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件

时间:2023-03-07 17:58:42 课件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课件

信息技术课件1

  导语: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信息技术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电脑在生活中的运用;

  2、初步掌握电脑各外观部件的名称;

  3、基本掌握电脑的开机、关机操作;

  4、熟悉电脑桌面;

  教学重点:掌握电脑的开关机工作;

  教学难点:电脑的关机操作;

  教学过程:

  一、了解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大名鼎鼎的电脑能帮我们做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注:可行的话教师可在电脑上演示操作;

  2、教师补充说明绍电脑的常规用途;

  3、教师演示电脑的用途:如:查看资料、看电影、玩游戏、购物、聊天、学习等等。

  二、了解电脑的各组成部分;

  教师提问:电脑竟然有那么大的威力,那到底电脑是什么样子的呢?他有哪些组成部分呢?

  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电脑,说说电脑有哪些组成部分?

  注:学生可口说也可手指。

  教师拿出或指出相应的设备,介绍其名称并简单介绍其功用。

  2、看谁识的快;

  教师任意指出设备,学生报出名称。

  方式:1、学生站起枪答。

  2、 开小火车回答。

  3、考一考;

  你们现在已认识了电脑,那你们还知道电脑还有哪些好朋友吗?

  他们和电脑一起又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1)、 学生自由讨论。

  2)、 学生自问自答:

  方法:让一学生提出电脑的'一位朋友,让其他的同学来回答,他能帮我们做些什么事。

  教师一旁点拔,补充。

  3、 教师总结介绍:

  如:打印机、扫描仪、优盘、摄影(相)机、投影仪、写字板、刻录机等。有条件的话可拿出展示介绍。

  三、初试电脑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电脑那无边的能力,那怎样来敲开他的大门,与他来个亲密接触呢?(教师提示与开电视机差不多)

  1、学生依据电视机的开关猜测。

  2、教师讲解开机的方法。

  A:打开显示器的开关。

  B:打开主机上的开关。

  注:为了电脑的寿命,一定要先开显示器的开关,后开主机的开关。

  3、确定开关:

  A:教师指出显示器及主机上的开关。

  B:学生互指显示器及主机上的开关。

  4、开机

  A:教师开机。

  注:应讲清电脑开机中有个启动画面并需有一定的时间,需耐心等待。

  B:学生开机。

  要求相互监督、提醒。

  5、接触桌面:

  教师指出,我们开机后所见到的界面我们称之为桌面,他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桌子一样是专门用来存放东西的。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桌面上有放有哪些东西呢?

  1)、学生回答。

  2)、教师归纳、补充说明:

  A:桌面上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等我们可统 称图标。以及介绍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的功用

  B:任务栏的介绍。

  C:开始按钮的介绍。

  6、关机:

  教师提问:那我们用完电脑后,又应该做什么呢?怎么做呢?

  1、学生指出应关闭电脑。

  2、教师讲解关闭电脑的步骤:

  A:教师演示关机步骤。

  B;教师讲解关机重点:

  板书: 单击开始按钮——关闭系统——选择“关闭计算机”(使小圆点出现在此选项前)——关闭显示器(等显示器灭掉后关闭)。

  3、 学生熟悉,关机步骤。

  在相互监督下进行关机。

  教师一旁巡视。

  四、教师课堂小结:

  A:学生回答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用?

  B;教师补充回顾。

信息技术课件2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打开Windows中录音机所录制的声音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学会使用录音机,并能播放音频文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获得成功,打破信息技术的神秘感,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录音机”的窗口

  2、 学会打开“录音机”

  3、 学会使用“录音机”播放音频文件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快速的打开“录音机”

  教学准备:

  欢快的儿童歌曲《三只小熊》、著名诗歌朗诵《咏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之前准备的音乐,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播放音乐,如何使用播放器——录音机。

  二、新授

  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例如糖果盒子,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讲出要拿到盒子里的东西,首先要打开盒子。

  目的:引出要播放的音乐也是放在一个“盒子”里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盒子”的思考。

  2、实例展示“录音机”,在计算机里的呈现方式,直观的描述“录音机”的组成部分,从而学生可以认识到录音机的菜单栏里有“文件、编辑、效果、帮助”4个按钮以及“前进、后退、暂停、停止、录音”三个按钮和进度显示条。

  目的:直观的讲述,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录音机”的'窗口。

  3、运用多媒体显示打开诗歌朗诵的文件,在Windows桌面中的“开始”按钮中程序菜单中选择“附件—娱乐—录音机”,这样就在“盒子”里找到把录音机找到了,再进行“录音机—文件—打开”操作,出现“打开”窗口,找到我们要播放的诗歌朗诵的文件,并点击打开,所要播放的内容就出现在了“录音机”里,点击“播放”,就可以成功播放诗歌朗诵。

  目的:通过教师带领大家实际操作来掌握使用“录音机”播放音频文件。

  三、巩固练习

  (一)整体练习

  每个同学都操作播放音频进而巩固上述所操作的步骤。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个人展示

  请不同的同学给大家展示如何使用“录音机”.

