学生们在读图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的形成。因此,教师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图像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图像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常合.中学地理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郭斌.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中国教师研修网,2008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篇8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一)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依然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师只是重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最终课堂成了一些教师演示教案的舞台,教师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间的差异。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从来没有在课前或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只是以上完地理课为目的,从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情感需要。还有的地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觉得学生的回答没有切中题目的要害,便中断其发言,迅速指定其他学生回答,毫不顾忌学生的心理需要。更甚者,则是挖苦、体罚学生。凡此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深深刺痛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终还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从而影响教学。

  (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常常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上不重视地理。另外,地理虽然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就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认为地理比较抽象、难学,想学也学不会,而且在考试中地理成绩也总是不理想。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学生没有体会到付出或成功带来的快乐,所以一些初中生逐渐地丧失了对地理课的兴趣,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更难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具有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来说,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上的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到有关蒙古高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用一句古诗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该古诗中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中的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是蒙古高原。”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人以放牧为生。”还有的学生说:“这个地方的气候肯定适合草木的生长,不然草不会长那么高。”当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正确之处,再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杜绝挖苦、讽刺学生。只有学生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树立了自信心,才能与教师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三)借助身边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借助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地理教材进行联系起再去启发学生思考地理规律和一些现象的成因,则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此种做法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作用和直观价值。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没有煮熟的鸡蛋,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鸡蛋的各个部分相应地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很方便地让学生分清楚各结构间的联系与区别了。

  三、总结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地理学科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更要求地理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所以地理教师要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好师生关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浅谈历史微故事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2-13

地理小论文:生活中的地理02-23

地理小论文:生活中的地理08-10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04

七年级地理《地图》教学反思04-18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范文【精选】03-25

“口诀记忆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07-29

地图余光中赏析10-24

初中地理教学的工作总结05-26

地理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素材运用问题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