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记录15篇(荐)
数学听课记录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观察,比较发现两颗星星之间的相同之处,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天空夜晚背景,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星星卡片;
经验准备:认识常见颜色,正确点数5以内数量,能辨别图形的大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设置情境,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夜晚蓝蓝的天空中,会有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星星的外部特征,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
(1)、出示一个金色的五个角的星星,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星星。
A、问:它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有几个角?)
B、让幼儿数数有几个角。
C、小结:它是一颗金色的五角星星。
D、这是一颗金色的五角星,它觉得很孤独,想找找朋友,它会找谁?
(2)、逐一出示三颗星星(红色的五角星、蓝色三角形、金色三角形),初步发现它们分别与金色的五个角的星星的相同属性。
问: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星?(什么颜色?几个角?)金色的五角星星愿意和它做朋友吗?为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出示所有的星星,说说、找找喜欢的星星(进一步引导幼儿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特征,为找星星之间的相同之处做准备)。
玩法:
(1)、请一位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星星,其余的小朋友根据他所描述的'星星外形特征摘下相应的星星。
(2)、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描述星星的外形特征,(大小、颜色、几个角,如,金色的三个角的星星,蓝色的小星星)
3、我帮星星找朋友(发现两个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并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1)、说玩法:幼儿人手一颗星星,两两找朋友,说说他们为什么是朋友。
(2)、启发提问:你们为什么找朋友?(因为颜色一样)
(三)、结束部分:
小结后,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老师的声音甜美,开始部分设计的环节很有诗意,情境性很强,吸引住了幼儿,感觉要带我们走进童话般的世界。但在“星星找朋友”这环节时,觉得方法单一了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的趣味性不够强,孩子不是很感兴趣,师幼互动不是很热烈,可否在这环节,设计成不同星星的家,让幼儿找找和自己相同的星星,和好朋友到星星家做客,这样,情境性就更浓点,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点?
数学听课记录2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数学听课记录3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评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课学习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评析: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评析: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 0.75:2。
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三、结论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听课评析: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数学听课记录4
xxxx年11月16日,青岛市高中数学教研室组织全市各高中骨干教师在城阳三中观摩了两节数学公开课。一节是柳老师所讲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是董老师所讲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师生配合默契,学生的情绪高涨,两节课都在和谐、紧张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很多方法与细节的处理,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专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各位老师们的观点与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学案分三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教师于每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案和下节课的预习案;上课时,根据学生自学时提出的问题或教师上课前利用自学检测收集的信息,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答疑,课堂上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长期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不足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所以,人们过多地重视、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过多地依靠教师的能力而缺乏有效的、容易仿效的机制。学案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学案导学”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诱思”为特点的学法指导教学策略体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通过观摩与讨论,我对“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其实现方式有了切身的体会。
数学听课记录5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
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
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三、解决问题,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 (内容见练习纸)
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
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完成P5第1题。
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学生完成P5第二题。
5.动动手:
拿出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收获?
(开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就可以用毫米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板书设计】
毫 米 的 认 识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2毫米=1厘米2毫米
数学听课记录6
在教研会开始之前各位数学数学老师对今天下午刘念老师所讲的关于角平分线的性质的习题这一节示范课提出了一点意见和建议。各位老师都踊跃的进行了发言。
李圆圆老师:我觉得在给出一道习题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己思考,这样的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刘念老师:这道题设置有些难度,需要分析出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但是这道题需要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来做辅助线从而构造出三角形全等,这样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还没有达到,所以就需要先带领学生来分析解题思路,从而来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赵芳老师:我认为第二题所设置的难度要比第一题小,是不是应该把这两道题的位置交换进行讲解。
刘蝶华老师:如果将这两道交换位置的话,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因为第二道题可以变换,就相当于一题要讲四道题,一节课没有办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这节课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因为学生刚从七年级升上来,分析推理能力较差,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张桂梅老师:是否问题过难,作为新老师不知道如何来把握习题设置难度的大小,习题设置的过于简单的话,就会耽误程度好的学生,但是设置的题目过难,程度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会听不懂,习题难度究竟应该如何设置呢?