  四、总结体会

  带领学生对所播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可以使用的“录音机“来播放的音频文件

  五、课后作业

  录一段自己想说给父母的话,表达感恩之情。

信息技术课件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如果没有成功获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获取。)

  (六)、实践

  分析书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更加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个环节。

  (七)、综合实践

  实践1:以课后习题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实践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自己具体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讨论评价、改进。

  (八)、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掌握信息获取的过程,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课件4

  第1章 绪言

  〖单元概述〗

  本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信息及其特征,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初步感受信息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标准〗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 知识性目标

  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媒体;通过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 技能性目标

  能快速在图书馆或向家长获取信息;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应提高上网查询的速度。

  ◆ 情感性目标

  交流讨论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信息的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有谁能说说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试着举1~2个例子。

  生:(举例)

  师:(教师在学生举例时可以将案例记录在黑板上,以备区分信息与信息的媒体之用)

  师:刚才大家都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学者是如何来定义信息这个概念的。

  (应用PPT演示文稿)

  师:信息是一个被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概念,其定义因领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的是信息学奠基人香农和控制论奠基人维纳对信息的定义。

  师: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媒体。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属于信息,哪些属于信息的媒体?

  生:(区分黑板上的例子是属于信息还是信息的.媒体)

  师:(将例子按照信息、媒体有规律地排列)

  例如: 信息 媒体

  书中记载的内容 书

  天气预报 广播

  师:信息的媒体类型很多,常用的类型有四种:文本、数据、声音和图像等等。看看黑板上罗列的都属于哪一类型?

  生:(将举例的媒体按照其类型分类)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师:刚才我们都列举了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哪些是信息,哪些是信息的媒体。现在,我们可不可以归纳一下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呢?同样,也举1~2个例子。

  师、生:信息的主要特征是:可开发、存储;可传递、共享;可处理、再生;可利用、增值。

  三、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师:刚才我们着重介绍了第一节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应用PPT演示文稿)

  师: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内容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

  师:信息技术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五次革命,请同学们查看教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生:第一次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师:在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中,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每个历史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活动。

  说明:建议以2~3人为一组(同桌),根据分析表完成活动。

  〖所需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设备:学校一般采用专线、宽带、电话线等连接方式接入因特网,计算机中的浏览器一般选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

  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搜索技术。

  教师:各种教学用的记录表及评价表,如分组调查表、周边图书馆推荐表、相关网站链接表、分析表、作品引用记录等。

  〖活动安排〗

  l 活动主题:分析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l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分析表。

  l 活动步骤:

  (1)在课堂中完成分组,并确立组长和组员的分工

  (2)每组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查询方式(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查找相关资料

  (3)整理并交流

  〖对不同起点的学生〗

  1.需要帮助的学生:

  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或事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章的知识点。

  2.可以提高的学生:

  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信息,并通过生活实例来反映信息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信息技术课件5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件6

  听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观摩课,总的感觉上得不错,很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各有优点,教学策略各有不同。

  哈玉芳老师的这节课,教师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比较、鉴别、自主练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回忆、比较、评价、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是让学生播放自己的幻灯片,再来观察教师播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教师在整节课上始终没有提醒让学生看教材,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学生学会看信息技术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志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讨、交流、鉴赏中学习提高。首先,在导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通过播放奥运会的宣传动画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播放教师自己制作幻灯片,又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谁来说一说教师的演示文稿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制作一个好的演示文稿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参与主动,积极性高。就是感觉学生操作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都只完成了一到两张,课堂效果不明显。如果把这节课设计成两课时的话,效果肯定会更好。(市三小 万隽 徐燕)

  夏丏尊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一、 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 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 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 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 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 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 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 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 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信息技术课件7

  轻敲3下门,等1秒后不必等考官叫,半推门,微笑、点头示意。推开门,走进,勿转身同时右手背后轻轻关上房门。大方走到讲桌左侧半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小学信息技术第x册(上/下)第x课)《1xxxxx》

  板书:1xxxxx

  上课(顿)同学们好(顿)请坐。创设情境内容

  引入正题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帮助他们)xxxx呢?哦,那么多同学跃跃欲试啊!(同学们的热情真高!)可是怎么做呢,哪位同学知道?(顿)好,这位女同学,就请你来给大家说一说吧!(顿)

  噢,这位同学说2xxxx,真好!

