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

时间:2023-02-03 19:08:20 记录 我要投稿

【推荐】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1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1】

【推荐】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

  案例发生的年龄班:新中班

  【案例】 豪豪买菜记

  今天,当区域游戏一开始,豪豪就很高兴的跑去华士菜场买菜了,菜场老板婷婷开始想要和他聊天。只见豪豪只顾自己闷头拣着菜,婷婷说:“这个是5块一斤。”豪豪:“好的。”于是拿着菜往秤盘里一放,还没问多少钱,豪豪又赶紧走回去拣了好多不同种类的菜,如竹笋、西红柿、胡萝卜等,一起放到了秤盘里,这时一旁的凡凡凑近一看,说:“怎么一下子买这么多种菜啊,老板怎么称啊?”豪豪:“那好吧,我下次少买点。”说着转身就走了,这时菜场老板婷婷发话了:“菜还没拿就走了啊!”豪豪听到后,跑回来一把抓住秤盘里的菜就走了。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哈哈大笑……

  【分析】

  案例中的豪豪是我们班出名的爱哭幼儿,不管什么事只要不顺心就会哭,哪怕天热,他出汗了,自己一个人就在那哭,我们问他这样做对不对,他的回答几乎都是“好吧!下次不这样了。”而且经过观察发现豪豪的自理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较差。由此分析上述案例中,豪豪的表现是因为平时的社会交往积累太少,以及他的语言发展滞后,不管其他人问他,他的回答只有一种模式“好吧!下次不这样了。”

  【指导策略】

  1、教师的直接指导:从豪豪此次游戏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让豪豪参与游戏,并在一旁给予正确的游戏指导,让其明白游戏规则;从豪豪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更耐心的教育他改掉一句话模式的回答,使其在以后玩游戏时能与其他幼儿交流自如。

  2、幼儿同伴间的间接指导:给豪豪找一个好朋友,以组合的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当然这个好朋友必须是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发展较好,同时明白游戏规则的幼儿,带领豪豪参与游戏,通过平行的游戏角色,以间接指导者的身份帮助豪豪。

  3、家园合作:家长与教师应该很好的配合,只有家园合作,才能让豪豪进步。因为如果只是在园时教师的教育,到了家家长仍对其不教导,则我们老师教育的效果将不见效。所以,教育要家园同步进行。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2】

  过程:

  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孩子们安静地吃好了中饭,送好了餐具,他们开始自由交谈。我发现顾景灏和张凤桌上、地上都掉了一些饭粒,但他们都置之不理。

  我走到孩子中间说:“你们肚子吃饱了,现在坐在一起说说玩玩开不开心?”幼儿异口同声:“开心。”

  我又问:“那请你们找找桌子上地上的小饭粒,它们开心吗?”孩子被我问的一下寂静了,原本脸上的笑颜也消失了。有的转过头找桌上的小饭粒,有的低下头去找地上的小饭粒,发现没有就兴奋的说:“老师,我那边没有掉小饭粒。”“老师,我看到顾景灏那边有小饭粒。”“老师,你看,张凤掉了好多饭粒呀!” 被说的这两个孩子看了看我,就移开了视线,一副漠然不予理睬的态度。

  “掉出来的饭粒会开心吗?”

  “不开心。”

  我接着问,“为什么不开心?”

  孩子三三两两地回答:“因为,因为它们掉在桌子上了,我看到地上也有,还有的都被踩烂了。”

  “想一想小饭粒怎么会掉出来的',还被踩烂了?”我继续追问。

  “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吃饭时掉出来的,他没有吃干净。”爱说话的薛晴连忙接话道。

  我肯定了她的答案,并将视线转向了顾景灏和张凤,问道:“请你们来说说你的饭粒是怎么掉出来的?”两个孩子支支吾吾的回答。我提示到:“你吃饭的时候小脚是怎么放得?身体朝向哪边?你的饭碗在哪里的?”大家一起帮助他们找出了错的坐姿和吃饭方式。

  “那请你们想想办法,吃饭时怎样做才不会让饭粒掉出来?”

