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3-05-13 07:56:26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精选9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精选9篇)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建设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作者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建设资源共享

  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电子网络的广泛运行,使得数字图书馆逐步走进高校,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的趋势。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日益频繁,高校的知识宝库也得到了丰富。

  1数字图书馆概述

  1.1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也称电子图书馆或虚拟图书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种手段将图像、文字、语音、影像和软件等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在网络上传递和检索,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或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为文献查阅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检索服务,不再像传统图书馆主要是收藏书面文化资料。数字图书馆主要建立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基础上。社会信息逐步增长,人们需要储存和传播的信息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最初的提出仅仅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文化氛围,目前,图书馆界形成了争先、优先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浪潮,有关图书馆数字化的研究课题相继启动。如:863计划、973规划、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中的有关课题,也有省部级研究项目等。国内各大型公共图书馆、院校图书馆均基本或逐步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初步工作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目前国家数字图书馆已经制作完成超过200TB的数字资源,全国各级图书馆同样实现了相当数量的数字资源的海量存储。根据欧盟委员会公报,欧盟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来自欧盟各成员国图书馆和文化机构的书籍、地图、绘画、照片、电影和报纸等信息和资料已达460万件,预计2010年将增加到1000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32家合作机构共同启动的由全球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一一一美国国会图书馆建设的“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得到了包括中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图书馆和文化机构的大力支持,使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料数字化,并放存互联网上共享。

  由此可见,数字化图书馆正在逐步完善发展。

  2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2.1管理方式计算机化。

  数字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管理数字化信息资源,并且对全部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

  2.2信息存储数字化。

  这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之上。资源数字化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传统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其二是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其三是网上信息资源包括网络传输的文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以及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式信息的组织管理。数字化技术不仅保护了文献特别是一些古籍珍善本和历史遗物,同时节约了存储空间,改进了信息的组织方式,提高信息检索速度,促进远程交流利用。总之,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采用数字化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献信息库及超文本检索系统。

  2.3查询手段便捷化。

  通过网络等电子通信手段,连接数字图书馆和网上信息中心,提供各种信息数据库的联网查询服务,为信息检索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形式。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实现了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之后,必然会出现信息利用的共享化问题。网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各个高校的数字图书馆通过努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话,只要是网上的用户,均可以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珍贵资料,不从而真正实现了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源共享。

  3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以及对应策略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而在本文中,提到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更多的是各高校自身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在网络中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1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一个是对于所得资金的合理分配。面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投资有限的情况,我们更多的是从合理运用在手经费来完成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对文献进行数字化,购买性价比高的'数据库,还有联合其他高校图书馆共建数据资源等措施,达到经费的合理使用。

  3.2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问题。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本质是将资源电子化、数字化后建成各种类型数据库的过程。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没有标准化,资源共享就失去了保障。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是良莠不齐的,而如果想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则需要各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标准的制订和落实,在建库过程中,严格遵循和充分利用各种一致的标准,尽量避免不依规范和标准而随意建立“简易格式”库和非标准数据库,导致大量信息资源不能相互交换,出现不能实现共享和集中的现象。这里更应注意的是有关各校特色的数据库的建设。

  3.3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问题。

  信息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因此,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必须注意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在数据库建设时,应该加强数据著录准确性和格式的标准性、数据标引、检索语言的规范性,从而为提高信息资源的查全率、查准

  率提供可靠保障。在这里我们提到的标准化、规范性是指标引规范是指要注意著录规则的通用性及描述语言、标引语言的标准化,提高数据库的可检索性、可获取性,在数据加工时要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相关规范,以确保信息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并为未来全面的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3.4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员培养问题。

  尽管我们强调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强调网络的发展迅速,但不应该忽略最基础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具体操作还是需要图书馆的人员来完成。因此,培养优秀的图书馆人员尤为重要。首先,作为图书馆馆员,要时刻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不断的学习,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多方面知识;其次,主动地与读者进行沟通。了解读者的需要,积极得到实际信息反馈,不断帮助馆里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建设。

  4总结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的一部分,它为学校培养人才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正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的职能的一种手段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由之路。搞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作,图书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极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从而完成自己的新时代使命。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2

  摘要:

  本文简述了数字图书馆概念的形成及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和特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随着科技、文化进步在经济发展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人们对提高获取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追求。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全面、系统、便捷地获取知识信息的需要。为了适应信息发展,国内外相继产生了期刊、图书、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信息内容的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多种形态的信息资源。其通过网络、光盘等数字化媒体进行传播,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集之大成,便产生了近些年来在图书情报界方兴未艾的“数字化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日益频繁,知识宝库得到丰富,群众获取知识信息更加便利。

  一、数字图书馆概念的形成

  1.数字图书馆定义

  数字图书馆是伴随着因特网而产生的,最初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是“无围墙的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强调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特色描述,着重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资源数字化与数字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以及数字信息的共享性特征。也称电子图书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种手段将图像、文字、语音、影像和软件等信息资源数字化,并通过在网络上的传递和检索,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快捷的阅读与检索等服务,克服了原有图书馆依靠纸质检索查阅纸质文献资料的繁琐复杂。另外,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必须依靠多媒体的技术、计算机存储的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的技术,去摆脱时间、地域的约束,更符合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的要求。