  那怎样2xxxx呢?大家先3xxxx(完成2xxxx的前提),看哪位同学最先完成。(顿)板书:

  课堂内容1

  哦,这位同学第一个完成了任务,那就请你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操作的。(顿)

  很好,你不仅操作熟练,表达的也很准确,请坐。是的,同学们。我们可以xxxx(描述完成3xxxx)了。

  好,刚刚没有完成的同学抓紧时间完成任务(顿)。下一步我们就要来2xxxx的方法了,同学们先自己在电脑上操作一下,看看哪位同学做的又快又好。(顿)

  恩,同学们完成的都不错,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示一下?(顿)看,xxxx(学生是怎么做到2xxxx的),(换方位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操作的真熟练,掌声送给他,请回。

  噢,这位男生一直高高举着手,你有什么问题吗?(顿)

  哦,你提的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有想到,真不简单,那我们都来思考一下他提的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解决xxxx(这个男生的问题)呢?

  板书2:

  课堂内容2

  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电脑上实际操作,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问题的答案?(下来巡视)

  哦,你们小组xxxx(完成方法1/问题点1)!

  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请你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顿)

  恩,xxxx(完成方法2/问题点2)。你们小组观察的非常仔细,请坐。

  哪个小组还想来补充?(顿)

  好,请你来。(顿)的确是这样,(完成方法3/问题点3)。你很善于观察,真棒,请坐。

  这个问题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动手操作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看来真的是集体的力量大。

  拓展

  那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xxxx(需要的问题补充),在小组里分享结果以及搜索过程中的发现和疑惑。我们看一下哪个小组有更多的.收获。(顿)

  我看各小组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a小组的同学互帮互助,完成了图形的绘制,值得每位同学去学习;b小组的同学态度都很认真,要继续保存这种探索求知的精神;c小组的同学虽然不善表达,但是他们每个人都顺利完成了任务,真是藏龙卧虎;d小组的每个同学对本课的知识都掌握的很牢固,他们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通过智慧小海龟画这个图形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下面我们来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总结

  谁想来说一说?(顿)最前边的这位男生,这节课你听课特别认真,你一定能说的很好,你来试一试!(顿)

  果然很棒!这节课,我们xxxx(课堂内容总结),你总结的既全面又条理,谢谢,请坐。

  作业

  既然大家已经学会了xxxx(课堂内容)的基本操作方法,那么课下就请大家xxxx(课下作业内容)。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略微换个方位)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信息技术课件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文明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学会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修改艺术字。

  3、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工具按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插入艺术字,编辑修改艺术字。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⒈课件展示二小优美的风景图片,并让学生交流感受。

  ⒉课件展示乱扔垃圾的图片,并让学生交流感受。让学生意识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带来的恶果。

  3、交流:怎么制止这些不文明的行为?

  4、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文明提示牌,这些文明提示牌可以使用word提供的.“艺术字”模板制作的。

  二、合作学生,传授新知

  ㈠小学合作学习,思考:

  ①怎样插入艺术字?

  ②怎样利用工具栏修改艺术字?

  ㈡交流:怎样插入艺术字。

  1.指名学生回答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老师示范:

  ①单击插入菜单,指针指向图片,单击艺术字命令。

  ②选择你喜欢的样式,单击“确定”按钮。

  ③输入文字,并设置字体、字号。

  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艺术字的插入。

  ㈢学生实践:插入艺术字。

  ㈣学生展示:插入艺术字。

  ㈤比较谁插入的艺术字最漂亮?怎样修改艺术字?

