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2-12-11 16:16:49 科学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5篇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四、教学进度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课时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课时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

  4、造一艘小船;1课时

  5、浮力1课时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课时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课时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课时

  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各1课时)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各1课时)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各1课时)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科学的兴趣更持久,自觉性也提高了。但同时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秀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能力,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反而差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同学,他们总会经常的围在我身边,问上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更会把他们在课外的发现跑来告诉我。每当这时,我都会开心一笑。本学期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学生开展科学小记者活动,让这部分学生的自然智能能到挖掘发挥,然后由这部分学生再去带领、影响其他学生,从而达到全体提高的目的。

  二、教材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分单元实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教学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进度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 指导思想

  湘少版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关注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注重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方法并亲身经历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事实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几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四个班,每班有学生六十多名,通过两年的 科学学习,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方法。许多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科学这门课程比较喜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班级人数多,需要加强组织教学,提高效率。要关注后进的学生,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本册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搜集、整理、使用信息,帮助学生为科学设计提供猜想和假设的基础。重点训练学生合作,制定科学活动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 “质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四、全册教材分析

  第1单元 听话的电磁铁

  通过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根据研究的目标设计实验发现电磁铁的 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电磁铁也有磁极。会制作实验材料,能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第2单元 地球的运动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设计一系列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昼与夜、四季的特点及生物的不同变化,知道昼夜与四季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第3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科学的看微生物世界。学会用先进的工具观察,学习实验过程中怎样控制实验条件。

  第4单元 遗传和变异

  通过观察、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秘密以及变异对于生命演化的意义。

  第5单元 青春活力

  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发现我们成长的证据,了解男孩和女孩在青春发育期的身体变化,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第6单元 我们怎样做计划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将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总结本册教材重点训练的科学探究方法—制定计划。让学生知道制定计划对于实验成功的意义,知道制定一般的 计划应包括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安排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计划与安排,为做好一个活动或探究实验制定可实行的计划。

  教学难点:能制定比较完美的计划。

  五、教学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以灵活多样形式教学,营造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注重上课前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3、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4、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研专题:

  大班教学如何有效组织科学课堂。

  七、研究措施

  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为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基础。

  2、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下探究和创新。

  3、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活动效果,同时,以多元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对科学探究的热忱。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习惯。

  5、培养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

  八、教研课安排

  待 定。

  九、业务学习安排

  1、学习研究《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科学教学实践。

  2、阅读教育著作和杂志:《教师新视野》、《论语》、《小学科学教学》、《湖南小学教师》《全球教育展望》等,收集教学资源,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3、及时总结经验,写好教学反思,撰写论文。

  4、积极认真的参加相关培训,各种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虚心学习,缩小差距。

  十、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制作日晷。

  2、基因的调查研究。

  3、走进樟树。

  十一、教学评价措施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注重合作,注意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评价更有效。

  3、在科学活动中,注重活动前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评价。

  4、给学生多元才能评价,不仅以学业成绩代替一切。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矗。

  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2、《光》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79名,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

  1、 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 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

  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 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 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 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 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沉和浮因素。本单元要让学生明白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掌握浮力的概念。通过动手让学生深入了解沉浮因素,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单元热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明白液体、金属的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第四单元:本单元讲的是地球的运动,地球上为什么昼夜交替?为什么“北极星”不动?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为什么有“极昼”和“极夜”?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所发生的这些基本自然现象的原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个学期的接触和了解,我发现五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特别高,科学基础也比较薄弱,但是他们对科学课还是有很浓厚的兴趣的,而且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乐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有些同学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本册学习内容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5、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6、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7、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8、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2 0229-0304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3

  3 0307-0311 4、造一艘小船;5、浮力机动1课时3

  4 0314-0318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3

  5 0321-0325单元复习2课时;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6 0328-0401 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机动1课时3

