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1
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
1.读课题:谈话:以前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采用哪些策略?
【板】画图、列表、操作
2.飞镖激趣:如果让你来投一次,可能得几环?【板】10、8、6、0
列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为什么要把它们列举出来呢?
3.揭示课题【板】一一列举
回顾旧知:【课件】认识小数和四年级搭配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谈话:用一一列举的策略玩中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1.教学例1
师:苏州乐园的管理员王大叔家想在一块空地上围一个花圃,他用什么来围呢?
解决18÷2=9(米)
周长一条长宽之和
(1)四人小组研究、操作。可以用你熟悉的方式探究,如画图、列表,有困难用小棒围围看。将你的想法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投影展示作品(巡视中选择学生三张作业纸:不全、全而无序、全而有序),填到长5米宽4米时,追问:还有不同的围法吗?为什么?
重点交流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与上一张比较好在哪里?有顺序地列举有什么好处?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有序
明确:不重复、不遗漏也是一一列举策略的基本要求。
(3)屏示:直观图形与有序表格,初步感受有序的优越性。
伺机比较表格:
长(米)8765
宽(米)1234
长(米)8765
宽(米)1234
引思:都有序思考,你喜欢哪一种(更合理容易些)?为什么?
感悟:从宽最短1米,也就是长最长8米思考起比较方便。
如果你是王大叔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为什么?比较:是最大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课件】
观察图和表格:4种围法中什么没变,什么发生了变化,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4)小结:屏示后读一读【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长和宽差的越大,面积就越小】有序的列举不但能找全答案,也更容易发现隐藏的规律。(说得真好,你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
2.教学例2【改编题】苏州乐园的游乐场
“最少可参加1项,最多可参加3项”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不参加呢?
(1)练习纸独立尝试:提问:你准备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接着你能用你喜欢的的方法一一列举,你觉得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三种分类
(2)全班交流,投影展示。(画图连线、字母或数字列举、接近列表的形式)
(3)逐步完善列表的策略,体会表格清晰、简明特点。
【课件展示】用打钩的方法列举的过程
提问:从表格上怎么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玩法?(一列就是一种)
(4)小结:刚才同学们的尝试都很有创意,但是不管用哪一种形式来列举,都要怎样?当情况比较复杂时都是——先分几种情况去考虑,即分类去思考。
【板书】:先分类
三、比较反思,感悟策略。
我们解决了围花圃和游乐场的问题,一一列举的策略好不好?什么时候用?(答案多种时)比较:两种一一列举有什么不一样吗?
四、辨析应用,优化策略。
1.放手尝试解决飞镖问题:“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思考:读题,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要不要分类?可以怎么分类?两次的环数能否通过计算来列举呢?(引导到算式列举更简单实用)
【预设】一种分类:两次同一环,两次不同环
另一种分类:最好成绩10环、最好成绩8环、最好成绩6环。
但注意不能交叉划分。分类列举后因题目实际情况也有可能重复的,即列举情况与答案是有差别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题:将“投中2次”改成“投了2次”,又增加了哪几种分类情况?你会继续一一列举出来吗?
2.练习第1题。苏迪广场是1路游览车和2路游览车的起始站。1路车早上6时20分开始发车,以后每隔10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早上6时40分开始发车,以后每隔15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车几时几分第二次同时发车?
1路车6:20
2路车6:40
你会找第一次发车时间吗?顺次第三次?第四次呢?
【板书】:先列举,找规律
3.{机动}练习第2题(改编成马戏团演出时间)。
精彩的动物表演就要开始了,已经知道上午表演了四场:9:00、9:40、10:20和11:00,那么下面哪个时刻也正好是一场表演的开始时间?
13:0014:4015:4016:00
将表格简化成流程图。
【板书】:先找规律,再列举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根据板书回顾我们这节课是怎样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
五、练习作业
{机动}自主探究:小明用2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请有序列举)(表略)我发现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先分类一一列举10、8、6、0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18÷2=9(米)
(先列举,找规律周长一条长宽之和
先找规律,再列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小练习姓名:
1.绿化管理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我想画图:
也可以列表试试:
长(米)
宽(米)
2.游乐场有三个游乐项目可选择,空中飞人、天旋地转、豪华波浪,最少可参加1项,最多可参加3项,有多少种不同的游乐方法?
