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1至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这个词谁会念?
húlu
葫芦
葫芦的“芦”单个字读第二声,可以组词“芦苇、芦花”,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
2.你们认识葫芦吗?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可作补充,如葫芦嫩时可以用来做菜;老了之后掏空内部,可以作为容器来装东西,如制作成酒葫芦用来装酒;还可以制作成工艺品、乐器等。
3.认识“葫芦藤”。
课件中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教师指着葫芦藤)这是葫芦的什么?提醒学生读好“藤”字。
4.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和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突出“我要的是——葫芦”。
5.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谁要的是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下列生字,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谢/蚜/盯/啊/赛/感/怪/慢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学生汇报识字效果时,教师相机激励,并鼓励他们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
(1)“蚜”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盯”是目字旁,和眼睛有关,演演这个动作。“怪、慢”是竖心旁。“感”是心字底,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2)“赛”与“寒”进行比较识记。
(3)“啊、谢”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4.再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5.反馈交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抓住首尾,变序研读。
1.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1~3句。
(1)课件出示课文第1~3句。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葫芦图(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动笔画出短语并课件出示: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的意思,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一样。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课件出示:
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2.学习第1自然段第4至5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四、抓住尾段,了解结局。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课件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五、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其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包括5个左窄右宽,1个左右等宽。另外1个是上下结构,1个是独体字。
(2)发现结构规律后,提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其中“邻”左右等宽,左边“令”的捺变点。范写“谢”字,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书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宽窄。“棵”左窄右宽,撇捺要舒展。“盯”字横画间距均匀,“丁”的横较长。“治”左窄右宽,下部的“口”稍扁。“怪”左边宜窄长,右边“又”横撇、捺盖住下部。
(3)练习书写6个左右结构的字。
2.范写“想”,学写“言”。
(1)教师范写“想”字,并提示“心字底”要托住上半部分,写时注意“左点卧钩一直线,中点略低右点高”。
(2)“言”字第一笔的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第一笔最长,要写得长而平正,盖住下面的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辅导。
3.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复习导入。
1.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上节课认识的词语老朋友,你能准确又亲切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你能找来恰当的词语跟它们做朋友吗?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小结:美好的语言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把你对这棵葫芦喜爱的情感填入到句子中,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二、探究原因,朗读感悟。
这么可爱的葫芦,最后为什么会落了呢?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吧!请你把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4.“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指导朗读第1句话。
4.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盯”?(睁大眼睛,一直看着一个地方,比“看”更进一步。)
他盯着小葫芦,在想什么?(有蚜虫,关小葫芦什么事啊!小葫芦,快点长吧!)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声音能读高吗?
练读句子。(自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邻居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心情。
6.面对邻居的劝告,他是怎么想的?(感到很奇怪)
(1)“感、怪”都是生字,我们常常说“感觉”,是哪里感受到的?(心)“奇怪”呢,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心)所以“感、怪”都跟心有关,种葫芦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他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课件出示句子:
7.组织讨论:他想的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全班发表观点,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3)播放光合作用的视频。
8.小结
9.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归纳。(课件出示)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10.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说服他呢?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呢?
3.学生交流评价。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葫芦的“可爱”以及几处对比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2、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葫芦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反馈。
三、感受小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说一说:小葫芦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对比句子: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3、读出小葫芦的可爱。指名读,全班齐读。
4、联系生活说句子:多么……啊!
5、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小葫芦的可爱?
6、出示句子:葫芦藤长叶,开出了小花。课文是这样写的吗?增加了什么?
7、对比课文中的句子。
8、有感情的朗读。
四、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理解:“几次”和“一次”有什么区别,通过“几次”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5、理解词语: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说句子。感情朗读。
6、感受“盯”。还有一个字能够看出葫芦可爱,那个人很喜欢。“盯”是怎样看?可以将“盯”换成“看”“观察”吗?
7、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五、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1、出示葫芦枯萎地图片。说一说:那个人地心情会怎样?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对比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好好的葫芦为什么都落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学习提示。
4、学习反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6、你认为他说的这句话对吗?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卫生么最后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
8、如果你是邻居,你会怎样劝那个人?