  2.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的稳步增长,人们对信息存储与传播的种类、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有的图书馆已经远远达不到人们的需求,所以,数字图书馆如雨后春笋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起初,数字图书馆只是一个简单的用来仓储电子信息的地方,内部的信息种类多,数量大,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用户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访问,而且不会受到地域方面的限制。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可以体现一个单位、一个省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氛围。目前,图书馆界形成了争先、优先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浪潮,有关图书馆数字化的研究课题相继启动,如:863计划、973规划、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中的有关课题,也有省部级研究项目等。国内各大型公共图书馆、院校图书馆均基本或逐步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初步工作并不断在发展完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32家合作机构共同启动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图书馆———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建设的“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且中国、法国、日本、俄罗斯以及美国等的文化机构都对这一项目大力的支持,使得大量珍贵的文化资料得以在互联网上共享。总而言之,数字化图书馆正在逐步发展完善,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数字图书馆是通过结合虚拟与现实,将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形成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相对较少的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只要有网络就可以。

  3.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三、数字化图书馆特点

  1.管理方式计算机化

  数字化的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操作与管理所有信息资源,以方便读者查阅检索信息资料。

  2.信息存储数字化

  数字化图书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息储存的数字化,其它的特征都是以这一特征为基础而隐射出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把原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其次是要收藏光盘以及电子类的出版物;最后是应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库,比如运用网络来传输文字、图形、图像信息以及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式的信息并加以组织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不仅使大量文献得到保护,还使一些珍贵的古籍珍善本以及历史遗物得到保护,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储存的空间,信息组织形式也得到进一步改变,从而提升了信息资源检索的效率,促进远程交流利用。因此,采用数字化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建立分布式大型文献信息库及超文本检索系统,实现了图书馆业务管理网络化,更好的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3.查询手段便捷化

  通过网络等电子通信手段,连接数字图书馆和网上信息中心,就可以提供各种信息数据库联网查询服务,为信息检索提供便利条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之后,必然会出现信息利用共享化问题。网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各个数字图书馆通过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话,只要是网上用户,均可以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珍贵资料,从而真正实现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源共享。

  四、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数字图书馆有众多优势,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建设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而在本文中,提到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指图书馆自身在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在网络中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建设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二是对于所得资金的合理分配。面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投资有限的情况,我们应合理运用现有经费来完成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对文献进行数字化,购买性价比较高的.数据库,还有联合其他图书馆共建数据资源等措施,达到经费的合理使用。

  2.信息资源建设标准问题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本质是将信息资源电子化、数字化后建成各种类型数据库的过程。信息资源共享必须达到标准化的,如果没有达到标准,那所共享资源的可信度就得不到保障。目前,由于现有图书馆关于信息资源方面的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图书馆只能加强制定和落实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建立资源共享库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各项标准制度,并加以充分的利用,尽量杜绝随意、不依据标准规范所建立的“简易格式”资源库,导致大量的信息资源在互相进行交换时受阻,最终不能达到共享与集中的目的。这里更应注意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3.信息资源建设质量问题

  信息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所以,在进行图书馆的建设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平台时,要严格把关信息资源数值化建设的质量问题。在数据库建立时,要加强数据录入时的准确性、格式的标准性、数据标引、检索语言的规范性,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在查全与查准率时能够提供可靠信息。在这里我们提到的标准化、规范性是指要注意著录规则的通用性及描述语言、标引语言的标准化,提高数据库的可检索性和可获取性。在数据加工时要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相关规范,以确保信息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并为未来全面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4.信息资源建设人员培养问题

  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就必须把管理信息资源的人员培养起来,而最直接的管理员就是图书馆的馆员了。首先,图书馆的馆员,应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只有树立服务至上的思想观念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馆员自身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时刻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有关计算机、图书馆专业、科技等方面广博的知识,能熟练操作电脑,为各专业读者推荐参考文献,解决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咨询;其次,主动与读者沟通,关注读者需求,积极得到实际信息反馈,不断帮助馆里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建设;第三,丰富馆员综合素质提升途径。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学术交流、进修等方式提升馆员自身素质,更好的服务于读者。

  5.努力提高信息资源的服务质量

  新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而是要实现知识的有序组织和广泛传播。随着网络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中应用,为加强适应计算机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工作的需要,从图书馆事业发展来看,图书馆正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而图书馆的搜索,标引,存储,发布均离不开信息资源。因此,对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加强学习网络信息知识以适应网上阅读的新型技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综上所述,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是更好完成图书馆职能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网络共享是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由之路。只有搞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网络共享工作,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极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才能使图书馆事业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沈红芳.论数字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

  [2]张春艳.论虚拟图书馆的必然性[J].行政论坛.2001.11

  [3]黄宗忠.虚拟图书馆的局限性[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4

  [4]李川.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网络,文化教育理论研究2003.12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3

  论文关键词:

  数学图书馆;资源共享;信息

  论文摘要:

  文章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和介绍,指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三个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设策略。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一)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的提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以in-temet为背景,迅速发展起来。在全球化信息建设进程中,很多国家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列入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中。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是不断深入和完善的,所以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也是不断发展的。目前对其特征认识是比较统,一的。

  (1)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首要特征。数字是馆藏资源的载体,馆藏资源依赖于数字而存在。馆藏资源一般要经过计算机处理成为数据、文本、语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数字化信息,以便在传递上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更为快捷和方便的服务。

  (2)流通手段的网络化。数字图书馆流通手段表现为通过网络使资源跨越时空向使用者提供服务。

  (3)资源利用的共享化。数字图书馆的共享化表现为模糊了地域、国别、行业的界限,在资源利用方面实现共建、协作。本地或者远程用户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最终信息。个体信息资源也可以提供给不同地点的用户同时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4)人员素质综合化。数字图书馆的工作需要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只具备单一图书馆专业知识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将无法胜任工作的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图书馆,它是用数字化的形式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性加工、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在广域网向广大读者提供流通服务,实现零时空、距离资源共享的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大型信息系统。

