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8 13:34:43 登绮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关于他第一次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以及顺利返回的亲身自述。这一事件本身就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一笔,现在由航天员杨利伟亲自叙述,所以学习阅读这篇文章,不仅仅能让我们读者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更能看到一个优秀的人是用怎样优秀的素养来面对自己现有的生活。

  学情分析:

  数据显示,现代青少年近视率极高,他们中很多沉迷在电子产品的虚拟世界中,面对现实既不关心也无能为力,更不要提对国家荣誉的关心,个人远大理想和基本的素养了。因此,需要在文字中寻求力量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些微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助于表达的词语,如炽热、俯瞰、遨游、严谨、烧灼、惊心动魄等。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成绩。

  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小标题来梳理文章内容;在每个小标题下寻找最能表达感情的心理活动描写语段或词语,通过默读、品读、悟读等逐步加深对人物和文章的阅读体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航天事业以及航天员的伟大之处,将这种伟大的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细化到自己的生活里,对塑造生命有些微的思考。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小标题来掌握文章内容,形成逻辑清楚的思路;品味文中心理活动描写语段,感受航天事业的伟大和航天员用行动与文字解读的勇敢精神。也是每个人需要的生命精神。

  教学难点:

  文字中的伟大动人之处与学生情感的碰撞。如何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人类的伟大和生命的精神这两层含义。

  教学准备:

  师-文本解读、参考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视频

  生-标注段落、熟读课文、了解相关事件、简单写初步阅读体会

  教学方法:

  默读、品读、朗读、悟读等层次性阅读方法;对比阅读;关键语句。

  初写、批注、读书笔记等层次性随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太空一日》这篇文章,现在请拿出你的读书笔记,说说你们之前写好的阅读初体验。

  (PPT紧张、害怕、跟之前想的不一样……)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科幻电影中那些酷炫的场面和略略夸张的个人英雄主义大多还是一种超前的想象,实际阅读《太空一日》后,我们除了能了解到一些太空世界的知识外,还能揭晓关于人类自身的很多玄妙的东西。

  二、默读走向太空并非易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我们的航天员杨利伟是怎样形容他的首次太空飞行经历的?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在回答时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梳理文章内容。

  (PPT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作者在文章中设置了小标题,这不仅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要说的内容,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在第一次太空飞行时遇到了很多没有预设的难题甚至是劫难,比如:

  (PPT遇到意外时,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知道传说时,我验证了实际能看到什么,听到神秘敲击声时,我至今也没有确认明白,归途出现不可测的故障时,我的惊心动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杨利伟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并不是像科幻电影中那样绚丽、酷帅、威力十足,反倒是令人极度紧张、提心吊胆的,走向太空的第一步,依然是存在极大生命危险的。

  三、品读有一种人生不仅仅是运气

  1、默读体验让我们知道了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太空飞行是超乎人们想象的艰险,他本人也用到了牺牲、害怕、惊心动魄等词来形容他遇到艰险时的心理状态,可见他并不是那个神通广大的超人,也不具备哈利波特的魔法,但是他依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那么我们就去他的字里行间品味答案,他凭靠的到底是什么呢?

  阅读1-17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圈点勾画文章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或词语。细细品味内涵。

  (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我感到压力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绷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2)“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适,如释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PPT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第一次太空飞行时内心的巨大紧张以及在发生意外时身心所遭受到的痛苦,而这些都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考验。作者凭靠艰苦训练的职业素养和明确人生的心理素养,不仅度过了这次意外,更把经验分享成卓越的航天技术。

  2、阅读18-39段,我看到了什么和神秘的敲击声,圈点勾画文章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或词语。找找两个语段描写是否有相同之处。这样写的目的是?

  (PPT都是写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发现了什么。

  我看到了什么,一段弧、大洲、国家、首都北京、棉絮状物质

  无法看到的是,长城、单体建筑、淡淡的红色

  我听到了什么,咚……咚咚……咚……

  无法确认的是,原因不明、来源不清、)

  作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来说,似乎他讲起太空的种种大事小情,都会比别人说起有说服力,但是我们发现他叙说的很清楚,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能听到的'不能听到的,甚至为此不懈的追寻努力,这说明了他完全坚守着航天员的严谨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3、阅读40-67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圈点勾画文章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或词语。细细品味作者在描写归途中惊心动魄背后的含义。

  “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却另有原因。”

  “你想想啊,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我的汗出来了。”

  “这时旋窗已经烧的黑乎乎,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

  “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PPT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下来的心理描写活动,写出了作者在遭遇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时选择沉着冷静、意志顽强、果断面对。这是个人的素养也是国家航天员的素养。)

