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贷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小微金融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大多成立了专门的小微业务部门,利用独立的信贷体系大力开展小微贷业务。然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小微贷营销策略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不良比率较高。
关键词:
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营销策略
一、引言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小微企业明显体会到经济增速换挡和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所带来的压力,融资难题更加突出。在所有的融资渠道中,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商业银行更有必要面向小微企业进行相关的业务转型与升级,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与发展空间。
二、营销策略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所述中小商业银行是指除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之外的商业银行,小微贷业务系指商业银行向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客户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业务。营销策略是指银行应当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恰当的营销策略对于小微贷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已开始逐渐转变营销理念,主动向小微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小微贷产品日益丰富,贷款涉及行业日益广泛,营销渠道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如柜台营销、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等。然而,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营销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小微贷的不良率相对较高,有限的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一)小微贷产品利率过高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自身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加上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缺失,抵押物较少,因此,当中小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放款时,基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原则的考虑,一般会提高放款利率以保证银行的持续经营。但是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过高。
(二)审批机制不够完善
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往往具有短、小、频、急的特征,小微贷款“急”的特征指的是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当发现企业需要资金支持时,往往已经非常急切。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应结合小微企业融资特征,优化贷款流程,缩短放贷周期,提高放贷效率。
(三)小微团队专业度不够
目前,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已成立小微团队,或者针对小微放贷业务设立单独的部门,如小微业务部等,但是现实生活中各银行的小微团队并不够专业,尤其是各支行部门的小微团队。部分客户经理对小微金融相关理论了解不够透彻,业务操作不够熟练,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工作过程中仅知道该如何操作,而对相关的金融知识以及业务如此操作的原因全然不知。
四、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的营销策略
(一)合理设置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通过赚取存贷利差而盈利,合理的利润率是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相对于民间借贷而言,通过银行这样的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支持更易受到小微企业青睐,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此限度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针对小微企业的高违约率可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但是至少不应高于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
(二)完善审批机制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急”的特征,中小商业银行应完善审批机制,不断提高放款效率。放款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放款成本降低,唯有如此,才能既满足小微企业贷款要求,又能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利润。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大多处于分层审批机制的阶段,即便名义上是信贷工厂处理模式,但实际上仍然是层层报批,审批手续比较繁琐。日后,中小商业银行应建立起针对小微贷业务的独立的审批部门,对各项小微贷业务进行集中审批,同时,将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
(三)加强小微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小微贷营销的主力军是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小微团队的客户经理,他们直接面向客户,代表银行,小微团队的专业化直接影响了银行的专业与品牌。因此,小微团队的专业化建设非常重要。首先,中小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小微金融客户经理的选拔标准。其次,中小商业银行还应建立系统的客户经理培训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刚,邵展翅.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金融经济,2015,(4):131-132.
【小微贷营销策略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小微企业营销策略的论文03-31
营销策略分析论文03-17
汽车营销策略分析论文04-11
医药营销的策略分析的论文04-11
分析服务营销策略论文06-26
图书行业营销策略分析论文06-26
奥运品牌营销策略分析论文精选03-31
房地产营销策略分析的论文精选04-07
微信营销的发展策略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