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热门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山界教学设计热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山界教学设计热门1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难”体现在:
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
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⑶、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四、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板书设计:、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走路难
间、翻山经过、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处境难
翻山以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
(2)、第23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5、生朗读、感悟、背诵。
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5)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二、总结课文。
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作业。
背诵第22节。
老山界教学设计热门2
教学目的:
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自学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提示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结束,是为了突破“围剿”,争取北上抗日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和湖南新宁边境。
一、学生通读全文
阅读这篇课文,注意课文的记事顺序,划出描述山势险峻和表现作者在山上过夜的细腻感受的一些生动句子,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注意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查工具书,掌握下边加点的字的读音:
惊惶、欺侮、呜咽、咀嚼、酣然入梦、矗立、蜷、陡、落得很远、苛捐杂税、缀。
三、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所做的事情
第一天下午
傍晚
天黑
上半夜
半夜
第二天黎明
下午
四、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二课时
一、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二、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1、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得具体、逼真、动人。
2、在写法上,前面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后面处处呼应,层层相连。
3、围绕中心,多方面描写景物,使中心思想突出、深刻。
三、课堂练习(解决难点)
1、判断下列加点字注音的正误。
惊惶(huāng)缴(jiǎo)租欺侮(fu)呜咽(wūyiè)
咀嚼(zǔjiáo)骨碌(gūlu)浑身打着颤(chàn)
2、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
3、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4、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
(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这“意志”指什么?)
(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老山界教学设计热门3
教学重点:
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三处景物描写)(难点)
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5000里的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亘古不变的英雄气概和不折不挠的'坚毅精神浓缩在毛泽东笔下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然而此山此水真的寻常吗?今天一起学习《老山界》。
二、整体感知
1解题:老山界,五领之越城领,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
三、内容精析
1、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的交流
2、根据找出的时间地点,试着复述课文
3、用简短的话概述课文的内容
4、由同学的复述体会你对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感受(难、艰难、辛苦等)
5、再读课文,找出难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
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陡极了…只有一尺多宽。”“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横着心躺下去” ……
吃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鼓着勇气前进”……
处境难“伤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由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
6、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如何?表现出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打笑逗趣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表现他们:顽强不屈,艰苦乐观,昂扬奋发,不怕困难,没有丝毫的胆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注:包括几处典型的景物描写,并分析作用
四、拓展延伸
老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启示我们“活到老,学到老”,那么我们的学习道路只是万里长征刚起步,在这条路上也可能钱难万险,试想我们该如何走好学习这条长征路。
五、总结
学生小结(内容、特色、启发、探索、疑问……)
漫漫长征画卷就像是一篇神话,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仅是学习,都需要我们发扬长征精神,一路搏击!
六、作业
1、背诵景色描写的句子
2、继续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进一步体会长征精神
老山界教学设计热门4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
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
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⑶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四、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2)第23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5、生朗读、感悟、背诵。
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5)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二、总结课文。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作业。
背诵第22节。
老山界教学设计热门5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
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
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⑶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四、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2)第23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5、朗读、感悟、背诵。
二、总结课文。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作业。
背诵第22节。
【老山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老山界》教学设计07-17
老山界教学设计04-10
《老山界》教学设计07-30
《老山界》的教学设计范文02-07
《老山界》教学设计范文07-11
《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06-16
《老山界》教学设计文案11-03
《老山界》教学设计3篇03-29
老山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老山界》教学反思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