六、课外拓展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叶上爬了一些蚜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会有所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反问句的学习,学生有些许陌生,在之前的课文中,已经学习过反问句,但对于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仍有不解,在课堂中应重点学习。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懂,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多举例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读“葫芦藤、花谢”等词语,会写“治、邻”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教学难点:读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
生答:葫芦。
二、基础复习
1、我会认
出示会认的字,生开火车读,对易读错的生字进行强化,再齐读。
2、我会读
出示本节课的词语,分角色朗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
3、我会写
出示会写的.字:治、邻,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生书空。
4、我会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葫芦架上长了蚜虫,这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快速找到课文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那个人对蚜虫的毫不在意。
2、观察插图,“盯”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体会那个人很重视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4、抓住“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迫切期待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重点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体会邻居的急切心情。
3、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读出奇怪与惊讶。
4、朗读一组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异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上下两组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要比陈述句更强烈。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作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
(2)葫芦叶子的颜色不一样。
(3)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板书:蚜虫—叶子—葫芦)
2、总结寓意。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地看问题。
四、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互相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关系等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处理识字与学文的关系。
本课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学习“葫、芦”。
1、出示葫芦图片:谁能叫出它的名字?(“芦“读轻声)
2、谁可以介绍葫芦?(外形、颜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葫芦”怎么写?
(二)学习“藤”字。
1、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葫芦长在哪里?(葫芦藤图片)
2、出示“藤”卡片:请仔细观察,想想怎样记住它?
3、认读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范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预习得很好,看来,这几个词难不倒你了吧。
(出示词语: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几个葫芦)
2、你能用这三个词描述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3、真了不起!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谁能告诉大家是第几自然段?
4、请一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读好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着好几个生字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葫、芦、藤、哇)
6、学习“哇”:出示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小练习:给“哇”换偏旁再组词。(挂、洼、娃)
7、写好“哇、挂”(观察——说注意的地方——范写——练写)
8、生字认识了,我们到文段中再读读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葫芦长得很好)
10、这一段写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来吗?(看词语练习背诵——齐背——点名背)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葫芦长得真好哇,这个人会怎么想呢?
2、这个人的愿望能实现吗?你是从那一段知道的?(齐读最后一段,提示朗读语气)
3、真奇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认识“蚜虫”吗?(出示蚜虫图片,了解蚜虫、了解植物的`养料)
5、这个人见到蚜虫表现怎样呢,课文第几自然段有描述?(齐读第二自然段)
6、哈哈!这个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几个虫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芦啊。他只是(“盯着”)小葫芦,还(“自言自语”——)地说(齐读说的话)。
8、“盯”你会换别的词吗?(看、观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说明这个人怎样?
小练习:给“盯“换偏旁,再组词。
9、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10、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个人不知道蚜虫的利害,可也不听别人的劝告。有谁劝他要治一治蚜虫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前鼻音、组词)
3、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语气)
4、可惜呀可惜!这么可爱的葫芦就这样没了,到底怪蚜虫呢还是怪这个人?
5、出示“怪”(音、形、观察范写)
6、还有个竖心旁的字,是“慢”,请仔细观察,怎样写好?
(竖心旁先写左右两点,再写中间一竖。“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边中间的“四”比较宽。
三、看看生字表,还有哪几个字没写呀?(播放指导写字、范写“每”)
四、练习巩固
1、认读词语
2、完成“我会读”
五、作业
1、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5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动作、字源等多种方法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圈画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图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生动具体,初步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好处。
难点:通过圈划关键词、学看流程图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思维导图。
六、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猜词,激趣导入
1、看图猜词: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个看图猜词的游戏,必须要与草字头有关。(出示“荷花”“蘑菇”“葡萄”“菠萝”等图片)
2、复习“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为后文做铺垫。
3、出示葫芦图片,学习“葫芦”读音。
(1)在词语葫芦中“芦”要读轻声,请生读。(词卡,开火车)
(2)单独读“芦”第二声,学生拼读,拓展“芦苇”“芦荟”。
4、揭题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一起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2)指导读课题:的字后面停顿,“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活动一:
(1)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想:边读边想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1、读好生字词: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见面呢,我们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
第一组:
葫芦藤
蚜虫
盯着
慢慢地
第二组:
花谢
比赛
感到
奇怪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每一组请小老师读: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3)思考发现:第一组标红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形声字。(左边偏旁表义,右边声旁表音)
2、深入学习形声字“藤”和“盯”
(1)藤:借助图片指认,拓展“西瓜藤”和“葡萄藤”。
(2)盯:借助动作演示理解“盯”:集中注意力看。
3、借助字源学习生字“谢”和“赛”
(1)谢:字源演变,根据字典解释理解“花谢”含义。
(2)赛:字源演变,通过与形近字“寒”对比、识记。
4、摘葫芦游戏。
板块三:再读课文,厘清故事内容
1、询问: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2、指名读最后一段。
3、方法指导——圈出关键词:引导学生圈出“没过多久”“小葫芦”“都落了”,组合在一起就是故事的结果。
学习活动二:
(1)圈:听课文朗读,同桌合作圈出关键词句理清主要内容,完成板书。
(2)说: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反馈,板贴黑板,形成故事的流程图(鱼骨图)。
5、借助黑板板贴,学生自由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精读课文,体会葫芦的生长过程
