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 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体验“转动”游戏的乐趣;
2、 尝试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
3、 能关注并说出周围生活中转动的某些现象,发现转动在生
活中的运用。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转动”的现象。
2、物质材料准备:地球仪、风车、积木、光盘、笔、圈、绳子、圆罐、纸杯、勺子: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快乐小转盘
(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边转圈边喊口令:“快乐小转盘,大家一起转,叽里咕噜转呀转,转出可爱的'动物来。”喊完之后停下做出一个可爱动物的动作,没有做出来的淘汰。)
2、 探索尝试,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师幼一起总结”转动”方法(吹、拧、转、拨、搓等)
(4)、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3、 尝试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四、 转动与生活、并播放PPT课件
活动总结
生活中的“转动”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小朋友们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继续观察和探索身边的转动吧!
关于科学教案2
一、主题名称:小司机
二、活动内容:车轮骨碌骨碌转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类型的车辆发出不同的铃声,模仿他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2、尝试体验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车辆
五、过程与指导:
1、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
(1)、介绍每天早上自己是怎么来幼儿园的`。
(2)、如果是坐车来,说说坐的什么车。
(3)、谈论车子怎样跑得快,车身下都装着什么。
2、学念儿歌
(1)、欣赏儿歌
(2)、说一说儿歌里出现的是什么车,发出怎样的声音。
(3)教师扮演司机,幼儿扮演乘客,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小汽车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带着我呀向前跑。车轮骨碌骨碌转,转呀转,转呀转,一直转到幼儿园。”
(4)谈谈说说:自行车有没有车轮?它会发出怎样的铃声?
(5)将儿歌中的汽车改编为自行车,听听老师怎样念: “自行车呀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带着我呀向前跑。车轮骨碌骨碌转,转呀转,转呀转,一直转到幼儿园。”
3、做做玩玩“车轮骨碌骨碌转”
(1)听教师的信号变换车辆,边念儿歌边开车。
(2)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车辆,边念儿歌,边模仿车轮转动的状态。
关于科学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伞的名称、特征与作用。
2、能仔细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大胆描述伞的明显特征。
3、在师幼互动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并能迅速作出反映。
二、活动准备:
1、事先布置好“伞店”的场景。
2、常见的伞:长柄伞、折叠伞等;特殊的伞:露天大伞、工艺伞、牙签伞等。
3、几种伞的图片、“售货员”挂牌。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伞店”售货员的身分,组织幼儿参观“伞店”,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观察常见的伞,了解伞的构造、特征与作用。
1、教师引导幼儿选取“伞店”里的一顶伞,开始重点观察。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材料等方面观察。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根据幼儿的观察反馈师幼共同提炼:伞可以分为伞面、伞架和伞骨。伞有自动伞、手动伞、有直杆伞、有折叠伞……这些伞可以挡雨和遮阳。
(三)观察几种特殊的伞,拓展对伞的认识。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观察的'伞以外,你还见过其他的伞吗?“伞店”里还有许多特殊的伞,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幼儿自由观察特殊的伞,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讲述观察到的结果。
4、师幼共同小结:这些伞有的很大如露天大伞、有的很小如牙签伞、有的很漂亮如工艺伞。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有遮阳用的、有舞蹈时用的、有作为装饰用的。
(四)在游戏中巩固幼儿对伞的不同作用的认识。
1、出示伞的图片,交代游戏要求。
教师:有几位客人也想买伞,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要求,然后一起挑选最合适的伞。
2、根据客人的描述选择相应的伞。
客人1:“我要出去旅游,生怕下雨所以要带顶伞出门。请小朋友帮我挑选一顶适合旅游用的伞。”
客人2:“我要开一个茶楼,需要一些伞撑在门口给客人遮阳用。请帮我选一顶合适的伞。”
客人3:“我要参加一个舞蹈节目,请帮我选一顶适合舞蹈时用的伞。”
(五)玩“买伞”游戏,鼓励幼儿完整清楚地描述伞的明显特征。
1、教师以“售货员”的身份提出游戏的要求:“伞店开张了,欢迎各位顾客前来购买。我们店的规定很特别,买伞不要钱,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能买到。说清楚什么呢?要说清楚你买的伞的特点,如颜色、柄是怎样的、伞面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售货员根据你的描述找出你要的伞。
2、幼儿自由选择售货员和顾客角色,共同讨论游戏语言,玩买伞游戏。
四:活动延伸:
1、美术活动:美丽的伞面。
2、设置“多彩的伞”游戏区,供幼儿自主游戏。
关于科学教案4
设计意图:
《做印糕》这节课,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做印糕的同时理解复制的意义,并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在这一节课中希望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发现复制在生活中带来的方便,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面团、各种塑料凹形的东西、课件、厨师帽、桌布、毛巾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复制的简单现象。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地方举办了“漂亮的糕点”展览会,让我带你们一起去参加一下吧!”
