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正确的写出比例。
教法学法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学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复习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
2.谈话引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吗?请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你们能说出每幅图的长与宽的各是多少吗?请在学习卡上写下来。
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完成学习卡的第一题。
2.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交流反馈。
(2)引出比例的意义,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4=12:8,也可以写成6/4=12/8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处理好了讲授与自学的关系。】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师:在图上这五张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系统的总结,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要多方位思考。】
5.内化意义,提高认识
(1)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怎么办?”
6. 引申应用
学生自学数学书的16页的问题三。
7.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8.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17,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三、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48—49”比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
3、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比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比和除法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师:秋冬时节,天气特别干燥。昨天,我女儿用蜂蜜和水泡了一杯蜂蜜水给我喝,甜味适中,味道很好。我问她,你怎么弄的。她告诉我是把10毫升蜂蜜加到90毫升水中的。(板书:蜂蜜10ml水90ml)大家想不想尝尝?(想)郑老师也做了准备,可是,这么多人怎么配制呢?
蜂蜜的量在变,水的量也在变,为什么配制出的蜂蜜水依然“甜味”没变呢?
这跟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关。那些同学学得好,我就请他喝蜂蜜水!
二、精心自学
师:昨天我要求同学们做了“温故互查”,现在我们来反馈一下。(ppt出示易学案的温故互查)指名口答。
师:请小组内1号给4号批改,如果有错,请给他指正。2号和3号互相批改。
师:昨天,我请同学们回家,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或上网查阅,完成了设问导读,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或疑惑吗?(ppt出示设问导读)
生:不知道什么是两个数的比?
生:比有什么用?
三、精确互学
师:大家的疑问我们把它整理一下,大体归为两个问题:
1、什么是比?
2、比有什么用?(ppt出示)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想还是要发挥团队的力量,我们先小组内探讨,看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再全班一起来交流解决。讨论时,同学们可以用书上的例子来说明,开始。(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四、精妙群学
师:通过小组内交流,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比?
(1)什么是比
生:2个数相除就是两个数的比
师:你能用教材中的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长是宽的几倍用15÷10,也就是15︰10
生: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用10÷15,也就是10︰15
师:这里的15比10和10比15意思是否相同?看来比跟除法算式一样是有顺序的,因而,在用比来表述时一定要把话说完整。
师:长和宽的比与宽和长的比都是长度之间的比,也就是同类数量的比,它表示2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有不同类量的比吗?
生:路程÷时间可以看作路程︰时间
师:路程÷时间=速度,那么路程︰时间表示什么?
生:速度
师:对,不同类量的比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量除了路程÷时间=速度,我们还解决过哪些相除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也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2)比的读写
师:知道了什么是比,会读比吗?
生:读作15比10(师板书)
师:比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吗?
生: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比和除法间的联系
师:比和除法这么像,你能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
(ppt出示表格,填表)
师:你们知道吗,比号和除号有很深的渊源咧,同学们请看(PPT出示: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中首次用“:”作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后来也逐渐通用,现在世界有些国家如德国、俄罗斯仍然用“:”作除号。莱布尼茨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用“÷”表示。于是,他把除号中间的小短线去掉,用“:”来表示比号。)
(4)历史上“比”的运用
师:其实我们国家的老祖宗们在公元前20xx年就用到了比(PPT出示:青铜器、火药)
师:这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青铜器,他的成分比是6︰1︰1,我们根据这个比,就可以配制出青铜器所需原料的数量,制作出质地相同的精美物件!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号先说给2、3、4号同学听,2、3、4号同学再说给1号听
师:谁想把你们小组收集的资料说给大家听?
生:我们组
师:我们认识了2个数3个数的比,其实还有4个、5个、甚至更多数的比,正所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今天我们就是从最简单的2个数的比开始学习的。(如出现举比分的例子,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师:比分不是数学领域范畴内的比,我们今天学习的比,是数学学科知识的比,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回家可以百度一下。
(5)练习检测
师:看来,比,不简单!我对它也产生了一些疑惑。(PPT出示判断题)
1、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妈妈买了5千克油,500克盐,油和盐的重量比是5:500。()
3、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何数。()
4、 1:6的比值是6()
师:感谢大家解决了我的疑惑,我想,知识是要落实在笔头上的,请大家完成易学案的自我检测易学案46面,集体核对统计正确率。
五、精准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
师:讲了这么多,我的口都渴了,你们渴不渴?我们来泡蜂蜜水吧
出示:“10毫升蜂蜜配90毫升水”,我们能用“比”来描述吗?
