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为径谈阅读小学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一、营造宽松氛围,乐于质疑
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因此要经常提倡鼓励,甚至奖励一些喜欢问问题的学生,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问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解放,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我们也不应置之不理,而是用满腔的热情去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六年级的《三打白骨精》的新课伊始,当我问学生:你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些什么知识?班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说他想知道是谁三打白骨精?问题一提出来,班中同学就哄堂大笑起来,要知道,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问题可是太小儿科了。看到这位同学尴尬而羞红的脸庞,我制止了同学们的笑声,同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求知欲及勇敢的学习精神,做到不懂就问。教育同学们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样你也会更加敢于提出心中的疑问,而不怕会受到别人的嘲笑。久而久之,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在这提问中得以锻炼与形成。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学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体”以朋友的身份,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氛围,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以及疑问带到课堂上来。平时也要让学生有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
学习质疑方法,善于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喜欢问,但常有一些不合理的、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的无价值的问题,将原本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搞得很糟糕,同时不合理的疑问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就验证了“敢问不难,善问不易。”这句话了,其实也是,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因此切实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非常重要。
从课题入手质疑
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课文的课题总是文章的中心,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定的对象材料,有的提出了课文的时空范围,有的介绍了文中主公或主要发生的事件等等。只要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就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如教学《夜晚的实验》一文时,我让学生从题目入手,可以提哪些问题?然后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概括后写在黑板上:“为什么强调是‘夜晚的实验’?谁、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做‘夜晚的实验”?实验的材料和工具都是些什么?实验的目的、内容、结果、结论分别是什么?‘夜晚的实验’有什么意义?”然后通过学生自学课文,就很容易的将实验的过程了解的非常透彻。但是阅读不注意审题,不注意课题与文章内容间的联系,往往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影响阅读的效果。因此,审题中的质疑问难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但是有的文章,我也是让学生们一开始就从课题开始质疑,可是孩子们想
知道的信息很多,有些学生们通过读课文就能直接从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课文中却没有,但为了尊重他们求知欲,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并没有否定他们的质疑,只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在认真读完课文后,认真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一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能积极思考,并通过阅读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朗读中质疑
叶老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课本中一篇篇文字优美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典范的样本和丰富的材料,因此,首先要读懂文章,我们知道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但是一味玩花架子的“读”则完全抛弃了阅读教学的这一宝贵经验。只要学生“熟读”,不要学生“精思”,却要不得。所以教学中以问促读,就是在自能阅读教学中展现的促进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如在教学《生命的林子》这篇课文中,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提出“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林子?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学生通过朗读后说出一些词语:郁郁葱葱、莽莽苍苍、遮天蔽日、秀颀、挺拔、修长、挺直。这样在朗读时以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从重点词句处质疑
一般来讲,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往往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词语、句子,它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全篇课文十分重要。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文,对文中的“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一句,学生对文中的'中心句提出“阿联酋人民为什么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又是如何精心侍弄的”。我引导学生们认真感悟课文,把他们的目光直接引向文章的精华。
从标点符号处质疑
标点符号的运用很有讲究,有些标点更是文章的精妙之处,其表达的效果是难以用文字表白的。如在《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中,课题中的破折号就让学生非常好奇,然后同过查阅破折号的作用后了解到,这个破折号表示承接判断的意思,。它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的对象“海洋”,二是说明的内容、所取的角度。理解这个标题,必须要弄清两个方面的问题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课文的插图生疑。
课文中的插图,除了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既可以是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是观察能力。本以为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语言文字能有一定的理性理解,像插图这样的形象理解对学生不能起什么作用了,所以,我上课经常忽略课文的插图,可是,在理解《如梦令》这首词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时,开始,学生们解释为因为畅游非常尽兴,所以陶醉在归途中,接着就有学生那个对课本上的插图提出了疑问:插图上画着作者坐着小船,船上还放着酒壶,应该是作者喝醉了就才不知道回家的路的。其实插图也是一种课程资源,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虽然插图比较少了,但插图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消失。如果我们能巧妙地挖掘和开发它,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怀揣“问号”步入语文殿堂。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以“疑”为径谈阅读教学
【以“疑”为径谈阅读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谈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论文06-23
谈设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04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的“情、趣、疑”的论文04-23
谈语文教师的阅读12-06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06-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