2、带领幼儿参观小展览会,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评价。
3、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糕点,并提问:
(1)“这些糕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的吗?”
(2)“那这些漂亮的糕点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3)“这么多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做出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工厂制作绿豆糕)
师:店里有好多糕点!这些漂亮又好吃的糕点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吧!
提问:[]
(1)刚才我们在厨房里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做出那么多的糕点的?
师:其实这种方法叫做复制。
(2)“用复制的方法来制作快还是用手工的方法来制作的快呢?”尝试运用简单的复制方法制作糕点,体验复制带来的便利。
1、启发幼儿思考复制方法。
师:我们可不可也用复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许多一摸一样的漂亮糕点呢?那我们今天也来用复制的方法来帮忙做糕点吧!
2、准备材料幼儿带上厨师帽,穿上围裙准备制作。
(1)介绍材料。[]
(2)提出要求。“大家要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利用材料复制糕点。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来制作,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做完后拿到后面的展示台上摆起来。”
3、幼儿尝试复制,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比较,直观感受复制的便利。
师:请每个小组都来说说你们那组做了几个?这些糕点看起来怎么样?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三、迁移经验,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复制现象。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复制方法等着小朋友去观察、去发现。
请大家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复制方法和工具,找到了就记在心里,下次我们大家再一起试一试、玩一玩,好不好?
关于科学教案5
一、活动名称:鱼儿游呀游
二、活动目的:
1、认识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学习部分和整体的配对。
3、认读鱼字。
4、幼儿喜欢集体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节奏卡、各种各样的鱼、鱼儿歌、大整块的鱼儿图板和部分图板。
四、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生互相问候,可采用视唱的形式。出示节奏卡,先与幼儿一起复习卡上生字并引出“鱼”字。按节奏卡打出节奏。
(二 )中间部分
(1)和幼儿一起到自然角观察鱼,请幼儿一边欣赏鱼儿游泳的姿态,一边描述鱼儿的外形特征,观察鱼儿是怎样睡觉、怎样吃东西,吃啥东西,并模仿鱼儿的.游泳动作。
(2)出示大的鱼儿图板,和部分鱼儿图板,并学习配对。
(3)自编故事(边讲述边操作)—有一条美丽的小河,蓝蓝的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有光滑的鹅卵石、柔柔的水草,看,游来了一条漂亮的黄色鱼儿,一条鱼儿多孤单,它很寂寞。没关系,这时又游来了一条红色的鱼儿,“你好!美丽的朋友。”“你好,咱们一起玩吧!”不多久,又有来了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鱼儿,河水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开心心的做了朋友。
(三)结束部分
“大家在一起是多开心快乐的一件事情,让我们一起听一段音乐吧!幼儿可以分组,按音乐做动作,做游戏。从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老师,我爱您(幼儿园中班活动)
关于科学教案6
来源:沾化县古城镇中心幼儿园 张良信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关于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局部特征来推断动物角色,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2.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动物特征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卡片(老虎、长颈鹿、鳄鱼、螃蟹、狮子、大象、蛇等),将动物卡片切分成四等份。
2.乌龟饰一个,抽取卡片的箱子,动物应聘板(白纸贴在墙上)。
3.将活动室简单布置成动物现场招聘会。
4.请三个幼儿排练好表演:小动物来应聘。
活动过程
1.动物来应聘。
——乌龟兄妹的职业介绍所越开越大了,来找工作的动物也很多。于是,他们每周都要开一次动物招聘会。本周的动物招聘会又开始了。 ——请三个小朋友扮演小动物来应聘,教师扮演乌龟。(小动物说:“乌龟,我想找份工作。”乌龟问:“你们有没有带照片?应聘是要照片的'。”小动物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照片,乌龟老哥一看:啊?怎么每张照片都只有一小部分?乌龟老哥看了半天也猜不出照片上是谁)
2.猜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这些只有局部特征的动物卡片,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的照片。
——幼儿猜出后,教师拿出其他三块卡片将动物完整地拼摆出来。
——请幼儿到卡片箱内抽取一张卡片,猜猜是什么动物来应聘,并和同伴说说。
3.拼拼照片
——乌龟要求动物们来应聘时要有完整的照片,可现在这里的照片都只有一部分,小朋友能不能想办法把照片拼成完整的?
