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还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文章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结构 提升途径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是近几年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细分出来的新课题,它更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竞争的激烈性。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及实际本领,是主体的综合素质或内在本质力量的外化活动和水平体现。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在国内外也有各种说法,各种观点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把专业性能力归属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范畴之内。在这里,我们把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能够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做好工作并不断获得晋升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然是综合能力,自然包括专业性能力。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在理工类学科以及一些前沿科学的高精端学科,用人单位在招聘技术人才时,专业是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再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比如生物科学行业、应用物理学行业、机电行业、建筑行业、医学行业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
结构是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方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瓶颈。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可以为测量和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本文将其结构构建如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基础性能力是普遍性的、各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它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性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掌握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高校而言,既要注重大学生基础性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专业性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基础性能力的提升途径
1.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社会洞察力、判断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开设或加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如开设“逻辑学”“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以及某些讲授方法论的课程,在课程讲授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运用,从以知识型教学为主向以能力型教学为主转变,多引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第二,专门开设“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要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调研并制订解决方案。如果条件具备,这些方案还可以实施或部分实施,以检验学生的方案成效。这种课程必须是讨论式的或者是开放式的,即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案,在评价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人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石。对于高校来讲,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适当采用传授知识、小组讨论、专题研究、情景模拟等授课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一,重视口头交流技能。鼓励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自信心。第二,高校要多组织各种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班会、信息咨询。第三,学校开设“演讲学”“逻辑学”“辩论学”等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 "
4.适应能力的培养。适应能力包括忍耐力、心理调适力、情绪调控能力、抗压力、抗挫折能力等。高校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现实,承认并正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深化心理辅导的内容,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分别采用面谈、心理讲座、心理测验和团体训练、就业指导选修课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二,学校可以请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优秀毕业生作就业报告,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现状和信息,学习成功案例,转变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恐惧、自卑、从众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高心理承受力,打破传统意义上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就业思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就业的挑战,提高抗挫能力。第三,高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值班坐诊,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
5.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设置“组织管理学”这门课程,而且要配备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组织管理知识的学习。虽然组织管理能力是在一定经验的积累下动态发展的能力,但是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前人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第二,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首先,要善于抓住和把握锻炼的机会。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参加干部竞选,利用干部这个平台,组织好各种活动,敢于承担责任,积极锻炼自己,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认识到任何一个职位都可能使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学习和锻炼。第三,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如果自己不是学生干部,想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话,就要善于观察,向别人学习。当班干部组织活动时,不要漠然处之,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班干部组织好活动,并注意学习组织的方法,关注产生的效果,活动后积极进行总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如一场球赛、一次郊游、寝舍之间的联谊活动等,这样,经过积极主动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同样能得到提高。
6.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和个人成才,学校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发展情况。第一,要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广播、板报,网络等宣传手段宣传何为团队精神,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以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或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事例展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向大学生讲授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拓展训练、创业构想、专题研讨等能发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团队,许多工作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很多个体价值的体现也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体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活动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团队协作的激情和热情,使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需求。
(二)大学生专业性能力的提升途径
专业性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关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途径,以往的许多研究文章都论述得非常全面和详细,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重点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1.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课堂集管理、传道、授业、解惑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正规的载体。学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定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注重将职业道德贯穿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的始末,不断加以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自己专业需要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案例告诉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的危险性以及各种职业道德楷模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而使学生强化对自己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在师范类的“教学论”课程中可进行师德教育,在医学类的授课过程中贯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其显著特征是穿透力强、作用面广、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高等学校的相关部门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观看录像,请一些职业道德标兵畅谈自己的体会,举行专题讲座,开展讨论等,积极营造浓厚的职业道德环境。在运用传统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占领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3.通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培养职业道德。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这些社会活动,让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切身体验职业生活,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学校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一机会,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把理论上学到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规范等内容应用到实践实习中去,把职业道德理念和认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相关文章:
提升就业能力途径的求职信12-09
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途径探析论文01-24
小学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途径论文06-23
高校技术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途径的探析论文06-28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06-23
就业能力提升的计划06-14
就业能力提升计划06-14
提升就业能力的计划06-14
就业能力提升计划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