  ㈥交流:修改艺术字的方法。

  (提示可以利用右键菜单和工具栏的方法进行修改。)

  ⒈指名学生回答利用右键菜单修改艺术字的方法:

  ① 右击艺术字,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

  ② 单击“颜色和线条”标签,修改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

  ⒉指名学生回答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修改艺术字的方法:

  ①利用“艺术字库”按钮,改变艺术字的样式。教师点拨:学生演示操作

  ②利用“艺术字形状”按钮改变艺术字的形状。教师点拨,学生演示操作)

  ③学生尝试操作“编辑文字”、“设置艺术字格式”、“自由旋转”等工具按钮的使用。

  ④全班学生探索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⑤学生尝试通过“文字环绕”按钮,将艺术字设置成“紧密环绕型”。学生操作,教师做重点辅导。

  三、整体合成,综合运用

  ㈠同学们再一次全面地认识艺术字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

  ⒈学生自主练习,整体认识艺术字工具栏。

  ⒉感知欣赏,拓宽思路。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多种样式、多种设置后的漂亮的艺术字,加深同学们对艺术字的认识,开阔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他们的视野)

  ⒊学生总结艺术字的插入、修改方法。

  ⒋巩固知识,创新实践

  同学们展开想象,自由创意设计艺术字,教师巡视辅导。

  ⒌展示与评价

  ①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谈创意思想。

  ② 交流经验。学生自评与互评。

信息技术课件9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数据筛选、数据排序、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培养学生运用EXCEL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根据条件筛选数据。

  2、 多种关键字数据排序。

  3、 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分类汇总。

  教学设计思路

  这门课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的EXCEL筛选、排序和总结数据。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了一项熟悉和感兴趣的任务。场景中的任务存在问题。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掌握知识EXCEL筛选、排序、分类和总结数据,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操作的实用性。在任务操作中,如果学生不能查看学习资源:如xx任务边缘的帮助视频、阅读教科书、在线查询(收集了多个网站)或xx学生和教师。学生独立学习,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学生不仅学会了阅读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操作,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完成后,请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评估班级的中期成绩。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和环境

  教学对象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初识、建立、编辑、美化工作表。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学生一人一机,能上互联网。

  教学准备

  课前把甲、乙、丙、丁4张其中考试成绩表(内含有8个任务)、1张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3个帮助视频,全部拷入学生机上。如下图是甲班其中考试成绩表及8个任务布置示意图。

  1、在Sheet1数据列表上筛选出“”“总分” 高于650的记录。

  2、将以上筛选结果复制到Sheet2中,并将Sheet2重命名为“数据筛选”。

  3、在Sheet1中清楚筛选结果。

  4、在Sheet1中,按“性质”为主关键字升序、“总分”为次关键字降序排序。帮助视频1

  5、将以上排序结果复制到Sheet3,并将Sheet3重命名为“数据排序”。

  6、在Sheer1中,按“性质”为分类字段分类汇总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平均分。 帮助视频2

  7、单击分级显示区域的加号、减号,熟悉显示或隐藏明细数据。

  8、将Sheet1重命名为 “分类汇总”。帮助视频3

  甲班期中考试成绩表

  学号 姓名 性质 性别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总分

  1 陈佳佳 1 女 102 107 111 86 63 72 83 84 708

  2 徐芸 2 女 95 100 104 78 61 67 76 79 660

  3 苏胜军 2 男 98 104 102 82 62 62 74 57 641

  4 童安信 2 男 104 87 64 84 50 75 80 78 622

  5 王霞 1 女 116 94 102 71 67 72 77 59 658

  6 徐志通 1 男 84 121 110 79 63 67 74 60 658

  7 邹凌燕 2 女 100 92 110 71 48 77 82 65 645

  8 汪忠飞 2 女 102 89 130 82 76 56 72 41 648

  9 刘银峰 2 男 100 117 99 77 64 48 70 66 641

  10 徐永兴 2 男 92 124 95 92 78 60 67 77 685

  11 杨胜 1 男 91 77 100 88 76 64 61 83 640

  12 周丽君 2 女 97 103 113 74 54 64 70 53 628

  13 曹灵君 1女 107 86 107 71 51 69 72 68 631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能在一分钟将这张“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中的非团员的男同学从“Sheet1”复制到“Sheet2”吗?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就能办到。

  1、集体回答。

  2、思考。

  通过一个学生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和布置任务

  自主性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解决存在或出现的问题。教师提醒学生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xx任务旁边的帮助视频、看教材、上网查询(已收集了几网址)或者请教同学、老师。老师组织同学互相帮助。

  1、根据具体任务开始操作。

  2、作过程中共同探讨,发扬互相合作精神。

  3、自己通过帮助文件学习、讨论解决操作过程的问题。

  1、 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学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个别进行辅导,能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评价

  归纳小结 请同学操作将“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中的非团员的男同学从“Sheet1”复制到“Sheet2”吗?请同学把所学知识系统总结一遍,教师予以补充。

