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论文

时间:2022-08-24 02:48:32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工程学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论文

  导语: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维的。须紧密结合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探清问题存在的根源,为保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稳步提升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下是小编整理工程学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工程学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论文

  关键词:工程硕士; 学位论文质量;培养质量

  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可以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方面得到全面训练,是培养工程硕士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增强质量意识,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一、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能反映出工程硕士对解决本工程单位出现的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索和实践活动的状态,体现出硕士层次的水平。从我校最近抽查的33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中得知,94%的论文选题来源于"应用技术研究",基本上体现了工程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有较好的工程背景和应用前景。但由于工程硕士研究生"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矛盾,导致学员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从专家对上述33篇论文反馈的评审意见来看,论文质量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文献搜集量明显不足;论文题目过小导致工作量偏少;选题避重就轻,部分论文脱离所在单位实际工作需要;论文写作规范程度有待提高,如中英文摘要、插图、表格等不符合写作规范;论文的技术创新性不够。不能较好地利用学科前沿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去解决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急需难题;选题缺广西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作者:黄秋萍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乏研究深度等。

  二、论文质量问题的成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来自诸多方面,除了工程硕士学员个体的因素,如自身的专业基础、工学矛盾等方面之外,学校的管理制度及企业参与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选题困难

  选题要求具有明确的生产实践性和应用性,但由于企业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学员难以找到适宜的课题,内容或过于简单,或缺少经费和实验条件难以开展研究等。有的学员实际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很难找到结合工作实际的课题。有的学员虽然实际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但参与的工程项目在工作量和难易程度上不适合作为论文选题,因此也存在困难。另外,如果平时所学课程不能和课题相结合,学员需要另外花费大量时间自学与课题有关的理论。

  从而减少了本就不太充裕的论文工作时间,造成选题盲目,进而影响到论文质量。

  2.学位论文过程监督不够

  过程管理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但学校在工程硕士学位过程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如从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论文修改和答辩等环节都做不到位,尤其是对一些零散的异地学万方数据专业提供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下载、外文文献检索下载服务 购买地址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员,如何更好地进行检查和督促并未引起充分重视。

  中期检查对于论文写作可以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但大部分院校管理机构并未充分重视这一过程的监督。导致中期检查流于形式。

  3.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亟待健全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标准至今还未统一制订,在论文的理论和知识水平、技术难度、工作量及创新程度等方面未形成一致的意见,评价标准模糊。一些导师和评审专家在指导和评阅论文时还没有脱离工学硕士模式,套用工学硕士论文标准,忽略了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目标在侧重点上的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硕士论文质量。

  4."双导师"制未真正落到实处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对工程硕士采取"由高等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与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然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在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别,使得他们之间在学员培养的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虽然这些分歧不会对学员的培养产生大的影响。

  但由于两方导师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势必对工程硕士论文指导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一些企业导师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对整个学位论文的形成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监督和指导。

  5.论文研究条件受限制

  由于工程硕士有其在职学习的特点,学员来校集中学习的时间有限,不能充分享受到高校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料,而所在单位大多没有实验室、图书馆,学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场地受限,查询资料不便,特别是外文资料查阅困难,阻碍了论文的进展。另外,工程硕士的论文大多是工程实际课题,需要相当的经费支持,但许多学员的经费无从着手,而导师的指导经费又十分有限,无力资助学员从事实际研究工作,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三、提升论文质量的途径

  1.完善论文过程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机制

  学位论文选题与研究工作,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点,选题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效。学校应要求选题过程在开题报告会上通过答辩和评议。以得到审验和提升。在开题报告会上要求学员主要阐述拟选课题的目的、意义,要完成的工作和预期的结果,汇报拟采用的研究方案和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借助开题报告会,学员能发现问题、论证选题、整理思路和形成观点。同时应加强中期检查制度。通过中期检查环节,可以督促工程硕士研究生按照预定计划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尽量减少日常工作对于论文工作的影响,及时发现、纠正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学员明确研究方向,少走弯路。此外,规范的论文预审和预答辩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一般由所在工程领域的领导小组安排双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性、真实性和撰写的规范性进行预审。在预答辩会上,学员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成果的创新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教师进行提问,审查论文并提出需要修改和完善的问题。经过层层严格把关,论文质量将得到有效保证。

  2.加大论文指导力度

  双方导师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对工程硕士论文的要求和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要求,指导才会更有针对性。学校导师负责确定工程硕士论文选题,组织中期检查,直到论文撰写和组织答辩的环节;应定期听取汇报,给予指导,对论文水平和质量把关;每年应对论文研究工作至少进行一次实地检查和指导。学校导师还应主动到企业去,深入了解企业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工程硕士生选择既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又适合于研究生独立完成的难度和范围适中的课题。企业导师负责协助校内导师确定工程硕士论文选题,对论文研究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定期听取汇报和协助解决工作中反映的问题;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引导和帮助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与企业的工程、生产实际密切相结合,使论文工作完成后能得到实际应用或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这种合理分工又合作的指导模式有利于工程硕士生做出较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3.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

  工程硕士论文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从创新程度而言,主要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价值。高质量的工程硕士专业论文不仅对实践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而且能为实践部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制定学位论文标准时要防止理论脱离实际的片面要求,特别是要防止脱离所在企业实际和需要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注重真正解决企业的工程问题,本着来源于工程,为企业生产实际服务的原则,从选题、开题报告、论文评阅等环节人手。尊重企业和学校专家的意见,根据各工程领域的特点制定一些原则性的论文规范和评审标准。

  由于论文选题的多样化和论文质量的评价在总体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选题在局部上应当是多样化的,即论文质量标准不是单一的。一些专家在评审工程硕士论文时会对论文的理论深度提出质疑。一篇合格的工程硕士论文,对其基础理论也应有一定的要求,要能体现学员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与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评审时需摒弃重理论、轻应用的观点,不能穷追论文的理论挖掘深度,而应以新的观念来审视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的主要尺度看它是否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总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应侧重于对解决工程实践能力和论文实际应用价值的考核,其基本要求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为论文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这是培养工程硕士的重要特点,也是保证论文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与监督培养质量的积极性。学校应规定学员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问并建立网络图书馆,解决学员查阅文献资料的困难。增加学员在校内期间多听学术前沿讲座的机会,这将促使工程硕士生投入相当精力。努力提高知识应用和理论分析的水平。增强论文研究成果的研发性和可推广性。学校还制定相应制度,鼓励学员联合攻克企业技术难关,使其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使企业获得人才、效益双丰收。而企业应为学员提供开展论文研究工作的资金、设备、场所等。还应重视选拔培养出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来担任工程硕士的企业导师,并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认可企业导师的指导工作量,从而从制度上激励企业导师的指导积极性。学校与企业进行充分交流沟通,支持曾经负担过一些技术改革项目、工程设计的学员将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提高,形成论文,或拿出单位正在进行的技术改革或科研项目,让学员选题撰写论文,或将双导师根据单位生产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出的课题纳入单位科研计划,让学员在参与科研项目中完成论文。学员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入生产科研第一线,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其积极性和创造力被调动起来,学位论文必定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