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处理三农问题论文

时间:2021-06-10 11:24:58 论文 我要投稿

统筹城乡发展处理三农问题论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就是“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属“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近年来,尖扎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纬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3年,尖扎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居青海省各县农区第9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5:1,明显高于青海省的平均差距水平,如何扭转城乡收入扩大趋势,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和结构,就需要我们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规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格局,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本文结合尖扎实际,提出如何用统筹城乡发展的观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供商榷。

统筹城乡发展处理三农问题论文

  1、尖扎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条件逐步完善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县城驻地马克唐镇距省会西宁126公里。尖扎县县辖三镇六乡,79个行政村,总人口5.04万人,境内最高海拔4640米,最低海拔1960米,相对高差2600米。气候垂直地带型分布十分明显,形成了黄河谷地、浅山、脑山不同地貌及气候类型。2003年,尖扎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3147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352元。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水电开发为龙头,铝业、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以坎布拉为龙头的旅游开发潜力大,县内基本形成以省道为主干,县乡公路为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全县通讯事业和青海省内先进地区同步发展,开通了国内国际直拔电话,光纤传输、移动通讯基本覆盖全县。县内金融、保险等服务机构齐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基本成熟。

  1.1城镇化优势。城镇化是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拉结加尖扎县县长切入点,是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尖扎县现有马克唐、坎布拉、康杨三个建制镇,直岗拉卡电站、康杨电站建成后将形成一定规模的小集镇,全县5万余人口中3.3万人分布在这一地区。近年来,尖扎县确立了沿黄“三点一线”小城镇发展战略,先后完成马克唐镇人民街、黄河路、申宝路等主要街道路面改造工程和县城道路与给排水、文化广场、体育场等工程以及一批干部职工集资住宅工程,特别是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商业街,共开发商住楼28栋,成功转移农牧户近200户。坎布拉镇完成道路与排水工程,康杨镇实施商街改造,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变化,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扩展了小城镇发展空间,增强了城镇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为县域经济统筹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全县通讯方便快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树立了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增强了以城带乡的能力。

  1.2水电资源优势。黄河横贯三镇一乡形成的李家峡电站、直岗拉卡电站和康杨电站为发展工业经济,尤其是高耗能工业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据测算分析,已建成发电的李家峡电站、富源电站、昊天电站和正在建的康杨电站、直岗拉卡电站、泽唐电站、三道班电站建成发电后,年均可发电185亿千瓦/时。以黄南铝业做为参照,在七座电站年均总发电64.5亿千瓦/时的条件下,可以为26个年生产能力13000吨(黄南铝业生产能加、年均耗电2.4亿千瓦/时(黄南铝业年耗电数)、年利润317万元(黄南铝业预计年利润)的工业企业提供所需能源,电力资源富甲全州乃至全省,这为加快电解铝产业的整合和扩张,通过提高引资发展铝型材等后续产业,延长铝业加工链条,提高附加值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1.3区位优势。通过几年的建设,尖扎县境内乡村公路畅通并已基本形成网络,随着平阿高速公路和阿同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尖扎将跻身于环西宁百公里经济循环圈,这为发挥尖扎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互补合作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之以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沿黄水面旅游资源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的日渐升温所形成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使其较快接受外界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惯性冲击,从而促进该地区调整优化产亚结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的优势产业,最终拉动城乡经济发展。

  1.4农业优势。沿黄地区背靠广大农牧区,面向西宁、海东等大中型市场,加之气候温暖,水土条件优越,具有优良的农牧业发展条件,粮食、油料、蔬菜、果品等农作物资源在省内具有一定优势,牛羊育肥发展迅速,是重要的农畜产品基地。

  1.5劳动力优势。全县有农业总人口41680人,其中劳力20890人,占全县总劳力的50%。境内大中型水电站工程建设和坎布拉旅游资源开发,有效加快了尖扎与外界的交流,古老的农耕文化受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意识的影响,给当地群众植入了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加之近年来“阳光工程”等劳务培训力度加大,使这一地区人口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得到提高,能比较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相对熟练的劳动力资源。

  1.6政策优势。尖扎县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每年国家都有大量的项目资金支持,为统筹城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和资金机遇。

  2、制约尖扎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因素

  尖扎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乡差别明显,“三农”问题突出,除历史和体制因素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2.1所处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尖扎县境内高山沟壑密布,黄土地形支离破碎,海拔高差达2840米,以干旱、冰雹为主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同时由于山高路陡,浅脑山区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这样的自然环境致使尖扎79个行政村中有58个贫困村,5万人中2/3为贫困人口。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解决尖扎县“三农”问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带来了很多困难。