1、引出“种葫芦”片段:这个人可太想要这个葫芦了。为了这个葫芦,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看(出示第一段),他为了得到葫芦干了什么呢?自由朗读,去寻找答案。
2、指导“棵”:“一棵葫芦”指的是“葫芦苗”。
3、出示课文插图,询问:这棵葫芦苗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词条: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指导短语的朗读:“的”读得轻短,“长满了”读得长一点。)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3)继续观察图片变化,指导朗读:花谢了、几个小葫芦。(图文对照,朗读短句)
4、根据词条,感受葫芦生长顺序。
5、对比朗读,感受差异(形容词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几朵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6、怪不得那个人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7、完成《作业本》P49第三题第一列。
8、思考: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他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块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棵”“盯”,引导学生“一看结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等);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星级):
(1)坐姿端正得1星;
(2)书写正确得1星;
(3)书写美观不用橡皮擦得1星。
5、学生修改。
作业:画一画葫芦生长图,并和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葫芦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长满了绿叶
雪白的小花
花谢了
几个小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6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 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4. 会写3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上节课刚认识的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板书课题。齐读《我要的是葫芦》(相机指导读“葫芦” 读轻声)
师:(拿葫芦)喜欢这个葫芦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摘葫芦吧?想要摘下葫芦,就得流利的读出葫芦下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读轻声的标成红字)
生:这3个字都读轻音。
师:那你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过渡:大家读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葫芦园看一看,看看园里的葫芦长的怎么样?
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些小葫芦长的怎么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
师:那让我们走进葫芦园,看看葫芦长的跟我们画出的句子里是一样的吗?
师:(课件出示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藤?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着什么?
师:藤上除了绿叶还有什么?什么样的小花?
师:(出示图片)慢慢得花谢了,这颗葫芦又发生了了怎样的变化?
师: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此时此刻,站在这美丽的葫芦架下,你的心情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用你找到的句子读出她的美?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的美不美?听到同学们的夸奖,你开心吗?
师:你再来读,用美的语气读?
师:可爱吗?美吗?站在这么美的葫芦架下,你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吗?(齐读)
3.除了你们喜欢小葫芦,还有谁喜欢?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种葫芦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每天”是什么意思?
生:天天都去
师:一天他要看几次?
生:很多次
师:每天都要去看很多次,种葫芦的人打心眼里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同学们再来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这些小葫芦长成大葫芦了吗?(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师: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度。
质疑:那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 多可惜啊,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生: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生:不在乎。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
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师: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师: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师: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师: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
师: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师: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很着急。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师: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 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揭示寓意。
师: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要不要治呢?为什么?你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出示葫芦生长的示意图)
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图)
生:他会后悔。
师:后悔什么?
生:后悔不治蚜虫,不听劝告。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了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 :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五、拓展延伸。
编故事:第二年春天,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碰到叶子上又长出了几个蚜虫,他会怎么做?
六、快乐写字
1.学习“言”。
师:又到了我们快乐写字的时间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写字的?(出示“言”的演变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师:舌头在嘴里晃动,就是“言”,他读“yan”.(板书音节)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这个“言”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言”的第二笔横要写长
师: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言”。(师范写,生书空写)
师:现在请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组词,拓展含有“言”的四字词语)
2.学习“挂、哇”
教师写,学生看,说提示,再扩词。(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七、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还学会了三个生字宝宝。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老师给你们上课很开心。
八、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造养料 葫芦 可爱
叶子 长虫、不治 葫芦 黄、落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8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很快反生。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对,这是一个葫芦。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花。
3、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4、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5、“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6、小结:我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引出:霉、海、梅、莓……)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习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住处附近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近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再如: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邻座、邻国”等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0
学习目标:
1、会读、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看图说话
1、画简笔画,板书“葫芦”一词:老师现在就送给大家两个可爱的葫芦宝宝,请同学们拿起手跟着老师把“葫芦”两字写一遍。同学们有否发现这两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把“葫芦”两字拼读一遍?(指名读、齐读,引导读好轻声。)
3、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领悟“葫芦”是一种植物。(分别说“茎”,教生字“藤”,了解叶、花、果的样子。)
4、出示课题,过渡:这个“我”指谁?他要葫芦得到没有?
