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

时间:2021-06-11 09:45:55 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就业概念的界定、就业现状调查、就业难原因分析和就业对策建议等方面对目前就业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以期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所借鉴。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经济纵深化以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稳定的大事。笔者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论文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就业概念的界定、就业现状调查、就业难原因分析和就业对策建议等方面,具体综述如下。

  一、概念界定

  “就业”是本研究需要界定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就业”,学者们有多种解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戚新总结就业主要概念为:就业指的是“处于受雇用或自我雇用(自己从事有收入的工作)”的状态。就业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就业前的身体和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准备阶段、劳动力的实际使用的直接就业阶段、就业者就业能力的恢复和增强及企业雇用能力的再生及发展过程的就业后阶段。

  二、现状调查

  关于就业现状研究主要是专业部门研究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不同层次、学科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统计报告,2009~2010年大学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0%、85.4%。2010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8.2%、83.9%、86.4%和84.8%;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为70.8%、85.7%、76.4%、78.4%、82.6%、74.2%、80.5%、88.9%、79.8%、77.9%、86.1%、86.8%。

  根据麦可思公司的《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全国 2011 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1.5%)略高0.1个百分点。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彭拥军从多学科视角总结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教育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质量本身存在内在关联,切实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从历史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在精英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等阶段具有不可避免性,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状态反映了社会中权力与权利的实现程度,以及政策的颁布实施情况;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个人的教育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地位等互为因果关系,大学生就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对教育机会和社会机会的竞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产生渗漏效应或选择性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变成了投入与产出的回报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从多方面影响或者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邢志杰等认为,高校扩招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结果导致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肖文海等指出,高校专业调整力度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张育广强调,高校在大学生实习见习方面力度不够,例如,就业实习机会较少、质量不高,创业见习少、指导性不强,“传、帮、带”的培训指导环节比较薄弱。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王丽娟等强调,大学生就业权特殊保护严重不足,这一保护主要依政策而非法律,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本应当享受的利益落空,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失业保障机制。孟芳兵的研究表明,西部志愿者计划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但优惠政策保障不足、跨省落实困难、配套设施不健全、优惠政策可操作性欠缺、普遍收入偏低、劳保制度不健全,导致多数人不远继续留在农村。

  通常状况下,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观念环境和制度环境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郑功成认为,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均含有歧视性,包括性别、学历、户籍、经验歧视等。宋真指出,高校、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这三个就业市场主体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同时也使供给的结构性失调和毕业生盲目择业。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很难就业。李星云指出,目前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精英化教育时代,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期望值过高,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工作薪资等。柳小玲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不强,同时也没有认识到个人理想及价值的实现必须与社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1.社会方面的对策建议

  王丽娟指出,需强化大学生就业权的特殊保护,多方面多视角予以帮助,例如,建立大学生失业救助和失业保险制度、面向市场改革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权特殊保护的救济机制、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扶持的立法工作。王庆华提出东部沿海地区需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将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转入内地,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耿相魁认为,政府要负担责任,完善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出台相应的'就业政策,调整户籍及人事管理等,通过宏观调控来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龙必尧和陈峰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利用竞争情报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高校方面的对策建议

  李海萍等提出大学应积极作为,区分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学术本位,促进工学结合,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田一认为,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要着重提高学生在策划、组织、领导、管理、沟通等方面的技巧,且就业创业指导应从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专业理想与职业理想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就业与创业政策及技巧指导阶段。     3.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对策建议

  李雄等认为,要不断扩大用工需求,规范招工行为,改革供给体制,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就业供求匹配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宋真提出,对于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在高校吸纳人才时,可选用订单式培养,全程参与。

  4.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对策建议

  边文霞提出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五层递进方案,即大学生的学习行动力、思维能力、表现力、“读写算”基础学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淡华珍等认为,大学生应当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要既能当干部又能当工人,既可在国有企业就业又可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就业,在就业地区上,既可城市,也可乡村,既可内地,也可边疆。

  五、结论与建议

  学者们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见仁见智地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和剖析,提出了许多新颖、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深化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巨大的贡献,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研究文献很多,但多停留在表层研究,且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很少,今后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力度和立项。

  第二,从研究的成果形式来看,文献较多,专著较少;从内容来看,大多集中在大学生就业的某一方面来谈,系统性不强。

  第三,实践结合得不够,大多数文献只是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剖析,未进行实证调查,也就不能抽象、概括地“深加工”,提升出能够说明现实现象、解释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法、手段、程序等。

  参考文献

  [1]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戚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

  [3]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麦可思研究院.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彭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招生与就业,2009(5)

  [6]邢志杰等.我国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供需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4(1)

  [7]肖文海等.千方百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经济管理,2004(5)

  [8]张育广.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服务.中国青年研究,2010(8)

  [9]王丽娟等.论大学生就业权的特殊法律保护.江苏高教,2012(2)

  [10]孟芳兵.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对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

  [11]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中国劳动,2006(4)

  [12]宋真.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11(1)

  [13]李星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9)

  [14]柳小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高质量人才.中国林业教育,2000(11)

  [15]王庆华.基于“刘易斯拐点”的“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2012

  [16]耿相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索与争鸣,2007(12)

  [17]龙必尧等.利用竞争情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07(11)

  [18]李海萍等.大学生就业困境中大学应如何积极作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2011(6)

  [19]田一.求知、求实:创新就业与创业指导模式.辽宁教育研究,2008(4)

  [20]李雄等.我国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保障研究.政治与社会,2010(5)

  [21]边文霞.高校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就业质量状况调查与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

  [22]淡华珍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报告.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2)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相关文章:

网络道德研究综述的论文04-12

姜夔研究综述的论文04-12

关于灵商研究综述的论文04-13

周邦彦的研究综述论文04-12

姜夔的研究综述论文04-12

周邦彦研究综述论文04-12

姜夔研究综述论文04-12

穷达以时研究综述论文04-14

科技伦理研究综述论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