——教师请幼儿与同伴合作,找到相配的那一部分拼成完整的照片。
——拼好照片的幼儿,将照片粘贴在动物应聘板上,与同伴自由观看、交流。
活动结束
本活动适合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兴趣适当加以延长。
关于科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
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
现在,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关于科学教案9
设计思路:
1.《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神奇的电”就体现这一点,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那就是结合了长泰电力事业的发展。
2.我设计的这一活动是想通过家乡的电力事业的发展,简单的让幼儿从中了解有关电的简单原理,让幼儿从中体验了电的乐趣。看到孩子们对“电”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让幼儿主动参与,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结合家乡的电力事业让孩子初步了解电的主要性能、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教育幼儿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
3、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能积极的.参加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爱思考,多动脑。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有关电的知识,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家用电器。
2、向幼儿介绍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3、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电器和安全用电的图片、影片和书籍。
物质准备:
电池、电线、电珠、卡纸、胶布、蜡笔、筷子、铁棒、各种质地的布、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可是,你们观察过我们县城的晚上美吗?
幼:很美。
师:美有哪里?
幼:圆池很美,还有很多的彩灯。
师:有一天晚上,王老师到街上散步,边欣赏美丽的彩灯,突然,整个县城变得黑呼呼的,一点也不美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幼:停电了。
二、 让幼儿观看录像,边思考录像里的内容。
1、录像告诉小朋友们哪些电的知识?
2、电是从哪里来?
三、 自由讨论: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电是从发电站把高压电输送到变电站,再通过变电所的变压器把高压电减弱成我们日常生活用电(220伏),再通过电线输送到各家各户的。附流程图:发电站----高压电线-----变电站------电线------各家各户。
四、 结合长泰发电情况,简单向幼儿介绍几种发电形式。
1、太阳能(出示当时神舟六号的相关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太阳能的运用。)
2、风能(结合我国最大的风能发电站图片,让幼儿知道风也能发电。)
3、水能(结合长泰的发电图,让幼儿了解自己平时所用的电是靠什么能量产生的。)
4、核能(简单向幼儿介绍大亚湾核电站。)
五、 认识电池
引导幼儿简单认识各种不同的电池。
六、 引导幼儿谈一谈:
如何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
小结:节约用电如电视不看了就要关起来,白天出太阳时,不要开电灯等等。手湿时,不摸开关,也不能把手插在插座孔里,自己在家时,不能乱动有电的东西。
分组活动
1、介绍材料(重点介绍实验“灯炮发光”)
2、分组活动:灯炮发光、纸屑飞向哪一边、制作安全标志、以绘画形式表现节约用电。
3、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在一边指导。
活动延伸: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区域中,让比较多的幼儿参与实验,继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探索科学奥秘,养成爱动脑筋,多思考的好习惯。
关于科学教案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关于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对上下方为游戏感兴趣;
2、正确分上下,感知上下的相对性;
3、学习正确实用“上”、“下”方位词。
活动准备:
1、教具:图片1张,小鸟在树上、小狗在树下,小羊在舞台上、小鸡在舞台下,小猪在凳子上,小猫在凳子上。
2、学具:蓝色、黄色油画棒人手两支。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1、看图说。出示图片,以“动物们欢迎乐乐来农场”为由,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图片上动物所在的位置。
2、说上下。(1)说说自己身体的上下。(2)说说教室里什么东西在上面,什么在下面;(3)说说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
3、游戏:看谁快。玩法:听教师指令做动作,如“请把小手放在头上、请把小手放在大腿下”等。
4、操作活动。完成幼儿用书练习。
活动反思: 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方位,幼儿容易分辨,用词也正确;以近处物体为中心认识方位,内容较多、广,能引发幼儿很多想象,准备在课间活动中再进一步开展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用游戏来检验幼儿学习的`情况,一目了然。有92%左右的幼儿达标,有8%左右的幼儿还找不到自己的房子。
关于科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关于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双侧同重平衡杆的方法帮助铅笔站立,掌握简单的平衡原理。
2.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1.秃头铅笔、铅丝、记录纸人手一份。
2 .辅助用具;夹子、木珠、橡皮泥、螺帽、雪花片、木头积木等。
3 .西游记人物图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
4. 西游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铅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T: 铅笔放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会怎样?