思考:可以分成()种情况,再用你喜欢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
一共有()种游乐方法。
3.苏迪广场是1路游览车和2路游览车的起始站。1路车早上6时20分开始发车,以后每隔10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早上6时40分开始发车,以后每隔15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车几时几分第二次同时发车?
1路车6:20
2路车6:40
4.精彩的动物表演就要开始了,已经知道上午表演了四场:9:00、9:40、10:20和11:00,那么下面哪个时刻也正好是一场表演的开始时间?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2
3、揭题。
师:大家口算90÷3、42÷2很快,像81÷3、52÷2这两题口算起来就有点难了,不太方便,以后碰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该怎么办?
生1:可以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知道结果,可以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么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师:那么笔算52÷2=的竖式到底该怎么写?我们还是借助小棒分一分,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么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多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起后再平均分成2份。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竖式。分两步:先把5捆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得到2捆,也就是十位上的5除以2商几?写哪儿?为什么?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12除以2商几又写在哪儿?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么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
2、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学习例1。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现在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么没有拉下来的数?
4、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己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
2、辨析练习:“判断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26÷284÷656÷775÷366÷664÷4
85÷591÷755÷564÷856÷2
四、综合应用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2、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笔算时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两个知识点,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形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3、安排学生安安静静的看书这一环节,令课堂上动静结合。使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内化所学的知识,并及时总结算法,加以归纳和概括,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
4、练习设计把知识线与情感线串起来。基本练习三题中以新带旧,不但及时强化了新知,也复习了旧知,沟通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判断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建议:
1、可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天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2、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3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
要求: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体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3.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4
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示,圆满结束。纵观整个展示课,我感觉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反思整个展示课,我认为成功与缺憾并存。下面以宁晓英老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我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优点:
1、注重实践,形成概念。
宁老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用教具“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老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老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学生学的主动,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老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老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老师仅仅限于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而没有设置对比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教学,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3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能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旧知
1、请你说出徐老师站的位置?
2、引导学生用指南针找北方,说出南北、东西两对相反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深化认识
1、指名指出北和南,并说说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2、小组合作:顺时针找东方
一个小组汇报后教师分析。
3、转换观察点,问:北方向在哪?找出后学生齐答其它三个方向。
4、三个点的北方向有什么相同点?指向哪?
5、师小结:这说明北方向是一致的。
6、猜C点的北方向和A点的北方向?
7、让学生贴出北方向。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小组活动:找出你喜欢的点指出东、南、西、北。
根据观测点的不同找准方向。
2、全体做游戏:
(1)明确要求。
(2)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找方向。
(3)分组展示,体验成功。
四、总结质疑,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拓展延伸。
分析:
1、徐平老师的这节综合实践课《认识方向》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得比较好。徐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找方向。
2、教师的语言精炼,教态自然,和蔼可亲,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能恰当地运用教具和学具创设情景,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加深对方向的认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上得很成功的!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7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回忆一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认识年、月、日。(板书课题)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来。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认识年历:
1.师:认识时分秒要看钟表,认识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历)
这是一张20xx年的年历,(课件圈出老师自己的生日)课件上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这一天可能是老师的什么日子?是几月几日?
2.生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书上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打开数学书P17,圈一圈。
谁能从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1到12这些大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每个月里的数字呢?
3.师: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指名说一说,找一找。
师: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先说一说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再找一找。
教师可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4.小结: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时间单位。
三、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观察各年年历,获得年月日的知识。
师:观察书上的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12个月时,师引导:年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几个月?每年都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学生回答每月的天数时,师引导: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板书:31天、30天、28天)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非常喜欢爱动脑筋的你们。
2.整理每月天数,认识大小月。
师: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来整理一下吧。填写表格。
一起来把整理的结果说一下。集体交流,师把表格填完整。
师:谁再来看着表格说一说一年有多少个月?
师:观察表格,每个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几个月?30天呢?还有呢?
课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28或者29天)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课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课件:小月)。还有一个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谁再来说说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书同课件)
请大家给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是这样涂的吗?数一数大月、小月各有多少个?
