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潮》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听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感知大海平静时和涨潮时的情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摹景物的方法,体会写景壮物作用
重 点
紧紧抓住“听“字,体会作者描摹声音和通过想象维妙维肖地写出大海情态
的表现手法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像机
教 学 过 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按描写的内容,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妻欢心地呼喊着说”)
交代了听潮的时间、地点、心情
第三部分(“大海上一片静寂”~“血腥的浪花泼溅在……”)
分别描写了涨潮前、涨潮初起、涨潮达到高峰时的情景,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部分(“彦,这里会塌了!”~最后)
通过对话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海的感情
一.重点诵读第二部分,找出课文中描写大海涨潮前后情景的内容,领悟这些描写如何体
现出“听”的特点。
分析海潮变化的过程,说说它们可分为几个画面。
1.沉睡图:涨潮前的平静状态
作者抓住“静”的特点,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描写,“静寂”、“吻”、“沉
吟“等词句,写出了涨潮前的静谧,“那声音仿佛是……,又像是……;像……”
更出神入化地表现出宁静温柔的特点,而这一切全是通过听觉发挥丰富的想象
力来表现的。作者还运用通感手法,为我们描绘了海浪声音的温柔、芳醇和轻
微,创造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大海沉睡图。
2.渐醒图:涨潮初起时的涌动状态
3.怒吼图:涨潮高峰时的汹涌状态
二.作业:1、把2 、3图分析整理
2、熟读课文
第 二 教 时
一.继分析海潮变化过程 图2、渐醒图
涨潮初起时的涌动状态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大海渐醒渐烈的动态,维妙维肖地描绘大海的“涌动”状态。“惊醒”、“汩汩”、“吐着气”、“奏鸣”等词写声音,而对初醒时的情态也是根据声响加以想象而描绘出来的`。
图3、怒吼图:涨潮高峰时的汹涌状态
涨潮达到高峰时,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各种音响,各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风,怒吼厮杀,感情发展到高潮。各种声音,无一不是“听”出来的,因而一个“听”字是全文描写的灵魂。
二.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体验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拟人手法:“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生动写出大海轻微起伏,发出轻声的特点,富有人情味地表现大海仿佛在轻声低吟诗歌的情态。
比喻手法:“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形象写出了海潮初起时波涛声清脆悦耳、动听激越的状态。
排比手法:“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作者把海潮声比喻为各种声音的同时,运用排比手法,突出了战鼓喧天,呐喊厮杀的悲壮气势,充分表现出海潮轰轰烈烈,雷霆万钧之势。
三.朗读优美语句(形式自由)
四.归纳小结
作者对大海的描绘,饱含着他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立世态度,因此在作者笔下大海的狂暴凶猛都成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本文通过对大海涨潮前后的情景的描绘,热情讴歌了大海的雄壮气势和伟大力量,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赞美大自然伟力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听潮》教学设计2
教学要点:
1.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写法。
2. 体会本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3. 理解作者歌颂大海的思想感情。
4.以作者对“海潮音”的审美情趣感染学生。
5.领会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效果。
6.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对潮声的描绘特别突出,作者的心潮也随着海潮起伏,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潮声的不同和海面的变化领会作者的审美情趣。
2.本文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朗读训练与教材分析结合进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歌颂大海的文章,有的赞颂它浩瀚无垠,包容万千;有的赞颂它巨浪滔天,无坚不摧;有的赞颂它深透奥秘,令人`遐思神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也是讴歌大海的文章《听潮》(板书)。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潮涨潮落的海,让人感受到大海的伟大力量和它的雄壮美。
二、整体把握。
1、 先审题,为什么用听潮,不用观潮?
用声音塑造形象,因为是在晚上。
2、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听的.内容?(第4段算不算听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平常涨潮的情况)
3、 默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间段,迅速找出标志语,将听潮过程切分画面。
第2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听潮》这篇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先来进行检测:
(一)字词
(二)将听潮过程切分为哪三幅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作者听潮的过程、听潮的心情。
二、深入研讨
(一) 师范读潮来前一部分,考虑:
1、 此时海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静寂)
2、作者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静寂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3、 本文除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之外,还从多角度描绘了海的声音,看第8自然段,有视觉、声音、触觉、视觉角度。
4、找同学把这部分读一遍,这部分给你什么感受?(柔美)
(二)分析第二部分
1、 潮来前的大海是如此的平静、温柔,潮来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把6---19节还可画分为两部分,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特点。(兴奋、疯狂)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海醒之后有哪些动作?(掀、喘、转侧、打、伸、抹、踢、推、咬)拟人.
