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论文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大家知道怎么样书写这门学科的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供应链管理课程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供应链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针对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1 引 言
供应链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已经从企业的内部延伸到企业的外部,覆盖面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最终客户,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核心课程。课程不仅包括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和优化,还涵盖仓储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 营销管理、物流和采购管理等大量内容。这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学习时往往比较抽象难懂,学习难度大。
2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包括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和优化,还涵盖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内容。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基于供应链的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1 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讲授多、讨论少。而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宽、实用性很强、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目前一部分高校由于课时限制,教师讲课时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该环节在整个课时安排中所占比重却相对偏少,而且所安排的实践课都从属于理论课,基本上属于验证性实验课。
3. 2 教材陈旧,缺乏连贯性
目前高校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所使用的大多数教材,往往内容比较陈旧、缺乏连贯性。一方面,由于知识点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松散,难以把握兴趣点,影响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巧,每天都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教材中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实际发展情况,不能及时地体现出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动态,缺乏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业发展的同步。
3. 3 教学案例过于简单
大多数供应链管理教材中的案例过于简单,基本上只有文字介绍。很多案例仅仅局限于世界500 强的成功案例,分析过程局限于表面,缺乏对案例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及因果关系的深入探讨,缺乏失败案例以及国内供应链管理案例。虽然学生通过阅读能看懂,但不能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3. 4 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原理和方法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和归纳,并用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来进行解释。策略和模型等抽象性知识偏多,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无法在课堂上用实验来验证,学生也不可能为一门课程的学习在企业长时间进行实习,因此实践性学习较差。
3. 5 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课程的考试常常沿用传统方式,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题等,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难以有效地对能力进行考核,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貌,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教学效果。
4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改进
4. 1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应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观看影像资料法以及企业实训法等。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收集和精选供应链案例,案例资料应该完整、贴近实际,然后将案例交予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游戏教学法,则要求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体验。例如:反映“牛鞭效应”的“啤酒游戏”,让学生扮演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公司和最终客户等角色,来熟悉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企业实训法,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或调研,让学生加深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
4. 2 转变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要明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得学生掌握供应链的构建方法,选择合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生产与营销技能,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空泛的纸上谈兵。因此为了解决教材和实践的脱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与学习各类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4. 3 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对现代企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作方式了解较少,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走出去,是指可以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办得成功的院校进行学习和观摩,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学校要多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实际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创造条件支持专业教师进行现场调研活动和参加各种物流培训等物流实践活动。请进来,是指学校可以跟企业合作,聘请企业有经验的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场实习与实训教学。这些企业人员拥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很好的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熟练的动手能力。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传、帮、带”的方式,从企业兼职教师那里学到许多实践技能,使得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 4 精选课程内容
“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要密切结合现实变化和国内外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新知识。从对我国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分析来看,精选后的课程内容一般可以包括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构建、供应链业务外包、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链采购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方法和供应链绩效管理等12 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
对于不同章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安排顺序。目前绝大部分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章节都是按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的工作流程进行安排的。这种章节的编排方式,对于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供应链管理是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供应链管理课程之前,基本已经学习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内容。再重复讲解这些内容,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章节进行必要的变更,突出教学重点,构建教学主线。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按照: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设计→合作伙伴关系的选择→供应链系统运作流程分析→供应链管理主要技术介绍(MRPII、ERP、JIT 、CRM 、DM、QR等)→供应链绩效分析的顺序来安排教学章节,避免知识的重复性,使各章节具有了一定的承接性和关联性。
4. 5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必须要纠正观念,认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其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则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并且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这也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当具备的素质。为了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校提供适应于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供应链管理课程建立相关的实训基地。学校可以通过与校外超市、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签订学生实训协议,通过校企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学生进行课程实践。
4. 6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采用多种方式来考核教学效果,检查学生能力。课程考核不应该仅仅是一张试卷,而应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应该改革传统的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成绩的方式,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例如:可以通过平时的小组作业、案例讲演、课堂讨论等情况来考核学生,将平时的上课、作业参与度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完成实训报告的情况,把理论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会更加注重对实际能力的培养。
5 结 论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使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供应链管理课程论文】相关文章:
供应链管理的论文03-31
规范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浅见论文07-04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7-02
供应链管理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讨论文07-02
供应链管理相关论文03-31
有关供应链管理的论文03-3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论文07-04
总结供应链管理转变论文03-30
供应链融资资金管理的论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