各位老师经过讨论一致觉得,习题设置的难度应该根据教师所设置的习题课的节数而定,如果新课后习题持续时间短,就要设置相对简单的习题,如果习题课持续的时间较长,就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设置相对较难的习题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拔高提升。
杨艳玲老师:如果是我讲这一道题,我会由结论入手,对这道题进行证明。
张西彦老师:由已知推出结论,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叫做综合法;由结论推出已知,这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叫做分析法,在八年级以及整个初中阶段,我们所用到的一般都是综合法,在高中阶段才会用到分析法,来进行问题的证明。
张桂梅、李圆圆、杨艳玲、苏亚娟、李新蕾、赵芳、张诗宇、郑艳伟这些新老师都觉得学过用角平分线证明三角形全等后,学生还是不会应用,还是用以前所学习的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应该如何来引导学生呢?
宋新海老师: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在前面联系过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的很多题之后,一时无法转变思维,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引导学生用角平分线证明线段相等能简化解题步骤,不断对学生进行强化,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但是这是需要时间保证的。
评课结束后,张力老师作为主讲老师,其他老师积极参与,对十一章第三节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十二章轴对称第一节轴对称进行了集体备课。
张力老师:十一章第三节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很多老师都已经讲过,我就这一节如何讲发表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1、 P19探究中角平分仪的原理,学生要明白为什么得出的AE就是角平分线,明白原理是什么。
2、 在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时,要讲明白为什么要大于1/2MN,而不能小于或等于1/2,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的考点。
3、 P20探究中我认为这个折叠角平分线不要在课堂上折叠,因为这个折痕不明显而且不直观,直接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更为直观。
4、 角平分线的判定重在应用,p21例题要让学生明白这一个同理简练,能简化解题过程。P22练习题其实并不简单,要认真的.分析讲解。P23这道题比较综合,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5、 P21第十题可拓展到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对应边上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线相等。十二题是将十一题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证明十一题的已知条件,但是这道题同样也考查如何根据一句话来找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道题认真讲解。
6、 十二章所有老师都还没有讲到,我就说一下这一章第一节的重点,供大家参考。十二章第一节轴对称分为几个课时,首先是镜子中的轴对称图形如何看,水中的倒影如何看,接着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在整个初中阶段应用非常广泛非常重要,要向学生重点讲解。垂直平分线中辅助线如何做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初接触他们不能理解辅助线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7、 P34练习题的1、2两题其实并不简单,学生还是会定式思维,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教师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用垂直平分线来证明。
8、 在实际问题应用中垂直平分线是一个出题点,要引导学生怎样来根据垂直平分线作辅助线,p37第9题、第11题都是有关这方面的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出辅助线进行证明。
我的观点大致就是这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吕吉新老师:张力老师所说的这些重点比较全面,在备课写教案时不但要将轴对称这一知识点向学生讲解明白,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垂直平分线的含义,以及如何来应用垂直平分线来作辅助线辅助题目的证明。
陈保升老师:在备课时教案的例题,习题课中习题的设置都是要精心准备的,在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的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刘念老师: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希望大家精心备课。
数学听课记录7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圆锥形的
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
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
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
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
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
(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
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
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
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 (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
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
7. 练习(口答)
(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 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运用公式,拓展训练
1.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
2.做“练一练”第1题。
(1)指定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判断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圆柱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积大。()
(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
4.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① 谁能说一说做第2题的思路?
② 计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5.完成练习八第2题。
(1)学生尝试做题。交流解答方法。
(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3)做实验加深理解。
6.考考你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2厘米。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多少?