师:2月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个大月,多少个小月?还有1个二月。总共是12个月。
3.记忆大、小月。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观察这张涂色的表格,找找规律。同桌商量一下。
(1)儿歌记忆法:“要找大月你记住,7、8两月挨着数;7月以前找单数,8月以后找双数。”
生读一读,理解。记住这些大月后,其它除了2月就是小月。
(2)拳头记忆法:结合课件介绍拳头记忆法,拳头鼓起来的地方是大月,凹进去的`地方是小月,2月也在凹进去的地方,但不叫小月。
师引导学生用拳头记忆;生自己练习一遍。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儿歌边做边念: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四.计算一年的天数。
20xx年的二月有几天?20xx年全年有多少天呢?我们来算一算吧。
学生计算一年的天数。交流算法,可以连加,可以算出7个大月和4个小月的天数,再加2月的天数。
五、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思考,在P17用彩笔圈出国际儿童节、国际劳动节和我国的国庆节。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下面的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分别是几月几日?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六、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1、我会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8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5)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2、手势判断,并说理由。
(1)两年是23个月。()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3、思维训练:
小丽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正好是62天。她在奶奶家可能住了哪两个月?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8
师出示幻灯片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长大了当一名质检员,有2个乒乓球,其中有一个不是2.7克,次品较轻,怎么找出这个次品?
师:什么是次品?
生:次品是偏轻或偏重,只要没达到2.7克,都是次品
师(拿出两个乒乓球):你知道那个是次品吗?
生(齐):不知道。
师:放在那里我们能不能看出来呢?
生:①脏的那个。②烂的那个。
师:那么我们就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是什么呢?
生(齐):天平!
师:谁来说说给你一个天平,你会怎么办?
生:用天平秤,一边放一个乒乓球。
学生上讲台扮演天平,两只手当作天平的两个盘,学生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
师:同学们,你们看后认为那边偏轻呢?
生:手在上面的那边偏轻。
师:左边翘起来了,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要轻一些,轻一些就代表是次品。
师:我们用天平来秤物体,一边高一边低,说明有一个是次品,如果两边都平衡了的话,有没有次品呢?
生:没有。
师:那么两个大家会不会找?
生:会。
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两个乒乓球怎么来找次品。
师:这是两个乒乓球,那如果三个乒乓球又该怎么找呢?
生:秤两次。
师:那刚才我们用了几次找到了次品?
生:一次。
老师利用幻灯片演示怎么来秤。
师:那三个乒乓球,我们把它分了几份来秤的呢?
生:三份。
生:盘子一边一个,还有剩下的一个,所以是分成了三份。
师:分成了三份,怎么秤的'呢?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如果平衡,那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轻的那个就是次品。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9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
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10
2、关系:大苹果每千克价格比小苹果贵3元。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假设小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步表示大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种方法
第一步:假设大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第二步表示小苹果每千克的价格
3、总结:
先假设字母(大胆)
再表示关系(小心)
六、回顾与总结:
1、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3、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11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12
(一)
师:一走进咱们四(九)班,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温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的同学用热情的话语问候我;有的同学用甜甜的笑脸迎接我;还有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面对我,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之旅。首先让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数学功底。(出示课件: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生:括号里最大能填7。
师:为什么想到填7呢?
生:因为316里面最多有7个40。
师:说的真好,老师想请几的个同学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后面几题。
师:看来这几道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请再看几道题,你们能快速的说出商是几吗?(出示课件:想一想,商是几)
生:商是8。
师:为什么想到商8呢?
生:因为165里面有8个20。
师:165除以20商是8,那么175除以20185除以20商分别是几呢?
生:8和9。
师:除数都是20,为什么165除以20175除以20商是8而185除以20商却是9呢?
生:因为165175里面最多都有8个20,而185里面最多却有9个20。
(二)学无止境
1.学习例3(1)
师:说的太好了,看来咱们四(九)班的同学数学功底的确很扎实,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你们到商场逛逛,这是一个文具专柜(出示课件)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笔袋21元,一个台灯62元,一个计算器29元,一个足球38元。
师:说的真完整,小红也在逛商场,她来到这个文具专柜,提了这样一道数学问题(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
生:我有84元,可以买多少个笔袋?
师:能帮她解决吗?
生:能。
生:84÷21=4(个)(师板书)
师:你真厉害,直接口算出了结果,这道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都比较小,一眼就能看出商是几,如果除数和被除数都比较大,不能直接口算应该怎么办呢、
生1:估算。
生2:可以用笔算。
师:(板书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这里除数21不是整十数应该怎样想商呢?把21看成多少来想商呢?
