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幼儿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玩它。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己探究水与油之间的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三种不同现象。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
活动目标:
1.发现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
2.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你问我答》
1.小朋友提有关实验物品的问题,教师回答。
2.杯子里有什么?
像水一样会流动的,黄颜色的,爸爸妈妈炒菜是要用的“油”。这里还有一杯,这是什么?(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样?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把幼儿猜测结果图出示在黑板上。
油会在水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为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个小朋友在小托盘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轻一点不要弄撒了哦。
2.幼儿实验,记录。
把油倒进水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幼儿:油在水的上面)
3.幼儿验证预测结果教师记录。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刚才我们猜对的画一个勾。
4.搅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看一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幼儿:用筷子搅一搅。
猜一猜我们用筷子搅一搅油会在水的哪里?
5.幼儿实验并记录。
这里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还有油画棒,把你搅拌后发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记录在小卡片上,我们黄色的油画棒表示油,蓝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记清哦。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1)做完实验的小朋友来把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谁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油和水这两个好朋友很奇怪,油总是在水的上面。请小朋友回去观察一下中午咱们喝的汤,爸爸妈妈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中班科学“油和水”教案与反思》摘要: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小组观察计划的设计,学会一些观察研究星座的方法。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夜间持之以恒的观察星座和星空。
能力目标: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学情分析:本课与上学期的《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以及17颗《夏季星空》一起,共同组成了四季星空的长期研究活动,本课主要是研究春季星空的星座变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星空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春季星空》图片、录像。
2、学生准备:学生的观察记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教学引入
残雪消融,枝头绽绿,斗转星移。转眼间,春天到了,在秋季和冬季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北斗七星和冬季其他星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进行交流,回答
教师播放春季星空的录象。
提问: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刚才观看的录象,你有什么发现?
展示课题:春季星空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对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分析:从冬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说出自己对星空的认识,说说北斗七星在夏季和秋季、春季的位置变化。
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上学期学习了秋冬星空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天上的几个主要星座从冬天到春天都有什么变化,为后面的学习准备好事实资料。
重点认识北斗七星在春季时的位置。
自主观察
交流总结
一、方案制定
经过我们的观察猎户座一天之中有变化吗?从冬季到春季星座又有什么变化呢?
同学们能不能画出北斗七星的形状吗?画出冬季和春季的北斗七星的形状。
大家都有了自己猜测,有的觉得星座是在自西向东动,有的觉得星座自东向西动,有的觉的星座在围绕某个点在动但是自己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该怎么办呢?
观察星座需要一些工具,你们都需要什么工具呢?望远镜?还是用自己的双眼。
共同交流完善方案。
二、观察实施
1、整理去年以来对秋季和夏季星空的观察记录。
2、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动手完成1月5日、4月15日、10月15日晚9:00北斗七星在天空中图像的绘制。
3、仔细观察四季中北斗七星以及猎户座的形态和位置,你们能不能发现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4、师小结: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三、认识狮子座
1、展示狮子座挂图
2、狮子座在北斗七星的什么方向啊?
观察狮子座的形状。特点:
师提示:镰刀形、尾巴向东,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
四、我们来寻找北极星
展示挂图
(利用北斗七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1、各小组绘制找星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利用自制学具演示北斗七星、仙后座与北极星的关系
3、教师小结:利用北极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并下发北极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图片,供小组练习。
4、各小组汇报找星方法结论
5、师总结:要找到北极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北斗七星。从北斗七星勺子上的最外第2星沿直线向外延伸5倍距离。看到的这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然后坚持观察北极星,知道晚上如何运用北极星寻找北方。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3、继续观测北斗七星,为学习下一课夏季星空做好事实资料的准备。
板书设计:
春季星空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北极星狮子座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学生在进行了长期的秋季星空与冬季星空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春节星空的变化,了解了春节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了星空变化的规律。
2我鼓励学生对星空进行长期的观测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记录,提示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为课堂交流观察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中。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由"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组成的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不仅仅对学生来说有趣、有吸引力,还在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同时,这两个现象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宇宙天体是运动着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是必需的,也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之一。
学情分析
1. 学生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个别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一个合理的猜想。
2. 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因素分析: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者查阅过的两种感兴趣的天文现象,相对来说学生对月食了解的多一些,而对日食的了解相对较少。但学生的学习并不会以为感兴趣就能有秩序的完成,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份兴趣来做科学的引导。
3. 学生的实验方面状况分析:这节课内容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只能设计模拟实验,因此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比较困难,我让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降低难度,使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知识——知道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能对问题结果进行猜测,形成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根据有关信息作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乐于合作交流,保持并发展乐于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科学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比较了解事物间的细微差别,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验证的科学方法。
二、 教学重点
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三、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四、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一小团米饭、一些大米、一次性饭碗1只、水桶1只、金属汤匙1个、淀粉、一次性筷子4双、蜡烛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纸5张、棉花签2根、培养皿1只、毛巾1块、废物盘1个、塑料药匙1个。
教师材料:一次性筷子1双、金属汤匙1个、淀粉1小包、白纸1张、米饭、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签1根、废物盘1个。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1分钟)
谈话:(出示米饭)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米饭。(板书课题:米饭的观察)
(二) 观察米粒与饭粒有什么有同。(8分钟)
1.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米粒与饭粒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
(大小、软硬、粘手与不粘手、颜色、形状、香味、味道)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比较结果。
4.有同学发现米饭越咀嚼越甜,我们一起来试一下。(试两次)
有谁知道原因吗?(板书:淀粉)
(三) 淀粉的观察(29分钟)
1. 观察淀粉(14分钟)
(1) 谈话: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经过咀嚼后会变成有甜味的糖类。同学们想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
学生观察淀粉,并汇报。(白色、细、滑)
(2) 刚才,同学们通过看、摸、闻观察了淀粉,现在金老师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汤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搅一搅,淀粉会有什么变化呢?大家动手观察一下。
(3) 如果把这淀粉糊用火加热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想做这个实验吗?