7.现在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与心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八第1、3题。
数学听课记录8
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提问:(1)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提问:(2)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提问:(3)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 简单认识钟面
(第一环节采用观察与提问的形式)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1)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2)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提问:(3)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提问:(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第二环节 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第二环节采用课件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
(1) 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 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第三环节 认识整点
(第三环节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
(1)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 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 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3、新课巩固
(1) 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 “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
(1) 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 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5、课堂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会了认识时钟,知道了什么是分针、什么是时针,学会了认识整点。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同时出示课件上的图片,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伴随《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出教室)
四、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按照讲授型教学实施步骤来设计的,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三个环节)――巩固新课――游戏活动――本课小结,为了避免讲授过程的枯燥,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讲授的三个环节逐层深入,在巩固新课和游戏活动中,就充分发挥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作为讲授的补充,寓教于乐。
数学听课记录9
3月14日上午中心小学在城关小学开展了“我在国培中成长”观摩课教学活动,我听的是石岭小学董玮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和旗山小学方修宝老师的《顽皮的杜鹃》,因为我任教的`是小学数学,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对方老师的这节音乐课不敢妄加评论,我想就董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谈谈心得体会。
这节课的优点:
第一,这节课是借班上课,董老师在上课前和学生进行亲切友好地交流,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直呼其名,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一下子接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后面上好课作好了准备。
第二,董老师自始至终以鼓励、引导学生为主,精心设计问题串,实现问题驱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落实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
第三,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探究的收获,“鱼”和“渔”兼得。董老师让学生采用量、拼、折的方法让学生一一展示探究结果,显得科学严谨,这才是对探究学习的正确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第四,董老师在这一节课之前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位学生都准备了材料袋,课件制作完善,可以说这些为上好这节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形式丰富多彩,难易程度拾级而上,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足之处:语言不够科学,如在解释什么是内角和时,有些学生可能对什么是内角含糊不清,这时老师有必要强调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指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度数之和,也可以在图上标出来,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又如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和时会出现误差,老师应该及时作出解释说明,不要让有些学生心存疑虑听课。另外,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节奏有些快,老师对学生的突发语言状况也未作及时评价。
不管怎样,这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是一节值得肯定的观摩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数学听课记录10
授课教师:
xx
科目:
数学
听课时间:
20xx年11月28日
课时:
一课时
课题:
轴对称图形
听课地点:
第一小学
班级:
六年级
课堂教学纪要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竞赛形式:请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片,剪出圆片
2、观察剪出的圆的形状是怎样的?
生:是对称的
3、演示播放课题,要求学生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4、师演示图形,得出对称的图形。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才是轴对称图形?(强调完全重合)
5、再演示一次,又让学生自己归纳。
生:相同。
6、理解轴就是一条直线,演示画轴的形状(一画一点)
强调跟虚线的'形状分开。
7、学生动手操作。
8、怎样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出示另一位学生的作品,观察。
师:一个图能不能有4条、2条对称轴呢?
生:可以。
三、巩固练习。
四、
1、课件出示图形让学生判断。
2、生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剪画图形。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数学听课记录11
20xx年10月13日至15日我参加了在昌邑市举行的潍坊市初中数学优质课的听课学习活动。3天时间由各县市优秀数学教师展示的20节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数学是有趣的。
长期以来,数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的结果,轻探究的过程;重反复的练习,轻情感的满足……这一切,使我们学生对数学很难激起兴趣。他们感到数学是枯燥的、烦琐的,数学几乎等同于做题,而且没完没了。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使他们感到数学是有趣的。在高密李淑香老师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一节课中,李老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非常具有挑战性,题目是这样的:有一次阿凡提去见国王,要求国王答应他提出的几个要求,国王说,如果你能站在距离我 个单位的地方回答出我的问题,那么我就满足你的要求。聪明的阿凡提发现国王的房间是用正方形的地砖铺设的,于是阿凡提很快找到了这个位置,而且回答对了国王提出的问题,于是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同学们,你能当一次阿凡提吗?问题给出后,学生的热情非常高,因为阿凡提这个形象已经成为聪明的代名词,学生一听当一次阿凡提,向阿凡提挑战,充满朝气的初二学生谁不想一展自己的风采呢?一个巧妙的问题引入,把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起,你还用担心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吗?这就是老师的智慧,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多提供一些既能学习到数学知识,又让学生感觉有趣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与魅力。
2、数学是简单的