生:把21看成20来想商。
师:为什么要看成20呢?
生:因为21最接近整十数20。
师:可以商几呢?
生:商4。
师:为什么想到商4?
生:因为84里面有4个20。
师:(板书4)4应该写在个位上,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4行不行,我们应该用4去乘20还是去乘除数21呢?
生1:去乘20。
生2:去乘21。
师:这道题的除数是多少(21)所以应该用4去乘21等于84(板书竖式),再考考大家这个84是怎么来的?(生回答4×21)乘来的积等于被除数这个商行不行?
生:行。
师:积可以等于或者小于被除数,但不能大于被除数。(完善板书)
2学习例3(2)
师:小明来到了文具店,小红也来了,我们来看看小红提了一道什么数学问题?(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
生:我有430元钱,可以买几个台灯?
师:能解决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试着笔算一下(出示课件)
生独立做师巡视,发现两种不同的做法并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师:做好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黑板上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是两位同学做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他写了两个竖式,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生1:我先把62看作60,因为430里面有7个60,所以商7,然后用7去乘62积是434,我发现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大了,把商调小到6,6乘62积是372,余数是58。
师:说的真好,我们再听听这位只写了一个竖式的同学的想法。
生2:我首先把62估成60,想到商7,用7去乘62的时候发现商大了就直接在原来的地方改商了6。
师:原来他们想的一样,都是先想到7,发现商7大了就调小到了6,同学们想一想商为什么会偏大呢?
生:因为我们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容易偏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完成板书,同学们说想的过程我来写。(师总结估试乘调四个字)
(三)百炼成钢
1算一算
师:你们真厉害,这么快帮小明和小红解决了问题,老师这也有两个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生:有。
师:(出示课件并读题)请一二组解决第一个问题,三四组解决第二个问题,比一比那一组的速度快。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把列了两个竖式的同学的本子放到投影仪上请学生说想法。
师:我们也可以像有些同学这样做(把只写了一个竖式的同学的本子放到投影仪上)
他们把想商和试商的过程放在心里,直接写出准确的商,我们以后做熟练了就可以直接这样做。
2估一估
师:同学们是不是特别的.有成就感,在逛商场的时候帮到了这么多人,接下来我们到商场七楼的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出示课件儿童乐园)儿童乐园的门票不是用钱购买的,它是靠智慧获取的,我看有些同学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帮小动物找家)请一组帮蓝色的房子找到主人,二组帮绿色的房子找到主人,三组帮黄色的房子找到主人,四组帮红色的房子找到主人。
学生分小组完成后汇报结果。
3比一比
师:顺利闯过第一关后我们快来看看第二关(出示课件根据试商的情况谁能说出准确的商。)
生抢答。
师:集体的力量可真大,我们靠集体的智慧获取了门票,我宣布咱们四(九)班全体同学都可以免费进入到儿童乐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门开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在儿童乐园玩耍的情景。
4改一改
师:同学们玩好了吗?请睁开眼睛可能又要请你们帮忙了,体育用品专柜的售货员阿姨遇到了难题(出示课件)(出示课件改一改)
(四)拓展延伸
师:看来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你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挑战题你们敢挑战吗?
生:敢。
师: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出示课件)这道题被除数是两位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的数字被遮挡了,想一想商可能是几?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1:可能是4。
师:是4行吗?
生:不行,如果是4,4乘22的积是88,被除数十位是6,积比被除数大。
生2:可能是1。
师:是1行吗?