【目的:通过简笔画和展示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几次。(充分读)
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又怎样了?。
【目的: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的了解,有整体印象,同时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三、“玩”中学字词。
1、圈生字,读生字词。
(1)生用笔找生字,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别让它跑了!
(2)利用课题资源平台中的“我会读”,进行“读词大赛”。
2、 “谜语大比拼”。
(1)学生给生字编字谜。
(2)个别竞猜、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的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4、“句子选美”。
老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评出“最美”句子。
5、进入资源平台“识字通”,自由读。
【目的:让学生既在“玩”,又在自主、愉快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及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并请同学说一说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描红田格中的红色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鼓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进行“小小书法家评选”。
6、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目的:通过新鲜、灵活的语言设计,把“死”的变“活”的,让汉字更具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五、打写练习。
形式:
1、用生字扩词。
2、用一个生字组词后,进行词语接龙。
3、用生字组词,再用生词写一句话。
【目的:通过打写,培养学生扩词、写话的能力,同时积累更多的词语。】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新课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谁能最快
猜出它是什么?(课件出示“谜语”)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前有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葫芦
藤上长满了绿叶,不久就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就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他可喜欢这些葫芦了,整天想要的就是葫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到那个人的葫芦架下面去看看他的葫芦,怎么样?(引题,板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
1、那个人整天想着要葫芦,他到底有没有得到葫芦?
2、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故事的动画片,请仔细看、认真听,等会老师就跟大家玩个摘葫芦的游戏,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出示课件动画)
3、游戏开始,谁发言积极,声音最响亮,就可以出来摘一个可爱的小葫芦。
三、通读全文
1、首先,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用最甜美的声音轻声读一读。
2、请四位同学出来,每人读一段,认为第一段读得最好的同学请举手,第二、第三、第四段呢?
3、你认为他们读得怎么样?(评价读得怎样)
四、理解感悟
1、同学们,现在要考考你们对故事内容理解得怎么样。从故事中,我们都知道那个人是多么的喜欢葫芦,想得到葫芦,你能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读读呢?为什么要这样读?(课件出示“句一”)
2、如果你是葫芦的主人,你会喜欢这些葫芦吗?那就用喜欢的语气读读“多么可爱……几次”。(指导读,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你们看到这么可爱的葫芦,高兴吗?高兴就在葫芦上添上几笔,让它变成一个最开心,最漂亮的葫芦。请把自己画的开心葫芦举起来吧!(展示、板贴)
4、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一天天长大,当然开心,但他想得到葫芦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文中有一个段是最有力的证据,用朗读告诉大家结果--课件出示“句二”,齐读)
5、那个人看着葫芦都落了,心情会怎样?(指导读出悲伤、难过的语气,语速稍慢。)
6、你们能帮他画一个伤心的小葫芦吗?让人看了也为他伤心难过。(展示、板贴)
7、过渡:葫芦就这样一个一个落了,多可惜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8、学生读二、三自然段。(让生找小伙伴或同桌或听课老师读)(课件出示“段”)
9、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叶子长了虫、不听劝告)
10、从哪句话看出那个人不听劝告?(出示“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指导读,读中领悟意思。师生练读对话,男女分角色比赛读对话—适当评价,)
11、他想得到的是葫芦,认为虫也不用治了,只是希望什么?(读句“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自由读、指名读、表演“盯着葫芦自言自语说”,注意评价读得怎样。)
12、从“盯着”看出他眼中只有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当那个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他是怎样想的?
13、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读,读中领悟意思。)
14、虫子不治,葫芦没了,猜猜那个人会想些什么?
五、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1、那个人那么想要葫芦却得不到葫芦,你知道他错在哪里吗?