  顾景灏不语,张凤只是做了个鬼脸,于是我请大家想办法。

  有的说:“ 要吃得干干净净。”有的说:“吃饭不说话,饭粒掉了马上捡起来。”也有的说:“坐在椅子上,吃饭不能动来动去。”还有的说:“不能把饭碗拿起来吃,会倒出来的。”

  我问顾景灏和张凤:“你们觉得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他们点点头。

  那请你们来告诉大家:“吃饭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不掉饭粒?一点一点的说,把话说完整。”张凤是个外向的孩子,先来说,在我的帮助下对刚才大家讨论的内容进行了小结,顾景灏最后也是断断续续的说了一遍。

  “好的,今天我们知道了吃饭时要怎么做不掉饭粒,如果不小心掉了,也应该马上捡起来,送进垃圾桶,否则会被踩烂,不卫生,我们要爱惜米饭,也要爱惜我们的活动室。”顾景灏和张凤也表示同意,以后会像今天讨论的这样做。

  分析及策略:

  每次吃中饭,总发现有个别孩子由于坐姿和吃饭方式不正确等原因,使得桌子上地上掉了一些饭粒,且他们不会自觉地收拾,几经善意提醒,效果都不佳。于是我利用餐后时间,及时就餐后的现场,来开展关于怎样吃饭不掉饭以及如何主动处理掉了的饭粒的谈话活动,更具感染力。中班孩子开始从自己的向他人的世界过渡,并开始具有一定的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孩子自我观察发现问题和同伴互助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焦点所在,以及根据问题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大家通过有意识地看发现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思考找出原因,通过集思广益想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过程想必会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其今后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我想,我们的孩子就是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成长为一个个棒小孩!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2

  观察记录内容:中班第一学期11月初的娃娃家游戏人员情况描述:娃娃家人员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和宝宝5个人,这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一.当天活动情况观察记录:

  (一)游戏中的奶奶和爸爸:

  奶奶在卫生间涂香粉,打扮后出门去银行取钱,然后回家,和爸爸一起在客厅整理家里的冰箱。爸爸今天就是对着冰箱操作,按要求放物品。爸爸由开始的一个人随着奶奶的加入变成两个人整理冰箱,两人你放一个,我放一个,安安静静、认认真真操作。

  (二)游戏中的爷爷:

  爷爷在厨房使用橡皮泥做菜,他至始至终使用橡皮泥做不同的菜,然后放在身旁,不给妈妈烧,也不与任何人交往。

  (三)游戏中的妈妈和宝宝妈妈在煤气灶上烧着自己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盘豆豆,不时地倒水给家里的宝宝喝。(宝宝是一个女孩扮的)当妈妈烧好饭菜放在桌上时,发现宝宝不在家。看到正在观察记录的我(老师),就对我说:“宝宝怎么一个人出门了?”……她把宝宝从超市接回家了,让她一个人吃饭。然后自己去超市了。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瓶酸奶。她做了个开瓶的动作,把酸奶给宝宝喝。宝宝接过酸奶,放在嘴巴前,头往后一扬,做了个喝酸奶的动作。妈妈等宝宝吃完酸奶,把酸奶瓶扔在一边。然后进房间整理床铺。

  宝宝吃完东西,到卫生间刷牙、洗东西。

  妈妈整理好床铺后出门了 ,她去银行取了钱,在超市买了一串项链回来。妈妈把项链戴到了奶奶的脖子里。奶奶很高兴,对一旁记录的我说 :“这是妈妈给我买的项链!”

  二.分析:

  (一)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

  1、熟悉娃娃家游戏娃娃家是从小班就开展的角色游戏之一。幼儿在自身的游戏中及老师的间接推动下不断发展着游戏情节。现在的娃娃家,家庭环境创设与基本设备较齐全,人员相处较和谐。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角色意识较强,行为与自身身份比较符合。

  2、对橡皮泥制作熟悉并非常喜爱结合近阶段“菜“的主题活动,我们在墙壁上呈现了很多用橡皮泥制作的菜以及点心制品照片,大部分作品是以步骤图制作过程呈现的,利于幼儿观察与学习,同时撤掉了现成的塑料类食品,提供了各色橡皮泥以及辅助材料若干。我班使用橡皮泥的能力比较强,会搓、敲、拍、捏、团等多种泥工技能,并且在一些泥工集体性活动中学习过几种菜的制作。现阶段,幼儿很喜欢使用橡皮泥制作。

  3、很熟悉小超市游戏小超市也是在小班后期开设出来的。娃娃家与小超市之间经常有往来,对超市物品有什么,如何买卖等熟悉。

  (二)活动中的具体困难指向1、不太熟悉人扮演的宝宝游戏角色,有时会出现问题由于进入中班,班级不在提供布娃娃活动器材,家里的娃娃就有孩子自己扮演。在扮演过程中,有时的宝宝行为能与角色吻合没,有时还不能吻合。从今天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今天娃娃家游戏中的妈妈和宝宝都是很能干的人。宝宝自主性很太强,总是喜欢一个人去外面游戏,导致游戏行为与宝宝身份不符合。