  (二)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是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关系。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以数字化方式贮存不同载体、不同地点的信息,以网络的方式相互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打破了空间限制,在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的跨越,将传统服务进一步深化。所以说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概括地说:数字图书馆使馆藏资源内容增加;实现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字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传统图书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所以说数字图书馆不会取代传统图书馆。概括地说: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丰富,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费用比较昂贵,使部分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部分用户长期形成的资料阅读方式,使他们对传统图书馆的依赖性很大;由于数字图书馆本身技术方面的原因,不能完美、完整地反映实体文献信息。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宏观上分析

  1.在理论方面,研究多侧重于表面形式,缺乏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

  现在很多文章只是介绍数字图书馆的事实和堆砌数据,缺乏对事实的解释与分析。对建设主体的多元性,经营行为的多样性,技术开发的标准化和开放性,建设计划的协调性等问题缺少研究。

  2.在实践中,采取的技术方案少

  图书馆方案首先是一套技术方案,国内很少介绍涉及有关技术实现路线的方案。我国图书馆界将数字化等同于数字图书馆,其实数字化只是一个实施建设步骤。我们还缺乏对于具体的建设数字图书馆中遇到元数据问题,存储与检索问题,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安全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二)从微观上分析

  1.缺乏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忽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重复建设、各自为政问题严重

  自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图书馆纷纷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由于各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在利益方面又难以取得彼此都认同的平衡点,出现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协调、使用标准不一等现象。资源共享在没有馆际间的交流有效的网络平台支撑下,会造成信息闭塞。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还没有统一的检索端口和阅读平台,导致馆与馆之间的资料缺乏交流,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共享性降低,给读者的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单位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数量,致使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2.数字化的版权缺乏法律保障

  数字图书馆的利用过程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目前,版权作品数字化的立法还不十分明朗。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文献资源的格式转换,数字化作品的复制、下载、盗版等变得更加容易,数字化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比传统纸质文献也更为复杂和突出。根据著作权法,使用作品必须取得作品权利人同意,但是资源库容量庞大的数字图书馆要取得每一位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在现实中非常困难,在数字图书馆的有关立法中不能套用与自身建设和发展特点不符的法规。

  3.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图书馆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现状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由于图书馆地位历来没受到足够重视,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同时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的业务水平难以实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无法适应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对计算机及网络有一定了解和应用能力。但多数计算机专业人员不懂图书馆管理,对如何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率、如何达到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等问题知之不多。同时,多数图书馆专业人员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入了解,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往往束手无策,这一问题在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加以解决。

  三、数字图书馆建

  设策略

  (一)从宏观上构建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框架

  我们要对国外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总体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结合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实际,分析数字图书馆建设、尤其是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所涉及的标准规范层次及其相互关系,根据数字信息资源运行规律和数字信息系统操作要求,分析所涉及的标准规范层次以及各个层次需要什么标准、存在什么标准、具体的标准化程度等,构建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层次、内容、技术(及管理)要求、相互关系和整体架构,理清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与支撑技术领域和相关领域标准规范的关系,描述各个相关标准规范的整合化要求及技术要求,为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提供清晰的框架。

  (二)从微观上要做大量的工作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着大量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要做,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采取边建边运行边完善的方式。

  1.建立多层次的共享联盟

  共享联盟实现多馆合作,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按照数字图书馆要求组织资源,借助网络环境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使用户便捷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极大地加强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建立不同层次的共享联盟,共同开发和建设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横向整合,解决资源浪费、避免盲目投资,减少重复建设。

  2.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建设,特别是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和网络化系统的建设

  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建设。各类载体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储存在硬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形成一个有组织、系统化的数字信息集合系统。数字图书馆要建设先进的自动化系统、直观的网络地址和友好的用户界面,要建立虚拟资源导航站,有重点地挖掘网络资源,并加以分类归纳,用专业的语言标识,以超文本方式提供给用户链接,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水平和质量。同时进行即时服务系统系统建设,随时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3.加强提高馆员的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中要引进既专于图书情报学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技术和一定的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系统地组织在职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修,以促进数字图书馆馆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调整。

  4.构建技术规范政策,妥善处理知识产权所谓技术规范政策是对自主知识产权进行规范化,形成一个标准管理体系系统,对于不同主体相关行为进行衡量、要求和规定相应义务的体系。实质是对行为设立必须符合要求的标准以及能达到此标准的实施技术。首先要对行为要达到的水平划定标准,只要达不到标准的就是不合格;其次,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是完备的,如果对方达不到标准,可以向标准体系寻求技术的许可,从而获得相应的达标的技术。对于一些没有能力获得技术的,要通过标准系统获得许可而形成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服从技术规范的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4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建设;数字信息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所谓数字图书馆是指建立在内部业务高度自动化基础上,不仅能使本地和远程用户联机存取其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以查询传统图书馆藏(非数字化和数字化的),而且也能使用户通过网络联机存取图书馆内外的其他电子信息资源,信息实时更新并且高度共享的现代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由数字化的有序化信息和信息部门等构成,它强调数字化支持技术、数字化资源和数字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实体性的信息机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代数字图书馆可以称作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研究中心,这跟过去以藏书为目的的图书馆相比,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应该说在近现代以来发挥的越来越好,尤其是21世纪以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快,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也是一个新的挑战[1]。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数字图书馆在功能上、定位上都发生了变化,而功能上的变化,从读者的需求上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1.提供数字化的图书资料,过去纸本的图书通过扫描、摄像等手段形成数字化即一个抽象的东西。过去图书馆主要是借用纸本图书,现在数字图书馆主要是提供图书的图像文件,甚至是电子文稿,这样可以方便用户研究。

