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件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
◎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
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
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等内容 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
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等内容 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
相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等。
第一章 绪论
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难点:掌握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趋势。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1.地理学
地理学从来不是一门单一的科学,这一特点是由于地理学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连接点上。
早期——描述性
近代——空间科学,空间分布论为核心 20世纪下半叶——多学科综合 近代地理学
洪堡《宇宙》、李特尔《地学通论》——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 赫特纳——首创地理学的区域和景观学派;
哈向特、詹姆斯、迪金森等继承赫特纳的学说,形成统一地理学。
学科综合发展成为人类科学的发展主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从人地关系的大视角去探寻问题根源。现代地理学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体系。西欧学者将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苏联学者长期将地理学区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一些欧美学者则将地理学区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大部分。这些传统的分类方法显然未能包容地理学的技术性分支——地图、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背景性分支如历史地理学、古地理学等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也难以确定,不利于构建清楚地理学整体发展的层次。
按照钱学森的理解,地理科学包括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具有三个层次,即基础理论层次、直接应用的技术性层次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技术理论层次。 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城市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地理环境。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
城市又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主要研究内容: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研究与评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及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和内城问题(如内城 5.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新的研究领域: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的现代化、管治、
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 新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职能划分、土地定级、城镇等级结构分析、城市系统演化规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地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二者应用的相互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尤其应用于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及其演变、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研究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研究。
6.城市政策研究
“规模论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城市规划、城市管治等工作的展开。许多学科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各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某种矛盾和运动过程。城市现象的复杂性,使这些研究领域互有重叠交错,保持紧密的联系。而城市规划和管理可以看作是它们共同的应用方向。一系列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组合即城市科学。
1.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
城市经济学起源于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的研究。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城市时,往往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
2.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
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城市地理学研究社会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性,强调问题产生和解决的空间性,为政府决策作参考。
3.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偏重空间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 。研究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
城市经济学:综合研究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投资来源 。
城市形态学:城市形态学是对城市的实体组合结构以及对这种组合结构随时间演变的方式所进行的研究。城市形态学的研究中心为城市景观 。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920年以前
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的 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地理位置);城市内部形态(描述性)
二、1920—1950年
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城市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城市被罩上了绚丽的光环。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组织,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因而,研究城市的第一批理论,不管作者是否是地理学家,几乎都属于地理学范畴。
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
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生态学的方法,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 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
——中心地理论
1950年以前的城市地理研究有两大特点:
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
第二,对城市作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此时,虽已初步奠定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出现了一些理论,但城市地理学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分支学科。
三、1950—1970年
克里斯塔勒 ——“数量革命”
数理统计方法
布赖恩·贝里 (数量地理学家)————————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等级结合的研究
————“城市系统”
不少学者认为,如果说克里斯塔勒是城市系统研究的理论家、奠基人,那么,贝里就是城市系统研究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因此,“数量革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移到了空间分析上来。
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立了起来,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①宏观城市空间,即城市之间构成的空间,集中在城市体系研究上。主要内容包括空间的形成——城市化、城市规模分布、空间格局、职能结构和网络形式。②微观城市空间,即城市的内部空间,集中在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上。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用地分异过程、各功能要素的区位分析和土地利用模式。 四、1970年以来
社会学
社会问题的增加——————城市地理学
技术因素
制度因素 ——城市发展——城市地理学——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 社区与人
内城更新
人文学派和行为学派认为空间学派将人地关系物化,忽视了人在塑造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
行为学派强调,要分析空间形式,首先必须分析个人的决策过程。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社会心理学出发,特别注意文化、价值、非正式团体、城市机构等在人类空间行为中的作用。
以结构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结构主义思潮进入城市地理学,出现了激进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地理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大卫·哈维(D.Harvey)。以他为首的这派学者认为,数量方法仅从统计入手认识存在的类型,而行为学派只注意个人行为,忽视了社会对人类决策的制约,割裂了主、客观的联系。他们以社会冲突为核心,强调一切应从政治、社会、行政、文化背景加以认识,认为要解决城市的结构,必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政治经济环境和政治权力作用。
因此,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西方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随着数量革命的热潮逐渐减低和数量革命所带来的问题逐一显露,伴随数量革命而出现的空间学派受到挑战,以及受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研究的影响,城市地理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多元发展的阶段。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的进展
1) 研究领域有明显的社会理论趋势,兴起新城市主义。
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社会地理问题一直是西方城市地理学家关注的热点。
3) 城镇体系、城市化和城市职能的研究兴趣下降,城市产业的研究领域在拓展。 4) 围绕信息化和全球化拓展城市地理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
【城市地理学课件】相关文章:
城市地理学课堂练习课件04-08
城市地理学小论文03-16
城市地理学论文三千字04-14
秋游 教学课件 演示课件03-29
晏子使楚课件课件内容04-20
英语课件ppt课件内容04-20
《蜜蜂》课件03-21
《故乡》课件03-26
《学步》课件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