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词汇研究的几个问题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古词汇研究的语言材料、中古词汇的考释、中古常用词、中古的新词新义和中古词汇的比较研究及方面,谈了对中古词汇研究问题的看法。
论文关键词:中古词汇,语料,常用词,新词,新义
训诂学的重点是词语的考释,厚古薄今,重文言而轻白话。但是自先秦时,就存在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比如《尚书》与《论语》的语言就有差异。随着书面语与口语的差距加大,记载口语的文献资料的增多,文言与白话的差别越来越大,对白话的研究也就显得必要和重要起来。朱易居的《戏曲方言考》,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陆渗安的《小说词语汇释》,张涌泉、黄征的《敦煌变文校议》,王的《诗词曲语词例释》。等等,都是关于白话的词汇研究。在中古词汇的研究方面,也是著作颇丰,如吴金华的《三国志解诂》系列,江蓝生的《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蔡镜浩的《魏晋南北朝语词例释》,方一新、王云路的《中古汉语词语汇释》,汪维辉的《东汉至隋常用词研究》,等等。下面将对中古词汇研究的几个方面做一些讨论。
一中古词汇研究的语言材料
汉语语料库是浩瀚的大海,因此预料的选择和甄别工作十分重要和繁难。我们对语料的选择要注意其中的口语成分,选择口语程度较高的`材料。同时,要对语料的真实可靠程度进行甄别。例如《列子》并不是先秦时的作品,《齐民要术杂说》中的两篇“杂说”有一篇是宋代时期其他人所作。
中古的口语程度较高的语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A汉译佛经。如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北魏吉迦夜共昙曜《杂宝藏经》,南齐求那毗地《百喻经》,等等。
B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志怪小说如《搜神记》、《幽明录》等等。
C散文。如周子良、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记》,任的《弹刘整》,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杨之的《洛阳伽蓝记》,等等。《洛阳伽蓝记》主要为文言色彩,但包含佛教词语和俗词语,笔记小说也可以算作散文。
D民歌和文人的诗歌。如《木兰辞》,梁武帝的《子夜歌》,陶渊明的诗及散文中的口语成分较多。
E科技著作。如《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葛洪的《抱朴子》,和医学著作像《针灸甲乙经》、《脉经》、《肘后备急方》、《雷公抱灸论》等。
F法帖。如《淳化阁帖》,王羲之的《十一月四日帖》等等。
G史籍。二十四史中成书于魏晋南北朝的如《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魏书》、《南史》等,还有《三国志》及其注。
H古书的注释。如郭璞给《尔雅》、《方言》作的注,皇侃的《论语义疏》,王逸的《楚辞章句》,郭象的《庄子注》等等。
二中古词语的考释
从考释的范围来说,我们主要需考释的是:1)前人没有考释的词语;2)《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的或者义项不全的词语;3)前人释错的词语。比如,“裁”,在魏晋南北朝时,“裁”有“写信”的意思:凭轼徒下泪,裁书路已赊。(朱记室《送别不及赠何殷二记室》)被教作白舞歌词,竭诚庸陋裁为四曲。(鲍照《奉始兴王白舞曲》)
考释的方法有:1)比类归纳,这需要有充足的用例。比如对“躯”的考释:通过《生经》竺法护中“有妇名旧梨尼,于时怀躯,有阻恶食。”和医书中“妇人怀躯六月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的用例,可以得出“躯”有专指胎儿,身孕的意思。2)利用互文、对文、异文进行考释,如“接枝秋转脆,含消落更香”,可以得知“转”是更加的意思。3)利用同义并列词组与复合词进行考释。
三常用词的研究
训诂学很少研究常用词,常用词的研究是从对虚词的研究开始的。对常用词的研究,我们要注意的几点有:1)语料的选用,这在上文已经讨论;2)数量统计,这事是经常用到的方法,通过数量统计可以反映词语词义的更替过程,兴衰的变化,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等,但是,有时数量统计无法进行;3)例证如何选择,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献的各种不同版本,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最好的版本,如中华书局的版本,或者著名注释家的版本等。在选择例证时,应该注意例子的典型性,所选用例应该没有语言、标点等错误,同时要兼顾该语例出现的地域、时间等各种因素。
四中古出现的新词和新义
新词、新义的研究,是研究词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补充大型辞书的不足。中古时出现的新词中,单音节词不多,但出现的部分单音节词成为后代的常用词,比如“袋”(先秦时主要用“囊”)。而双音节词却大量产生,以复合词为主,其中同义并列复合词占优势,偏义复合词有所增加。但是这些新产生的双音节词的语素颠倒现象还比较普遍。中古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和兴盛,产生了大量新词,主要是译音、意译和音意合译的词,比如“忏悔”、“世界”。
双音节词的出现,使词汇大量增加,但是又避免了创造更多的新的单音节词。中古时出现的双音节词,全面继承了上古的构词法,但以语法构词为主要手段,语音构词法仍在使用。在补充式中,产生了“名-量”式。新的词缀的产生和旧词缀的衰亡也是这一时期双音节词的一个特色。
新义的出现,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a)词义的引申;如“涕”由指眼泪变为指鼻涕。
b)词义的类化/感染;如:判,分、裂;决:分、裂;决:必(“寡人决讲矣”《战国策秦策》高诱注:决,必也。)于是“判”受“决”的类化/感染,也有了“必”义:“仙人一捧露,判不及杯中”(庾信《答王司空饷酒》),“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阴铿《雪里梅花》)。
c)假借;如“极”表示“倦”的意思:“谷几,倦也”(杨雄《方言》),“丞相小极,对之疲睡”(《世说新语言语》)
d)词义的虚化。如“身”指代“我”:“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蜀张飞传)
五中古词汇的比较研究
1)与上古词汇的比较,如《广雅》与《尔雅》的比较,《吕氏春秋》与《淮南子》高诱注的比较。专书的比较,要注意辨伪和对写作年代进行考订。
2)方言的比较,如汪维辉先生选择了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记》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进行比较。
3)翻译的佛经与中土文献的比较。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常用词的演变做了不少的个案研究。但常用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对常用词的研究作得比较多的是部分单音节常用词更替方面工作,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扩大常用词研究范围,对常用复音词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对那些中古时期就已出现,而现代汉语中仍在继续使用的常用词,我们更应留意。在进行断代研究时,应注意,哪些词语是对先秦的沿用?哪些是这一时代新出现的?这些新出现的词在后世有何变化?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关系等等。常用词研究的前景广阔,王云路先生曾提出:“应当对中古时期重要典籍中的常用词一部一部进行研究,即专书常用词研究;要进行断代常用词研究,进而进行汉语常用词历史的全面研究;要编纂断代常用词词典,以后逐步编纂通代常用词词典;要有《中古常用词概论》这样的通论性著作,进行理论的探讨,从而分析常用词的演变规律。”其他如构词法的演变,各阶段词汇系统的面貌以及汉语词汇发展史等课题都缺乏科学的研究。这些应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主攻方向。
参考文献
1 汪维辉.《中古汉语语词例释》读后[J].语言研究, 1994, (2).
2 方一新,王云路.读《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4, (1).
3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前言[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4 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5, (6).
6 王云路.中古汉语常用词研究漫谈[A].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第一辑)[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中古词汇研究的几个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词汇与语境研究的论文04-12
《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09-08
词汇变异研究现状成果及发展方向论文02-11
胡适的中古思想家史研究述评12-06
高中古诗文教育研究综述12-04
新时期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06-26
汉语史专书词汇研究的一部力作论文06-20
词汇教学论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