  2.整理并提供数字化的历史文献。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经过扫描方式的数字化处理形成电子版图书,这样图书占用空间不大,但信息量很大。很多宝贵的珍本或孤本,进过数字化以后,可以提供给众多的研究者,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利用过去的这些文献。

  3.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快捷的数字化信息。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使研究者在资料信息及研究方法上得到有价值的东西,加快学术成果及信息的交流,我认为这也是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为学术研究者提供的最大的方便。

  三、建设数字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

  1.所建数据库服务质量不高。虽然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检索等业务自动化管理,但仍有一些馆处于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初步实用阶段。从整体上看,尚未形成以网络化为龙头带动整个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局面,对现有的馆藏数字化比例不高,可提供服务的虚拟资源仍十分不足,多数图书馆能够上网的数字化资源仍局限于馆藏书目的层面上,并有一半以上的图书馆尚未实施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从已经上网并提供服务自建的专题数据库使用情况来看,除记录太少外,多数也只能提供二次文献及简单检索服务,很难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这就表明数据库的内容有待扩大,开发深度及检索质量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自动化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数字图书馆建设人员应是图书情报、学科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相结合。数字图书馆建设牵涉到的方面较多,内容的收集与筛选需图书情报人员与学科专业人员共同确定,以保证收录内容的完整、合理、先进、使用[2]。然而现在从事图书馆相关工作中计算机、自动化专业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极少,而非专业技术人员却占的比例较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缺乏大批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这种人员状况影响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

  3.数字图书馆中馆藏资源的合法性问题。现实图书馆合法取得复本,加上国家并未规定“公共借阅权”,因此一般不存在入藏资料的合法性问题。数字图书馆情况则不同,将图书数字化,行使的是版权人的复制权,这种复制权由作者控制[3]。所以,数字图书馆所收藏文献必须取得法律或著作权人的授权。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网络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两个问题,两者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过分严厉的保护著作权,只会抑制信息的传播,并不能给权利人带来更多的利益,使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获取信息,才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要求。但是给予作者和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信息网络著作权是必要的,否则,就打破了著作权人的创作动力。当然,还应对这一权利进行适当的限制,已达到社会利益和权利人个人利益的平衡。就数字图书馆而言,它的活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在要求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公众利益和要求著作权保护的创作者个人利益之间,起着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目的。因此,给予数字图书馆特殊的法律,通过图书馆独特的传播者地位,以保护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

  4.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问题。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保存文献与保存文献中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早期,工作人员只是将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关键归于数字媒体的保存上,呼吁改进数字媒体的耐久性。然而,随着数字技术变革速度的不断加快,技术淘汰比数字媒体的形体损坏,对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具有更大的威胁。如何维护保证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关键所在。与传统文献一样,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与其依附的媒体材料是不可分的,存储媒体的损坏会导致数字信息的'丢失。虽然媒体现有的寿命已超过了读写它的软硬件的技术期限,但仍需要改进媒体的稳定性、存储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以减少数字信息的丢失和降低存储费用。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改进

  虽然数字化建设对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实践,但是在中国经济较发达的上海、广东等省市的高校图书馆已经率先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我们应该在汲取和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科学的制定出一整套发展策略。

  1.组建异构数据的集成架构。所谓异构数据的集成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多个异构数据库,在尽可能少地影响其本地自治性的基础上,构造具有用户所需要的某种透明性的分布式数据库,以支持对物理上分布的多个数据库的全局访问和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性。异构数据集成技术是将各类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整合,以更好地提供给人们利用的一种技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应用信息系统,自建或引进了大量的数据库、资料库。数字图书馆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信息集成问题。图书馆要整合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书目数据库、题录/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相关的Web网站等。这些数据库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由不同的信息服务公司和出版社提供或由图书馆自建,成为各具不同特性的异构数据库,其异构特征表现为数据模型异构、数据结构异构、系统控制方式异构、计算机平台异构、通信协议异构、通信结构模式异构、操作系统异构及网络的异构[3]。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应用系统,也引进了大量的数据库。由于这些应用系统所基于的技术环境和针对的需求不同,彼此之间分离独立,互操作困难,造成了资源浪费,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如果使用信息集成技术,将不同的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整合,统一到应用需要的全局模式上,可以做到整合已有资源,发挥现有信息的更大作用。因此,设计数字图书馆的异构数据集成架构时,应立足于对书目数据的集成,在集成架构中加入数据仓库元素,利用数据仓库对集成的数目数据进行统一视图的组织和管理[3];用MARC作为集成的元数据,利用MARC对书目数据进行描述,并在MARC基础上建立各类视图;通过图书馆分类体系和主题词表将书目数据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组织。

  2.开展信息检索与跨库检索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信息检索,其检索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应用,一直对信息检索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研制的中文信息检索方法或网上搜索引擎,无论是关键字符的机械式匹配,还是结合布尔逻辑运算提供更为复杂的查询表达方式,多数是以关键词匹配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检索结果只是在字面上符合用户的要求,实际内容往往偏离用户的实际需要;二是用户输入的查询词稍有偏差,检索系统就无法确定用户的真正需要,因而无法提交正确的结果。

  跨库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从统一界面访问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便利。其中主要由研究模块、用户认证管理和使用跟踪模块组成。研究模块使用户可从统一的界面检索所选择的各种信息资源,检索结果可以排序和组织,检索界面可由用户定制,系统可以保存检索策略、定期发送定题情报服务及E-mail发送检索结果;用户认证管理模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很方便地设置和修改用户的访问权限,并针对不同用户调整不同的访问权限,或设置访问特权;使用跟踪模块用来获取用户访问各种信息资源的使用信息,包括登录或退出检索系统的次数和时间、用户的各种输入和检索信息。

  五、总结

  近年来从概念分析到现实技术的研究,各地方图书情报理论学者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做了不少深入的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不仅为我们带来崭新的思维理念,而且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资源体系与服务模式,使得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及社会共享,但我们也必须清醒意识到,数字图书馆建设毕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的发展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还面临着信息增长与成本效益的矛盾、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而我们目前理论界在对数字图书馆现实研究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的研究与探讨。我相信,未来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将逐步走向成熟与深入。

  参考文献:

  [1]冯长根.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创新与共享[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9-51.