  2.2山区农牧民思想观念保守,劳动技能低。尖扎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浅脑山和牧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3以上,这些偏远山区由于地理、文化、语言等因素影响,社会发育程度低,绝大部分农牧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差,加之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惯性影响,造成群众对外界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先进文化,包括农牧业实用技术难以接受,给跨地区输出劳务和调整农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三农”问题增加了难度。

  2.3自我造血能力先天不足。尖扎县目前工业发展滞后,工业产品主要以水电、电解铝和建筑建材产品为主,工业短腿,乡镇企业数量少、层次低,几乎没有反哺农业的能力。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产业间关联度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弱,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差,仅靠本县经济的发展很难实现充分就业。

  2.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制约,浅脑山和牧区地处边远,山大沟深、人口稀疏,要彻底改变这些地区的农牧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部分资金只能依靠国家投资,单靠本县力量无法实现。

  3、用统筹城乡发展思路解决尖扎“三农”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城乡二元差别明显。农村经济和社会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农业和农村的市场组织化发展程度远远低于城市,农牧民得到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通信、交通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服务远远低于城市。客观上拉大了工农差别,这是导致“三农”问题的关键原因。因此,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和侧重点。

  3.1统筹农业与工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工业要逐步反哺农业,为农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尖扎县工业主要为水电等资源开发型产业。水电作为当地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地方税收分成比例很少,在收益分配中要积极争取向地方倾斜,并投入到农业,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同时政府要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获取成本电价,并以适当方式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二是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要引导和鼓励土地、民间资金等转变成土地资本、民间资本,有偿转让土地、草场、果园承包经营权,努力向规模化、市场化经营转变,改变传统、单一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在康杨、马克唐镇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现有的农产品集散地逐步改造提升,使其发展成为农副产品的加工区,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

  3.2统筹城镇与农村发展,积极转移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具有龙头带动作用,是吸纳农村人口、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加快城镇化来扩大城镇群体消费农产品的规模,吸纳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2002年,尖扎县建成的商业街,共开发商业街面2万平米,共转移农村人口602人。这些进入城镇的农牧民原户籍所在地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不变,成为山上有产出,城里有收入的“两栖”居民,解除了农牧民进城创业的后顾之忧,不失为一种城乡经济双向互动发展,增加群众非农收入的有效途径。今后以沿黄三镇一乡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并围绕直岗拉卡、康杨电站建设,发展服务于重点工程的小型集镇。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繁荣小城镇经济,使一部分农民从一产中转移出来,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从运作房地产入手,积极推动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土地等资产运营,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尽快发展。全面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户口准入条件,尽快形成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户籍管理制度。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农民进城就业和创业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因地制宜,以市场和实现就业为导向,加大“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有目的的做好农牧民培训工作,想方设法向县境外输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让更多的农牧民走出县门、务工经商,创办实体,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3.3统筹城乡市场发展,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问题思考:请众家探讨农牧业深层问题洲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和民间“协会”的作用,引导劳动力、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引导群众在果产品加工、牛羊育肥、饲料加工上档次、上规模,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三农”问题突出表现在水、电、路、讯、教育、卫生等群众生产、生活极为密切的基础设施方面。今后,在项目争取、扶贫资金的发放上,重点要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特别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广播电视文化等公共事业的专项资金支持,把农村社会的公共产品投入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公共财政承担,逐步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大体均等的国民公共产品服务。

  3.5从比较优势出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业是尖扎县一项发展潜力很大的新兴产业,随着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旅游公路的建成和公园内景点设施的完善,加之公伯峡、李家峡、康杨电站、直岗拉卡电站库区四面的形成贯通,打造环西宁百公里旅游线路,培育高原水城、丹霞地貌、民俗风情“区域”性旅游品牌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加快县内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康杨清真大寺、古雷寺、智合寺、昂拉千户宅院、德欠寺等人文景观的开发,挖掘整理旅游景点的文化资源,提高旅游品位,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创办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渡假村”、“民俗村”,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增加农牧民收入;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户发展农家旅游服务项目,引导农牧民开发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旅游产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统筹城乡发展处理三农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分析论文02-06

浅析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论文02-06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论文06-23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话题论文12-23

从多维度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研究的论文02-03

城乡统筹中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论文02-09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08-27

城乡统筹发展中教育的效率与公平论文07-03

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演讲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