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妈妈》课件教案

时间:2024-05-10 18:39:58 艺诗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妈妈》课件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课件,教案是描述如何进行一堂课的教学,通常都是教师书面上的文字,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妈妈》课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妈妈》课件教案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写母亲的诗歌。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很容易从农村的生活细节写起,江非的《妈妈》则从现代文明的视角写妈妈。

  这首诗采用“妈妈,你见过……吗?”对话的语气展开,在妈妈与我之间设计几个提问的排比句式,他明明知道妈妈没有见过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对飞机、钞票的概念也止于“天上的一只白雀”和少量的纸币,诗人再用陈述句将这些事物一一解释和纠正,他的解释和纠正恰恰反映了诗人对现代文明的印象,他必须以妈妈能够理解的生活常识做解释,飞机是“落在地上的十间大屋”那么大,点钞机和印钞机上的钞票像“门前的小河一样”,“地铁在地下”,“电车有辫子”,“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妈妈对现代文明的印象看似滑稽、可笑,但这些形象的说法暗示出妈妈生活的窘迫和视野的局限。

  全诗20句有15句写现代文明,只有5句写妈妈的生活状态,因为在现代文明普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就与乡村世界产生较大的差距,乡村的境遇就变得日益逼仄。现代文明已经进入并占据了乡村青年一代的意识,致使他们以现代文明的视角反观乡土生活。

  然而,这些虚幻的描述对妈妈来说并不重要,她更关心的是生计,是在天黑之前能更多地背回些柴火。“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这一句诗真切地表达了为自己的家庭任劳任怨地操劳的贫困母亲的形象。

  问题探究

  一、怎样理解“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

  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作为都市女性的代表,可以尽情享受青春,展示生命的美丽,有自己的事业,过着舒适而尊贵的生活。这是都市文明的受益者。妈妈是一个偏僻山村长大的中年女性,忍受生活的磨难而默默操劳,妈妈的视野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她的乡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是外边的世界对她来说依旧是隔绝的,她属于农耕时代。妈妈是广大偏远农村贫穷、劳作的母亲形象的代表。

  二、诗人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通过对妈妈背柴的细节描写“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诗人对妈妈表达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敬爱。妈妈操持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食即柴、米、油、盐,也就是说拾柴是家庭生活重要的部分。而在现代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当城市里的人们面对各种炊具眼花缭乱的时候,妈妈还用着最原始的方法,以柴为炊。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的诗人,通过两种文明方式的对比,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慨和辛酸。从而在内心深处感到妈妈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

  语言品味

  诗人选取妈妈没有见过的“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和没有近距离见过的“飞机”“银行的点钞机和印钞机上的钞票”,选取的意象是现代化文明的产物,而不是妈妈身边的事物,这些在都市里司空见惯的事物对一个偏远农村的妇女来说是那么遥远和陌生,暗示着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距离。妈妈在现代文明面前处于失语状态,都市文明在悄悄地注进她孩子的头脑,但是面无表情地拒绝她,妈妈无力改变什么,只能一如既往地以生命的韧劲面对艰苦的人生。“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这一句诗真切地表达了一种朴素、坚韧的女性生命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原载于2002年10月号《诗刊·上半月刊》,写于现代文明的大背景下。在现代文明普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它就与乡村世界产生较大的差距,乡村的境遇就变得日益逼仄。现代文明已经进入并占据了乡村青年一代的意识,致使他们以现代文明的视角反观乡土生活。

  作者江非在《一份个人提纲》中写道:“诗歌就是风,雅,颂’。就是对时代的介入、批判,以及对广阔民生的记录、关注、承担;就是对个体生命、事物本身,以及客观存在的世界关系的个人阐释;就是对民族、祖国,以及更为恒久的自然事物和人类精神的壮烈歌唱。”《妈妈》正是这样一首以现代化文明视角来写母亲的诗。

  名家点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傅元峰《寻找当代汉诗的矿脉》:“江非为人熟知的诗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肮脏的念头》《妈妈》等,也有清澈见底的主题,观念取舍在诗中高高悬挂,左右着诗语的秩序。”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张德明《新世纪诗歌研究》:“不少诗人在描绘乡土时,往往对这块土地表现出既爱又怜,既歌颂又批判的复杂思想情态。比如江非的《妈妈》一诗:读江非的诗,你会感觉清新、自然的乡风徐徐而来,心脾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和爽与快适。江非诗歌有海子的神韵,善于将乡俗民情和村舍院落的自然景观锤炼成诗意盎然的动人文字,以铺排的形式多层面描画出来。《妈妈》采用直接问询与告白的抒情模式,在描写乡下母亲生活的贫苦、劳累与艰辛的同时,也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与批判。而在对妈妈视野狭窄、见识不够的间接交代中,我们能隐隐感受到诗人心中藏的对这个偏远乡村闭塞穷寒境况的斑驳复杂情感。”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思敬《文学评论》:“伟大的诗人总是能深刻地体察人性,优秀的诗篇总是能展示美好的人性,维护人性的尊严。不同于放纵疯狂的望写作,近年来,不少青年诗人致力于开掘在普通人身上展现出来的美好的情操,在作品中闪现出灵性的光辉,如江非的《妈妈》、张执浩的《扶母亲过街》等。”

  后世影响

  《妈妈》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

  作者简介

  江非(1974年—),本名王学涛,山东临沂平墩湖村人,现居海南澄迈。1991年任山东兰山区艺术研究室,1993—1998年在某海军服役。1987年开始诗歌写作,著有诗集《独角戏》、《纪念册》、《一只蚂蚁上路了》、《那》、《傍晚的三种事物》《嘿嘿嘿》等。首都师范大学首位“驻校诗人”,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徐志摩诗歌奖、《诗刊》年度诗歌奖。

【初中《妈妈》课件教案】相关文章:

妈妈的爱课件09-24

初中地理的课件03-08

《山雨》课件教案02-27

初中地理《北京》课件01-12

初中数学优秀课件10-17

初中地理课件03-08

妈妈我想对您说课件09-24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教案范文(通用6篇)08-15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课件09-15

初中过去进行时课件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