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兴趣的内在联系教学论文

时间:2021-06-11 19:42:10 论文 我要投稿

寻求兴趣的内在联系教学论文

  摘要:兴趣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长时间专注这一兴趣排除外界干扰。学生如果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寻求兴趣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寻求兴趣的内在联系教学论文

  关键词: 寻求 兴趣 联系

  提到兴趣,也许有人会认为它是个老生常谈的课题,而我认为它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每一位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手脑感官都集中于对知识的求索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断寻求兴趣的原动力,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深挖教材,师生互动。

  目前的教材中,内容大多适应学生年龄特征,是寓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文。有情节曲折、感人肺腑的故事;有文笔流畅、抒情言志的写景散文;有令人神往的游记故事;有拟人化的常识性文章、童话等。每篇文章读起来都有一种使人欲罢不能的感觉。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通过采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材料组织课程,从而激发学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寻找突破口,引发学生的联想。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介绍蟋蟀建造住处的过程和住处的特色,全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从“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是它的唱歌和它的住宅” 起笔,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了读者。课一开始,我就范读了这句话,又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默读。接着,我启发学生说:“读了这句话,你会联想到什么?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蟋蟀是怎样唱歌的?有的说,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有的说,它是靠什么来建造自己的`住宅的……“我把学生联想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觉得还不够,又补充说:”你们还想不想知道它把房子盖好以后还会做些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想!“这时,同学们兴趣倍增,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解决问题了。自然这节课轻松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句或重点段,引发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兴趣,效果更令人满意。

  2、寻求整合,向学生兴趣靠拢。

  学生如果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学生个性不同,爱好兴趣也不同。有的学生偏爱音乐,有的学生偏爱美术、文学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教材时,寻求学科整合,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我们的学习中。”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这清新活泼的语言是课文《春天》中的描写,我们北方的春天来得晚 ,阳春三月还没有绿意,也不见燕子的踪影。我及时变通把这篇课文留到四月份才讲,为的是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美景,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课上,我先让学生把读课文时感受到的和自己观察大自然体验到的画一画,画一幅春天的美景,他们简直是一个个小画家。再让学生把体会说出来。我发现他们真正理解了”生机勃勃“的内涵。课文的难点攻克了,接下来的朗读就水道渠成了。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动情的朗读开始了,每个人都陶醉在美好的憧憬中。音乐、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很多学生深深地被吸引。如果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在语文课上也会体验到无穷的艺术享受。

  二、电脑教学,画龙点睛。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说的是教学过程应使学生充满乐趣。但有些课文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在这时,我们就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了。《古代寓言两则》篇幅较短,特别是《矛与盾》只有四句话,而且学生接触的古文不多。虽然可以借助注解可以了解课文大意,但是,他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的连贯、生动吗?课文中的深刻寓意学生能理解吗?这些问题摆在眼前,但我认为这些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因为只要有”兴趣“这把钥匙,学生的心扉就会被打开,学生本身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上课了,我面带神秘的微笑对同学们说:”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卡通故事。“大屏幕上,卡通故事《自相矛盾》开始播放了,四十多双眼睛被深深吸引。播放完毕,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观看的有趣的小故事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的文言文《矛与盾》。本来对学习文言文的畏惧情绪烟消云散,各个来了精神,整节课也上得非常成功。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的内容,学生不理解也没有接触过,自然就没有兴趣。我就从网上下载图片展示给他们。如:《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壮观景象,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艺术成就的精髓。此外,课文中有许多写景的文章,像《桂林山水》,也需让他们观看多媒体画面,从而更好地体会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决不能太多,如果使用过多,那么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就会相对减少,也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意义,同时也会失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利用多媒体要适可而止,起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三、尊重个性,自主选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有着不同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在朗读时我总是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在指名朗读时我又总是说:“谁喜欢读这一自然段。”在分角色朗读时我也征求学生的意见:“谁来读这个角色?”在谈体会时学生会从各自的角度说,这是我们不能对他们的发言随意发表反对意见,而应适当鼓励,因为个性是客观存在的,要以尊重为前提。

  此外,有些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层次分明,我就让学生从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将相和》一课有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指导学生研读每一个故事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资源组成小组讨论。爱好相同的同学坐在一起,讨论异常激烈。这课人物形象鲜明,我问:“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无论喜欢谁,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肯定。在这节课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为了体现个性而否定基本的是非观念,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应当加以点拨疏导。

  总之,兴趣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好奇心,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长时间专注这一兴趣排除外界干扰。我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不转变,有时不但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们那份特有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我除了在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外,还力求用自己的兴趣来影响、引导学生的兴趣。我平时爱读书,就常常把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读给他们听,并向学生介绍、推荐优秀作品。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挖掘兴趣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使他们的兴趣更广泛,从而推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寻求兴趣的内在联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寻求语文教学的“本然”的论文06-13

试论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的内在联系的论文07-08

试论声乐教学与朗读艺术的内在联系论文07-08

寻求语文教学的本然议论文06-24

兴趣欣赏优化教学的论文06-12

教学兴趣分析论文201806-14

小学英语兴趣教学论文03-29

教学论文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论文06-14

小学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论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