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学生报告(精选15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开题学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1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播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的重要任务。本课题旨在研究环保教育在校园中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中学生的环保素养,推动校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了解当前校园环保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探索适合中学生特点的环保教育实施策略。
评估环保教育实施策略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2. 研究内容:
校园环保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环保教育实施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环保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案例。
环保教育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环保教育的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中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意识和行为的调查。
观察法:观察校园内环保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
实验法:选取部分班级进行环保教育实施策略的试点实验。
2. 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制定研究计划。
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
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观察校园内环保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记录问题。
设计并实施环保教育实施策略的试点实验。
评估试点实验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校园环保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报告。
2. 提出适合中学生特点的环保教育实施策略和建议。
3. 为校园环保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2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成瘾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及人际关系。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表现及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科学指导。
二、研究目的
1. 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成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心理等因素。
2. 调查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具体表现,如过度游戏、社交依赖、信息过载等。
3. 评估网络成瘾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及社交能力的负面影响。
4. 探索并提出预防和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成果,梳理相关理论和模型。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中学生进行大规模调查,收集一手数据。
3. 深度访谈:选取部分网络成瘾学生及其家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深入见解。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网络成瘾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提炼经验教训。
四、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综合研究报告。
2. 提出一套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3. 制作一套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网络成瘾教育宣传材料。
五、研究计划与时间表
1. 第1-2个月:文献综述与问卷设计。
2. 第3-4个月:实施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
3. 第5-6个月: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
4. 第7-8个月:撰写研究报告与制作宣传材料。
5. 第9个月:提交研究成果,进行答辩。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3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环境保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而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翁,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学阶段是形成环保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中小学环保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旨在探索环保教育在中小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环保素养和行动力。
二、研究目的
1. 分析当前中小学环保教育的现状,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
2. 探索适合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内容和方法,如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整合等。
3. 评估环保教育对学生环保意识、行为习惯及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4. 提出改进中小学环保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环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2. 实地考察:走访多所中小学,观察环保教育的实施情况。
3. 问卷调查:对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环保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4. 行动研究:选取试点学校,实施环保教育项目,收集反馈并调整策略。
四、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中小学环保教育现状与实施策略的调研报告。
2. 开发一套适合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课程和活动方案。
3. 提交一份关于改进中小学环保教育的政策建议报告。
五、研究计划与时间表
1. 第1-2个月:文献综述与实地考察。
2. 第3-4个月:问卷设计与实施,收集数据。
3. 第5-6个月:数据分析与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4. 第7-9个月:实施行动研究,收集反馈并调整策略。
5. 第10个月:撰写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议,进行答辩。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4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医疗服务、军事侦察等。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在于其控制系统,它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任务执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因此,研究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稳定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能够自主完成指定任务,并具备一定的'自适应和学习能力。
2. 研究内容:
分析现有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优缺点,确定设计方向;
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算法;
实现控制系统的编程与调试;
进行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技术路线:
收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算法;
利用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实现控制系统;
进行系统测试,优化性能,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1. 预期成果: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2. 创新点:在控制系统中引入自适应学习算法,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优化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1-2个月):进行文献调研和需求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和设计方案。
2. 第二阶段(3-4个月):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算法,并进行编程实现。
3. 第三阶段(5-6个月):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4. 第四阶段(7-8个月):撰写论文,整理研究成果,准备答辩。
六、总结
本课题旨在研究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引入自适应学习算法和优化控制算法,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系统稳定性。本研究对于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5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图像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识别和分析。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物体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因此,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构建一个高效、准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系统,能够实现对多种图像目标的快速识别和分析。
2. 研究内容:
分析现有图像识别技术的优缺点,确定研究方向;
设计并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用于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
实现图像识别系统的编程与调试;
进行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技术路线:
收集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
设计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用于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
利用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
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优化模型参数,提高识别准确率。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1. 预期成果:构建一个高效、准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2. 创新点:在深度学习模型中引入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利用迁移学习技术,加快模型训练速度,降低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1-2个月):进行文献调研和需求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和设计方案。
2. 第二阶段(3-4个月):设计并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模型参数调优。
3. 第三阶段(5-6个月):实现图像识别系统的编程与调试,进行系统性能测试。
4. 第四阶段(7-8个月):撰写论文,整理研究成果,准备答辩。
六、总结
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和迁移学习技术,提高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和训练速度。本研究对于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6
课题研究目标:
1.中小学生在校的实验活动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存在怎样的关系?
2.同我所进行的“八五”重点课题“学生实验能力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目前中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科学(理、化、生)课程的实践能力是否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3.探讨中小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方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什么是实践能力呢?