  2、一家人有合作的行为,也有独自游戏的行为这主要是幼儿本身游戏水平的强弱以及与性格有关系。因为娃娃家的爷爷和爸爸都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就不太喜欢交往,而妈妈和宝宝平时就是很活跃的孩子。

  3、冰箱物品过多我发现家里为幼儿整理的冰箱物品过多,导致家人只专注操作,而没时间交往,产生其他行为。

  4、幼儿自行解决问题较弱,总喜欢求助大人(三)帮助儿童突破游戏的措施1、利用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提升游戏相关经验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中,就“宝宝可不可以独自出门”的问题,我请幼儿进行讨论。最终,他们统一了要求。小孩子宝宝不可以一个人出门,大孩子可以一个人去离家很近的超市买东西,但不能去银行取钱等活动。

  2、结束活动后撤走部分冰箱内整理的物品今天游戏结束后,我把冰箱内其中一部分相似发展要求的物品撤走,这样可以促使幼儿不得不在完成后进行其他活动。

  3、游戏过程中的及时暗示幼儿发现老师在场时,总喜欢与老师交流。所以,老师根据幼儿游戏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这位妈妈发现宝宝不在家时,询问我是否要外出把宝宝找回家。我反问她:“哎呀,你家宝宝那么小怎么一个出门啊?我家宝宝出门总是由大人陪着才出门的。”她回答:“那我去找了!”我连连点头。“妈妈快速跑出去了。不一会,妈妈拉着宝宝的手回家了。

  4、关于合作与独自游戏的问题以及求助的问题继续观察因为考虑幼儿年龄特点,这些行为出现是正常的,不必操之过急地去引导与解决。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3

  观察记录:

  找到适合的方式去引导

  案例:活动结束后,小朋友都在喝水休息,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在看书,也有的在抱娃娃,可是羽哲却坐在教师的小椅子上一个人拍着小手,让我觉得很奇怪,平时5分钟都难坐得住的,今日怎样就能坐得住呢小嘴巴里还在说着什么。

  我走过去仔细一听:谁来跟我拍拍手,谁来跟我坐神气。原先是在模仿教师呢。看到她这么认真我没有去打扰她,直到我请小朋友坐到自我位置上她才离开。

  分析与措施:

  羽哲小朋友平时在区角游戏时总是不停的更换游戏,没有耐心,可是她一向都很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我正利用了她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区角游戏中邀请她来到了表演吧模仿教师的.样貌来带小朋友唱歌,她十分乐意的答应了,并且一向都没有离开过教师的小椅子,发现哪个小朋友不认真了还会学着教师的样貌去提醒她。

  所以我在想:这个方法不必须适合每个孩子,可是只要找到适合这个孩子的方式去引导她必须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4

  观察环境:

  幼儿区域活动中……

  观察对象:

  游戏中的部分幼儿(4—5岁)

  观察目的:

  倾听幼儿的游戏语言,了解区域游戏开展的情景,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游戏。

  观察策略:

  区角游戏时进行指导性观察

  观察实录:

  我常常在想:孩子们喜欢区角游戏,除了对丰富的游戏"道具"感兴趣外,最大的诱惑恐怕就是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自由与自由交流的欢乐吧。于是,我有意关注了一下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相互交流情景,并适时进行指导。具体如下:

  片段一:

  建构区中,小予、希希、乐乐、果果几个人正在忙着建构自我的家。小予:"我家就住在幼儿园旁的小区里,你们都很熟悉吧,咱们就搭那里好不好"乐乐:"我不想搭你家,你想想,你家我又没有去过,有什么特点我都不明白,怎样搭啊一点意思都没有!"说完一扭头。小予:"老希,你说我们搭什么"希希:"我觉得乐乐说的挺对啊,虽然我去过你家里,可是他们并没有去过啊。"小予:"我和希希都住在那里,我觉得那里的房子都差不多,我们想象一下吧!"希希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对啊。"这个时候,站在旁边一向没有做声的果果说:"那到底怎样办好呢因为我家也不住在那里啊,我家住在东亭那边。你们去过没有啊"大家同时摇了摇头。乐乐不服气的对我说:"我又没去过他们家,我怎样搭呀"说完双手一叉腰,撅起了小嘴。看到那里,我说:"你们都生活在不一样的小区中,而每个小区的房子特点也都不一样,不如把你们所住的小区中有特色的建筑物组合在一齐,我们创立一个新的小区,你们觉得怎样样啊"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和肯定,于是大家兴致很高地搭建起了新小区。