  小结如下:(课件展示)

  1、数据排序:

  ① 选定数据区域

  ② 执行“数据—排序”命令

  ③ 可选多个关键字

  2、①选定任一单元格

  ②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

  ③复制筛选出来的数据

  ④取消筛选状态,再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

  3、①按某一关键字排序

  ②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

  ③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参数

  ④取消“分类汇总结果”的状态显示,可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全部删除”命令

  1、 学生操作。

  2、总结所学知识。

  3、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4、 总结、巩固、落实形成完成的知识主线。

  布置作业

  1、 下次上机将P72页的第6题完成。

  2、 预习第六节建立图表。

  1、巩固知识

  2、 预习

  [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

  1、 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技术信息》(必修)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五节“统计分析数据”。

  2、 三个帮助视频文件。

  3、 网络资源:

  教学后记

  1、该课的特色之处

  ①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② 设置了一个情景:老师担任高一年级组长,,学生担任高一各班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年级组长的任务要求用EXCEL统计分析本班成绩,使学生在操作任务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数据筛选、数据排序、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

  2、 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他们认为在指定的任务下学习更容易掌握知识,而且认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觉得学有所用。

  2、本课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尝试。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有如下意义。

  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源于兴趣与需求。而任务来自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娱乐,是他们的兴趣、好奇及需求所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

  ②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问题推进式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主动建构起概念、原理及方法等。任务驱动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疑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想解决的各种可能方案,并探究解决的方法,才能完成任务。

  ③ 合作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方法

  任务驱动使学生有更多的讨论沟通机会。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学生可对照别人的观点审视自己的观点,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④ 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任务驱动可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任务是开放性的,对于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中最基本的部分。而对于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他们可以在任务完成的情况下,继续拓展。另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使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互为老师。这样一次课下来,所以的学生都有收获,每个人都有成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课件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

  2、掌握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过程与方法: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2、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培养对封面框架的合理布局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2、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教学难点:1、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2、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设计过读书手抄报,那么美观、大方、醒目的板报标题是不是可以让你的板报更加具有吸引力呢?(对)老师这里用我们刚刚学习的WORD设计一个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板报标题,你们想看吗?

  1、出示范例:

  2、提出任务:知道这种样式的字我们称它为什么吗?

  生:纷纷作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对,有的同学知道这是艺术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插入艺术字)

  板书:插入艺术字。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有很多方法可以插入艺术字,同学们试一下能不能找到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同学上机演示操作自己是怎样插入艺术字的(边演示边讲述)。

  1、在“艺术字”工具栏上选择“插入艺术字”按钮(最左边),弹出“艺术字”字库的选择框。

  2、在字库里面任选一种样式,出现编辑艺术字的对话框。

  3、选择艺术字的大小字体,在对话框内输入“喜迎国庆”,按确定。

  师:好,这位同学做的很好,他用另一种方法插入了艺术字,我们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这样的探索精神。

  我们在插入艺术字后,想让他作为一份电子小报的标题,可能大小、位置上都不合适,怎样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大小呢?(生练习,老师指导)

  同学上机边演示边讲自身是怎样做的。

  提示:Word中一个重要的编辑原则是“先选中后操作”。单击文本编辑区中的艺术字,它的周围就会出现8个控制点“□”,表示艺术字已被选中。在选中状态下就可以对艺术字进行编辑调整。

  师:这位同学做的也很好。我们刚才学习了怎样插入艺术字,老师也设计了一些艺术字样式,同学们看一下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三、自主探索、同学创作练习

  1、师:(出示课件)

  (1)旋转艺术字

  (2)形状改变以及竖排:

  (3)样式的变化:

  学习方式有自身摸索、讨论、与同学合作学习、可以问老师研讨等(教师巡回指导)

  同学自由选择采用多种方法自学,边交流边实践操作,初步完成任务。

  2、设计一张杂志封面

  展开想象,自由创作。

  3、同学交流收获

  看到做的比较好的同学,请他来当小老师告诉其他同学,他的作品是怎样完成的。上机操作边演示边讲自身的怎样设置的。

  4、作品展评,归纳小结。

  相互欣赏、品评插入的艺术字。

  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回答和演示,表现优秀者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四、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课件11

  小学信息技术课件素材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明确“服务、指导、创新”的工作职责,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平时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学校制定的器材借还及其他相关业务考核制度,及时记载,积累数据。