  7 0404-0408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3

  8 0411-0415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1课时;1、时间在流逝3

  9 0418-0422 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3

  10 0425-0429 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机动一节课3

  11 0502-0506五一休假;7、做一个钟摆;3

  12 0509-0513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单元复习2课时3

  13 0516-0520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机动1课时3

  14 0523-0527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机动1课时3

  15 0530-0603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机动1课时3

  16 0606-0610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机动1课时3

  17 0613-0617单元复习2课时;总复习1课时3

  18 0620-0624总复习3课时3

  19 0627-0630考试3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7

  一、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有学生28,其中男生比例较大,有20人。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

  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有27个学生,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积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本校六年级共有两个班,各60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们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

  “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重点:

  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进度 周次 进度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每两周一课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想、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二、教学总目标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1、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教材分析: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四、学生情况分析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五、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以探究为核心,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我们应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通过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

  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学欣赏、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交流会、调查、竞赛、角色扮演、科学幻想、搜集信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充实教学过程。

  研究措施:

  a)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b)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思路

  c)贯彻理论与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d)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七、个人业务学习

  a)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b)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c)积极听课并做好记录

  d)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中业务学习,并做好记录。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2

  一、教材简析:

  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这些内容还是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好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思想、身体发展方面有进一步的收获。

  课文思路以指导学生自己探究各种自然秘密为主,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   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注重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有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这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五年级的科学课教学,每周开2节课,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甚至可以开发一些生成性课程内容,要求得更细致一些,活动更充分一些。

  本册教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本册教科书中的“动手做”活动非常多,教师应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为孩子们准备充足的实物材料。这是上好科学课的先决条件,是“真刀真枪”地搞科学的物质基础,否则“做科学”就是一句空话。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想知道、爱提问,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综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有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凸透镜》: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色虹桥架上蓝天?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是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如此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热情地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二单元:《这是怎么回事》: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本单元是根据《小学课程标准》中能量的表现形式————热现象和物体与物质————物质的变化来设计的  

  第三单元:《认识自己》:本单元属于“生命世界”部分的内容。本着针对性、实效性、探究性、趣味必、开放性等原则,教科书紧扣孩子们的饮食生活,从他们的饮食现状入手,设计了一系列丰富而有趣的探究活动。了解人类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了解人是怎样消化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开始了解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继续认识自己的身体。在以往自然课的学习中,我们总是把呼吸和血液循环分开教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要机械地记住大量的概念、各种器官名称,要掌握呼吸的原理和血液循环的原理。这样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违背了教学规律。所以,在本单元,我们把呼吸和血液循环合并在一起,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弄清楚我们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能让学生更科学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保护自己,而把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放到初中。总之,本单元的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深入地认识自己,通过了解人体的一些基本常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关爱自己。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本次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首歌:“太阳下去明天还会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会照样开”这是一首新疆民歌,但它叙述的却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我们几乎熟视无睹的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和四季轮换。通过学生的亲历活动,感受并能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循环的成因,以及昼夜、四季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又由于地球还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和角度不变,这样就造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现象。四季分明的气候就在地球上的温带地区一年一年地交替出现,有的植物为适应这种气候便一年一度地花开花落,有的动物则利用冬眠、换毛、迁徙、洄游等方法适应季节的变化。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当然生活在适应其生存的环境里,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早,是因为它们有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以及繁殖方式等,而且这种适应性是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的。例如,猎豹能生活在草原环境里.除了善于奔跑,还有爪上带钩、毛色花纹适宜在草丛中隐蔽等特征:长颈鹿为了适应环境.颈部在不断地生长;恐龙是曾经在地球上称霸的动物,但是它灭绝了,不少科学家认为,恐龙的灭绝与环境的变化有关,当地球环境发生变化时,恐龙对新环境显得不适应,而且其巨大的身躯又影响了其迁移,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灭绝。

  第六单元:《信息与生活》:作者的编写意图是首先引入我们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大脑。通过一些实例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的神奇,初步了解大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重点),激发学生探究大脑的兴趣和欲望。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大脑的研究已远远超出神经、精神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现在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结合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地研究我们人体中最为神奇的大脑,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脑科学。我们要结合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对自己身体的研究特别是对大脑的研究将会有更多的进展,将会有更多的脑科学知识被人们所揭示,所认识。限于我们人体的大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常情况下),因此,决定了本课的探究实验只能是接受式探究学习过程,学生们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构建知识,但却可以用主动积极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把间接知识的学习纳入到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之中。