今天偏要和铅笔做个游戏,让它立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也不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T:桌上有许多工具,用它们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铅笔立在手指上不掉下来。
1. 幼儿尝试
2. 教师出示范例
T:看,我的铅笔会跳舞,它跳得多开心呀。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好,你也来试一试吧。
(三) 幼儿第二次尝试
1.探索学习平衡杆的制作
引导:它为什么站不稳?朝哪边倒?为什么/
帮助:铅丝需绕紧,两侧铅丝要一样长,悬挂物一样重。
2.进一步尝试新工具并记录
T:记下你成功的方法,比比谁用的工具种类多,谁成功的次数多。
3. 交流记录结果
问:为什么你的铅笔能站稳?(“平衡”的概念)
(四) 运用已有经验制作铅笔娃娃
1 .出示西游记人物图片,提出制作玩具
T:你们的铅笔都会跳舞了,我们帮它们打扮打扮,让它们变成有趣的玩具。
2 .听音乐庆祝。
关于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运用挂图和课件,初步理解并形成“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3、萌发对月相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感受半个月里月亮形状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和小兔玩偶、课件、单月的日历一张。
2、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
3、《望着月亮吃大饼》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玩偶)“打个招呼吧!”“兔公公家盖房子,兔妈妈要去帮忙,小兔只能在家里等妈妈,它会怎么等妈妈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讲述)“平时,你的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等妈妈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初步了解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小兔子怎样等妈妈呢?请听故事《望着月亮吃大饼》。”
教师:“兔妈妈要多长时间才回来呢?你们知道半个月时间有多长呢?”(教师出示日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日历,就知道半个月有多长了)除了用数日历的方法,兔妈妈还告诉小兔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3、出示挂图,进一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好,我们一起来听听兔妈妈的好办法吧!”(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提问:
(1)兔妈妈走后头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演示挂图中的月亮变化)
(2)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小兔把圆圆的大饼吃掉了多少?
(3)又有几天过去了,天空中的月亮只剩下了什么?小兔的饼也变成了什么?
(4)最后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小兔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5)小兔是照着谁的样子等回了妈妈呢?原来圆圆的月亮会变呢!
4、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好,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讲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好吗?”
5、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结束活动。
“小朋友,月亮不仅会变样子,它还会和我们做唱歌做游戏呢!”(教师弹琴,幼儿做律动)
【分析与反思】
本活动是以语言活动为主要领域,渗透了科学、艺术等领域内容的活动。对照《纲要》,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简单总结如下:
1、目标定位恰当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比较恰当,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如:导入部分,利用手偶兔妈妈和小兔的生动形象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声情并茂的完整讲述故事时,孩子们的`专心致志、鸦雀无声。
本节活动的亮点就是充分利用操作月亮变化的图片,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半个月中月亮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多种形式3——4遍的讲述故事,让幼儿在倾听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最后的音乐游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的接受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比较喜欢。
2、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完整欣赏部分,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完整讲故事,再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当老师讲故事时,孩子们都特别的安静,专心致志的倾听故事的每一个环节,这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重、难点把握准确
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幼儿对月相变化现象的理解,活动中通过老师操作月亮变化的图片,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半个月中月亮的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孩子们能轻松地说出故事情节,较容易的理解月相的变化特点。
比如老师提问:兔妈妈走后头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老师演示挂图中的月亮变化)孩子们兴奋地说:“月亮缺了一些”。“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变成了半圆。” “小兔把圆圆的大饼吃掉了多少?” “吃掉了一半……”
4、教育理念的渗透
首先创设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抓住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充分地让每一个孩子发言,让他们想说、敢说,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5、本节活动还有一些不足,比如可以增加逐页的月亮变化图片,(可折成手风琴式的)随着故事的内容逐页展开,让孩子们在故事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理解月相变化过程,效果会更好。
关于科学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感知会转动的物体,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 在做做玩玩中体验操作的乐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二、活动准备:
漂亮风车群一架,会转动的物体图片若干,半成品三色陀螺若干,半成品竹蜻蜓若干,拼插的陀螺若干,竹签若干,火柴若干
三、活动指导;
1. 以漂亮风车引入,引起幼儿兴趣。
“我们那班来了个风车小客人,它很高兴,要和小朋友交朋友,她说她想跳个舞,可是她要怎样才能跳舞呢,清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
2. 让幼儿探索寻找活动室内教师预先放置的能转动的东西,感知转动。并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 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能转动?这些能动的`东西有什么用途?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出示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和发现会转动的物体,如:风力发电机,空调、风扇、摩天轮、时钟、飞镖、飞机、水车等等。
4. 教师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会转动的东西。
重点指导:
竹蜻蜓两边的翅膀要一样大,否则不能转动。
5. 延伸:离开活动室,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更多会转动的物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托班科学教案认识红色绿色11-03
中班科学教案:放屁_中班科学教案07-05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春天科学教案03-09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有关科学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