领略到大师的教学艺术,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智慧,听到了富有思想的回答,让人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同时也忍不住为老师的教学喝彩,因为他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简约及威力,让孩子们触及到了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内心发出强烈的震撼。让孩子们觉得数学的简单,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是还原数学最朴素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释放孩子的潜能。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设计才是最关键的。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昌乐的孟宪栋老师在讲解完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规律后,安排了一个玩扑克牌的游戏来巩固法则,老师规定游戏规则: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任意抽取几张扑克牌,请小组的其他同学判断牌面上几个数的乘积的.符号,抽到红色的规定为正,黑色的为负。当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扑克牌后,各个小组活动很热烈,而且当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明显的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比活动前活跃了很多。游戏中也可以学习数学,数学知识可以通过玩游戏来解决,我想这种方法非常适用刚升入初中的同学,我相信参加那堂课的同学永远都不会忘记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的判断法则。
3、数学是鲜活的。
现代数学观认为:教材处理的核心总是是从学科世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鲜明的现实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我们应不断攫取生活中的新鲜素材来充实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在这方面,所有的老师都做的很好:将扑克牌引入课堂,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简单形象;将游戏引入课堂,使得呆板的数学学习过程生活化;在数学老师的学案上,小鸟从一棵大树飞到另一棵大树,使伟大而神秘的勾股定理变得那么平易近人;帮阿凡提回答完问题,同学们又和老师一起来帮蚂蚁找到爬行的最短的路线,让人感觉不像是在上数学课,反而像在社区搞活动……,这些鲜明的生活素材,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
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的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数学听课记录12
1、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讨论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3、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5、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6、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7、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8、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9、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10、X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十一、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11、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2、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13、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14、3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15、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6、“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17、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通过回忆老师说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18、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9、X老师的《分式的通分》,通过类比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X老师恰当地采用了这一点,值!教师示范——-学生板演——-巩固练习的过程清晰且训练较具体,巩固及时。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意细节,另外也多了一点严肃,少了一点轻松。
20、X老师在课堂上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21、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22、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23、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24、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25、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26、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7、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8、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29、语言富有情趣,给人的感觉很亲切教态恩好,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求知欲,对数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很好,该老师的提问也很到位,在同学产生疑问的时候也引导的很到位,课件做的也非常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会避免小朋友做与课堂其它的事情,而是去仔细的观察课件,思考问题,唯有一点点不足的地方就是课件有点小小的问题。
30、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古诗赏析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31、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32、小学语文听课评语评语。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33、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34、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35、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36、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7、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38、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39、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40、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41、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42、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43、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4、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45、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46、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堂容量适当,符合学生认知;能有效创设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师生生生互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学生参与性强,气氛融洽。
47、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由浅入深。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但师生双边活动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板书工整有条理,分析透彻,提示恰到好处。但二倍角的相对性要着重强调。
48、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9、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50、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教学中无科学性错误,详略得当,布局合理,字迹工整规范。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
51、教学目的全,准,科学性强,切合实际。教学重点明确,突出重点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难点找到,解决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内容信息量最大,教学结构安排科学,从容自然,有张有弛。教学过程体现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积极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调动了学生。教学方法灵活有效,课堂反馈渠道畅通无阻,形式多样,方向多维,矫正及时有效。
52、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课,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
53、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安排容量适当,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讲授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得法,总结归纳反馈等过程及时到位。
54、刘老师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55、许老师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
