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透明七彩色)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泡泡水不同形状的吹泡棒(△○?□☆)自制或购买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枪,同时打出许多泡泡,幼儿说出名称,引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泡泡水、吹泡棒,认识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泡泡的吹法,幼儿学习。
三、操作实验:
利用圆形吹泡棒练习吹泡泡,并在吹的过程中观察泡泡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圆形透明七彩色容易爆破
四、教师小结并让幼儿知道:圆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五、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幼说出名称,教师再次设疑,引起幼儿探索与思考兴趣:那么想一想,它们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了?
六、幼儿操作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提问。
七、根据幼儿操作回答,教师逐一示范验证结果。
八、小结:
原来不光圆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动: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换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在太阳底下观察泡泡颜色,玩抓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吹泡泡是孩子经常玩且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而《吹泡泡》这首歌曲的歌词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音乐旋律生动活泼,节奏、强弱变化明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表现空间,是幼儿演唱和表演的好教材。所以,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创设一个音乐的环境,结合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动听、旋律的优美,激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音乐的性质、演唱的音准,对音乐的表现,没有熟练地掌握,每个环节间的连接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等很多方面没有细致深入地思考和引导,从而在课堂中问题多多。现将活动过程反思如下:
一、模仿泡泡飞飞,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吹泡泡"的音乐声中师幼轻松进入活动场地。
反思:第一环节虽然是活动的开头孩子还没有进入状态,但是既然已经播放了音乐,那么教师也应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有意地去听听音乐,如:小朋友,让我们变成泡泡,听着美妙的音乐飘进教室吧!
二、结合游戏,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玩吹泡泡的游戏,和你们一样,老师也很喜欢,我也要来吹几个泡泡!
⑴教师随意吹泡泡,幼儿拍手、跺脚。
⑵提高要求:教师吹大泡泡,幼儿用响亮的掌声模仿打泡泡并跺脚;教师吹小泡泡,幼儿用轻轻的掌声模仿小泡泡并跺脚。
1、看,张老师吹了几个泡泡?(出示彩色纸泡泡,请幼儿数一数。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念该乐句。)
反思:教师和孩子一起玩吹泡泡游戏时,孩子们兴趣盎然,用掌声表现出了响响的大泡泡,轻轻的小泡泡,但是在引导幼儿数一数吹了几个泡泡时,教师让幼儿模仿唱着数,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导致此环节没有达成预设目标,如果此时教师能用直接数的方法示范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你们也来吹一吹,(出示已贴好的彩色泡泡)数一数一共吹了几个泡泡呢?听听张老师是怎么数的?来跟着张老师这样数一数?谁学会了来试试?我们再一起来数数。重点让幼儿学习数泡泡时的附点,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数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气球吃什么》是中班的一个科学活动,此活动来源于一个生活情节,一天早上许雅亿带着一个气球来幼儿园,张雨恒走过去想借她的气球玩,刚伸手突然“碰”的一声,气球爆炸了,许雅亿伤心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平时幼儿都非常喜欢气球,但孩子们只知道玩冲好气的气球,如遇到气球爆炸则会非常害怕和难过。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冲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若干份,气球头饰一个,饼干、糖果、馒头实物。
2、脚踩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细线一卷。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情景表演,一个头戴没充气的气球头饰的幼儿在角落里哭,老师问大家:“是谁在哭?”引起幼儿注意,沿着哭声找到哭泣的幼儿。作惊讶状:“哦原来是气球宝宝。”
师、幼齐问:“气球宝宝,你为什么哭呢?”
气球宝宝回答:“我饿了”。
师:“原来是饿了呢,好,别哭了,我们拿东西给你吃。”
师问大家:“我们给气球宝宝吃什么呢?”
一幼儿拿着糖给气球宝宝,气球宝宝摇摇头又哭了。
一幼儿拿着饼干给气球宝宝,气球宝宝摇摇头继续哭。
一幼儿拿着馒头给气球宝宝,气球宝宝摇摇头,还是哭。
师:“我们还是问问气球宝宝自己吧!”
师幼齐问:“气球宝宝,你到底要吃什么呢?”
气球宝宝说:“空气”。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师:“哦,原来气球宝宝要吃空气,谁知道气球宝宝是怎样吃空气的吗?(引导幼儿讨论,说出用嘴吹、用打气筒)
师:谁愿来帮这个气球宝宝吃空气呢?(幼儿争相举手,请一幼儿吹气球),吹好后,老师接过来,”小朋友真厉害,一下子就把气球喂得胖胖的。”突然松手,做个抓球的动作,边寻找边说:“气球哪去了.”找出来,吃惊的说:“气球宝宝怎么又饿了?”引导幼儿说出:“没把嘴绑起来。”
师:“原来空气还有这么个怪脾气,没绑嘴就从气球肚子里逃出来,那怎么办呀,一会儿气球宝宝有要哭了,小朋友能不能想个方法,让气球吃得饱,又不让空气溜掉?”
幼儿讨论:结论――用线绑个结。
老师把刚才的气球吹起来,并请一幼儿帮忙绑线。
4、让幼儿体验吹气球
师:“刚才气球宝宝告诉我,它今天带来了很多气球弟弟、气球妹妹,它们也饿了,想请中五班的小朋友喂它们吃空气,行吗?”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吹气,并请同伴或老师帮忙扎住气球嘴。
三、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1、师:“气球弟弟和气球妹妹,吃得胖呼呼的,说谢谢小朋友的帮助,小朋友觉得累吗?(累)有没有什么办法即能吹气,又不累?”(打气筒)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气球宝宝的朋友也来我们班了,谁能用打气筒喂它们吃空气呢?
2、请幼儿说说用打气筒充气时的情况,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充气玩具变鼓的过程。
四、游戏
幼儿体验打气筒与充气玩具的变化。
1、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变化过程:用坐在椅子上用由坐到立,鼓起腮帮,瞪大眼睛,架起胳膊等动作表现气球吃空气,鼓起来的样子。
2、游戏,放音乐,老师作打气筒,幼儿拌演气球或充气玩具。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在活动的第一环节引用了一个情景表演,让幼儿形象地了解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由于情景表演富有童趣,幼儿表现得很兴奋,在讨论怎样不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象,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办法,有的借助不同材料来帮气球,有的说把气球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因此他们给气球吹气候我帮他们把“气球嘴”扎上。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既参与了用嘴吹气球,有体验了用脚踩打气筒打气,多次观察体验了气球、充玩具变鼓的过程,因此用肢体表现气球变化的动作即兴奋又准确。但由于我选择了全体幼儿共同探究、体验,吹气球这一环节,因此进行下个教学环节时,幼儿部能很快回过神来。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三篇】相关文章: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3篇05-07
中班科学教案4篇04-21
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10
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9
中班科学教案泡奶粉教案04-25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10
中班科学教案汇总九篇05-10
【实用】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10
【实用】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0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3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