  从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敢于提出问题、团结协作、交流、记录等能力。

  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物质是由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观察活动要扩展学生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二)德育方面:

  1、科学态度: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

  科学自然观: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一些自然事物的规律,自然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永恒变化的,变化时有规律的。

  2、卫生方面:重点向学生进行保护眼睛教育。

  三、全册重难点:

  重点:光的传播,热传递和热胀冷缩,认识自己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系统,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信息与生活的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长期观察、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较高,爱动脑,爱观察,爱实验,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指导。部分学生好动,不能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从总体来看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一定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它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脑动手、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索为主,教师为“导演”的教学模式。

  针对五年级科学课的特点让探索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体现民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六、教学改革设想:

  根据学科特点,加强学生探究、观察、实验方面作为教学的主流。

  七、各单元课时安排:

  全册书共分六个方面,共25课。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1.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是在五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周围的和自身的观察、实践”,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个单元

  2.全套教材的特点

  (1)从问题入手

  (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

  (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3.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

  内容结构:这套《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如:“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固体与液体”等,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特点:从这套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表”和“科学探究序列表”的图表中,您可以看出,我们这套教材以整体结构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集中体现《课标》新理念,特别是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树的感觉饿。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械的省力原理;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了解岩石与矿物的特征;知道大脑和神经是人的神经中枢。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说明机械省力的原因;能应用形状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受力结构,如房子、桥梁等。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5.单元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六个单元,分别是“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

  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是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课文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由力和能量的传递角度阐述机械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四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护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

  第五单元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出发,再一次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构建了本单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广义地讲,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轻信、不盲从、不畏权、不满足现有状况与水平等等,都是质疑。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交流与质疑不仅是与探究相关联的活动与技能,还是完整的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技能。

  6.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X个教学班,X名学生。经过四年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热情较高,爱动脑,爱观察,爱实验,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地科学探究活动,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指导。部分学生好动,不能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而且在活动地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地课堂时间。从总体来看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有较好地基础,但还是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地训练,提高学生地素质,形成良好地氛围。

  对科学探究能力地要求有一定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地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地形成依赖于学生地学习和探究活动,它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地学习,通过动脑动手、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地基础上,内化形成。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和“热”四个单元组成。四个单元分别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物质科学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编排,以核心概念的进阶发展为线索,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兼顾四个领域的年段安排,着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本单元内容共 7 课。

  第1~3 课分别是“种子发芽实验”“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苗的生长”,引导学生对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进行对比观察研究,认识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命环境条件。第4课“蚯蚓的选择”,学生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认识动物与无生命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第5课“当环境改变了”,学生通过对不同季节生物行为变化的分析,认识到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生物会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环境。第6课“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经历认识和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学生在对绿豆苗与非生物、其他生物之间联系进行分析的活动中建构“生态系统”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池塘模型;在长期的观察中, 学生认识到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都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生态平衡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单元共 7 课,

  第 1 课“船的历史”是单元起始课。在引出学习主题,了解学生关于船的前认知之外,还将引导学生在比较船的不同中,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动力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演化特点,并借助“独木舟负载物体”“船的形状与阻力关系”的体验活动,生发后续研究的问题和兴趣。

  第 2 课“用浮的材料造船”承接第 1 课中的“独木舟负载物体”生成的“不稳定”“装载量少”问题,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的过程,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并感受浮力。

  第 3 课是“用沉的材料造船”。用沉的材料造船是造船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借助橡皮泥和铝箔两种沉的材料造船的活动,学生将再次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

  第 4 课“增加船的载重量”是让铝箔船装载更多的货物,保持船体的稳定性, 继续指向生活和生产需求促进了技术进步,使得船结构和造船技术不断发展。

  第 5 课是“给船装上动力”。随着船只结构的完善、载重量的提高、运用的日益广泛,人们有了给船安装新动力,让船行驶得更快、更远、更持久,解放劳动力的新需求,风和蒸汽是船动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进步。

