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11 11:25:42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科学教案锦集9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夏天是炎热的。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凉快一点以适应夏天的生活。

  2.引导幼儿和培养幼儿主动去解决在夏天会遇到问题的,发展幼儿对于夏天的认知能力和多思考的习惯。

  3.幼儿理解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夏天仍辛勤劳动,为大家服务,培养幼儿尊敬和关心他们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幼儿防降温的一些方法挂图

  2.幼儿关心父母的挂图

  3.炎热的夏天季节挂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夏天天气热如何使自己凉快。

  “现在天气热,大家感觉怎样?”我们想办法使自己凉快一点。

  2.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个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我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想了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

  (2)教师出示挂图:

  a多喝开水身体好。夏天热了,多喝开水,喝水后身体就冒汗,热量就从汗里带走了,人就凉快。

  b吃冷饮。夏天吃冷饮也能使人凉快,但多吃冷饮不好,会影响消化。

  c自己抹汗。这个小朋友自己在抹汗,你们也会自己抹汗吗?

  d洗澡。洗澡可以使自己凉快。

  e玩水。小朋友喜欢玩水吗?玩水会很凉快。

  3.教师组织幼儿安静地看书作画。

  (1)师生共同小结各种使自己凉快的方法。

  (2)如游泳,乘凉,洗澡,吹电风扇等方法,都能凉快。

  4、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夏天很热,但叔叔阿姨都在劳动,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1)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出示炎热的夏天,父母以及他人辛苦劳动和工作的挂图;

  (2)爸爸妈妈吃点冷饮吧。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为什么小朋友要给爸爸妈妈吃冷饮?

  (3)爸爸妈妈擦擦汗吧。这幅画上画了什么?你们在家会帮爸爸妈妈擦汗吗?

  四、活动总结

  夏天天很热,但叔叔阿姨,爸爸妈妈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小朋友要关心他们,为他们做些事,做一个好孩子。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检查

  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题:①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②他为什么有这些怪的表现?

  ⑵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第2---5自然段,①读后讨论:衣着不考究

  布置很特别珍爱图书珍惜时间②理解考究、特别、珍爱、珍惜等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理解一般、过时等词。③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家当一词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指名读句子,联系课文说说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准确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

  ④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也要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⑤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⑥自由练读第5自然段,说说哪些词句最能突出开文迪许的怪。

  ⑶指名读第1、6自然段①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什么?②这两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2. 细读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题:为什么说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

  ⑵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后讨论,可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

  ⑶齐读课文。

  ⑷小结段意

  三、作业

  1.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珍爱 打扰 慕名来访 遗著迫不得已 诸如此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科学教案 篇3

  一、学情分析

  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课本第51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组织同学阅读。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投影课本图2-17观光电梯。

  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电梯里的人,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电梯里的人是在做机械运动。说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人的运动情况时,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电梯里的人认为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以电梯为标准,乘客相对于电梯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地面上的人认为乘客是在运动,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树木或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在改变,所以地面上的人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

  练习:

  ⑴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的参照物是什么?

  ⑵说“乌云遮住太阳”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⑶将一支笔放在书本上面,将书本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问这支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出参照物。

  教师小结: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就不同。!!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这说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

  3.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们分成简单的几类。

  ⑴读图2-18,2-19,你能发现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要要求找出它们的差异)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般说来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的多,但直线运动也千差万别。

  ⑵请大家读图2-20,比较两辆汽车运动存在的差异。

  小组讨论后回答: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运动快慢不相等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标准来将直线运动进行分类?

  教师小结:根据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的定义。

  2.参照物的选择。

  3.机械运动的两级分类。

  四、评价与反馈

  1. 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我们是用哪一种方式来比较参加100米赛跑的同学谁跑得快?

  2. 一诗句是这样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你是如何理解这诗句的?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

  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2.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

  3.在观察研究中愿意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

  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2、其他物品: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课件等

  教学方法

  信息搜集法 小组讨论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满桌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

  问:面对这样一满桌丰盛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个归纳: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

  (1)分小组观察所准备的食物

  每个小组一张观察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将观察到的填写在表格中。

  (2)集体交流观察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行板书。

  (3)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中去归纳

  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

  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行综合观察

  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察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来观察物体?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种方法观察这些物体

  2、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观察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肤、如:观察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来辨别

  四、归纳总结

  1、 说说我们今天观察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这些器官能认识到物体的哪些特征?

  2、 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

  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

  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

  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

  触觉器官(皮肤)——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选择和运用所学的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分析并能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2、能以合适的方式,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究,能积极参加数据整理和分析活动。

  2、爱思考,能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知识

  能够通过探究,大体了解本地区天气情况的主要特点。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天气状况,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意识到人类的有关活动同样会影响到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

  教学准备

  一年的时间段内本地区的气象原始数据资料(最好是学生气象站自己记录积累的数据,如果没有,可以从当地气象部门或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讲述或用视频介绍气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理解研究并掌握各地区的气象特征和规律对本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出测试要求:

  当一回小小气象分析师,整理分析当地的气象数据,研究寻找本地气象特征和规律。

  1.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及记分标准

  2.简要讨论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联系上一节课复习提升的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通过交流,保证数据整理能顺利进行。

  三.组织测试:

  以个人为单位独立自主完成以下两步: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观察绘制好的统计图表,比较、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科学研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提醒学生争取更加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并试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

  四.交流与展示

  将个人的分析结果拿出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组织同桌之间进行评价。教师利用专用的一节课评价等第。

  针对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若干意见。

科学教案 篇7

  【课题】发展教育和科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识记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运用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难点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教具 投影机(片)、

  ▲教法 读-问-导-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分析、讨论它所反映的问题:

  表1:1998年部分国家科技实力的名次比较

  国家 分数 名次 科技贡献率

  美国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国 69.35 4 54%

  中国 58.57 13 -

  表2:部分国家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比例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总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图表反映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较小。

  认识:当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实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学习新课

  ◆读

  1、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123-126,要求:时间为3分钟,寻找本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体系。

  2、提问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

  ◆问

  1、学生再细读课文5分钟,思考有关思考题。

  2、投影出示思考题:

  1)发展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发展教育事业有什么重要性?

  4)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忣的战略地位?

  5)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6)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教师提问,学生依次回答,对于不会的学生,让其再读再思考,让已会的学生纠正,实在难懂的问题,由教师点拔。

  4、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

  2)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培养同现代化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问题〗

  选择: 我国之所以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

  A、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D、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答案:B

  〖课堂小结〗

  着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认清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③要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改变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练

  见《初三政治精讲精练(8-3)》

  【板书设计】

  发展教育与科学

  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深化教育改革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2. 教师准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2.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 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2. 学生活动。3. 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4. 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 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怎么验证?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为什么?2. 学生讨论交流。3. 按照教材P59制做实验装置。并实验。4. 讨论:小电动机内部的零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气球》科学教案08-2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有关科学教案06-12

关于科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