  2.要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所有成员要在学习的氛围中,一起探索,共同成长。具体措施:加强制度要求,每两周有两节课的固定时间用来学习、研讨,地点设在机房。内容有flash制作、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 极开展教学研讨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 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3. 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三)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为节约维修成本,对电脑和常见故障,我们将主要通过集中采购电脑配件备用的办法自行维修解决。

  2.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校本的和外挂的)。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四)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1. 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2. 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

  3. 组织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前期制定计划,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录。

  4. 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对部分水平超常的学生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技能竞赛中力争有所突破。设立中年级学生整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

信息技术课件12

  【 教学过程 】

  一、信息的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有谁能说说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试着举1~2个例子。

  生:(举例)

  师:(教师在学生举例时可以将案例记录在黑板上,以备区分信息与信息的媒体之用)

  师:刚才大家都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学者是如何来定义信息这个概念的。 (应用PPT演示文稿)

  师:信息是一个被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概念,其定义因领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的是信息学奠基人香农和控制论奠基人维纳对信息的定义。

  师: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媒体。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属于信息,哪些属于信息的媒体?

  生:(区分黑板上的例子是属于信息还是信息的媒体)

  师:(将例子按照信息、媒体有规律地排列)

  例如: 信息 媒体

  书中记载的内容 书

  天气预报 广播

  师:信息的媒体类型很多,常用的类型有四种:文本、数据、声音和图像等等。看看黑板上罗列的都属于哪一类型?

  生:(将举例的媒体按照其类型分类)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师: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课件演示)

  1、普遍性(课件演示)

  师:老师讲课的内容属于信息吗?依附于什么物质来传播的?(生答)属于。是依附于声音来传播信息;请同学们举出其他的类似的实。(生答)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时间信息依附于钟表。

  师:同一个信息可以在不同的'媒体上看到,说明了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2、载体依附性

  (1)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 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同一信息对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价值吗?(生答)不是。

  师:信息可以增值吗?(生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课件演示)

  3.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1)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2) 信息可以增值;

  4.信息的时效性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 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典型实例: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招聘信息、军事信息。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生答)没有。

  师: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过了这个时间,该信息就失去价值了。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课件演示)

  5.信息可以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它区别于物物交换,即信息可被多次利用,共享过程中不会发生信息丢失。

  师小结:信息还没有别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再想想。

信息技术课件1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电子图书,并体会其优越性;了解常见电子图书的格式。

  2. 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分类搜索的方法;学会用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查找自己所需的电子图书;学会下载及安装电子图书阅览器。

  3. 情感目标:在上网查找并阅读电子图书的过程中,体会电子图书的优越性,并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电子图书。

  教学难点:

  1.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电子图书。

  2. 下载及安装电子图书阅览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了解一些可在线阅读书报的网站。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一、 激趣引入。

  教师可先用一段Flash或音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先播放一段《丑小鸭》故事的开头,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停止播放。再引导学生到“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查找到此故事,并阅读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二、在“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查找。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可以查找到《丑小鸭》的故事,快去找一找。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归类查找的方法。

  三、用搜索引擎搜索。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还想看的'书,并在“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上查找。

  在用搜索引擎查找时,可直接用书名作为关键词。如果有的学生记不清书的全名,可以用书名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作为搜索的关键词。查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线阅读图书。

  四、 介绍网上购书

  教师可适当地介绍网上书店,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网上书店购书与在一般的书店购书有什么不同。同时也应提醒学生,网上购物是存在风险的,不要在网上随意泄漏自己或家人的个人资料,特别是信用卡-号、手机号码等,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五、学生练习

  在网上查找《都市快报》和《浙江日报》,说说网络报纸有什么好处。网上的图书,学生以前接触得比较多,但每天家里看的报纸在网上也有,很多学生是想不到的。在查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搜索关键词的选择是否正确。

  六、小结

  学生听到未完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发展。

  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再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多数学生会发现自己想要看的书读书网上并没有,从而引出用搜索引擎搜索。

  学生自行查找,找到后自行阅读。

  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自己想买的书的价格,内容介绍等等。

  学生查找报纸,找到报纸后,如果时间有剩余,可让学生在线阅读报纸。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上电子图书的方便快捷顿时显现出来了。

  通过不同方法的查找,让学生明白两种查找的优缺点和作用。

  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网上图书的快捷。

  通过练习,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搜索技能,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网络的优越性。

信息技术课件14

  各位评委及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

  一、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本文的作者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同学们的掌声"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由"感受掌声——研讨掌声——拓展掌声——升华掌声"构建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掌声"照亮教学全过程。

  (二)说学法

  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感受"掌声"

  1.请同学们轻声读全文,思考:"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掌声?"