蜂蜜和水的比是
水和蜂蜜的比是
蜂蜜和蜜茶的比是
水和蜜茶的比是……
师:你为什么知道他们的比是这样的?你是怎样想的?
生:前项后项同时扩大
师:除法有商不变性质,除法和“比”又有很深的渊源,那“比”有没有什么基本性质呢?这个问题留作大家课下思考。
师:通过刚才的回答,我发现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郑老师现在就来配制蜂蜜水奖励大家!
师:甜吗?(甜)
人生可不仅仅只有甜,还有酸、苦,要想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在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成功来自于一分的灵感和九十九分的汗水”。如果说成功是满分,灵感和自身努力的比是1:99。希望借此勉励大家,去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比较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提高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的能力,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倒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比(板书课题)。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比的知识有了哪些了解,你还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比。请同学们看黑板。
二、新授
(一)教学例1:(挂图)
1、认识比
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1)牛奶比果汁多几杯?(口答)
(2)果汁比牛奶少几杯?
(3)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
(4)牛奶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
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23=就是用----果汁杯数除以牛奶杯数(板书)
师:果汁杯数和牛奶杯数之间的这种关系,除了可以用除法、分数表示,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表示法比来表示。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那么牛奶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怎样求呢?32=就是用牛奶杯数除以果汁杯数。还可以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比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2比3可以记作2:3.2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号,3叫做比的后项。请你在自备本上把2比3写下来。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3、同样是2杯果汁,为什么有时是比的前项,有时又成了比的后项?
小结:所以在比中,我们要看清谁和谁比,不能随便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师:像这样的比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
过渡:同学们找了许多生活中的比,说明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这些比表示什么,与我们今天研究的比是否相同,等会再下结论。
3、练一练
这是一瓶多用途清洁剂。加入不同数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现在老师来加水配制一杯溶液。
操作:一瓶盖清洁剂,三瓶盖水。
问:把一瓶盖清洁剂看做一份,三瓶盖水就看做几份?这时清洁剂和水的比是---1:3。说说它表示什么?
这杯溶液太浓了,可以------加水。再加5杯水。这时它们的比又是多少呢?这个比表示什么?
如果清洁剂和水的比是1:1,那么清洁剂和水的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手中的杯子:这杯溶液能不能配制这样的溶液呢?你有什么办法?
8瓶盖清洁剂看做一份,8瓶盖水看做一份。
小结:比表示的有时是具体数量,有时是份数。
(二)教学例2
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数量比较的例子还有很多。
(出示小黑板)看黑板:请一生读题
师:你会求他们的速度吗?
小写的速度怎么样求?是多少?板书:90015=60米/分路程时间=速度(在小黑板上书写)
师:小伟的速度呢?90020=45米/分
师:因为速度=路程时间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国旗、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存在哪些数学关系呢?
(2)引出课题:比的认识。
2. 探究新知
(1)认识比的意义
① 出示两个数量的例子,如:A 有 5 个苹果,B 有 3 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A 和 B 的苹果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A 比 B 多 2 个苹果;B 比 A 少 2 个苹果。
教师进一步引导:除了这种说法,还可以怎么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引出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A 和 B 的苹果数量比是 5:3,读作“5 比 3”。
② 让学生再举一些生活中两个数量可以用比来表示的例子。
(2)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
① 以 5:3 为例,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5”是比的前项,“:”是比号,“3”是比的后项。
② 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5:3 的比值是 5÷3=5/3。
让学生练习求几个比的比值。
(3)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① 引导学生思考: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② 教师总结: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线、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商。
3.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求比值、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
(2)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4. 课堂小结
(1)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中的题目。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写一篇小短文介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并且对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求比值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练习。同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 引导学生感受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如调制蜂蜜水,不同比例的蜂蜜和水味道不同。引出问题:怎样表示蜂蜜和水的关系呢?从而导入新课“比的认识”。
2. 探究新知
(1)认识比的'意义
通过实例,如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比来表示。例如,4÷2 可以写成 4:2,读作“4 比 2”。让学生理解比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比的各部分名称
以 6:3 为例,介绍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号。并让学生说出几个比,指出各部分名称。
(3)求比值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求出比值。如 8:4 的比值是 8÷4 = 2。
(4)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举例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3.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如:小明有 10 本书,小红有 5 本书,写出他们书的数量比并求比值。
4. 课堂总结
回顾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方法以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用比表示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比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比》教学设计08-28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学目标03-28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02-12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02-05
0认识教学设计11-30
倍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1-02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05-23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