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一年级科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科学教案1
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
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 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 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
一年级科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
(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 )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
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
(3)做好调查记录
(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三)整理材料,下课。
一年级科学教案3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示单元主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让家长帮忙)
一年级科学教案4
[学习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一年级科学教案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材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植物比较熟悉,上课兴趣浓厚。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学法指导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全班、小组)交流
一年级科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 磁极的相互作用 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小游戏,吸引孩子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跃。
一年级科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的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1、能够辨别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
2、有目的、有计划地经历较长时间地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
1、树立长期观察、如实记录的意识。
2、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3、愿意倾听他人诉说的观点,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4)STSE
正确获取天气信息能为生活带来方便。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引课用的.玩偶、关于本课的课件(天气的图片、天气符号)
学生准备:便签纸(画天所符号)、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有一天,小羊苏希遇见了小兔瑞贝卡,于是他俩在树林里愉快地玩耍起来。不一会天上下起了雨,他俩赶忙躲进了一个山洞里。在山洞里他俩还商量着第二天仍在这里一起玩。小羊苏希说:可是如果第二天还会不会下雨呢?2、孩子们,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预设:看看第二天的天气怎么样?看看天气预报)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大家说得对吗?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①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②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最后出示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3.指导学生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三)课后延伸: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指导学生观察一天的天气: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小结观察一周的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及时记录和交流。让学生说说第二天的天气如何。根据图片说说是什么天气?(预设:太阳没有被云遮住)(预设:太阳被云遮住了)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找出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预设:不同)(预设:不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考查学生观察的能力,提升归纳总结能力。考查学生心里想的与画的是否一样。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回答中获得成就感。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
板书:
《天气的影响》四维目标达成情况分析表
一年级科学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深厚的探索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对常见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仙人掌、白萝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银杏叶,牵牛花,水稻,洋葱、橘子,葱,芹菜、月季。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教师出示教材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2、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颜色和形状
我们先来观察植物的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活动手册第七页。观察完全班交流。
活动二、闻气味辨植物。
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闻,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学不能提示。
小组活动,其中三个成员用手帮着拿植物,一名同学用鼻子闻,组内成员轮流进行活动。
三、应用与拓展
1、出示不同实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比较花生、葡萄、国槐的不同特征。老师适时提示。
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重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法:
探究法
课前准备:
1、衣服的图片
2、学生自带一件最喜欢的衣服
3、各种特殊衣服的图片
4、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流程:
认识学生自己的衣服,搜集衣服资料,给衣服分类,认识特殊的衣服,整理自己的衣柜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学生自己的衣服
1、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2、引导学生在颜色,大小,图案,材料,款式,穿着场合,穿着季节等方面比较相同和不同
3、出示图片
活动2:给衣服分类
1、观察和比较教师和学生搜集的各种各样的衣服
2、学生给衣服分类
3、汇报分类方法
活动3:认识特殊的衣服
1、出示书中的图片认识特殊的服装
2、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衣服
活动4:整理自己的衣柜
1、学习集中存放衣服的方法
2、作业:整理自己的衣柜
课后小结: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团结合作地参与服装的研究,了解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及时记录和交流。注意安全。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
一年级科学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实;了解一些动物在秋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用具:PPT课件
一、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吗?
生:春、夏、秋、冬
师:展示图1生活情境:秋风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树上的黄叶。琪琪捡起地上的落叶说:“怎么满地落叶呢?”彬彬说:“是秋天来了吧?”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秋天吧!
问:秋天来了会有哪些变化呢?
生:天气变冷了...风变大了...树叶黄了...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通过观察会发现秋天有一些直观而容易发现的变化,例如:天气变凉、树叶变黄、落叶、风变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较直观的感受是气温的下降。另外,由于气温变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黄、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二、活动指引,学习新知
活动1秋天来了
师:展示图2
秋风送爽,天气转凉。你能从哪些现象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请同学们从气温、雨、风等方面来说说秋天的变化吧!
生:举手回答。“秋天的'气温变冷了”“雨多了”“风变大了”…
师小结:是的。相对其他季节,秋季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下降,而秋季气温下降往往是伴随着秋风而来,所谓“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呢!因为这些秋风是从北方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所以比较清凉,风向稳定,风力有时会比较大。
我们看到书上小女孩手持风车的图片就是提示我们秋风的特点,秋风来了。
活动2秋天的动物和植物
师:展示图3
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动物的活动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看到图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树木、小草的叶子变黄了、大雁南飞以及收割机在收割庄稼。插图分别是什么呢?
生:有向日葵、柿子、蚂蚁、松鼠。
师:对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实和动物在储备过冬的食物。请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呢?