  2.现在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小英开始演讲前,课文中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

  (二)研讨"掌声"

  1.现在小组讨论:小英演讲前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包含了什么?

  2.交流重点句:(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先体会"热烈、持久"词语中所表达的同学们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领会同学们此时的掌声包含着鼓励、支持。

  (三)拓展"掌声"

  1.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内容,思考:在小英演讲结束时,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同学们的掌声的?

  2.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课件出示)"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赞赏、肯定。

  3.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由重点词拓展开去,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四)升华"掌声"

  1.自由读全文,思考讨论:从那以后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体会她"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过程。

  2.领悟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1)齐读句子:(课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讨论交流:"掌声"的内涵(鼓励、帮助、关心、支持)。

  (3)再读该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该环节设计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作对比,从小英情感变化中领悟"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重点",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四、说板书

  自卑 掌 忧郁

  ↓ 声 ↓

  自信 活泼

  说板书设计;板书用了简洁明了的八个字,涵盖了文章的内涵,两个箭头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变化,中间一颗爱心升华了文章做人的道理。

  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由于水平有限,还是存在许多不足,敬请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信息技术课件1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于教材的理解。

  《防治计算机病毒》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的内容,本课从实用和操作的角度介绍了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是小学生必须培养的品质,病毒防治是信息技术课上的重要学习内容。本节课也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生要学会使用与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要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的行为使用信息技术。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虽然计算机在家庭中已经普及,学生也对一些操作并不陌生,但是更加深入的一些细节和操作理论,学生还不太理解。因此,授课中不但要让学生操作,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操作背后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体现出来,并在此过程当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我确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列举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能够对计算机病毒查杀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小组讨论,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初步感受计算机病毒给电脑带来危害,总结出查杀病毒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形成合理合法利用网络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规范,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而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时我会先播放已经中了病毒的视频文件,问大家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回答出计算机病毒,引出今天的课题。通过现场播放的形式,学生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病毒的危害,对病毒充满好奇,同时,将病毒比作凶手,将学生比作警察。将这样的情景贯穿课程始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病毒

  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之后,进入新课教学的第一个任务,认识病毒。“同学们,我们的凶手到底是谁,你们了解它么?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下它吧。”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理解,并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我们电脑上的'计算机病毒从哪里来,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计算机病毒的本质是程序,一般从软盘,网络等传入到我们的计算机,它们和生物病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传染和复制,但是计算机病毒只能够在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途径进行自学,并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不但要知道“书本中”的病毒,更要知道“生活中”的病毒。

  任务二、了解计算机病毒特点及其危害

  在此部分,我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病毒是什么。那么现在我们要审问它,看它都犯了那些罪行。大家都是大法官。”然后播放电脑中病毒后出现一些问题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进行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遇到的电脑中病毒的现象。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注意学生的直观体验,才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将课堂变成了一个讲究证据,客观公正的法庭,也有利于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分析出计算机的特点和危害。

  任务三、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缉拿凶手

  计算机病毒罪大恶极,但是它们隐藏在哪里,我们如何缉拿真凶呢?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查杀病毒。在学生思考之后,我会演示利用瑞星杀毒软件杀毒的过程,并且让学生观察总结,查杀病毒的一般步骤。

  学生总结之后,我会要求学生自己也动手对电脑进行病毒的查杀。进而让学生不但能够说出查杀病毒的步骤,还能够进行动手操作。学生操作之后,我还会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常用的杀毒软件。

  在这一环节中,我从知识到操作,从书本到实践,从一种杀毒软件到多种杀毒软件,至此本节课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完成,进入评价阶段。

  (三)操作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在发言及操作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以便学生能够更好投入到后面的学习。

  (四)小结作业

  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每一个提问到的同学总结一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我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促进每一个同学积极地学习并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为了引导学生处理电脑感染病毒的情况,我布置的作业是:网上查找360杀毒软件,了解功能特点及其操作方式。

信息技术课件16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掌握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请大家翻开教材的封面——“信息技术”,在我们的印象中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电脑课,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弄清楚,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了解下面几个方面:(10分钟)

  1、什么是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一、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例如:马拉松比赛的起源

