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论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的大部分就属于应用型人才。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应该本着“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理念,加大力度强化实践教学。
一、应用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包括的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的重要过程,为学生创造了广阔开放的空间、身临其境的感触和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力。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三大块,这三块教学学时之和占总学时的40%左右。更具体一点,应用型国际经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内仿真案例讨论,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当中,精选真实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核心事实接近真实,但处理和结果可以拓展讨论。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如制单、报关、网页制作等单项实训,也可以进行综合业务实训。亦即货物出口整个流程,从洽谈签约到货、证、船、汇,直到核销、退税等环节逐一地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
(3)组织专业讲座,请有实践经验的业界人士为学生讲授工作实例、常见问题以及新动态新趋势等,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还有近年来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主办的“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是结合国际经贸专业的一项很有实践意义的行业社会活动,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
(5)专业实习,就是安排学生到商贸流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了解商贸活动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参与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了解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6)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练兵,为就业做好准备,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以上内容中,前三项在校内,后三项在校外。就校内部分而言,主要涉及实验设施的硬件软件条件和资金投入,同时对教师教学水平也有较高要求;校外部分,则涉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多方面合作。
二、目前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
1.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问题
要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突出,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对这类基地来说,既要能配合教学需要安排生产作业周期、配备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士传授和指导实践操作,又要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和经营运作。学生到公司实习,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定的冲击,因而有些公司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同时对学生实习的管理需要严密的制度安排,需要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的潜心合作。往往因为管理的缺失,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较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内容根本就无法落实。
以通常教学安排来说,大学一年级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贸活动建立基本认识,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进出口业务涉及到商品生产、包装、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制单结汇等环节,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一次参观而达到深入全面的效果,大部分只能是走马观花,学生不能建立深刻影响。
实习阶段是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性教学最为关键的阶段。但是外贸单位有一些顾虑,除了前面分析的企业不太欢迎学生实习的一般原因以外,还有其特殊原因:首先在洽谈签约环节,贸易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到进出口双方的商业机密,而且在谈判中也需要营造特殊的谈判氛围,一般不会让实习生亲临其境,当然谈不上实习效果。其次,进出口业务涉及时间较长,实习单位很难有一单完整的交易过程让学生观其首尾。其三,进出口贸易涉及很多部门,业务工作量大面广,所需的人力、物力较多,实习过程的组织颇费周章,如果安排不好,费时费力还不见效果。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到实习单位后,也只能感受一下外贸企业的工作氛围,要想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效果比较困难。
2.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问题
在校内实验条件方面,首先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建立实验室,购买适用的教学软件,其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在国际经贸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各类学校条件不一。能获得充足来源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院校只能权衡安排有限的资金。因此,实验室数量不足,硬件条件不充分,分摊到学生人头上的实验资源非常有限。软件方面,往往是从市场购买的现成产品,不一定适合本课程教学需要;即便一个较为适用的软件,也需要一个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才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合格的师资。
从实验效果来说,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多数高校教学试验比较现成化、实验讲义非常详尽,试验结果也只是验证书本上的相关知识,不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创新,从而提升自主动手能力。有考察研究资料表明,德国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只提出实验目的和条件,至于方案制定和实验过程设计完全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很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师资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确实有所优化,学历结构与科研能力迅速提升,但能够胜任实践类教学课程的师资显然不足。从实践教学考虑,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还要有娴熟的业务经验,较强的外语说听能力,能理论联系实践地将知识与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事实上,许多专业老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论功底没有问题,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国际结算、商务外语沟通等领域的实践环节显然薄弱。教科书上的有些内容在文意上空洞艰涩,但只要有实践经历,通过简单的解释就能让学生理解掌握。
3.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监控严重欠缺
还有对实践教学效果管理和监控的问题。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多方面限制,大多数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都采用比较分散的形式。学校很难对这种分散式的实践教学实施监控,指导老师也不能对个体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凡此种种,掣肘了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更无从进行客观评估。例如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增强社会意识、提高人事沟通能力的实践课程,但对于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过程,没有设定有效的组织和监督,多数学生都写一篇实践报告了事,很少有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走访企业、政府部门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实践报告。 "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建议与措施
1.对校内实验资源加大投入,同时进行科学整合,开设特色课程,设立学用密切结合的实践环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开设实践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优势及特点,开设相应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考虑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商务往来的主流,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完全可以和电子商务课程整合,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及运作手段。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配备“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外贸单证模拟软件”、“国际贸易全景仿真系统软件”,与“电子商务实验软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形成软件平台和知识连锁,创造一个完全仿真的国际经贸环境,让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操作技能,增强涉外商务实践能力。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场所
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当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建立长期固定的实训实习基地,学校与基地签订学生实习合同,落实学生实践环节的实训安排,并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络以应对突发情景。实习结束以后,由实习基地给学生做出鉴定。这样紧密合作的方式,便于高校和企业的及时沟通和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可以保证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了解。
3.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配备一支高水平的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经验,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要使教师达到相应的要求,需要不断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首先,引导教师树立“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其次,通过培训使教师改进教学能力和方法;再次,通过进修学习、通过到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势在必行的选择。所谓共建,就是在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以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业界人员做教师,可以在实训实习阶段请他们授课,也可以不定期请他们来校面向师生进行业务专题讲座。
4.重视社会实践
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网络化、信息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还必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如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实践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也可以是与专业有关的走访调查、社会调研活动。近年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是以国内院校为参与主体的三大综合学科竞赛(技能竞赛)活动之一。竞赛活动过程中,参与师生必须与相关企业联系,获取该企业对参展样品的支持;认真撰写参展商业计划书;设计全英文产品发布会相关宣传材料、进行展场设计与布置;准备合同、报价单、产品册;模拟全英文议价磋商等,这本身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锻炼过程。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推进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等大有裨益。
5.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为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全面的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包括管理规章制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必须与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配套,有操作性很强的实施计划,有详尽合理的经费安排,有明确的全程管理制度,有便于监督管理的考评措施。只有认真做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相结合,才能确保实践教学按部就班地落到实处,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潮流,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国内高校必须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重视行业、社会实践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以及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等,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经贸应用型人才。
【关于应用型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的论文10-21
关于高校生社会实践报告08-30
会计专业社会实践论文07-22
实践的议论文04-27
关于会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1-23
关于资产评估教学改革探究11-22
高校扩招专业硕士生的参考资料04-26
法律专业的社会实践报告04-13
高校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10-29
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升办法论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