  [2]崔慕岳.河南省数字化图书情报系统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92-137.

  [3]王兰成.敖毅.数字图书馆技术:信息集成与信息检索[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83-256.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5

  【摘要】

  目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仍就面对很大的困难,人才、资金流、信息技术等问题阻碍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一、图书馆数字化概述

  21世纪作为一个以计算机和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时代,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是其主要特征。数字图书馆依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伴随网络蓬勃发展。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概念,以存储、传播和提供利用信息知识不变为宗旨,向着信息资源数字、信息传递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向高速发展,这也使得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产生质的飞跃。

  (一)图书馆数字化的概念。美国数字图书馆对图书馆数字化的定义是“图书馆数字化是挑选、构造和提供存储数字化作品集合的智能化入口,同时对这些数字化作品集合进行加工、有序化重组,保证其完整性和永存性,从而使得这些数字化作品集合能够随时、经济地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利用”。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构成因素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化的数字资源,网络信息服务的主动机制,各图书馆间的合作关系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的人才团队。

  (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图书馆数字化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网络通信等为基础,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计算机化的管理。图书馆数字化具有智能化的特征,因此使用计算机手段管理数字信息化资源,并对各业务工作实行计算机式的管理。

  2.数字化的信息存储。图书馆数字化以电子格式的形式存储海量数据,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提供访问接口和信息保护等有效操作。

  3.便捷的查询手段。数字化图书馆依靠网络连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各种电子通信手段,连接图书馆信息和网络信息中心,提供各种查询服务。为信息检索提供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用户不必再担心地理位置和信息的物理位置。

  4.自主化的服务模式。图书馆数字化提供的服务更为人性化和智能化,读者可以摆脱时空限制,查询、预约图书,浏览信息;也可以实现与专家网络探讨交流。

  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情况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仍有很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予以纠正,那么对于现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

  (一)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化资源匮乏。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工作,较多建设计算机系统的图书馆因为缺乏维护系统的资金,难以增加投入建设,造成设备老旧,网络传输速度较慢。同时,图书馆藏书数据库建设和购置缺少预算,数字化资源严重不足。

  (二)对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首先是图书馆读者由于阅读习惯和经济原因,更倾向于阅读和查询纸质版文献,很少使用电子阅读或者从网上查询图书信息,这反映出用户数字信息化意识普及率不高,数字化图书馆推广不到位。其次是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数字化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的观念。

  (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规划滞后。国内图书馆都在积极筹备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但是各图书馆之间的建设大不相同。缺乏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全局性的统一策划,多数数字图书馆建设处于分散状态,没有统一的规划标准,导致图书馆的建设水平低下,资源重复浪费。

  (四)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图书馆数字化依附高速运作的网络环境,分布式存取资源,逐步改变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存储流通加工利用方式。图书馆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信息服务本身的内容和运行模式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使得原本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机构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很难根据用户需求动态化调整资源配置和运行构架,与用户的沟通互动在管理运行机制上比较滞后,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策

  (一)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人才的`整体素质。人才团队的使用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需求点,合理的构成和高素质的人才团队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以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人才和技术上的保障。加强人才思维转变和教育,健全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以促进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二)转变图书馆运作思想,增加资金与信息等方面的投入。适量的资金投入是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并保障其顺利启动和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证资金的节约。其次加强多地区图书馆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吸取优秀数字化图书馆的宝贵经验,引进先进的科技公司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与教育科研院校达成合作关系。广泛吸收资金和技术支持,为读者提供高技术含量的附加信息服务。

  (三)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体系,使得数字信息资源多样化,增加其规模和容量。统一索引标准,建设针对不同的分类方法制作统一的搜索工具,减少人力、财力以及资源的浪费。

  四、总结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的快速进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打开新的数字信息时代大门的钥匙。图书馆数字化是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任玉欣.浅谈网络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2]周钢贤.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学术交流,2010.

  [3]周军.评估背景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J].情报探索,2010.

  [4]林兰.基于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0.

  [5]全桥.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困惑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6]林秋娉.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

  [7]肖倩.浅谈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若干问题[J].科技信息,2009.

  [8]欧阳瑛.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问题探析[J].高校论坛,2010.

  [9]郭晓丽.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

  [10]赵宇凤.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困境与脱困探析[J].科技信息,2010.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6

  【摘要】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建设信息

  数字图书馆是提供个性化信息和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知识创新战略的有利信息保障。随着人们对网络需求的增加和网络自身的发展,网络应用的类型不断扩大,互联网上信息的类型也更加丰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传统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终将取而代之。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dl),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寻、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的事物。目前在整个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综合众多的定义表述,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等;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1.数字图书馆是通过宽带高速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发布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各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三、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而数字图书馆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方生变化。

  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业,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因此,从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不难看出,建立数字图书馆对宣传和传播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在建设一个新的更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积极的作用。

  四、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1.正确理解文献数字化。在文献数字化的过程中,印刷载体的文献要保持书刊资源的原貌,使用通过网络检索和阅读,能够对书名、著者、分类、主题、目次、文摘和内容进行检索,并能阅读全文;同时,视听资料所谓文献都应上网。