一、关于实践能力的定义
目前,关于实践能力尚无统一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实践能力应为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
实践能力可以定义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不从解决问题角度来讲,可以将实践能力定义为:个体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就是将所学知识特别是以间接方式获得的知识,如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一方面,相对学生主体而言,要么实际情况是学生未曾遇到过的,要么实际问题或任务是学生未曾遇到过的,或者是完全未曾经历,或者是部分未曾经历,总之相对学生有新的成分。另一方面,对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在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有提高。实践能力的高低可以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通过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体现。学以致用是实践能力的核心。
二、实践能力的结构
实践能力由哪些要素构成呢?有研究认为,实践能力有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
实践动机是指由实践目标或实践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者内部动力。一般实践能力因素包括个体在实践中的基本生理和心理机能,它不指向解决具体问题,但影响个体问题解决的效果,构成个体实践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专项实践能力因素指个体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专项技能。情境实践能力因素是指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实践者根据自身能力和具体情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恰当地决定行动路线并付诸实现的能力要素。
另有学者研究得出实践能力包括三大要素: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
三、实践活动、实践能力的类别
始于20xx年的中小学第8次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课程如科学课、艺术课、综合实践课,增加了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内容,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能力的评价
实践能力发展具有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和外显性等特征。因此,“它很难用试卷考试衡量高低,只能通过实践活动表现来评价。”有学者做了“考核物理实验能力的笔试与操作考试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高度一致地反映了操作考试与笔试不显著相关,不能用笔试代替操作考试。该学者分析,实验笔试与操作考试不显著相关,主要是因为它的.不同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可作如下对比分析。
实践能力的评价,要根据实践能力发展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创造性地完成一定的任务或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评定现有的实践能力。根据实践能力的结构,实践能力评价只能通过对专项实践能力评价来反映。如果在实验室的环境里,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性问题,可以评定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实践能力。
五、实施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必须经过测量和评价两个阶段。测量为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在测量阶段要获得被评价对象的相应学科参加实验活动的经历和目前所具备的科学实践能力。
我们假设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多寡与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强弱是正相关的;同“八五”重点课题“学生实验能力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学生的实验能力应有所提高;学生现有科学(理、化、生)课程的实践能力已经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在评价阶段,我们要根据测量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得出我们的假设为真还是为假的结论。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7
一、问题提出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那么我们中学生消费水平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消费"这一概念还不是非常明确,从而导致不能合理消费、正确消费。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消费状况,并为同学们提出一些合理消费的建议。
三、研究意义
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消费认知能力。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制定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
(三)采访法:对同学们进行采访。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良好的实施方案。同时小组成员自筹经费由组长保管。
(二)实施阶段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1.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制定调查问卷,设置采访问题,对问卷调查和记录采访做好准备;
2.到学校发放调查问卷;
3.负责采访的同学深入学生进行采访,根据设置的采访问题对一部分同学进行实际采访。捕捉真实信息并随时记录采访的信息;
4.从小组成员处将填好的问卷和采访途中记录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5.把数据交由组长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
(三)总结阶段
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讨论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并得出结论,由组长负责将讨论的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七、条件分析
(一)主观条件:全组成员对课题十分感兴趣、十分积极,团结协作;
(二)客观条件:成员家中有电脑方便查阅资料,实验器材容易找到,实验方案可行,老师十分配合我们。
(三)经费来源:本课题经费由小组成员自筹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8
【问题的提出】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策略,通过不断的重复与练习,从而形成并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的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堂学习习惯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数学学科教育以它独有的优势,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得天独厚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成果。本课题将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
1、环境方面:人的思维的发展,要靠内在的动力,也要靠外在的条件。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充分尊重个性的环境和心理氛围,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针对数学教材的通用性、共同性、简约性而提出来的。
3、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是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应让他们“做数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4、引导和帮助学生将“已知”的数学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数学,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必须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数学《课程标准》思想,在 “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带动下,结合班级及数学学科特点,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构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实施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使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一定的创新动力。据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通过研究,建立民主、宽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想象的精神。
2、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3、通过研究,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4、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养成认真钻研、敢疑敢问、敢冒风险的习惯乃至精神。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课堂学习的习惯。
2、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演绎。
3、弄清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安排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系机理,探究数学课堂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如何设计问题、设计作业、设计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设计、作业设计、活动设计。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的良好情感环境,其次,教师在组织艺术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开展活动,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结论,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最后,要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学会知识的迁移,进行应用性、扩散性实践,自觉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第二,研究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研究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20xx年3月起,至20xx年4月,为课题准备阶段。主要任务:准备材料,校内论证,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请立项。目前,本阶段工作已圆满结束。
第二阶段:从20xx年4月起,至20xx年5月,为课题起步阶段。主要任务:重新审视《课题申报评审书》,进行课题开题论证,制订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从20xx年5月起,至20xx年7月,为课题具体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按计划进行研究,积累研究的过程资料与个案材料,进行课题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情况优化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从20xx年7月起,至20xx年12月,为课题结题鉴定阶段。主要任务: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文章,撰写结题报告、整理成果材料,申请、接受结题评审。
本课题研究拟使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
1、文献法:以经典的创新教育和艺术教育理念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的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2、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3、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揭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预期研究成果】
一、文本成果:
1、《中学生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
2、课题结题报告;
3、相关论文、教学叙事。
二、非文本成果:
1、在学年检测中,班级合格率、优秀率明显高于其他班;