  四、悟读太空一日,人的一生。

  1、人生的追求写在表达里。

  40段“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38段“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60段“我会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来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七’‘神八’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PPT语言特点:生动、严谨、朴实、温度)

  2、人生的魅力还写在温度里。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旋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PPT坚定的“我知道”,是杨利伟和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更是航天人之间的互相崇敬,他们知道他们在做着一项伟大的事业,并为此坚定不移。)

  3、虽然不够美好,但请足够相信。

  正如文章中航天员杨利伟叙述的那样,航天事业还在逐步完善中,但是我们所有人应该有一个共识,它是一项为人类的伟大事业,这些奉献于航天事业的航天员们,他们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他们具有伟大的精神和良好的素养,向我们人类证明着人类的智慧和活着的意义。

  五、拓展

  读书笔记完成第二次阅读笔记。做好日期等标注,对比课前课后两次阅读笔记,写出加深理解的点。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xx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

  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

  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ī)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

  ①温度极高,极热;

  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意外情况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点拨: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

  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

  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点拨: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六、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感动的句子。

  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好奇,电视或者各种媒体上关于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报道也比较详细,他们应该有所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他们肯定想一探究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著名的般天英雄杨利伟要来我们班作一个关于在太空一日生活的报告,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有关般天的知识?

  预设1:我希望了解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2:我希望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预设3:我希望了解在太空会遇到一些什么。

  教师导入语: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去进行一场关于太空的奇妙旅行。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为了便于大家顺畅阅读,我们先订正一些字的音,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出示字音,师生订正),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旅行了,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尝试概括作者主要为我们在太空的哪些事件。

  幻灯片出示问题:

  1、朗读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一日的些见闻?

  2、读后思考、合作交流

  a、起飞的感受(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b、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c、神秘的敲击声。

  d、惊心动魄的归途。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拨。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感受探索未知,挑战太空的激情,激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a、篇名,b、小标题,c、各段中心句

  2、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a对祖国和事业的忠诚与热爱,b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严谨的态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祖国的航天事业和航天英雄事迹中感受祖国的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教授新课

  1、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分组讨论,找代表发言

  3、分析内容,感受英雄形象和精神品质

  面对多次险情意外,杨利伟表现出的品质: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4、情感升华,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习扫描式浏览,并借助小标题,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跳读式浏览,筛选所指定的信息并归类整理。

  3、在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设想:

  借助《太空一日》这篇文章,落实本单元“学习浏览”这个单元目标,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学理念。同时依据部编教材“双线组元”(即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编写理念,通过设计“学习扫描式浏览”和“学习跳读式浏览”这两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浏览”这个语文要素(包括浏览的两种方式、必需的浏览能力以及适当的学习策略),以达到有梯度地设置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同时预设在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这样就避免了训练的枯燥性,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个人文性目标至始至终贯穿在整堂课中,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心灵,避免脱离文本单独进行情感说教的错误做法,让浓浓的语文味道流淌在整课堂中。

  这样的设计,即注重学法的指导,又可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不仅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可检测性,同时又达到考查教师引导点拨、处理文本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浏览,把握课文内容,筛选所指定的信息并归类整理,体会作者严谨态度及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温故旧知,导入新课(预设2分钟左右)

  1、课前预热

  屏显: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师:同学们第一单元就学习了《孙权劝学》这篇文章,考一考你们,“涉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粗略地浏览)

  (设计理念: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一问一答,快速带过)

  师:浏览是一种怎样的阅读方式呢?这就是我们第五单元重点要学习的内容。

  屏显单元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生齐读)

  (如果不是赛课,前面已学习《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此环节可省略)

  师:学习浏览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是什么?

  明确:

  一目数行扫视—阅读速度快;

  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捕捉主要信息准

  2、顺势导入(1分)

  今天我们就走进节选自杨利伟《天地九重》中的一篇文章——《太空一日》,重点借助这篇文章,学习浏览这种阅读方式。

  板书课题:

  太空一日

  杨利伟

  浏览

  二、学习浏览(预设35分钟)

  (1)活动一:学习扫描式浏览,并借助小标题,快速把握全文内容。

  (预设18分钟左右)

  1、了解扫描式浏览(预设1分)

  师:浏览有两种方式,扫描式浏览和跳读式浏览,刚才讲的“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就属于扫描式浏览。

  屏显:

  扫描式浏览——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

  (生齐读)

  2、学习扫描式浏览,获取全文主要信息。(预设8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扫描式浏览,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合上课本,说说你获取哪些主要信息,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屏显要求:

  1、浏览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2、限时:7分钟。

  3、借助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

  4、合上课本,反馈学习成果

  5、生展示学习成果(预设3分)

  6、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体会字里行间情感。(预设4分)

  预设:此环节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同步进行,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追问的形式”来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充当引导者角色,是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但如何有效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心中要有一定的问题预设,从而通过“追问的形式”使课堂在开放中有序地实现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路径:

  预设:当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回答出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景象时,教师可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导点拨。

  预设的问题如下:

  A、杨利伟在太空中最想看见什么?