  片段二:

  理发店里,理发师柯斯桐正在询问顾客阮紫苓:"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吗"紫苓含蓄的说:"我想洗头。"柯斯桐笑了笑说:"我是理发师,不负责洗头发,你去那边找关亦晨吧,她是洗头的。"紫苓走去洗头去,看着关亦晨说:"我要洗头!"关亦晨说:"好的,你快躺下。"紫苓躺下后,关亦晨有模有样的开始给紫苓洗头,边洗还边关心的问道:"水烫不烫你的头哪里痒"头发洗完后,理发师柯斯桐已经在旁边等候了,她拉着紫苓的手走到镜子跟前:"你想要什么样的发型呀"紫苓不好意思的说:"我要扎公主头!"这个时候一向在理发店里转悠的刘懿萱走过来说:"柯斯桐,我帮你吧,我们一齐帮她弄公主头。"

  片段三:

  超市游戏中,我随手拿起一瓶"旺仔"牛奶问"售货员"赵勒罡:"牛奶怎样卖啊"他答:"3元一瓶。"我又问:"便宜点行不行啊""那就2块8角钱卖给你吧。"我继续追问:"能不能再便宜点啊2块钱吧"赵勒罡毫不客气的对我说:"不卖。"

  分析与措施:

  由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区角游戏中体验到的最大的欢乐就是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的想法,他们会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和对主角的理解投入到游戏中,从而对所扮演主角的言行进行诠释。例如:片段三中,"售货员"能够根据自我的意愿选择要不要以更低的价格"卖"掉那瓶牛奶,而不必顾及"顾客"的真实身份——教师而给予迁就。

  在某些时候,幼儿常常会受制于教师提出的各种规则,让他们有了约束感。而区角游戏使他们有了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在这个独立的空间中,他们能够摆脱掉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表现出的拘谨与羞涩,转而以自我扮演的主角身份与同伴自由地交流。而这种交流更能反映幼儿真实的一面,促进了其社会性的发展。镜头二中的"理发师"柯斯桐和紫苓便经过在区角游戏中的主角扮演而增加了自由表达的机会,打破了以往与人交往的隔膜,性格变得活泼、大方起来。原先,区角游戏的简便交流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也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当幼儿有了简便愉悦的游戏交流,教师便应当抓住契机,促游戏的深入发展。

  正确指导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本事:

  一、多角度的互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材互动。

  "师幼互动"体此刻教师的反馈和组织引导中。我们经过材料的出示、话语的引导,让孩子们在预设和生成中得到平衡的发展。或者在游戏后的'讲评中,教师经过"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出了何种方法,是怎样做的,需要什么帮忙"等引导语,唤起幼儿对探索过程的回忆和体验,并藉此引发生生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推广了好的经验,语言表达本事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二、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进取面,摆脱语言行为的负影响。

  《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语言二次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本事强的幼儿,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并给予提议或点拨式的引导,使其语言生动形象,对于本事中等或较弱的幼儿作出适当的提高或模仿,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发音、讲述,对于羞涩不敢表现的引导幼儿他们与同伴一齐朗诵、讲述,再过渡到独立主动地表达。

  三、教师的高质量语言

  幼儿是经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在区角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十分注意自身语言的质量,仅有良好的言语表现才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起到进取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言语表现则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次还应注重日常知识经验的积累,仅有当教师成为生活的欣赏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儿的需要、爱好,才能发挥巧思,捕捉孩子喜欢的话题,加以引导与丰富。

  区角游戏,架起幼儿通向自由表达境界的桥梁。供给丰富的游戏材料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区角游戏、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其语言表达本事更加完善—————我想,这些就是我们要为孩子能更好地自由表达自我的思想和观点以及提高语言表达本事所要做的。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5

  时间:20xx年3月21日

  记录人:蔡艳

  地点:活动室图书角

  观察对象:赵梓月、王秋子

  观察人:蔡艳

  事件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我看见赵梓月小朋友第一个搬着椅子走进了图书角,坐好后在一叠书中慢慢地挑选着,一边挑选,一边自言自语道:“这本书看过了,这本书也看过了”当拿起《最好的爸爸》这本书时,迟疑了一会儿,并对封面仔细看起来。看她的表情和手势,她很想知道并读一读书的名字,但是不认识,所以愣了好一会儿。我及时过去告诉了她这本书的名字,她很开心,跟我念了一遍书名后,认真翻阅起来,一边小心地翻阅着,一边轻轻地讲述这时她看到王秋子也搬了小椅子过来看书了,就连忙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说:“我们一起看这本书吧!我还可以给你讲一讲呢!”王秋子愉快地点点头并坐了下来,于是她俩亲密地边看边讲了起来。中班图书角观察记录