2、学生参加县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奖励等级明显高于其他班;
3、通过研究,努力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数十年历史的集镇中心学校,又是我县课改基地实验学校之一,开展课题研究有相当的文化基础与实验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对数学课堂中的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有一定的研究,曾参加过省级课题一项县级课题的研究,有良好的个人科研习惯与素质。课题主持人具有本科学历、十多年教龄、较强的业务能力、具有较强的思想水平、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组织能力。根据我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对本课题研究必须的物质,学校将给予保障。
因此,本课题研究必将取得预期的效果。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然而在实际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嘴巴很“紧”,不是他们不会说、不能说,而是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被老师批评,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笑话。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严重影响了课堂互动氛围的形成。“口语交际”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学习新课标后,我领悟到口语交际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当前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口语交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口语交际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以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交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具备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包含以下二个方面:
1、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设计;
2、教学效果的检验。
三、课题研究的步聚: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1)课题申报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小组,预选课题组成员,确立实验教师、班级
(4)研讨方案及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开题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2月)
(1)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内容有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内容为参与课题试验学校打下基础。
(2)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小学1至6年级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3)跟踪调查分析。
(4)问题诊断、原因剖析
(5)围绕课题、开展活动、深入研究
(6)课题讨论、研讨、论证
(7)汇编案例、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1)逐步完善,解决课题中还存在的问题
(2)经验交流
(3)收集试验班级教师论文
(4)课堂实录
(5)写出总结和结题报告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10
本课题题目是: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研究的有效途径。
研究内容: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3)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组织分工: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 通过印发《校园文明公约》、《校园文明歌》,召开师生大会,利用班会,晨会,校园小广, 国旗下讲话,出墙报,出专栏,张贴文明标语,出文明礼貌内容的展示版等形式,大造舆 论,使师生充分了解文明礼仪活动的做法和要求,认清其目的,意义,充分认识讲文明礼 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文明进步社会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要求,是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日常行为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基本体现,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广大师生认识到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体制,强化监督,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我校在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下狠下功夫,逐步完善了三项机制,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呈现载体丰富,色彩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态势。
1、建立领导机制。学校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由校长主抓,教室师人人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成立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及成员分别分管学校的一个年级组,活动中要深入下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领导例会制度,每周领导例会时专门部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情况,并定期将各自负责的年级组活动开展情况做以阶段性总结、汇报、交流。
2、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少年儿童学礼仪,用礼仪,对讲文明礼仪的班级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等形式,宣传和推广示范班级礼仪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3、建立教师督导评估机制。将学校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的督导评估,并与教师考核、评优、晋级挂钩。
研究进度:
我校本着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实践育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树实 验形象,创和谐校园’’工作思路,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为切入点,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稳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明确目标,分段实施。
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礼仪的培养,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策化、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礼仪规范。
第二阶段:以家庭礼仪教育为主,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出入有礼,热情待客,礼貌拜访的好习惯,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常主动和父母沟通,正确处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第三阶段:以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师学生逐步养成在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让礼行,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文明习惯伴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阶段:以国际礼仪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文明程度,加大国际礼仪的宣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师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国礼仪,在与外国人交往中都能不卑不吭,知书达理,展现少年儿童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课题创新程度: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利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题目的理由。
研究目标:
本研究目标是积极探索礼仪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开辟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成长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课题研究基础:
1.研究人员精干,业务出众。课题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曾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他们又十分好学、工作热情高。
2.对国内外礼仪教育的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阅读和研究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其教训,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起点。
3.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特色已多年并成为沧县示范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课题组成员中有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项省市课题,均已结题,课题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途径:
1、礼仪教育进课堂。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礼仪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加大礼仪知识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礼仪知识。
2、征集礼仪文章、组织小学生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开展童谣、儿歌创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3、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小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学生、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进学生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互相监督,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4、举办中队会拉练。全校各中对相继开展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文明天使在校园”“文明之花出处开”“文明用语我先行”“文明上网我做到”“礼仪花香满校园”等贴近儿童实际的主题队会,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学生在准备队会,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
5、家校互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送礼仪知识读本,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动员家长和小学生一起学礼仪,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在延伸到学校,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
6、社区实践、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学校不乱扔杂物,一走出校门就有乱扔的现象,对此,组织各班走进社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开展了“我为社区添新绿”“做清洁小卫士”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分配金额: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多年来以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此课题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参考资料,学校并把这一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其它经费上予以保障。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11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研究方案相比,在包含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注重研究阶段的具体日程和活动安排