  生回答后屏显:

  (落实“俯瞰”二字的书写和“红晕”二字的读音)

  ①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②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③我曾fkàn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④但是,我没有看见长城。

  B、你从哪里读出来?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明确:

  “仔细”、“期待下一次”、“哪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相看两不厌,唯有“大中国”,这就是“我”在太空中最渴望看见的事物,这就是“我”牵挂的地方,这就是我深沉挚爱的土地。字里行间的蕴含的情感自然而然就贴着语言文字品读出来了。

  “但是,我没有看见长城。”

  (此点是学生较难读出来的,小标题是《我看见了什么》,而这里写我没有看见的内容,是否在选材上离题了呢?其实,长城是杨利伟在太空中最渴望看见的建筑物。因为杨利伟想“验证宇航员在太空中唯一能看见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个说法是否属实?但实践告诉“我”真的没有看见,这就体现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C、美读屏显句子,感受态度,体会情感

  (方式:个人展示读,齐读)

  (设计理念:基于语言形式下的语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文本的感悟能力)

  7、借助小标题,了解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预设2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获取的信息比较零碎,有没有一种方法,能使我们在扫描式浏览的过程中快速捕捉到全文的主要内容呢?

  (借助小标题,把握全文内容)

  小结: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文眼,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屏显: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升空经受生死考验

  我看见了什么—在太空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所闻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归途惊心动魄

  板书:

  升空惊魂

  太空所见

  太空所闻

  归途惊心

  (2)活动二:学习扫描式浏览,筛选所指定的信息并归类整理。(预设19分)

  1、了解跳读式浏览(预设1分)

  师:刚才,为了帮助同学们快速获取全文主要内容这个“指定的信息”,我们挑出重要内容——文章小标题来读,这一种浏览的方法,就称为“跳读式浏览”。

  屏显:

  跳读式浏览——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部分,如读标题、图标、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以用于查找相关资料。

  2、学习跳读式浏览,筛选指定信息并归类整理。(预6分钟)

  师:有人说,杨利伟只是在太空游了一日,怎样就成为了太空英雄了呢?原来太空这一日游,既惊心又惊魂,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紧张和意外。

  现在请同学们用跳读式浏览,根据下面问题所指定的信息,筛选出“意外”事件,并进行归类整理。

  屏显问题: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她相应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屏显要求:

  A、限时5分钟。

  B、方法小助手1:扣“关键词”“段首”“过渡句”等快速筛选信息。

  (关键词:意外突发心理活动)

  C、方法小助手2:借助学案中的表格,快速归类整理。

  标题

  意外事件

  心理活动

  应对举动

  此环节要引导学生明确:

  “意外”一词的含义。(突发事件,指的是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遇到的不可模拟的突发的危险的事件)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预设5分钟)

  此环节重在学法的点拨,即如何扣关键词、句首以及过渡句快速筛选出指定信息。(即你是如何快速筛选出这些信息的?)

  明确:

  A、非正常现象的意外事件: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从“意外出现了”和“非正常现象”等关键词句,筛选出此信息)

  B、突发的、无法模拟的意外事件: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

  (从首句即过渡句:“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筛选出此指定的信息)

  C、原因不明的意外事件: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从过渡段“我在太空还遇到另外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筛选出此指定的信息)

  D、实验过程中忽略的意外事件: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痕

  (从过渡句“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筛选出此指定的信息)、

  F、返航是最折磨人心的意外事件: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大。

  (从“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和“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筛选出此信息)

  备注:

  1.最后一个意外事件,学生概括时可能有点难度,可适当引导。

  2.只要筛选出意外事件,人物心理活动和举动就迎刃而解。

  4、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体会字里行间情感(预设5分)

  预设:此环节和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活动同步进行,边筛选相关信息,边根据学情的反馈及时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追问”来实现这个目标,最终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问题设置如下:

  1、升空时的意外事件,只是我一个人紧张,以为自己要死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了。

  实施步骤:

  A、生回答后屏显: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B、展示读,感受人物轻松、喜悦、激动、兴奋之情。

  C、空中那难以承受的26秒,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之中。工作人员仅是紧张“我”个人的生命安危吗?

  明确:

  杨利伟的生命安危,关系到此次我国航天载人飞船反射能否取得成功。这是杨利伟短暂的26秒,确实我们中华民族航天事业取得里程碑进步的见证。

  杨利伟这种敢于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所以小标题不用“我以为自己要死了”,而用“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原因不明的神秘敲击声,回到地面后我们弄清楚了吗?