  游戏结束讲评的时候,我引导大家观察了一下她们看过的这本书,大家发现书的角都是平的,我及时表扬了她们,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爱护书籍,看懂看好每一本书,并送给了她们一枚漂亮的`小贴画。

  分析:

  这段时间随着优秀儿童读本不断投入语言区,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及阅读的积极性。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虽然她们喜欢看图书,但是有一部分孩子还没养成看图讲述的习惯及爱护图书、有序翻看的好习惯。

  措施:

  今天我抓住赵梓月这个典型事例,及时让孩子们分享她看书的乐趣,并引导孩子学习她好的习惯和方法,还在集体面前对她进行了奖励,相信对孩子们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效果:

  通过上面两位幼儿的榜样作用 ,班级里的孩子在图书角看图书时,比以前更认真了,更加爱惜图书了 ,图书角再也没有撕坏图书现象了,图书摆放也很整齐。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6

  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门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县口: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从发展幼儿的同情认知,激发幼儿的同情体验,促使其产生同情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平常小事随机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人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一次,一个幼儿摔倒了,30多名幼儿中,只有两名幼儿能主动询间同伴疼不疼,并给他揉伤,其他幼儿或不知所措,或无动于衷,或在一旁嬉笑。有的幼儿不仅不扶,甚至还说:"谁叫他不小心!"也有的说:"让他自己起来川

  有一次吃饺子时,娇娇小朋友说:"饺子太烫,没法吃!"旁边的幼儿紧接着说了一句:“烫死你!”

  小朋友在一起玩,张怡听小朋友不知为什么哭了,当时只有两名幼儿走过去间她怎么了,其余幼儿都视而不见。

  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的同情心相当缺乏,因而导致了幼儿同情行为的严重缺乏。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万面的,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片面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勇敢精神,而忽视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有的则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别人也需要自己的关心,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育中就把同情认知、同情体验及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一、同情认知的培养

  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比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并帮助他拍拍身上的土,间问他疼不疼。我们还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玩具时,就应该邀请他一起玩,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说他"笨,而应该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

  二、同情体验的培养

  同情情感是同情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幼儿内在的情感体验。首先,我们以身作则,对需要关心的幼儿予以安慰""和关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吴安倪的父母有时在外工作,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爱哭,我们就常常亲切地安慰她,搂搂她,亲亲她,告诉她老师很喜欢她,这样一来不仅使吴安倪的情绪有所好转,也使别的幼儿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他摔到了"。他为什么哭?""我来帮助你"等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况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对你;如果你不会做游戏或做不好,你希望别的小朋友不埋你,笑话你,还是帮助你?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该怎么做。

  三、同情行为的.培养

  同情行为是同情心培养的根本目的,在幼儿获得了同情认知,产生了同情情感后,我们应引导幼儿把同情认知、情感落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响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我们发现幼儿的同情行为方式,如: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结果挤成一团,而没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万式,看到一个小朋友哭了,好几个小朋友都掏出手帕为她擦眼泪,反而弄得那个小朋友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幼儿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摔倒的同伴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为他掸土,搬椅子请他坐下,询问他疼不疼,为他揉腿等等万式。同时我们还创造机会让幼儿实践,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意义是很大的,在时间中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7

  观察背景:

  美术活动绘画“我的好朋友”

  观察目标:

  了解幼儿的绘画能力水平

  观察过程:

  徐梓力选择用绿色蜡笔来画他的好朋友悦悦,在纸张的中下位置画了一个圆形表示头,随后画出五官,再画留的长发,纸张的下部没有空间了,就画了一个小圆,并涂满颜色,再画上肢。最后选择蓝色画了自己:先画头部,再用四条线表示四肢。

  悦悦选择粉色和棕色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加一条一条的线。

  希希用粉色画了头部,用黑色线表示头发,用绿色画了乐乐的眼镜和嘴巴。用棕色画了躯干,并用绿色、蓝色、肉色将躯干涂满,用四条线表示四肢,并将手、脚表示出来。希希笑着说:“乐乐,对不起啊,你的脸应该是肉色的我给你涂粉色了。”

  乐乐画了一个圆并用红色涂实,表示头部,但没有涂满。再用黑色画两个圆以示眼睛和耳朵,用黑色表示躯干,将上肢画在了头部。希希看见乐乐的画说:“乐乐,你怎么给我画六个手指了。”于是再画右边的时候乐乐画了五个手指。