56、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公因式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57、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58、教师讲授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分析到位,基本功扎实,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考积极;教学设计合理、科学,教学要素配合默契,各种关系处理得当。
59、本课从书法欣赏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传授形式多样。
60、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较好,过程操作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分层教学,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作业的设置,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符合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智发展规律。教学过程清晰,能引导学生先想再算,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语言简练,平时扎实有效的教学工作在本课中初显成效。
61、教学设计合理、科学。课堂容量适当,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的知识面广,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心理特点透彻,到位,让学生能深入其中,听的津津有味。课堂的民主意识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积极主动。
62、老师对新授课的课堂授课模式掌握的很好,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导入)和知识掌握的过程。教师激励评价学生语言精练、亲切、得体,过渡自然,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新旧知识迁移)学数学的方法,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如果能联系实际,丰富多媒体内容,会更精彩。
63、教师授课仪态大方、声音清晰洪亮。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年龄大小、知识接受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因素,教师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学生能够按照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思考、交流、合作、演示、实验等活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64、教学目标正确、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要求,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全面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好。
65、教学目标正确、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创设模拟课文情景,让学生自主表演,能够深刻体会文中人物特点和心理特征,学生能主动学习。
66、教学设计合理、科学。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熟练。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师生互动氛围好,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积极回答问题。
67、知识面广,教态亲切和蔼,与学生互动好,启发式、讨论式恰到好处。教学重点突出,课堂容量适当。课件制作有效到位,帮助学生更好学习。
68、教态亲切,语音清晰,讲解层次性较强,推理正确,能突出重点,课堂严谨,解题思路清晰,教学方法使用得当,目标设置准确,内容安排合理,有思想教育的内容。结构完整时间分配合理。
69、教学中在设计、实施、内容符合课程目标,包含若干有效教学的要素,有目的性。环节设计合理,知识衔接自然,严谨流畅,疏密有致。能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积极推进学生自主活动。教学经过了认真的设计,教师能较好地实施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知识的运用和技能训练,注重能力培养。
70、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预习要求适当、贴合学生实际,有一定自学要求,高而不高。学生思考积极,课堂气氛非常好,回答踊跃;教师讲授环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完成目标情况良好,课堂效率较高;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71、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堂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授语言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72、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操作演示正确规范,课堂容量、密度适当,符合认知与发展规律。能有效地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启发得当,发问有利于学生思考,学生练习充分,作业量适当。
73、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思路清晰,所教知识准确;从实际出发,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讲练结合;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非常具有亲和力,教学效果较好。
74、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课件使用正确恰当,能有效配合学生的学习。创设模拟面试情景,老师能进行适当的点评,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师知识面广,态度和蔼可亲,语言规范、流畅。
75、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76、“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77、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78、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79、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80、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81、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82、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83、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
84、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85、教学基本功尚可,能利用对话,播放录音,观看录像片断、图片等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86、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87、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88、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9、本节课实际上不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只需要引用多媒体课件就足矣。
90、课堂教学方式较传统,希望年轻教师要大胆探索、大胆改革。
91、建议:①板书;②引导学生做笔记;③教学节奏感的控制(“激情”);④注意答案播放时机的控制;⑤多“靠近”学生,加强交流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92、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主持分组抢答活动,促进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采用激励式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溶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93、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系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能与考纲中的考点紧密联系,针对性较强。
94、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能拓宽课本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95、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96、教学设计能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课堂氛围生动,活跃轻松(教师的表情亲近感)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97、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98、教学设计思路总体上较清晰,能通过创设例情景,学生探究实验及“活动”等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讨论数据处理,培养学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99、能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100、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
101、能通过创设例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102、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103、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扎实。
104、教学设计思路尚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过渡语言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来展现教学设计,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05、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06、能创设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107、体会:利用例贯穿于英语教学中,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及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