  (此追问让学生从“杨利伟的不签字”中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整体感受人物形象(2分)

  从杨利伟面对意外事件的心理活动及应对举动,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点评结束:

  太空一日游,意外频发;

  太空一日游,惊心动魄;

  太空一日游,死里逃生;

  太空一日游,责任重于泰山;

  太空一日游,祖国航天事业的一次里程碑的发展。

  杨利伟就是这样一个亲身登上太空,见证这一幕的人物,怎能不成为太空英雄呢?

  板书:意外频发

  三、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师:同学们,一起小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浏览方式?各是什么?

  板书:

  扫描式——迅速扫视

  跳读式——扣关键词

  师:在读书时,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浏览这种阅读方式呢?

  师告知:

  从篇幅来看,文章比较长。

  从内容来看,无须深钻细研,只为扩大知识面。

  从目的来看,为了获取某一种信息。

  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屏显: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预习】

  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随时记录你的阅读感受。

  一、解题

  “天空一日”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10月16日6时23分

  二、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1.文中运用了几个小标题?你觉得用小标题写有什么好处?

  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写作借鉴

  如写《二中一日》《暑假里的一天》可借鉴小标题的形式来写。

  三、浏览全文,把握内容

  你认为阅读完每个小标题后,应该要弄清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升空):遇到了什么危险?心情如何?

  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所见):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所闻):神秘的敲击声来自于什么?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归途):归途遭遇了什么惊心动魄的事?心情如何?

  四、学习航天精神

  从杨利伟太空一日的经历来看,你觉得一个航天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品格?

  具备航天知识,冷静,理智,热爱祖国,勇敢,不怕牺牲。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7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mó?nǐ)遨游(áo)

  严谨(jǐ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

  (2)词义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作者名片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老师领读重点段落: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让学生听读;

  (2)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部分,让其他学生模仿。

  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文章有哪几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举止?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8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板书设计

  太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空在太空中科学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9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太空环境的基本特点,认识到太空生活与地球生活的差异,学习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工作流程和科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活动、视频观看、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安排

  1.引入阶段(约10分钟)

  开场故事:讲述一个简短而吸引人的航天故事,比如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太空之旅,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导入:提出几个思考问题,例如“你们知道在太空中如何吃饭和睡觉吗?”引导学生进入探索状态。

  2.新课讲授(约25分钟)

  太空环境介绍:通过PPT或视频展示,介绍太空中的无重力环境、温度变化、辐射等特殊条件。

  太空生活揭秘:

  饮食:展示航天员的食物包装、水球饮水方式。

  睡眠:解释睡袋的使用以及防止漂浮的措施。

  个人卫生:如何在失重状态下洗澡、刷牙。

  工作与锻炼:介绍航天员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日常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

  3.实践活动(约20分钟)

  模拟太空行走:分组进行,使用绳索模拟太空行走,体验在无重力环境中移动的挑战。

  太空餐制作:设计简单的太空食物,让学生尝试制作并品尝。

  科学小实验:模拟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科学实验,如水球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

  4.分组讨论与汇报(约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太空生活或工作的方面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新发现。

  5.总结与作业(约10分钟)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当天的学习要点,强调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人类未来的太空计划。

  拓展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己梦想中的太空站模型或撰写一篇关于未来太空旅行的短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10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内容,认识太空环境的独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科学精神。

  教学材料:

  太空探索的视频资料

  宇航员太空生活图文介绍

  太空站模型或3D模拟软件

  小组讨论题卡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段引人入胜的太空视频,如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日常生活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如果你在太空中度过一天,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引导学生初步设想太空生活。

  知识讲授(15分钟)

  利用PPT或图文资料,详细介绍宇航员太空日的安排,包括起床、饮食、锻炼、实验、休息等环节。

  强调太空生活与地球的不同,如失重环境、特殊的食物包装与准备、日常锻炼的重要性等。

  小组活动(20分钟)

  分组任务:每组学生负责设计一个太空生活场景(如太空厨房、睡眠区、实验室),考虑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案。

  使用提供的'太空站模型或3D模拟软件辅助设计,鼓励创意与实用性的结合。

  分享与讨论(10分钟)

  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建议。

  引导学生讨论在太空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宇航员是如何克服的,强调团队合作与创新思维的价值。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今日所学,强调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意义及宇航员们的勇气与牺牲。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短文《假如我在太空度过一天》,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

  资源整理与反馈收集(课后)

  收集学生的作品与反馈,用于评估教学效果及后续课程的调整。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04-09

初中语文《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02-19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04-24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05-25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01-18

太空一日教案08-25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优秀05-16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05-26

太空一日教案模板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