  2.加强各单位间的分工和协作。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个别图书馆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全国范围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和情报信息提供单位来携手完成。因此,国家应建立知识资源数字化协作中心,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劳动。另外,各单位还可针对自己的特长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3.突破关键技术。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图书馆设计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4.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5.培养一只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及人才的培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没有一只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数字图书馆是无法正常运转的。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除了图书馆情报领域专业知识外,他们还要融合信息技术专家的工作模式,具有较强的捕捉、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除了能从互连网的数字图书馆上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外,他们还应能快速通过因特网,从使人在眼花缭乱的知识海洋中搜集和筛选出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分门别类的加以归纳,使之成为本馆虚拟馆藏的一部分。知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数字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的主流。图书馆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数字图书馆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兰晶.浅谈数字图书馆的几点认识.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5).

  [2]穆俊娥.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霍莜南.浅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特征和途径.四川戏剧,2007,(8).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7

  摘要:该文对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法律环境,就其法律地位、保护期规定、合理使用制度、版权许可等方面分析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注意的版权问题,并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相关版权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催生了诸多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领域,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就是其中课题之一。

  说到版权问题,我国的《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著作权”和“版权”是同义词。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和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财产权,也可以全部或部分转让财产权,并按照约定或有关规定获取报酬。

  数字图书馆来源于英文digitallibrary的翻译,为有组织的信息馆,将数字作品依托网络向读者提供服务。数字图书馆对享有者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不可避免地会进行下载、复制等一系列活动,而复制、下载的对象往住是版权作品,这样版权和利用的矛盾就出现了。2002年5月北京大学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告中国数字图书馆侵权案,以及2005年1月著名知识产权法家郑成思等人告书生之家侵权案,都以数字图书馆败诉告终,结果很简单:侵犯著作权。这些案例给数字图书馆建设者们以警示,解决版权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1.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

  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和其版权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其在版权法中的地位决定了版权制度在调整同其相关的权利主体利益关系时所采用的方式与原则,所以首先得谈谈数字图书馆在法律中应处于何种地位。

  在传统版权法中,图书馆与一般用户的法律地位一致,其活动是否侵权较易辨明,违反知识产权的活动易于查处。但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法律地位已经改变,它已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传播者和加工者及提供利用者,甚至创造者。如果不对其法律地位重新界定,势必影响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也将影响整个网络资源的建设。江向东副教授分析,传统图书馆的第一版权角色是版权作品的使用者,代表公共利益,而网络环境中要求图书馆履行第二版权角色?D?D作品传播者的版权义务。马海群博士则更明确地强调,版权法应明确数字图书馆作为作品传播者的法律地位。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已有别于传统图书馆,出现了拓展和融合的特征:(1)“公益”(Public)服务与“营利”服务共存;(2)“书店”(Bookstore)服务与“图书馆”(Library)服务共存;(3)“内容”服务(ICP)与“链接”服务(IAP)共存;(4)“文字”(literature)服务与“多媒体”(multimedia)服务共存,数字图书馆使信息增值的任务变得日益突出,有偿服务的机会增多,营利性质愈加明显。将数字图书馆法律地位定位于信息传播者无可厚非,但是数字图书馆依然担负着保存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重任,是面向广大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机构,其公益性主体性质不能丢掉。我们要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要保证权利人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所以我们对其法律地位问题要一分为二,区别对待。

  2.关于保护期的规定

  1886年,英法等国在瑞士伯尔尼签订了《保护文学作品伯乐尼公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著作权法公约,自1889年生效。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该公约规定:财产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世界版权公约》在195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起制定,1955年生效,我国于1992年加入,此公约规定:财产权利的保护期不得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25年,我国《著作权法》则规定作品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版权允许著作权人享有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了保护公众利益,也对著作权人行使权利提出时间的限制。但在美国,国会应版权人一再要求,修改了保护期限,使得上世纪30、40年代作品一直受保护,有的甚至还要再被保护20至30年。这当然也存在一定弊端,无限延长著作权人利益,对社会公众有失公允。如果一味强调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利用法律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文献信息的使用,又会损坏广大用户的利益,导致知识产权与图书馆理念的大碰撞。

  3.关于合理使用制度

  所谓合理使用,是指在利用版权作品时,既不需要取得权利人的同意,一般也不需要支付报酬,而且不构成侵权。在网络环境下,各国对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说法不一。欧共体在1995年7月公布的《信息化社会中的版权与邻接权》(绿皮书)认为,为使作品和信息得到广泛传播,图书馆起重要作用,是维系作者和公众的一条纽带,因此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应该受到最小的限制。1995年美国白皮书明确了图书馆享受合理使用待遇的重要性,对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做了扩大的规定,规定包括:允许图书馆以数字方式准备3份作品复制件,但任何时候只能使用其中一份,其余复制件留作备用;我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也没过多的规定,只在第22条提到有关图书馆的一款: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所以,图书馆要将作品数字化,已超出法律规定合理使用的范围。这样看来,我国对图书馆合理使用作品的范围似乎太过限制。

  1997年,美国参议员艾施克洛夫在向国会提交的“数字化版权法修正案”提案中认为:在数字领域中法律所做的任何变动都应联系图书馆独特的性质与使命,合理使用原则必须适用于数字环境,图书馆对基于读者服务之上的违反版权法的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1999年,澳大利亚颁布的《版权法修正案》规定,图书馆、档案馆在网络环境下可以使用新的传播技术,就像使用现有技术那样向公众提供作品,图书馆还可以将作品上载到网站,但只能为读者提供作品的屏幕浏览(不能输出打印或软盘)。通过以上两例,说明图书馆受到的合理使用限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不仅应更明确列出,更应做出相应调整,适度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这是世界各国版权立法的改革趋势,同时也更利于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4.关于授权许可制度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不能将自己限制在“合理使用”制度上,还应积极谋求取得合法授权。