生:橘子…苹果…橙…
师小结:很多植物的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苹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农作物的果实同样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动物在秋季的变化主要有换毛、迁徙、储备食物等。
三、游戏互动,兴趣激发
组织学生去校园里找找秋天的迹象。比如观察一下秋风的风向及风力大小。
一年级科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
3、动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优点。
4、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教学难点:
提炼“同一标准”的思想方法,并能想办法利用标准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号材料袋和3号材料袋。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组:出示两瓶水(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比谁多。第二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
第三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并说出理由。(逐步引发思维冲突。表面上是结果的冲突,其实质是学生比较思维中标准不统一的冲突,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2、口头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3、学生进行实验。
4、分组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比较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有一个比较标准的。)
5、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用这些方法比较时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那就是都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炼 ——就是“统一标准”。)
三、活动2自制刻度杯
1、我们比较出来这两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装水,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最后再来比多少。
3、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时,麻烦费时,且容易将水洒出来。如果要比较更多杯的水,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刻度杯。(出示老师做好的刻度杯,引导学生思考“刻度杯”的制作关键:装满一小杯水倒进大杯里,在水面处做记号。)
5、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较水的多少。
7、“刻度杯”有哪些优点?
8、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板书设计:
2、比较水的多少
统一标准比较 自制刻度杯
3、小水轮
一年级科学教案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茎、叶等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植物构造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科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保护自然界中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学过程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1、让学生说一说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1、聚焦:我们来观察一颗植物,怎样观察?
2、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2)、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这些部分。
(3)、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说说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作业布置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
2、观察一棵植物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一年级科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一年级科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词。
2、理解王宁为什么要当劳动委员,理解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解题质疑
1、谈话出示课题。
2、质疑:
题目中的“我”指的是谁?
3、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⑴ 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⑵ 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⑶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标上序号。
⑷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⑸ 王宁的话刚说完,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⑹ 你应该向王宁学习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清除障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本课生字及词语。
2、同桌小组见交流。
3、读后检查: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认读。
⑵ 出示小黑板:
学校 教室 委员 亲切 班长 劳动 集体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⑶ 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指名说出序号。
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从“静悄悄”体会到了什么?)
2、突然,王宁站起来对说:“我选我”。
(从“突然”体会到了什么?)
3、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从“一片掌声”体会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突破教学重难点
1、教师适当点拨:
⑴ “静悄悄地都在想”说明同学们正在认真思考选谁合适。
⑵ “我选我”:
① 说明王宁勇敢。
② 体现王宁真心实意的'为大家服务。
⑶ 同学们都“楞住了”说明王宁与别人不同,不是选别人而是选自己,出乎同学们的意料。
2、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说明同学们有当好劳动委员的决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当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让学生重点读王宁说“我选我”理由的那些话,让学生说出从这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4、指导朗读。
(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五、 巩固练习
1、看拼音读词语: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学 校 教 室 亲 切 响 声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长 委 员 集 体 一 样
2、照课文内容填空:
王宁和李小青是( ),王宁像李小青一样( ),( ),我要学习王宁热爱( ),( )集体,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
3、假如你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怎么做,讲些什么?试说一说。
4、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王宁在班会上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赞扬了王宁虚心好学、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希望你们向王宁学习,热爱劳关心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选我》教学设计5,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科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 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 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两个橙子,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请学生比较判断出哪一个是真的,哪一杯是假的。为什么说这一个是真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什么观察方法)小组讨论回答。
2、谈话:用眼睛除了看颜色还可以看什么。形状、颜色、大小。请一个小组上来看。
3、提问:光用眼睛看我们能区分吗。
4、总结:学生回答用鼻子闻气味、摸粗糙程度、冷热程度,尝味道。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哪些感觉器官没有用到。
5、总结:认识物体的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于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尝和闻,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6、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7、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 今天老师带来四个杯子,可是我今天要找水时遇到问题了,你们可以当老师的小帮手吗。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
让学生用眼观察颜色和是否透明(水——无色、透明;牛奶——白色、不透明);“水和白醋”——让学生用鼻观察气味(水——无气味;白醋——酸味);“水和盐水”——让学用嘴观察味道(水——无味道;盐水——咸味)从而概括出水是什么样的。
2. 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3. 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设计意图: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三、联系生活、认识液体
1、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2、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先观察三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3、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四个瓶子中。
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
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4、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并得出结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设计意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1. 请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
2. 组织学生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3. 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设计意图: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五)总结升华
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谈话:水的秘密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要继续探讨。在探讨水的秘密时,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个人的安全,要远离危险的水域。
一年级科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聚焦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三、研讨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一年级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科学教案02-21
一年级科学教案10-24
一年级科学教案02-04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01-31
(集合)一年级科学教案10-25
一年级科学教案12篇03-05
一年级科学教案(精选22篇)09-11
一年级科学教案13篇02-04
一年级科学教案(13篇)02-04
一年级科学教案(精选20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