  第 6 课“设计我们的小船”和第 7 课“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围绕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重要特点,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船的技术演变史后,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一艘符合一定性能标准的小船,是对前五课的学习成果的综合运用。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一共设计了 7 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 1~2 课让学生整体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 了解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二阶段,第 3~6 课从研究水资源开始,到了解垃圾问题,再到能源利用问题、资源再生问题,具体地了解几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环境问题。

  第三阶段,第 7 课主要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以某市城中湖生态环境成功恢复为例,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第四单元“热”共 7 课,以“热是怎样传递的”为主要学习线索,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中,我们持续给水加热直到沸腾,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温度下降。

  第 2 课“水的蒸发和凝结”探索水的蒸发现象,推测水温高低跟水蒸发快慢的关系。学生需要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记录证明水温高低会影响水蒸发的速度。我们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将玻璃杯外壁擦干,静置一会儿,玻璃杯外壁又会出现水珠。

  第 3 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安排了不同温度的水接触后变化的探究活动。教科书引用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温牛奶现象,然后提出问题: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通过研究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热水接触后的温度变化,探究热量的转移和平衡。

  第 4 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中,学生主要观察和探究与“热传导”相关的问题: 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第 5 课“热在水中的传递”中,学生通过加热试管中的水和加热烧杯中的水,认识热在水中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第 6 课“哪个传热快”包含了两个活动:观察、记录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导热快慢和比较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

  第 7 课“做个保温杯”中,学生观察常用材料的导热性能,并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对各种材料保温效果的观察和比较,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检测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实践研究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公平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等。在本单元中,他们将通过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探究技能,发展运用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他们还将学习使用图示的方法梳理较为复杂的生物关系。此外,在本单元中,他们还将经历几次较长时间的观察实践活动,这些都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的分项实践性探究,依托船演化的内在逻辑,组合成了设计制作一个工程产品的完整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产生问题—设计作品—完成项目”的基本活动经验,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悟”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养成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体验“做”的成功和乐趣,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学生将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珍贵的环境条件,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学生还认识到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是宝贵的,能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日常生活消耗着大量资源并产生大量污水和垃圾,污水和垃圾危害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基本上面这些认识,学生将初步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第四单元“热”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上述内容的学习,关键在于实验探究。他们需要在科学规范的实验中,观察与交流热传递的现象,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在研究热传递的方式后,利用热传递的性质来创造性地制作保温杯。

  五、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六、方法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2.16—2.18

  开学第一课 1

  2 2.21—2.25

  始业教育课

  1.1种子发芽实验 2

  3 2.28—3.04

  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3绿豆苗的生长 2

  4 3.07—3.11

  1.4蚯蚓的选择

  1.5当环境改变了 2

  5 3.14—3.18

  1.6食物链和食物网

  1.7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2

  6 3.21—3.25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测验 2

  7 3.28—4.02

  2.1船的历史

  2.2用浮的材料造船 2

  8 4.06—4.08

  2.3用沉的材料造船

  2.4增加船的载重量 2

  9 4.11—4.15

  2.5给船装上动力

  2.6设计我们的小船 2

  10 4.18—4.22

  2.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

  期中复习与检测 2

  11 4.24—4.29

  3.1地球——宇宙的奇迹

  3.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2

  12 5.05—5.07

  3.3珍惜水资源

  3.4解决垃圾问题 2

  13 5.09—5.13

  3.5合理利用能源

  3.6让资源再生 2

  14 5.16—5.20

  3.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第三单元测验 2

  15 5.23—5.27

  4.1温度与水的变化

  4.2水的蒸发和凝结 2

  16 5.30—6.02

  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2

  17 6.06—6.10

  4.5热在水中的传递

  4.6哪个传热快 2

  18 6.13—6.17

  4.7做个保温杯

  第四单元测验 2

  19 6.20—6.24

  期末复习及期末测验

  20 6.27—7.01

  始业教育课

  1.1种子发芽实验

  21 7.04—7.08

  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3绿豆苗的生长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 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 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 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 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 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 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4课时

  第二单元 12课时

  第三单元 14课时

  第四单元 15课时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6-13

《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6-13

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8-29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7-19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5-11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7-13

五年级的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7-05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05-07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5-07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