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美文

时间:2021-06-29 19:18:27 经典美文 我要投稿

真正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美文

  01

真正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美文

  前几天在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56岁育有一儿一女的母亲,在儿女都成家之后,顶着压力,坚决和丈夫离了婚,原因仅仅是和前夫性格不合,不想再为了儿女苦苦熬下去。

  文末留言里,多是佩服这位母亲勇气的读者。

  因为在世人眼里,一把年纪还离婚的女人往往会被认为是老不正经,或者是作。就连作者的儿子也用“上梁不正”四个字来形容母亲的行为。

  到了年龄就该结婚,结了婚就该有孩子,上了年纪就不该想着离婚,这似乎成了世人约定俗成的标准人生轨迹。

  只有按照这个轨迹生活的人,才是正常的,如果有谁偏离了轨道,就会被所有人当阶级敌人来看待。

  电影《芳华》中的女主角何小萍,因为自己的身世、家境和性格,使得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融入文工团这个对她抱有偏见的集体。

  而被称为“活雷锋”的好人刘峰,本应该是一个讨喜的人物,但他却因为自己近乎完美的善良,遭到了团友们的嫉妒和排斥。

  似乎想要在这样的集体中获取安全感,就必须努力去掉自己鲜明的标签,过着从众的集体主义生活,不过于耀眼,也不过于不堪。

  因为合群,才是所有人的保护色。

  但努力合群的人生,想必该是无聊又无趣的吧。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如果连做自己的勇气都没有,趣味从何而来?

  《无声告白》里的男主角詹姆斯,从小生活的镇子里,只有他们一家华人家庭。

  虽然成年后的詹姆斯顶着“哈佛光环”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但他一直以来与环境的格格不入还是如跗骨之蛆长久地困扰着他。

  而另一位女主角玛丽琳却不一样,她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女性一定要循着传统女性的人生轨迹,倾其所有为家庭奉献。

  所以,玛丽琳一辈子都在反抗母亲为她安排好的一切,并在婚后走上了一条背道而驰的道路:在男性占主导的医疗行业中,成为了一名技艺精湛的女医生。

  如果是你,你更愿意做詹姆斯还是玛丽琳?

  其实,努力合群和做自己,都需要付出代价。

  你想要合群,就需要刻意迎合,付出努力,你想做自己,就要遭受不理解,甚至忍受误解。

  没有哪个选择可以不计后果和代价,但不同的是,前者容易受伤,也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后者容易受伤,也更容易做自己。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过哪一种人生更有趣、更划得来。

  02

  很多人以为,合群就等同于人脉,就是去钻研人际关系。但其实,很多刻意的合群,大都是无效的社交。

  长辈们总是教导,一定要多认识一些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就少堵墙。

  谨遵教诲,参加大大小小的聚会,只要有机会,都应邀参加,主动和人家“认识一下”。

  后来逐渐发现,这样的曲意迎合,失去的其实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就像那个樵夫和牧羊人的故事:

  樵夫和牧羊人在野外相遇,牧羊人手里牵着的羊在吃草,于是拉住樵夫要和他聊天,樵夫停下来和牧羊人唠嗑了一整天,羊吃饱后牧羊人回家,樵夫却空手而归。

  本来樵夫一句“不好意思,我还有柴要砍”就可以拒绝牧羊人,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为了迎合,浪费了一整天的“工作”时间。

  刚刚工作的时候,正好是学习充电的绝佳时期,为了所谓的“人脉”参加一些可有可无的饭局同样是浪费时间,因为这些无效的社交,大多不会转化为真正的`人脉。

  你花时间用真心投入你所有精力,除了感到没那么孤独以外,别无所获。

  就像就像作家杨奇函所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学生,上午围观了成龙的新片发布会现场,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了李泽楷的慈善晚宴,这些能说明什么呢?

  即便是你在朋友圈或微博上向世界人民描述你和成龙,马斯金,李泽楷等多么多么熟悉,但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向成龙要签名成龙保安依旧会拦住你,马斯金不会给你写推荐信,李泽楷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

  并不是你参加了一个饭局,就拥有了所谓的人脉,如果你自身的价值得不到认可,对他人“无用”,别人也不会慷慨地把自己的资源分享给你。

  社交性的饭局说白了就是一种资源交互,你没有可以提供的资源,对方的资源也不会倾斜到你的身上。

  所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效社交上,不如多投入一点时间在自己身上,用暂时没有真正朋友的时间,去完善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圈子不请自来。

  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和心意吸引来的朋友才能长久。

  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有力量得多。

  03

  六七十年代时,北大荒有一名非常“不合群”的男知青。别人打牌的时候他在记单词,别人睡懒觉的时候他早起读英语。

  同行的知青都不喜欢他,觉得他是装深沉,假正经。

  更有领导找他谈话:“你一定要合群,不然会被其他人排斥的。”

  他不听,继续一边干活一边钻研学问。

  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成为一名25岁的“高龄”学生。

  后来,这个男知青凭着出色的英语水平和文笔进入了外交部工作。

  再后来,他当上了外交部部长。

  这名男知青就是王毅。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英雄,永远是孤独的,只有小喽啰才扎堆。

  为什么优秀的人,往往不合群?

  因为他们大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能够在独处的时间和空间里,自由又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内心笃定地去做自己。

  这里说的“不合群”,不是桀骜不驯,更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在支持他人生活模式的同时,保有自己的思想。

  正如《成长词典》中词条“98:羊群效应”里说的那样:我們要意识到,自己的决定不应该建立在“其他人怎么做”的基础之上,尽可能要基于客观事实、先前的经验以及自己的判断。

  这个决策判断的过程,就是独立的批判性思考过程。

  一个优秀的人不但能在群体中保持清醒,更有自己的思想,也更能耐得住寂寞。

  他们并非生活在世界的边缘,只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静静地思考,不断地成就自我,逐渐向着理想迈进。

  合群,才是堕落的温床,淘汰的开始。

  《乌合之众》里古斯塔夫勒庞有段话说得特别在理:人一旦到了群体之中,智力就严重下降,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愿意抛弃是非观念,用智商去换那份让人感到安全的归属感。

  希望还在“努力合群”的你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

  拒绝盲目“合群”,聆听自己的内心,就是你通往优秀的开始。

【真正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美文】相关文章:

真正的人生,是不拒绝成长的邀请美文11-23

美文:真正相爱的人04-06

优秀的人不抱怨美文摘抄07-02

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经典美文04-22

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美文04-22

真正努力的人,都很低调美文07-16

优秀作文真正的人生04-27

熬不起的人生美文07-05

真正重要的是真正重要的是美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