生:不行,如果是1,积是22,余数比除数大。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13
一、引子:
教研室组织新课程培训,我校施老师将执教研讨课《购物策略》。教材创设了“商店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甲店是“买一送一”,乙店是“打九折”,丙店是“累积达到一定数目后,打八折”。教材通过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优惠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店优惠策略的含义,然后通过对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选择适当的购物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
(1)甲商店花2元,乙商店花2×0.9=1.8(元),丙商店花2元。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划算。
(2)甲商店花10元,乙商店花12×0.9=10.8(元),丙商店花12元。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划算。
(3)如果在甲商店买3大瓶饮料,将获赠3小瓶饮料,即要花30元,在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9=32.4(元),去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8=28.8(元),所以去丙商店较为合算。即如果要买30元以下的饮料,去甲商店或乙商店,如果要买30元以上的饮料,去丙商店,这样购买比较合算。
(4)所买饮料已超30元,去丙商店较为合算。通过对以上题目的讨论与交流,课很顺利的进行着,学生逐步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但是情况急转直下,有一学生提出了商店有远近,如果坐出租车或开车去,算上出租车费或油费不合算了,此一言激起了学生的纷纷议论,受此启发学生还提出了买12瓶小瓶比较容易分,如果买大瓶的一来分不均匀,二来大家共用也不卫生,如果再买杯子,那就不合算了。由此讨论一发不可收拾,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课再也回不到去哪个商店买更合算的问题上来。
二、讨论:
听课后教师们的研讨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上。教师们纷纷出谋划策:
教师1:课前就强调不考虑其他情况,只解决数学问题,考虑这样考虑那样是考虑不完的,这课还怎么上。
教师2:此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体现新课程新理念,课堂中应有不同的声音,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道理的都应该肯定。
教师3:这种问题在北师大版很多地方都有出现,我想还是让学生根据要求做,问题问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大多数教师都表示这样的课很难上,根据新课标精神,又不能不让学生说,如果让学生说了,那考虑的情况不得了,这节课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数学的策略上,还是考虑生活中的不同情况。
三、漫谈
其实教师们的讨论已经慢慢回归到了本质,那就是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在教师们讨论时,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和教师用书,试图去分析教材和把握教材。教师用书中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也有一段话: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了: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几段话都有同一个词:帮助人们。我的思想也由此漫想开去,数学在生活中是铺天盖地,无处不见,但它的作用确实只是起了帮助的作用,数学不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它就像一份报告书安静的躺在老板桌上,等待着老板的决策,就像电脑不能代替人脑,人类还是起决策作用的,否则,我们生活的世界就都是整齐划一,也不会有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20xx年股市沸腾时,全民炒股。打开电脑开盘价、涨幅、走势……满眼都是数学,数学帮你分析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些数学只能帮你决策,不会代你决策,否则也不会有股市的风险了,真正决定买哪支股票还是得由你自己决定。
近两年各商场一到年前各种满就送、满就减,让人眼花缭乱,以前曾有学生说满200送100是打五折,那现在满200送200就是不要钱了,现在的主妇们可都会用数学算了,但就算算出某商场比较优惠,是不是主妇们就一定到便宜的商场买呢,这里面要考虑的问题也许还有很多,例如某商场有代币券,品牌等。
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红楼梦》前80回后40回是一个人所作还是两个人所作,也就是文学著作权的问题。对《红楼梦》书稿进行了统计,把前80回和40回的某些东西进行了统计,发现有不同。举个例子,就是在前80回中有很多下人丫鬟,他们的自称都是“小的”,而在后40回里就改变了自称为“小的'”,这就有一定的理由认为是不同的人写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统计推断跟确定性的事物不太一样,并不是说一定就是不同人写的,但最起码统计提供了一个依据,提供了一个思路。为别的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想到了这些,心理豁然开朗,数学只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并不是要在数学课中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无限扩大数学的职能。数学重要的还在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是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的工具,在生活中有用数学帮助决策的意识。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素质就是不需要提醒,也就是自觉,觉得很有道理,意识也可以用这句话,什么是意识?意识就是不需要提醒,具有数学意识也就是能自觉运用数学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变盲目决策为科学决策。课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也可成为一个让学生体会数学作用的良好契机,经过数学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果要买30元以下的饮料,去甲商店或乙商店,如果要买30元以上的饮料,去丙商店,这样购买比较合算。这是属于数学的职能范围。再让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可能还会考虑更多人文性的等其它因素,具体到哪家商店买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只要他自己愿意。但是有了数学的帮助你的决策会更合理,这就是数学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用数学帮我们分析分析再决定。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14
今天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到实验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赵曼老师上三年级《级的变化规律》,赵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赵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赵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赵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赵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15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xx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 16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07-28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合集)07-26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优秀)07-27
(优)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07-27
小学听课记录12-16
[经典]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07-26
[热门]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07-26
[集合]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07-26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必备)07-27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5篇【集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