二、写好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
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
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一)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9、经费估算
(二)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写法是: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如果不准确、不恰当,会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给课题起名称要注意:
(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宁波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宁波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七、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每个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都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要讲清开展本项研究已经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
八、经费估算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其实就是一个探讨高中生对青春文学的一个讨论而已,在这里资料我就不提供了,网上有很多,只要掌握住格式,一切都要解决。我想老师的目的也是通过这个科目来让你们掌握开题报考的写法。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12
一、背景分析: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课程价值,体现课程理念和性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需要,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是发挥地方教 育、教师优质资源,是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的资源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也 是全国性课程改革的新教育名词和研究内容。 体育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文化, 给予人类健身、娱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功能。 花样跳绳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有 4名体育兼职师,期中体育专业教师2名,11个教学班,结合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们 确立开发花样跳绳校本课程。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 性。要创新,就必须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我 校以由点到面再到尖为出发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是体育课, 上好体育课势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 课本。我校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目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 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程。
三、目的
1、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四、原则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智慧和审美道德的培养。 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 发展其特长。
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尽可能 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
1、科学性原则 重视体育学科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民主性原则 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
4、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 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内容
一、二年级学生跳绳兴趣的培养,三——六年级学生花样跳绳技术、技能的培养。
六、方法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七、组织与实验步骤
1、教师每学期应认真书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 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游戏等) ,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 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八、对象
学校全体学生(11个教学班)
九、人员与分工
全校体育老师
十、时间开发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12月
1、组织发动,宣传学习,召开师生大会,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2、教师选课,向学校申请,学生选课。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xx年12月——20xx年1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xx年2月
收集资料:开发总结、案例、论文、备 课等,归档,成果展示。
十一、成果展示
1、老师教案、案例、论文、档案等。
2、学生成果展示
十二、教学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 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7、课程开发教师应有:个人申请、开发纲要、过程记载、学生花名册、点名册、评价体系、实验报告及总结等。
8、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9、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 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13
一、课题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成瘾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因此,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研究目的
1. 了解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
2. 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因素。
3. 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4. 提出预防和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
3. 访谈法:对部分网络成瘾的中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研究计划
1. 第一阶段(1-2个月):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研究框架和方法。
2. 第二阶段(3-4个月):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进行访谈,了解个案情况。
3. 第三阶段(5-6个月):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初稿。
4. 第四阶段(7-8个月):修改和完善研究报告,准备答辩。
五、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详细研究报告。
2. 提出预防和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3. 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14
一、课题背景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环保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环保教育在中小学的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
二、研究目的
1. 了解当前中小学环保教育的实施现状和特点。
2. 分析环保教育在中小学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
3. 探讨提高中小学环保教育效果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4. 为中小学环保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环保教育的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
3. 课堂观察:深入中小学课堂,观察环保教育的实施情况。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研究计划
1. 第一阶段(1-2个月):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研究框架和方法。
2. 第二阶段(3-4个月):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实施情况。
3. 第三阶段(5-6个月):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初稿。
4. 第四阶段(7-8个月):修改和完善研究报告,准备答辩。
五、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环保教育在中小学实施效果的详细研究报告。
2. 提出提高中小学环保教育效果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3. 为中小学环保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 15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部分中学生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导致学业受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形成了网络成瘾的问题。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探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期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因素。
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学业、身心健康及社交能力的影响。
提出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策略。
2. 研究内容:
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网络成瘾相关理论及案例研究。
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文献综述与实践探索。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中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访谈法:与部分网络成瘾中学生及其家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网络成瘾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2. 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制定研究计划。
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综述。
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进行访谈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网络成瘾问题。
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报告。
2. 提出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3. 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11-02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11-02
课题开题报告04-27
开题报告课题03-06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论文课题开题报告12-05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10篇12-07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11篇06-15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15篇11-02
小学生课题开题报告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