2、如果让你来种葫芦,你会怎样做?(学生说)
六、打写测试
同学们,知道吧?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叶后,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样做?把它写下来。
七、拓展阅读
让学生大量地、自由地读资料库中的儿歌、小知识、故事。
八、教师总结
板书(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2.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说谜语:
2、(出示挂图)这就是葫芦,可爱吗,喜欢吗?在古代时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还种了一棵葫芦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3、看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生读文前提示。
2、自由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读书动笔,圈圈画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更好。
4、图文对照,观察图画对照相应的课文。
三、自读自悟,理解主题。
1、出示自学提示,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交流、探究。
(1)把两幅图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仔细读课文)
(2)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
(3)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2、全班汇报,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准备两幅葫芦的幻灯片,适时运用)
3、拓展课文,引出寓意。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训练(教师出示幻灯片):
①( )这个人没有关注葫芦的生长过程,( )没有能够得到葫芦。(因为……所以……)
②请你们也来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2)怎样做才能得到葫芦?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搭建平台,进行展示。
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拓展。如:读、画、演等。
四、识字任务,寓于游戏。
1、出示生字卡片,
(1)学生认读、同桌间说记字方法。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3)生互读、小组开火车赛读。
2、识字游戏:摘苹果。
五、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1、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出示:
无论做什么事,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做好,因为每一个小的环节处理的不好,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读好几个重点句,为理解情感目标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好几个重点句子。
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葫芦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 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认识在这是什么东西吗?板书“葫芦”
2、 “葫芦”的“芦”读轻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草字头,因为它是植物。)
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爷爷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文章“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1、 生初读课文(自由读)
2、 指名分节读。(正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1、 导:那位种葫芦的人非常想要葫芦,最后他的愿望有没有得到实现呢?
2、 找出最有利的证据,用朗读告诉大家结果,(预设生马上就能找到第四自然段)多元朗读(一个个)
3、 导:好可惜啊,是不是这葫芦打小开始就是长的不好长的不茁壮呢?
4、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句子,师在黑板上画出葫芦小时侯可爱时的简笔画。
(2)、是啊,这葫芦多可爱啊,你能通过自己的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练读
指名读(注意脸部表情)
小结:对呀,这葫芦长的这么可爱,叶子的功劳少不了,你知道叶子都有哪些功能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导:种葫芦的人他多么希望葫芦长得快些啊,可是为什么他的希望会破灭呢。
1、 自由读第2、3自然段,划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2、 反馈,指名说这两个句子,并在小黑板上划出这两个句子。
3、 自由读这两句话,想想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己琢磨读懂的地方
小组交流自己懂与不懂的地方。
4、 反馈(两个句子按学生的回答顺序随机教学)
(1)、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预设学生可能的反馈点: “盯着”眼里只有葫芦 “赛过大南瓜”为什么会这么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理解句子意思,他心里想?(注意拓宽学生思路)
◎指导朗读(自言自语):自由读,等下请读的最认真的小朋友来试。指名读,评(脸部表情)指名读小组练读齐读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注意朗读的多元化。
◎邻居看到了是怎么劝他的啊。同桌两人跟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
◎你听了会怎么劝啊(要求跟书上的不一样),并完成板书。
五、学习生字
◎1、自渎生字卡片,考考同桌
2、游戏:师举葫芦,生举卡片 师指图片,生举卡片 师举卡片“盯”,生做动作。
◎1、小黑板出示四个可以利用前课迁移的生字“言、挂、哇、治”[这四个字较简单,可以根据前课多学的生字“信、哇、抬”迁移过来。所以就不做重点讲解。]
2、师书写,生说说注意点
3、 生书写。
板书:
反思:◎这节课上的非常的轻松,教师学生都学的很高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重点的把握与难点的突破,在上课之前,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发现学生对“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是个难点,了解了其他班级也是这样,于是在思考,应该怎样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如果直接问孩子懂了这个道理了没有,肯定与新课程的目标相违背,于是我认真地看了。其他人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我发现,通过朗读,让生体会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是个很好的途径,再通过人物心里想些什么来突破难点,以及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你会怎么劝种葫芦的人?)◎这堂课上有个亮点就是对生成的资源能合理正确的.利用起来。在感悟种葫芦的人说的两句话时,学生分别提了两个问题,“他为什么想小葫芦赛过大南瓜啊?”我紧紧抓住这一点。让生说理由,从中体会出,他一心只想要葫芦,然后在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自然也接水到渠成了。“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他到底在想什么啊?”让生充分的说,并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体的感悟能力,让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而且非常注重学生的表情。◎第二、三自然段的教材处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习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提问
1、学生提问,“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
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介绍葫芦藤、蚜虫等知识。
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1、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指导看图:葫芦长的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指导看图,理解“盯”、“自言自语”的意思;
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
2、讨论:那个人这么喜欢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1)不懂得“虫--叶--葫芦”之间的联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2)不听邻居劝告。
指导分角色朗读。
3、小结、扩展练习
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看图)这时,他会怎样想呢?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
五、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表演这个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4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设计意图: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用真实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板书:变黄---落了)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四、学习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书: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
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6
背景与导读: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等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你看,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遭遇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句子的幻灯片与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测读生字
2、测读带生字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与第四段。
1、看图,说话,激趣。
师:(出示课文两幅插图)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另一个是张着嘴,瞪着眼。
师:满脸惊讶。
生:葫芦的叶子不一样:第一幅图上是绿绿的叶子,第二幅图上是枯黄的叶子,叶面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
生:葫芦不一样:第一幅图上葫芦挂在藤上,第二幅图上葫芦却掉在地上。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授课伊始,我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交流汇报观察到的情况,由图入文,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主动探究交流的氛围。
2、读文,质疑:学习课文第一段与第四段。
师:看看文中哪几段写了教学挂图的内容?