108、能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09、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控制课堂节奏、语言节奏。
110、教学方式较传统,应利用例引发同学思考、讨论,活跃同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且课堂教学实施较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112、倘若更好把握语言的节奏、情感,鼓励更多同学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性,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113、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
114、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15、能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录音→录像片段)→资料库。
116、建议:注意语速、节奏以及过渡性语言(数学的逻辑);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课堂容量较大;注意板书;小游戏→亲身体验(与实际相结合)→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能利用课件展示示意图、实验过程进行直观教学,较好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能利用点拔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的效果。
117、能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片段,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习理解课文打开“方便之门”。
118、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亲身”体验)。
119、能利用课前演讲及课文资源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数学听课记录13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听课反思】
教师不必作秀,因为新课程需要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两个教学细节我是记忆深刻。其一是选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有那么的同学举手想要读一篇课文。但是这位教师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选了,她之所以没有一下子选择课代表来读课文,估讲也是想制造一种气氛──一种大家踊跃举手的感觉。最后仍就选课代表来朗读,而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一起看着书听课代表读书。就这个教育细节,我有些意见。教师的这种行为里边有虚假民主的'成分,请一位同学来读整篇课文值得商榷,可以请几位同学分别部分自然段也许更好。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也比较广,可以从刚才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一些。虽然是公开课,在考虑阅读效果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教师在出示问题的时候对同学说: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意)。但是看着上面这三组问题,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学生提出来的。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提的问题不会全部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只会部分含概。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是以询问式居多,他们的提问只不过是想向老师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数学听课记录14
上课教师:张慧
上课内容:鲁教版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节
上课地点:初一教师
听课参加人员:赵校长、王校长(业务校长)、董主任(教导处主任)、王瑛(语文组教研组长)、李莉(英语组教研组长)、刘岩(政史地组教研组长)、郭慧(理化生组教研组长)、任凭(音体美组教研组长)、刘霞、赵燕、马元峰
评课过程:
1、 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 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 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 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 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 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 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 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3、 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4、板书(略)。
数学听课记录15
听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引入
师:一个夏天上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到武汉动物园,那里的风景可真美,就是天气有点热,他们决定买冰淇淋。大头儿子来到冷饮店,看见两种冰淇淋。一种圆柱形的,2元一支;一种圆锥形的0.5元一支。大头儿子摸摸脑袋,不知买哪一种既经济又实惠的冰淇淋,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2.引入新知
(这时学生争论不休)
生1:他应该买圆柱形的,圆柱形容量多些。
生2:他应该买圆锥形的那种,因为那种经济些。
生3:我们不能盲目下决定,不要看其外形,圆柱形哪种虽然多些,但它比较贵,圆锥形那种少一些,但它经济,所以我们还要调查调查。
生4: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对,我们应该算出圆柱形那种和圆锥形那种的容量各是多少,也就是要算出它们体积是多少才能决定。圆柱形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呢?
师:同学们都很棒,为了帮助大头儿子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猜想。
师: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我想圆锥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生:不可能,因为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高”,而圆锥的形状与圆柱的形状虽然有相同的地方(底面是圆形,也有一定的高度),但圆锥的上部是尖尖的,而圆柱上部也是一个圆形。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肯定与圆柱的体积”有一定的联系。
2.实验验证猜想。
师:好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全班一起:想)现在老师请你们拿出各自准备的学具,每4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发一份实验报告,你们边实验,边填写报告单。
师:能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1:我们用圆锥盛满沙子往与它等底等高圆锥里倒了三次才倒完,这说明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2:我们用圆锥盛沙子往与它等底不等高圆柱里倒5次才倒完。
生3:我们用圆锥盛沙子往与它等高不等底圆柱里倒7次倒完。
……
师:刚才几个小组汇报得很好,为了使大家刚才做的.实验更清楚,更准确,老师用红色代替沙子进行实验,注意:老师拿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3.推导圆锥的体积。
(1)师:根据实验,你们一定有办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1:我们把圆锥体积用字母“V”表示,所以V= 1/3V
生2:这个公式中有两个字母“V”不能正确表示出来,由于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所以
V= 1/3sh(教师板书)。
师:这位同学真棒,下面还有同学看着这个公式用一句话叙述一遍吗?
(2)智慧老人眨着眼睛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生1:这句话是对的。
生2:不对,因为圆柱和圆锥不是等底等高(全班鼓掌表示赞同)
师:我们知道了怎样求圆锥的体积,那么假如圆柱形冰淇淋和圆锥形的冰淇淋是等底等高,你们说大头儿子买哪种合算呢?(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答案)。
师: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3)运用公式,出示例题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和圆锥: V圆锥=1/3V圆柱=1/3Sh
底面相同。它们的高也相同
听课评析:
使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使同学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数学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数学听课记录12-26
【必备】数学听课记录10-14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08-30
(集合)数学听课记录10-30
【热门】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1-03
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10-16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华]10-29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优秀)10-29
怎么写数学听课记录02-20
数学听课记录(精选25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