3、 除了用各种景物表现大海的变化外,还描绘了大海的音响,找出这些词。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4、谁能把潮来时的这种兴奋、疯狂读的维妙维肖?找一个同学读13---19段。
5、大家齐读一遍。
(三)自读潮退的部分,概括特点,说说给你什么感受?
二、 研讨写作目的。
1、 作者溺爱海不仅表现在对海潮的描绘上,还表现在听潮的心情上,快速找出表现听潮心情的词,这个词反复出现了三次,为什么欣幸?(位置好,潮并不是总有,而作者又溺爱海,又赶上海潮)。
2、 这是作者爱海的表现,那作者溺爱海的原因是什么?(自然魅力,更主要的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关)
3、 作者想表达什么?(生说、师介绍背景)
人生就像大海,既有安逸的时候,也会有波折的时候,但无论是安逸还是波折都要一样的面对。
总的说来,作者对完整的、独特的大海形象的描绘,既抒发了自己欣赏大海的雄壮美的情怀,歌颂了大海的伟大力量,又表现了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诵读
五、板书:
《听潮》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听潮》这篇抒情散文,以“我”和“妻子”观赏大海的落潮→涨潮→高潮为线索(详细描绘了这三种状态的大海),以欣喜之情为基调,以“听”字统领全文,贯穿始终。落潮写静,涨潮写动;静时柔情脉脉,动时雄健奔放,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作者对大海的深情,融注在各种景物中,以物我交融来抒发赞赏之情。本文为我们描述了三幅大海图,即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不管是轻描素抹,还是浓墨重彩,字字含情;不管是激昂高亢,还是轻缓舒徐,句句有意。情与景融为一体。如月下大海,波光闪闪,浩渺无垠,那么恬静,那么柔美,那么圣洁,似乎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他们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那喜悦之情,真可说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宁静、安祥、温柔、亲昵,是一种静谧之美。当大海掀起洪波巨浪,“响雷般地怒吼着”的时候,妻惊叫了,“战栗了”。真是物我交融,情与景糅合在一起了。“这是伟大的乐章”“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在写海潮的整个过程中,既写景物,也写感受,使情景含一。心随潮动,情随潮迁,海潮起伏,也如作者心潮起伏,内情与外境达到完美的结合。
写作特点:
1、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作者在写看潮之感时,不是直接写海潮上涨,海浪汹涌的壮观,而是由近及远,描绘宁静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气氛,以静衬动,使海涨潮的动景更为壮观。
2、抓住特征,描绘海潮。
作者抓住海潮汹涌澎湃的特征,先写潮涨的声音、情态和性格;然后从声、光、色、形等方面来描绘渲染;最后重笔描绘涨潮达到高潮时的雄伟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奇观。开始写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琴弦。继而钟声惊醒了海的酣梦,“我们脚下的岩石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越大起来。”“海自己醒了”“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早,片片飞散。”接着“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声音也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作者就这样,抓住海潮的特征,以各种声音来写海潮涨落的各种情况。由小到大,由舒缓到剧烈,层次井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海潮的声音、情态与性格。
①拟人:作者在写潮涨潮落时,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海睡熟了”“惊醒了海的酣梦”“海终于愤怒了”,把海的不同情态写得非常鲜明、生动,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又如描写海潮的声音,“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等等。
②比喻:
首先用多种比喻来描摹同一事物。如:“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其次,用多种比喻描摹一件事物的几种状态。如:“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语那样芳醇;甜美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③排比:在描绘波峰迭起,浊浪排空,震耳欲聋的涛声时,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如“声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这种交响的'声音,增强了语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的疆场。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借助修辞手法写景抒情的写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海,向往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抓住景物,运用修辞抒情的。
四、教学思路设计
1、大屏幕打出大海画面,将学生带入大海,直观形象地引入此课。
2、配乐朗读,大屏幕打出思考题:
①勾画出作者听到的声音;
②讨论,海潮声响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大海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声乐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大海动、静之美。
三幅图
