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精选6篇)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 1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受到文人的青睐。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月的诗句?
学生交流。
这节课,让我们学习《记承天寺夜游》,看看在苏轼笔下,又是怎样一幅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二、朗读
1.老师配乐范读
2.读准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学生朗读,同学评价。
三、译读
1.对照注释,独立翻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
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
欣然起行——欣欣然张开了眼
盖竹柏影也——盖一癞蛤蟆
月色入户——足不出户
考查学生翻译情况: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句子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整体感知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补充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罗织罪名,投入监狱,险丢了性命。四个月后,……
五、局部探究
1.哪些语句体现了他“闲”?
2.苏轼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念无与为乐者——欣然——怀民亦未寝
3.你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文中美好月色?
4.提问:空明,仅仅写月色吗?
5.你看到了一个有怎样生活态度的苏东坡?
补充资料:贬官诗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吃长作岭南人。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 2
引入环节
问题导入:李老师从题目入手,提问学生:“从题目看,本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这件事有什么特别的?”学生回答指出时间和地点的特殊性——夜游承天寺。
师范读与正音:随后,李老师进行了师范读,学生正音后朗读,同时思考为何选择夜游。
课文解读
翻译与概括:学生以原文回答并翻译关键句,如“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李老师概括出“夜游”的目的是为了寻人共乐。
景物描写:学生继续翻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明确内容上的共游、月色、竹影。技法上指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比喻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情感分析:师生讨论得出文章情感的主调是“轻闲”,但情感复杂,包含贬谪的悲凉和夜游的愉悦等。
教学重点
朗读指导: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节奏和停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
景物特点:总结景物特点为“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并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拓展与延伸
文化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贬谪经历及“三苏”的文学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境。
炼字赏析:对关键字如“入”的赏析,探讨其拟人色彩和表现作者难眠、失落的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 3
课程主题:
理解与分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听课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授课教师:
XXX老师
课程要点:
1、背景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贬谪惠州期间,表达了他在夜游承天寺时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2、文章结构:
文章开头描绘了夜游的背景:清冷的夜晚和幽静的寺院,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中间部分通过诗句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色,以及苏轼心境的变化。
结尾部分升华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3、主要内容分析:
苏轼在夜游承天寺时,与朋友一同欣赏美丽的月光,享受宁静的夜晚。
描写了月下的古寺、松风、清泉等景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其豁达的心态。
通过“月光”和“松风”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4、语言特色:
文中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富有诗意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如“月照松间影,风摇竹外声”,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5、主题与思想:
文章传达了“人应随月而动”的哲理,强调顺应自然、放下烦恼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苏轼面对贬谪时的乐观心态。
6、课堂互动:
听课期间,老师鼓励大家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同学们讨论了文章中的意境,以及苏轼如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
7、总结与感悟: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才华。
文章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个人反思:
今天的课程使我更加理解苏轼的文学魅力与人生哲学。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融入更多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用文字去表达内心的感悟。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 4
引入环节
独特视角:大老师从文章的两点奇怪之处入手,即全文无声和标题不常规,引导学生思考。
苏轼风评:列举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猜测共游的典型意象——月,以李白《静夜思》引入月光的特点。
线索分析
月为主线:明确“月”是本文的线索,贯穿记叙、描写、议论三个环节。
字句赏析:深入分析“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的“入”字,探讨其表达效果及背后的情感。
深度挖掘
心境空明:强调不是水空明,而是心境空明,只要内心安宁,处处皆是好景。
收束总结:以《自题金山画像》作为收束,点破苏轼精神的可贵之处,引发学生共鸣。
总结与反思
教学亮点:两位老师均注重学生的朗读与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深入的`字句赏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文化背景,使课堂内容丰富而深刻。
改进建议: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能需要更加聚焦教学点,避免内容过于庞杂。同时,可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 5
一、听课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二、授课教师
xxx
三、授课班级
xx班
四、教学过程记录
导入新课
教师以苏轼的诗词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引入课题,让学生回忆苏轼的其他作品,从而引出《记承天寺夜游》。
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全班齐读课文,巩固朗读效果。
理解文意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重点解释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学生结合注释和教师的讲解,自主翻译课文,遇到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抽查学生的翻译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赏析课文
教师提出问题:“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然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旷达心境。
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比喻句的生动形象和作者的巧妙构思。
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苏轼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境界。
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 “闲人” 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让学生明白 “闲人” 不仅指清闲之人,更指有闲情雅致之人。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并写一篇关于月夜的.短文。
五、听课体会
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讲解课文时,能够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注重朗读和理解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赏析课文环节设计合理,问题引导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拓展延伸部分内容丰富,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对苏轼的作品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能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的讲解和朗读占用了较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 6
一、课堂引入
李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从题目看,本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这件事有什么特别的?”学生回答指出时间特殊(夜)和地点特殊(承天寺),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朗读与正音
李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学生随后进行正音朗读,确保对文中字词的准确发音。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帮助他们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三、内容解析
起因探究
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夜游”的原因,学生通过原文回答并翻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李老师概括指出,夜游是为了寻找能够共乐之人。
共游场景
学生继续翻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通过这段描述,学生明确了文章共游、月色、竹影的内容,并体会到文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比喻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景物特点
李老师总结景物特点为“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并引导学生分辨文章各部分的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议论。师生讨论得出文章情感的主调为“轻闲”,但情感复杂,包含贬谪的悲凉和夜游的愉悦等。
四、重点词句赏析
李老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赏析,如“月色入户”中的“入”字,为什么不是“映”或“照”,通过讨论明确其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表现了月色缓慢进入的动态和作者难眠、失落的情感。同时,对“空明”一词的挖掘,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而非单纯的景物描写。
五、情感与主旨
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通过讨论,学生明白苏轼在贬谪期间虽然遭遇困境,但内心依然保持豁达和乐观,能够在月夜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是文章所要传达的。
六、课堂总结
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包括知识的积累、诵读的基础和审美鉴赏的能力。同时,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感悟和反思,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课后作业
李老师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八、听课感想
李老师的这堂课非常成功,她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和主旨。整个课堂流程清晰,环节紧凑,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活跃。同时,李老师注重对学生朗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反思202-25
记承天寺夜游02-20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课堂流程记录10-30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记承天寺夜游的心境11-01
记承天寺夜游段意01-06
记承天寺夜游评析10-14
记承天寺夜游作文【经典】12-26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