  妞妞先画头部,选择肉色将圆涂实,画上眼睛、鼻子、嘴、耳朵,用黑色画了短的直线,“这是若禹前面的头发。”再画了马尾。紧接着用肉色画了躯干和四肢。再选择用浅绿、深绿色画出若禹穿的衣服、裤子的颜色(若禹当天穿的是灰色的衣服,深绿的裤子)“这里没有她衣服的`这个颜色。”“那你给她搭配一个颜色吧。”再画了粉色的鞋子。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中班幼儿正处于绘画的象征期,是形象知觉的敏感期,由此在绘画前先说好朋友身上的特征,再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认识人的身体轮廓,并用手先描绘一边再进行绘画,最后分享。

  梓力、乐乐两位小朋友能够观察到人物的特征,但是在绘画中不会考虑布局,在中间位置画一个圆表示头部,再准备画躯干的时候没有空间了,因此对画面的构图需要加强引导,对绘画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布。悦悦的绘画能力发展较晚,处于能够画封闭的圆阶段;希希能够依靠观察和想象把自己所看到的好朋友的形象进行描绘。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妞妞开始进入了视觉写实期,开始以客观的观察去描绘自己的所见。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材施教。对于绘画能力发展较晚的孩子来说,加以引导他们去观察物象,提升美术的造型能力。鼓励幼儿多绘画。他们体验绘画的乐趣,感受同伴间的友爱。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8

  背景:

  “可爱的动物”主题正在进行中,歌曲《小蝈蝈》是其中的一个预设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蝈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于是,我借此开展了“信息交流活动”,满足孩子们好奇、探索的兴趣。

  实录:

  在音乐“小蝈蝈”的活动过程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歌词内容,我请他们和好朋友一起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小蝈蝈的秘密。

  涛涛、榆榆和天意三个好朋友围在一起交流着:

  “我见过的蝈蝈比蟋蟀大,它有两条粗粗的大腿。”

  “对,我奶奶到菜场也给我买过一只蝈蝈,蝈蝈喜欢吃毛豆,我养了好长时间呢。”

  “我舅舅以前给我买过蝈蝈,它的叫声很响。”婧涵轻声地对旁边的晨晨说到。

  “我家里有一只蝈蝈,妈妈每天到菜场买毛豆和青菜回来喂它。”晶晶跑来说到。 “是吗?那你能不能把它带来给大家看看?”我鼓励晶晶把蝈蝈带到幼儿园。

  孩子们对蝈蝈很感兴趣,为什么不把它扩大作为一次信息交流活动呢?

  于是活动结束时,我就鼓励他们回家查找相关的资料。

  第二天,婧涵在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找到了许多关于蝈蝈的生活习性的资料和图片;奇奇的爸爸在网络中下载了一段饲养蝈蝈的录像,非常生动形象;涛涛妈妈将不同种类的蝈蝈图片制作成了PPT;晶晶把自己养的蝈蝈也带来了……我将孩子们带来的资料布置成版面,并将电子资料安装到电脑中,让孩子们自由观察。

  一下子有这么多关于蝈蝈的资料,孩子们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都围在版面和小电脑旁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

  “你们看呀,蝈蝈的'后腿很粗,它一定能跳很远。”

  “原来还有黑色的蝈蝈呢!”

  “妈妈告诉我,蝈蝈喜欢吃西瓜皮。”

  “爷爷说蝈蝈最喜欢吃毛豆和丝瓜花了。”

  “对,对,除了毛豆和丝瓜花,蝈蝈还喜欢吃苹果、米饭呢,很好养的。”

  “蝈蝈其实不会叫的,它的声音是背上的翅膀不停地振动发出来的。”

  “是吗?我原来还以为蝈蝈是用嘴发出叫声的呢。”……

  反思:

  1、作为教师除了有计划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的信息以外,还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及时抓住一日活动中孩子们共同关注的、有价值的信息,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给予回应。在学唱歌曲“小蝈蝈”时,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对蝈蝈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于是我调整第二天的教学计划,鼓励孩子们回家请父母帮忙一起收集相关信息,再带来交流。

  2、教师应该重视为孩子创设开放、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孩子们自由、大胆地表达、交流信息,以此来激发孩子自主观察、探究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发展。为此,我将孩子们带来的资料、实物布置成版面,把电子资料保存到电脑中,并让孩子们自由地观察、交流,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信息。