明确: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再借助课件,使学生理解这部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幅图:海睡图
明确:这部分作者抓住了大海落潮时的特点,突出了“静寂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围绕着“静”,文章是从两方面形象描写的:
①抓住海面上的景物,先从静态描写
②其次,动态描写:抓住海的声音,调动了人的视觉、味觉、听觉等各种感官,运用拟人、比喻,侧面突出大海“静”的程度。
③以大海周围的景物为衬托,写了大小的岛、星星,运用拟人的修辞,再次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第二幅图:海醒图
声音:汩汩、谁在吐着气、铃子、铙钹、钟鼓、奏鸣
情态: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第三幅图:海怒图
明确:这部分借助课件“海怒”和朗读,了解作者主要刻画了海浪和岩石两种景物,完全通过联想对所听到的潮音,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从而突出大海“愤怒”时的特点。
问:这三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随着老师的启发引导,估计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高潮”这部分,这段哪个词用得好?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探讨理由,教师做适当肯定。
明确:“千军万马”用得好,突出阵容宏大,气势磅礴。
“混战”用得好,尤其是“混”用得更好,突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我们似乎看见在旌旗飘飘,战鼓阵阵的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勇士挥舞着锋利的武器同敌人进行生死博斗,从中使每个同学感受到战斗的气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三幅图连接起来,整体感知,大海由静到动再到怒的特征。并聆听一下它的声音,由小到大,由微微的水流声到震耳欲聋的怒吼。
5、总结扩展
明确:这节课,我们运用朗读法,借助电脑课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学会了描写景物抓特征,用修辞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运用。
《听潮》教学设计4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写法。
2、体会本文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3、理解作者歌颂大海的思想感情。
4、以作者对“海潮音”的审美情趣感染学生。
5、领会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海潮的艺术效果。
6、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对潮声的描绘特别突出,作者的心潮也随着海潮起伏,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潮声的不同和海面的变化领会作者的审美情趣。
2、本文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朗读训练与教材分析结合进行。
朗读训练分四步:
(1)参看旁批默读;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朗读;
(3)分析内容后再在理解基础上朗读;
(4)表情朗读全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不少歌颂大海的文章,有的赞颂它浩瀚无垠,包容万千;有的赞颂它巨浪滔天,无坚不摧;有的赞颂它深透奥秘,令人`遐思神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也是讴歌大海的文章《听潮》(板书)。潮,即海潮,是海水受到日月的引力定时涨落的现象。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潮涨潮落的海,让人感受到大海的伟大力量和它的雄壮美。
二、默读课文。
要求:
(1)先看“阅读提示”;
(2)划出生字难词,依据工具书,做正音解词笔记;
(3)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
三、学习生字:
língniánàntīngchúnhuǎnghūyōngjiǎnhāngǔ
棂黏黯汀醇恍惚慵睑酣汩
náobólìsùháopáoxiàoxiàxìbōlàcìnì
铙钹栗(粟)嗥咆哮罅隙拨剌(刺)溺
四、解释词义:
深黯云汀琼台芳醇慵懒汩汩战栗罅隙欣幸(欢喜而庆幸)
五、朗读课文:
六、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4):写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及潮来时的状况。
第二部分(5——21):具体描述观赏海潮的过程。(按潮前、潮时、潮后分为三个层次,描述海景和人物感受。)
第一层(5——12):重在描写大海的“静态美”,抒发作者对大海的“平静”美的感受。
第二层(13——19):重在描写大海的动态壮观,慕海潮,颂海魂,抒情怀。
第三层(20——21):写退潮,表达了作者的“一来一去”“一样的美”的独到见解,发人深省。
第三部分(22):抒发作者喜欢大海、溺爱海潮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深化中心)
七、布置作业:
1、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及重点:
1、分析第一部分,明确听潮的环境及来潮概况。
2、分析海睡、海醒、海怒三副图景。
3、学习作者对大海及潮声的描写,感受大海潮起潮落刚柔相济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字
2、解词
二、朗读课文:
三、分析第一部分(l-4段)
1、默读1—4自然段,在初步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低声朗读一遍。
2、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点出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
3、为什么说“这里是佛国”?