  按照数字版权立法的规定,图书馆对数字化作品的利用将越来越多地必须事先取得授权,授权一般是在协商的基础上向版权人支付一定费用。一般来说,在取得授权前必须进行权利调查,弄清作品的版权状态。由于我国版权公示制度的不完善,权利调查的任务自然就由图书馆承担起来。在信息产业发展中,有一个抢时间、抢速度、抢容量的问题,如果必须通过支付大量成本来获得授权,那么中国的很多公司和企业都没有这样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超星数字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获得超过21万位作者的签约授权。图书馆是“海量”作品利用单位,面对“海量”权利人掌握的“海量”权利,图书馆采用“一对多”的谈判方式,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是巨大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不惧万难,但却依然存在翻译作品的授权和版式设计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将是较好地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一个办法。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是指权利人以信托方式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管理团体,由管理团体和作品的利用者签订合同,或由管理团体全权对侵权者依法采取对策。权利人一旦以信托方式把权利委托给集体管理组织,就可免除对权利的管理之责,而由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对权利人的权利实施监管,集体管理组织在发现权利人利益受到侵害时,还可以组织的名义提起诉讼,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管理费用,实现权利人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

  5.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几点建议

  5.1建立与完善数字版权法律制度

  对于大多数国家的.制度政策、法律的机构来讲,在计算机方面,技术的进步正对当前的版权法的许多方面提出了挑战。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和艺术财产经历了许多惊涛骇浪得以生存,在法律的保护之下,文化殿堂才会屹立不倒,纵观版权保护的历史,它总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不断地调整与平衡利益关系,最终实现的是版权法的社会功能:在保障版权人的合法权益下,社会公众能够最广泛地使用作品。网络的崛起,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传播媒体,也对我们的法律提出了挑战,我国法律还没有对网络作品版权进行规范,新环境的发展,也迫切需要版权法作出适当的修订。

  5.2利用《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合理使用,在法律上适度扩大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1)建立版权集体管理制度。2)明确数字图书馆公益性和信息传播者两者兼而有之的法律地位,具体问题区别对待。

  5.2.1图书馆界应积极参与到版权法的建设和普及中

  只有政府和图书馆界积极合作,才能得到一个双赢的局面。这一点美国社会已有较深的认识,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执行长韦布斯特指出:仅仅依赖于法律专家、技术专家,以及商业专家来解决由新技术带来的版权法的各种问题是错误的。图书馆对保存人类知识和促进社会进步起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界应积极参与到解决版权问题的过程之中。版权法的普及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以身作责,接受版权法系统教育,使版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既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5.2.2从技术着手支持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

  对数字化作品的版权保护除了完善立法之外,还应加强技术监督的力度。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盗版与非法复制行为的发生。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可以通过设置口令、采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认证技术及将数学水印等方法来保障合法的作品不受侵犯,还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的方法来有效的将广域网络与内部网络隔离开来,防止外部人员对内部网络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总之,要尽量降低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保护网上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网络自身技术的支持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版权法的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以往物化的图书馆的概念,让更多的公众能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充分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版权法的终极目的是在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维持一种适当的平衡,以促进作品正常传播,促进社会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两者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社会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平.网络信息服务的版权问题: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对象.

  [2]杨向明.论数字化作品的知识产权问题.

  [3]陈幼华.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

  [4]江向东.《数字千年版权法》立法实践及其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

  [5]马海群.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著作权法的修改.

  [6]曹作华.图书馆信息资源与评价.

  [7]蔡曙光.信息时代的图书情报事业.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8

  [摘要]: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故字化越来越显示其巨大作用。数字化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互联网网上信息资源的模式。它的技术体系结构是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础,它将会为广大读者提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信息服务。本文通过对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探讨,使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有个初步了解。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图书管理;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在以前一直被称为图书馆,以后,数字图书馆这一术语才逐渐流行起来。此外,还有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及空间图书馆等说法,它们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数字图书馆的称谓。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个质的飞跃,它的出现必然会给传统的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冲击。数字图书馆虽然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但它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办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界的一次巨大革命,它给图书馆所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1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现状

  1.1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数字图书馆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定义,但对它的认识大体一致:即采用数字化技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有序地组织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在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基础上,用智能检索技术手段,以宽带高速网络作为传输通道,为用户提供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系统。

  1.1.1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也是它与传统图书馆的最大区别。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就非常容易地从这些渠道直接获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数字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数字而存在,离开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就成了无源之水。

  1.1.2文献资源的组织标准化与规范化

  它要求在文献资源的组织、检索过程中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所采用的形式要统一规范,对于图书馆员和用户都要易学易用。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或几个图书馆就能实现,它需要图书馆界共同努力完成,因此各个图书馆问的合作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对信息资源的加工检索行为必须规范,标准化弓规范化是数字图书馆可扩展性的保证。

  1.1.3信息资源管理的自动化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将文献信息管理全过程收集、整理、加工和传输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或半自动化完全过渡到自动化、智能化状态。

  1.2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特点

  1.2.1信息资源的多样化

  数字化咨询工作的信息资源除传统的纸质文献、视听资料和缩微资料外,将更多地利用电子工具书、光盘数据库及网络信息资源。因特网是数字化信息咨询工作最丰富的资源库,它不仅提供如书目数据库、网络资源指南、联机数据库等信息源,也使信息源的分布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馆藏,而随着网络的延伸扩展为全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