  “马拉松”比赛起源于一个希腊历史故事。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希腊与波斯两国在马拉松村附近进行了一次会战。希腊军队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取得了胜利。当时的传令兵为将胜利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居民,他顾不得路途遥远,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已累得精疲力竭,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闭上了双眼。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中的爱国战士,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增设一项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赛。 教师活动:这是一则古代信息传递的故事,同学们,现在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手段传递这一则消息呢? 学生答:用电话、网络、E-mail等;

  教师活动:大家想到了这么多好的方法,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比故事中的古老的方法快捷得多,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已非常迅速,可说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学生思考得出)日新月异,本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一起共同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二、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那么请大家分析一下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电脑课)的区别(生答略)

  要点:信息技术课是让我们掌握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方法,最终提高信息素养,而电脑计算机只是我们信息技术的一种工具。

  三、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请学生阐述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人类最初只能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嗓音来表达和传递信息,因此只能在人的听觉和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传递信息。)

  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产生信息获取、信息传递技术

  (但是受时空的限制)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可以长期存储信息,跨时间、跨地域地传递和交流信息,产生了信息存储技术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把信息的记录、存储、传递和使用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证,是人类信息存储与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产生了更为先进的信息获取、存储技术和传递技术。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1837年莫尔发明了电报,使信息可以实时传送,40年后,贝尔发明了电话,可以直接对话,信息传递技术有了更大的自由,广播、电视的出现与发展打破了交流信息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是信息存储和传播的又一次重要革命。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将进一步走向成熟;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网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成倍地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以帮助人们突破信息交流屏障,实现即时的虚拟现实,为全球化虚拟制造、服务、流通、研究与发展、终身学习和娱乐提供新的平台。

信息技术课件17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保存文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有保存文件的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删除别人的文件。

  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评讲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够把文件保存在指定的位置。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输入拼音和汉字,但没有保存下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保存文件。

  二、新授

  1、用键盘写几个句子

  我们按照上节课打开“写字板”的方式打开写字板,然后从键盘输入拼音和文字。

  学生完成。

  2、如何保存文件

  输入完成后,如果想把它保存下 ,该怎么做呢?

  首先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最后教师总结。

  (1)将指针移到“文件”菜单上,然后单击,弹出“文件”菜单;

  (2)在菜单上选择“保存”命令并单击,Windows就弹出一个叫“对话框”的窗口,在对话框里,我们继续保存文件;

  (3)在“文件名”的.文本框里输入文件名“练习1”;

  (4)输入了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文件就保存下来了。

  现在来检查一下,文件是否保存下来了。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打开”命令;

  (3)在“打开”对话框里,应该找得到刚才保存的文件,然后单击“取消”按钮退出。

  小技巧:

  保存文件时,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这样可以快速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打开文件时,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快速弹出“打开”对话框。

  文件的保存又叫存盘。文件保存下来后,可以继续输入文字,修改文件,然后再次存盘。再次存盘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快速保存文件。

信息技术课件18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有关网页、浏览器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2)掌握高效快速速浏览网页的技巧。

  (3)培养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上网浏览的基本操作;

  (2)难点:浏览器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今网络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上网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话题,要想高效地浏览网页,我们还要学会巧用浏览器。

  二、新授

  教师:在因特网上能做的事真多,但我们要让它为我们服务,还要努力学很多有关知识,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浏览器工具栏里的几个标准按钮。

  1.“停止”按钮和“刷新”按钮

  教师问:当我们在浏览一张网页时有时会出现,网页只出来一部分,就不动了的情况,但是计算机又没有死机,同学们能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们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把情况说明以后,借此引出“停止”按钮和“刷新”按钮,让同学们试试这两个按钮,并让同学们说出这两个按钮的作用。(“停止”:停止浏览这张网页;“刷新”:重新连接网页。)

  2、上网浏览使用“前进”按钮和“后退”按钮

  提出问题:

  (1)、打开浏览器,观察浏览器窗口,“后退”和“前进”按钮是什么状态。

  (2)、浏览一些网站,观察“后退”和 “前进”按钮有什么变化。

  (3)、试按下“后退”按钮,网页会有什么变化,“前进”按钮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操作完毕后在小组内对“前进”和“后退”按钮的作用统一意见并进行汇报。

  一些网址,供学生选择练习。

【信息技术课件】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 课件04-04

信息技术课件模版03-19

小学信息技术免费课件06-11

小学信息技术word课件06-11

小学信息技术的初步课件06-10

小学信息技术画图课件06-11

信息技术说课 课件06-10

信息技术说课课件06-10

小学信息技术绘图课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