明确:因为“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这个“佛国”暗示普陀山岛。
4、第4自然段总写海潮来时的景观。请扣住词语,看作者从哪些感官写潮,又写了潮的哪些方面?
明确:感官潮
“听见……音响”——听觉声音
“看见……飞沫”——视觉形态(似细雨、朝雾、暮烟)
“黏在身上”——触觉动作(冲、黏、润湿)
5、用叙述语调朗读第一部分,教师视情况指导。
四、分析第二部分(5-21自然段)(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
1、学生默读,搞清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明确:一层(5—12自然段)写落潮
二层(13-19自然段)写潮涨
三层(20-21自然段)写作者和妻子对涨潮的不同感受。
2、分析第一层(5——12)
(1)朗读(教师作具体指导)
(2)思考:潮落的大海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特点的?(可在书上勾画)
(3)讨论,明确
特点:静寂(或平静、幽静等)主要描写潮声的轻柔及海面的宁静。
(4)上面的描写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法?
——比喻、拟人、衬托。(由学生—一举例)
(5)此时作者对大海的感受是什么?
——“是幽静的愉悦的神秘。”
(6)为什么要写“大小的岛”“星星”和“我俩”?
——是烘托气氛,突出大海的静谧及我俩浸沉在赏鉴大海的感情。
3、分析第二层(13——19):
(1)朗读(教师作具体指导)
(2)学生思考:涨潮的大海有什么特点?
与落潮时相比较,听到的潮声和看到的海面有什么变化(可在书上勾画)
(3)讨论,明确:
特点:凶猛
变化如下:由落潮而涨潮,由涨潮而高潮,作者一直把它当个巨人去写。说海睡了,海醒了,海怒了,赋予大海以人的灵性、姿态和动作,把它雄浑的气势,刚烈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4)这是什么手法?
——拟人。
4、分析海睡、海醒、海怒片段:
要求:分别找出大海的动作、月光、声音和作者的`感受(分组讨论)
明确:(板书)
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
动态吻喘、打、伸冲击、扑
推、踢、咬泼溅
海面鱼鳞般银龙样消失了
月光
声音沉吟……一般汩汩响雷般
温柔“仿佛……”“像……奏鸣”战鼓声……
芳醇“像……”千军万马混战
一样美
感受平静凶猛、雄伟
赞美(伟大乐章)
5、分析第三层(20——21):
(1)这一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一层写“我”与妻对涨潮的感受。
(2)作者认为凶猛的潮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这种感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渴望战斗的火热的生活。所以朗读来潮时,速度应渐快,情绪由欢快而炽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独立完成“预习与思考”/一
3、“研讨与练习”/四、五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及重点:
1、分析第三部分。
2、学习写作特点。
3、分析练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海睡海醒海怒图:
二、分析第三部分(22):
1、朗读
2、分析:
(1)本段为什么应独立成为一个部分呢?
——因为“我喜欢海……”这句话,不仅是写退潮时的感受,而且是写涨潮与退潮两方面内容的总体感受,因而是全文的总结段。
(2)开始住下来时说“尽够欣幸了”,全文又以这句话收尾,两处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前面因住房位置好,朝晚可以领略海景,所以“尽够欣幸了”。结尾表达听了“伟大乐章”后的满足心情。
(3)这一段有何作用?应如何朗读?
——作者直抒胸臆,抒发溺爱大海的感情。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朗读要舒缓而满怀深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本文描述了作者与妻子在海边“佛国”听潮的一段经历。通过描写大海的变化,海潮涨落的情景,讴歌了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
文章借景抒情,作者通过表达潮涨潮落“一样的美”的见解,表明了对大海富于变化的理解,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的言表,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这就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发人们要热爱生活,要勇于在生活的海洋中迎潮,弄潮。
五、分析练习
“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六、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听录音朗读。
七、布置作业
1、表情朗读全文。
2、朗读《致大海》。
3、背诵13——17段
【《听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听潮》教学设计06-04
《听潮》的教学设计06-17
听潮课文教案设计06-12
初一下册《听潮》教学设计12-16
花潮的教学设计06-15
《花潮》教学设计06-13
《花潮》教学设计范文06-15
听潮选段阅读答案04-01
听潮(鲁彦)原文及练习07-29
《听泉》教学设计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