  1.2.2服务手段的自动化

  在现代化图书馆里,不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读者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巨大便利。读者可以通过E-mail方式向图书馆咨询部门提出问题,工作人员运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解答;还可以借助聊天室、网络白板、网络会议、电子公告或组等网络交互软件实现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实时交互。

  1.2.3读者范围的广泛化

  网络技术的介入,使图书馆的读者群扩大为网络上的全球范围。图书馆本身作为整个网络的一个结点,与外界的联系将更加广泛和普遍。

  2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信息资源数字化、馆藏资源数字化、文献传递多样化、管理资源的数字化和技术资源的集成化、服务方面的管理等。其意义一是改变图书馆以往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的传统方式;二是借助网络技术与高性能技术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三是弥补馆藏资源的不足与期刊过刊压架的局面;四是图书馆馆员的职能和作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变;五有利于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有效的服务;六是对本单位的科研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读者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

  3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知识时代,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冲击,促使传统的机制、运作发生根本变化,新型服务模式的雏形已经出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篇9

  数字图书馆是新型信息传播和储存形态,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点,构建差异性的数字文献资源库。本文以我国数字图书館发展的现状为着入点,闸述并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通过网络存取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指某一个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水平或某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数字化程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数字图书馆是一项技术极其复杂、规模十分庞大、数据资源极为丰富,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当长时间才能实现的一项浩大的知识工程。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特点:

  1.新型的存储技术,即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献信息库及检索系统进行存储与维护。

  2.高效的计算机管理,即使用计算机管理各种文献资源,用数字化的信息提供网上服务。

  3.方便快捷的联网查询,即通过各种电讯手段,特别是利用网络连接各种信息服务机构或各种分散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信息数据库系统,方便用户远程检索,所有信息都是共享的。

  4.以用户为主的服务模式,即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用户不必亲自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只要在身边的计算机终端前,将终端接入网络,使用键盘、鼠标,借助电子货币,就可轻松地对远程的'数据库进行联机浏览、检索、套录和下载。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互联空间”,亦称为虚拟图书馆。它不像传统图书馆那样,有固定的馆舍、有限的馆藏和规定的访问时间,而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全球范围拥有的海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我国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与条件。一是骨干通信网的建设为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网络平台。数字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中国计算机公用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网通公司互联网等网络平台,实现数字图书馆传输多媒体的要求,并借助它将数字化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二是国内有较强的软件技术力量,可与之进行合作开发与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软件技术的发展,在立足于国内开发的同时,要本着引进、吸收、消化、发展的原则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缩短开发周期,加速发展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三是国内相关数字图书馆课题的研发为实施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以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为运行环境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研究和中国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研究等研发项目,也都为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标准和通用规范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缺少统一遵循的标准和规定,使用的软硬件规格不一,存在着自主选择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标准的混乱现象,其结果是各数字图书馆数据不兼容,系统之间难以相互沟通、相互应用。资源无法共享,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用户检索自已所需求的数据,并不能一次就检索到。有时候要换不同的数据库检索,数据库中的资源无法共享,造成浪费了用户大量的检索时间。

  (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和缺少统一规划

  由于国内各地区、各系统以及各馆之间无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也无规划布局和分工实施计划,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和政府权威部门的协调。即使数字图书馆加强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加速发展本馆资源数字化,资源共享也难以在单一的封闭环境中实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彼此孤立、难以协调,各自发展规模,向大而全方向发展,缺乏凝聚力。数字资源建设和利用严重重复,整体规划不够规范,资源分布不成体系。用户在检索数据时,并不想知道他们所寻求的数据从哪里来或者应该如何查询到,他们只是要求即刻、方便、快捷地获取确实可行的数据,但是用户花了大量的时间检索出来的数据并不是自己需求的或者还有大量重复内容。

  (三)版权意识薄弱

  作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的每种信息几乎都与版权相关。于是版权问题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也就无法回避了网络环境中电子形式存在的数据可以很容易地复制、修改和分发,所以围绕版权保护和电子信息传输的许可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尽管当前的大多数数字图书馆的项目规划员都意识到必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而且有意把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作为数字图书馆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但在他们的系统或实践中却进展甚缓,而且在目前的法律保护下对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没有清晰、完善的解决办法。

  (四)数字图书馆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

  许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仍然停留在建设本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本身网络服务上,对于全球信息资源一体化发展和图书馆开展资源共享的意识淡薄。高层次人才匮乏也成为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之一。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高科技与文化结合的重要工程,在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应不断发现和培养既专业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

  (五)我国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信息保护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是指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的正常运作和保证其中的信息不受侵犯。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存储安全和信息传输安全。其中,数据库信息安全是主要问题。信息在互联网这个无序的信息网络中运行时,任何一点漏洞都会遭到偶然或恶意的攻击。一些具有超凡计算机技能的人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系统。软件的漏洞和后门等容易导致数据泄露,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时,操作系统的广泛运用,使得计算机病毒大量传播,如果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性差,将会给黑客的入侵提供大量的便利条件。一些未经系统授权的行为人通过系统认证窃取信息,导致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安全得不到保护,从而使得网络资源不稳定,信息容易被窃取,著作权人的权利受到侵犯。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繁杂并且长期的工程,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斩头露角,但是就目前建设的现状来看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并且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当然,立足于新时代下的数字图书馆,在将来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也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8-24

绩效管理问题研究论文08-19

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08-24

交大毕业论文: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08-14

论文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技术策略研究09-24

数字化广播总控系统实施研究论文08-31

医院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论文11-12

关于大学生权利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9-24

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论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