这个实验要用火,所以特别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淀粉像米粒一样加水加热后变大了。)
2、碘淀反应(14-15分钟)
(1)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点蜡烛、拿米饭,手都弄脏了,现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个组动作最快。
洗干净了吗?金老师不放心,我请一样东西来帮忙。(出示:碘酒)认识吗?有什么用呢?教师示范消毒。(给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学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谈话:消好毒了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在每个课桌里都有一张白纸,请大家把它拿出来。现在,请每个同学用这两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4粒米饭,排列在这张白纸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齐,二不要把饭粒弄脏。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是不是你把饭粒弄脏的呢?猜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4) 碘淀反应
谈话:淀粉遇到碘酒真的会变色吗?你有办法验证吗?(师提示用滴管)好,我们来试一下吧。
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呢?
学生检验米粒,并汇报。(师板书: 变色)
(四) 复习巩固:(2分钟)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想研究什么?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课外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由课文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发奋读书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知道开文迪许“怪”在哪些方面和为什么作者又说他“并不怪”。
教学难点:知道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的原因。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14课《科学怪人》(齐读课题),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
2、 我们还留下了什么问题要在这一课解决的?(为什么课文开始说开文迪许很怪,后来又说他并不怪呢?)
过渡:对,这一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 学习课文,释疑解惑
(一) 学习1—6自然段
1、 自渎课文要求:自渎1—6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开文迪许怪在哪些地方?你对他哪方面的怪事感兴趣,就仔细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怪?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讨论。
2、 学生自渎思考
3、 学生讨论交流“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些方面?”,大致理解到以下几点:
(1) “怪”表现在四个方面:衣着不考究、布置很特别、珍爱图书、珍惜时间(学生回答,教师逐一出示课件上的板书)。
(2) 写他“衣着不考究”的这一自然段中,重点理解“考究”“一般”“过时”,请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英国的绅士的衣着,进行比较,体会开文迪许的怪。
(3) 写他“布置特别”,这一自然段,A、让学生比较句子: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上面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准确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
B、开文迪许家里变成什么样了?
(4) 写他“爱惜图书”这一自然段中,出示句子“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说说“也要”在这里强调了什么。联系自己在家里看书的情况来理解。
(5) 写“珍惜时间”这一自然段中,抓住“慕名、打扰、思索、迫不得已”等词语来体会“怪”。
(6) 以上每一自然段,学生交流到那里,就相机指导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
(7) 读第1和第6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两段在这部分中的作用是什么?(前面是总起,后面是总结)
4、 你对哪方面的“怪”感兴趣?把兴趣相同的同学分成一组。要求:再读课文,小组交流他这么“怪”的原因,把理由说透、说充分,然后推派代表上来交流。一个组的代表上来交流,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1)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 每组推代表汇报,大致理解以下几点:
A、 衣着不考究是因为他注意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了,没有时间去讲究穿着;
B、 布置特别说明他把家也变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了,科学研究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C、 珍爱图书说明书对他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书有一定的摆放顺序,便于自己查找,节省时间。
D、 珍惜时间一部分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说他对客人没礼貌等,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他专著于科学研究,时间紧等方面来思考。
(3) 教师小结:开文迪许之所以有许多怪事,是因为他要节省时间,把时间用在科学研究上。用书上的话是怎么说的?(显示课件板书“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这是哪一自然段写的?我们一起读第七自然段。
(二) 学习第七自然段。
1、 齐读,要求:读后用“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是因为……”说说理由
2、 读后学生互相练说
3、 全体交流,基本说到他把时间话化在“做实验”“写著作”“查资料”等方面即可
4、 指导朗读。
三、 齐读全文
你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收获?
四、 作业:去图书馆或上网搜集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写下来,下一课交流。
板书:
14科学怪人
怪 不怪
衣着不考究
布置很特别 把自己的一切
珍爱图书 都献给了科学
珍惜时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制订怎样搜集成长的证据活动计划。
能搜集实物、寻找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制作一套记录自己成长情况的简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搜集成长证据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觉、诚实地帮助他人。
科学知识: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及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变化。
难点: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健康检查记录。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长日记、成长记录卡等。询问爸爸妈妈有关自己的成长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们的成长变化:
1、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
2、讨论: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个问题的关系到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计划,因此,很有必要讨论。主要是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4、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
二、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计划:
1.讨论:
①我们应该着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长的证据呢?
(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学习、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②我们可以去哪搜集,怎样搜集到成长的证据呢?
(服装、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长日记、病历、免疫证……)
2.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
3、交流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相互评价研究计划。
4、搜集到了证据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长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牙齿其他。
(也可以把年龄一栏分成4个年龄段)
三、布置课外活动:
课外按计划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提示学生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汇报导入
1、上节课布置了同学们课外搜集分析了成长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找一两个代表全班交流。)
3、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成长证据,我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二、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1、我们了解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变化,如果现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我们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长记录卡)
2、成长简历上一定要有那些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3、学生制作一个年龄阶段的。
4、交流评价学生的成长简历。
5、布置学生将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需要用到。
三、活动:人的一生变化。
1.预测:从现在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将发生什么变化呢?
2、讨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外,我们还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呢?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分析,填写下面表格:
项目幼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体力
生活自理能力
4、交流并评价学生填写的表格。
5、讨论:通过比较分析,你觉得人在哪些阶段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准备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四、阅读:人的寿命变化。
学生阅读并思考: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不断提高?
六、拓展: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了解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同学之间交流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有关科学教案06-12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关于科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