生:第一段与第四段。
(1)师:我们先来读第一段,看看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
(生自由朗读)
生:葫芦长得不错,从“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生:小葫芦长得很可爱,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就可以知道。
师:回答得真不错!那么你说怎样才能读好这两句话呢?
生: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因为小葫芦太可爱了,人人见了都会喜欢它的,都会很高兴的。
生表演完有葫芦的叶子和花也很漂亮,我觉得也该读出喜欢它的语气。
师:好!就让我们愉快地朗读第一段吧。
(生读)
点评:以读激发情感,注重语言的感悟与积累。
(2)师: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收获了吗?(没有)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第四段)
生读第四段。
师:读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生:蚜虫是什么?生: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
师:带着问题请大家自由读第二、三段
点评:“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本节教学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巧设问题,再一次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为下一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奠定了基础。
3、学习第2、3段,解疑。
(1)初读,交流。
师:读了这部分,你想说点什么?
生:他看见了蚜虫不去治。
生:他想让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
生:邻居劝他治虫,可他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分角色读,分级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现在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在文中找找:他看见了什么?说什么?想什么?邻居看见了什么?说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读、听、想、划)
(3)汇报,全班交流:
生: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生: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生: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我不怕!”
师:有几个虫子他不怕,还真是满不在乎的。
生: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言自语”就是小声对自己说话。
师:他为什么会自言自语呢?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因为他心里老想着一件事,就是希望他的小葫芦快点长大。
生:那几天,我家老是停电,奶奶就会自言自语地说:“快来电呀,快来电呀,要不然今儿晚上又要摸瞎子了。”所以,我发现人很急的时候常常会自言自语。
点评:抓住关键词语“自言自语”的教学,让学生感悟、理解,从而体会到种葫芦的人那种急切希望葫芦长大的心情。
师:你们说得很对,我们课文中的那个人就很急,他急切希望小葫芦长大。
师: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
生:邻居劝他“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他怎么说?
生: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他这样说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生:他感到奇怪,心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虫又不是长在葫芦上,我要的是葫芦。
师:学了课文,同学们可以告诉老师刚才的问题了。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叶子对植物来说很重要。
师: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生:因为要想得到好葫芦,就得缌保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
师:植物的生长应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
生:不听邻居的劝告。我爸爸就常对我妈妈说:“听人劝,吃饱饭。”
师:虚心听取他人的劝告,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师小结:种葫芦的人不懂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虚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所以犯了错。我们可不能犯这样的错哟。
点评:由于教师不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独创。
四、拓展想象。
师:那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什么呢?
五、朗读全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7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重点:
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课前准备:
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两幅图,比较、说话——师相机板书)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读读、找找)
1.找到了吗?——朗读学习第1段
(1). 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 填得多好啊!来,一起读读。(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习“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习“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四).迁移运用——听故事,说道理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常常去给森林里的大树治病、捉虫。有一棵大树却总是怀疑啄木鸟没安好心,以为啄木鸟看起来是捉虫,其实是存心想要破坏自己美丽的皮肤。啄木鸟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它讲虫子的危害,可是都没有用。后来,啄木鸟真的不再来捉虫了。最后,大树的树心被虫子蛀烂了,成了一棵枯树。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8
【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⑴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
⑵种葫芦的.人和他邻居的对话。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向扮演邻居的学生发出疑问: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
4、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
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2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09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7-01
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05-0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09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2-24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2-24
人教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26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荐】03-19
【推荐】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