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硕士毕业论文
导语: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数学硕士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文章摘要:在农村的中学初中生源普遍较差,数学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比例较大。从本人实习期间和前期的观察感到,后进生学习成绩的转化,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更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挑战,如何去转化他们,引导其迷途知返,从差转优,在重视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和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农村中学、 基础差、转化、后进生
一、前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数学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上课好动性等特点。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竟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有点体会,并谈谈自己个人的粗浅见解
二、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三、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
本,不能说出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许多的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当一堂课讲完下来,很多的学生都还在阅读课文内容,根本无法知道这节课所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造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不懂装懂。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
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这门课和所教学的老师,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硬着头皮去学,死记硬背,或干脆放弃不学,考试时直接抄袭他人试卷。
四、解决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措施
1、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
点很重要,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批评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天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运用幽默话语,不要为了教学而去教学,那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不利于教学的实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采用幽默教学的方式,既使学生收获知识,又使学生通过老师而爱上这门学科,增加了教学的成效。
(3)、赞可夫曾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4)民族进步的关键在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要么是commonly accepted rules,要么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要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数学学科,是general rule最少(只有公理化体系的要求),解决问题方式最灵活多变的学科。
我国数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
1 老师把方法都告诉了学生,学生直接去用旧方法,或者模仿,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训练不足;
2 过分强调general的理论,忽视了对具体数学模型的讨论。而数学中最实用,也最难的地方,还是探讨每个具体数学模型的性质。解决这种问题没有general 的方法,需要相当强的创造力。
虽然数学在形式上是general rules + deduction to obtain specific results,但是真正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bring in new elements,例如辅助线,辅助函数,等等。
由于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general rules + deduction to obtain specific
results这一部分,忽视了bring in new elements那个要素,导致两个副产品: 1 做事时喜欢找大道理做借口,其实大道理那么多,为自己找到偷懒的借口总是有的;
2 积累并不适当的“经验教训”,很多经验本来没有普遍性,但我们认为它们有普遍性,导致形成思维定势,滥用“经验教训”。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通过数学学习提升思维水平的具体方法是:
1 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可能不得其解,那么教师再引入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概念和方法,重点强调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点; 2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鼓励其独立解决困难问题,解决没有现成方法的非常具体的问题。
我认为改造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手段走渐进式的改良道路。孩子们继承现有文明中的光明面,摒弃阴暗面。
社会需要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么教育就应该培养这个能力;(如果说过去是英语人才不够被迫死背单词,现在已经有了条件)
社会需要创造力,那么就应该通过数学教育培养这个能力;
社会需要动手操作能力,那么化学课生物课就应该做实验以提高这个能力;(如果说过去是没有钱做不了实验,现在已经有了条件)
社会需要交朋友积累人脉以为外力,那么教育也应该培养孩子们这个能力; 社会需要主观能动性,那么教育也应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完成任务主动找机会的能力;
社会需要人学有专长,那么教育也应该鼓励孩子们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而不是强迫每位孩子必须做同样的事情,让孩子们基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判断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等等。
社会目光短浅,那么孩子们不目光短浅,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就可以少走弯路;
社会人云亦云,那么孩子们不人云亦云,就可以少受善良的和不善良的两类人的误导,提高判断力;
社会急功近利,那么孩子们不急功近利,就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能力;
社会虚荣嫉妒,那么孩子们不虚荣嫉妒,就可以多交一些有能力的朋友以为外力; 等等。
在教育机构内部建立一个“乌托邦”,在这个“乌托邦”里面只保留社会的光明面,摒弃全部阴暗面;同时让孩子们略微了解阴暗面的存在性,能够见之不惊。聪明、善良、敬业、积极主动向前看、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孩子越多,这个社会也自然会缓慢却又坚定的的向美好的方向前进。
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为了拉动这个民族进步而做出的努力,特别是海归派在更多的发现问题之后为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日后必将通过一代又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结出成果。这缕民族复兴的曙光虽然不可能在二三十年之后上升为太阳,但在二三百年后成为太阳,则绝非空想。
言及本年度开始,“数学教育”将归类于一级学科“数学”下面的二级学科。我感受到,在方老师眼里,这是“数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我的同事李克正老师参与了其事,他曾促成首师大数学系,去年成为中国第一家授予数学教育博士的数学系(我不知记错否),今年学科建设展开到全国,应该是有好几位数学院士参加了这个申请过程。
可能对于非数学教育方面的人士,会非常讶异,哦,今年才开始啊,那以前呢。
文章中谈到的学科分类问题,确实很重要,几个小小的字词位置,如方运加老师的观点,确实就能影响到一个学科的发展前途。
记得以前读过一位博主的文章,言及自己所从事的新兴学科建立分类的事项,和他自己因此而生的反思。搜索了一阵,没找到,记得大意是,学科分类应该宽口径,否则将会大大影响科学的发展。
在我观点,数学教育,属于交叉科学,对于交叉科学,如何分类,感觉是一个问题。现有的插入式,不管是把“数学教育”插入到数学中,还是以前那种,将“数学教育”插入到教育类中,似乎都有缺陷。
那么能否在现有的科学分类中,分成两大体系,将交叉科学单另提出,原有的更偏于基础科学,仍然使用“根谱”结构(或曰分层结构),对于交叉科学,则使用矩阵结构,比如数学教育,可站在多个交叉线上,数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仿真科学,研究者必须在某条线上站稳脚跟,同时兼及其他。
学科问题,确实是当今大学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问题,记得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中有此重点。
《杨玉良: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 搜索即可得。
附言:其实,不管“数学教育”归于数学还是教育,前途都不乐观。让我们看一下现实,在持续多年的“妖魔化奥数”的过程中,中国数学会或中国教育学会,都未能站出来说话,既不能拿出数据,又不能拿出策略,抵消掉奥数培训中的商业化色彩。
倒是我的数论同事,两届奥数金牌得主王崧,在访问时站出来说了句话,很简单,那些真正拿奥数金牌的,其实反而未接受过奥数商业化培训。中国数学会实在应该拿出数据,按王崧的线索摸一摸。
这么不作为的数学界,将“数学教育”归于他们,又有何用。
另一个现实是,在北京搞奥数很有名气的“学而思”,已经开始申请在美国上市了,大概是1亿多美元,美国市场很是看好它。
3、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效数字
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
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4、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
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
5、立足基础 降低起点 帮助提高
由于农村学生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 “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
因此要想打破这个局面,教学的起点必须低,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重点。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以所教的新内容的基本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进行教学。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6、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
对于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分层次地布置作业。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实行“多做”。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参考文献:
【1】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修订本第三分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 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4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5 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6 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7 杨培谊,于鸿。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1993
8、《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 文集》李克东 何克抗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9、《教育中的计算机》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1998
10、林建详编:《CAI的理论与实践——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全国CBE 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3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数学硕士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08-04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08-17
硕士毕业论文导师评语01-18
硕士毕业论文指导评语09-10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精选14篇)03-11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范文12-07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精选20篇)03-15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08-05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精选6篇)05-14
2022硕士毕业论文致谢(通用8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