  3、教师、家长和幼儿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家长是教师的教育伙伴。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我们非常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因此家长们也十分支持和引导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们的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很快就收集到了各种蝈蝈的相关图像资料,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蝈蝈的特征与生活习性,获取了丰富的信息,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9

  观察时间:

  20xx年10月21日

  观察地点:

  教室

  观察情境:

  美术课

  观察对象:

  xx

  观察资料:

  在绘画“叶子”时,边子扬很认真地画了一片大叶子,然后涂上了多种颜色,最终用深蓝色涂了背景色,教师提议他用深颜色勾画轮廓线,这样叶片就很明显,很漂亮了,他点点头,不一会,他把背景涂成了黑色,说:“教师,画好了,之后,教师告诉他什么是轮廓线,他明白了说:“那这黑色怎样办就是树叶掉地上了对吗我点点头,把他的作品贴在墙上,他高兴地又蹦又跳。

  边子扬做什么事都能坚持把一样事情做得很好,他对绘画异常感兴趣,涂色均匀、丰富,只是在使用颜色比较色时不知该如何选择,我们将教给他一些绘画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他的绘画水平。

  行为分析:边子扬做什么事都能坚持把一样事情做得很好,他对绘画异常感兴趣,涂色均匀、丰富,只是在使用颜色比较色时不知该如何选择,我们将教给他一些绘画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他的绘画水平。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10

  观察对象:

  艺艺

  幼儿性别:

  男

  观察时间:

  20xx年x月x日

  观察实录:

  这天我班的教学资料是‘印点子。要求幼儿掌握数与物对应的概念。当我出示第一张数字卡片时艺艺就站起来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语言及时提醒他,说话要举手。当我出示第二张卡片时他有叫到;‘教师,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后,我又问了个问题,艺艺依然叫到;教师,我明白,我明白。

  观察分析:

  艺艺是个爱动脑筋,要上进的孩子。但比较爱动,老是坐不住平时教师和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可能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关系吧。

  措施:

  1,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到自我行为的不足,再从语言与行动上纠正幼儿。

  2,幼儿较小,行为易反复,所以要从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11

  观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对内向幼儿进行鼓励、欣赏教育。

  背景记录

  聪聪是个平时不爱说话、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较差,剪刀、画画等更是他的弱项,他总喜欢呆在老师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欢和大家交流,有时会自言自语。晨间锻炼、做操时,总会发现他的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即使教师进行了个别指导,他的进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学区活动时,发现他一个人很快就把数物配对的练习正确完成了,让我感到很意外。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观察,发现他对于数学掌握的比较好,基本都能独立完成练习。

  分析与评价

  该幼儿从不爱积极表现自己,只是安静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规。对于教师提出的建议,他也只是安静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发现,使我一下子醒悟了,这个孩子也有聪明的一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时把他的练习展现给大家看,并当众表扬了他,奖励了五角星,他的脸蛋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和快乐。在以后的'科数活动中,即使他不举手,我也会请他单独回答问题,果然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些肯定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会利用单独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在其它方面加强练习,并通过家校联系告知家长孩子的进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养孩子对画画、剪纸的兴趣。现在,他在其他活动中都会积极地动脑发言,而我也发现他还是个视野较开阔的孩子。他还会主动告诉我,在家里一直有进行画画、手工活动等。在班级里,他的身影逐渐活跃起来,周边交流的朋友也逐渐多起来了,我们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12

  观察对象:xx

  观察时间:20xx年10月10日

  行为表现:

  性格孤僻,不善于和同伴交往,喜欢陶醉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接受能力较差,但专注程度还不够,吃饭时,吃得慢,不爱吃菜。

  教育过程:

  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这是个令人头大孩子,每次吃饭都东张西望,老师提醒他,他就只吃白饭,问他喜不喜欢吃这些菜,要么说喜欢,要么说不喜欢,喜欢也是吃一点,不喜欢也是吃一点,为了哄他吃菜,用了很多的办法,给他说各种菜的`营养,吃了有很多的好处,看他点头,很开心,等到吃完饭一看,碗里饭没有了,但菜还剩着,和他的家长联系过,家长反映在家也是这种情况。又一天中午吃饭了,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中午我们来比赛吃饭,看谁吃的多吃得干净,长大了男生更帅,女生更漂亮。这时,我注意观察他,他吃得比以前专心一些,菜也吃了一些,我乘机表扬他说;冯海洋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今天中午吃饭不挑食了,长大了一定是一位帅哥。听了老师的话他吃得更专心了,这天中午他碗里没有剩下一粒饭菜。老师奖励他一个笑脸。

  效果:

  从这以后,他不爱吃菜的坏习惯改了,有时还主动提出和其他小朋友比赛,看谁饭菜吃得又多又快,他孤僻的性格在一天天改变。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13

  观察时间:

  12月13―23日

  观察地点:

  中一班

  观察对象:

  琪琪

  观察目的:

  观察幼儿生活行为方面,改善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

  儿童表现及行为:

  最近在不经意中发现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经常抢占别人的东西,活动中总是喜欢自由走动或与同伴交谈。交谈资料以“奥特曼”为主要资料,如果谈得兴趣盎然时,拳脚相交。但平时他喜欢帮忙教师做事――分碗筷,摆椅子,搬桌子等,可是总是一马当先,和同伴争执。

  分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做事是他的本质,他喜欢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的,总是期望得到同伴和教师们对他的这种行为作出评价和认同、赞赏。同时期望在一些行为上得到教师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在我与他交谈后,让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与自我物品区别的`道理。我向家长反馈了他的状况,请家长在家中多留意幼儿的行为,推荐家长说理育儿。在活动中,我把他调到前面,可随时注意到他的行为,继续观察他的表现,在必要时可立刻制止他,适宜时表扬他。活动后,我经常与他聊天,说说家里,说说幼儿园的好朋友,引导他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谈谈智慧树等少儿电视里的资料。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14

  活动描述: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来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搬入楼房后,活动空间也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小宣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小宣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小宣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小宣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区时小宣在建筑去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醒醒正巧坐在小宣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小心挡住了小宣的搭建,于是小宣就推了醒醒一把,结果手重了,醒醒哭着向我告状说小宣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小宣叫了下来,对他说:“宣儿,你为什么打他啊?”小宣说:“我没打他,他碰到我的.楼房了。”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让开一些啊?”小宣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醒醒,还能怎么告诉他啊?”小宣想了想,对我说:“请你让一下行吗?”我笑了,摸着小宣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醒醒说,他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小宣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点评:

  教师在进行个别幼儿行为指导时,抓住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重在引导幼儿掌握积极的社会交往技能技巧。

  教师在反思中提到了中班幼儿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社会交往的情况和特点,并且通过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和指导认识到:幼儿发生的部分侵犯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幼儿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造成的,也就是说幼儿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社会交往。同时,教师的反思明确了面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职责就是逐步引导幼儿掌握和积累丰富的社会交往技能技巧,尽量避免幼儿因为缺乏经验而产生的侵犯行为。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15

  今天吴景诚小朋友自主选择到“美工区”去玩快乐涂色的游戏。来到了美工区,吴景诚选择了一张玉米图片,然后去拿蜡笔,刚开始他拿了自己喜欢的蓝色蜡笔,但是在下笔涂色时,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不对,又把蓝蜡笔放进篮子,重新挑了一只黄色的蜡笔,就急急忙忙涂起颜色来。他拿起蜡笔使劲地上下涂涂,又左右涂涂,画图不仅有些空隙,而且部分颜色涂出了轮廓线。见状,我走过去蹲下来引导说:“诚诚,涂色时要内心一点,注意轮廓线,线条如果能朝一个方向涂,就可以把玉米涂得更漂亮了。”昊昊听了,放慢速度了试,果真发现了没有颜色在突出轮廓线外,他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现在没有涂开来哦!”我为他竖起大拇指说:“就这样,你会涂的更棒的!”听了我的鼓励,他笑着说:“嗯!我要涂个漂亮的大玉米。”等到他画好后,我重点表扬他:“说他涂色时很用心,几乎没有涂开来,涂色很均匀,玉米非常漂亮。”听了我的`表扬,他开心的不得了。

  我认为,吴景诚把喜欢的蓝色蜡笔换成黄色蜡笔,说明他对事物(玉米)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展现了自我引导与独立选择的能力。他对涂画这些精致活动略为粗心,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后,在涂色方面,他的耐心和坚持性有了增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好地完成作品,一旦完成了操作和受到教师表扬就兴奋不已,说明他的接受能力较强,获得了成就感。

  老师首先要了解需要,可以直接建议。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及时地了解其真正需要,帮助幼儿排除一些干扰,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蹲下来以朋友的身份与她交流,引导他耐心地完成作品,注重过程的情感体验。适当的鼓励,使之较好地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大拇指,提高其自主操作的信心,在操作中获得成就感。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11-20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精选03-10

幼儿园的中班观察记录04-26

中班观察记录11-10

区域观察记录中班10-26

中班区域观察记录08-26

中班个案观察记录09-13

中班活动观察记录11-03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精选18篇)10-17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精选15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