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实验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活动,通过“科学探究→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建构概念”的教学流程,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利用小车与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质量、力,加速度的概念基础之上,通过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讨论,建立概念的教学,是对简单机械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之一。
2、高一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备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3.教学方式
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因此也可以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说明,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一端带滑轮长木板、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两条;钩码(规格:10g20g,用作牵引小车的力);砝码(规格:50g100g200g,用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刻度尺、计算器,铅笔;文件夹;粗线绳(用来牵引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气垫导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3) 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4) 体会整个探究过程的科学严谨和合理性。
学习重点:
1. 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 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学习难点:
1. 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2.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有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情感。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
四、教学内容
本节实验分别从“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实验思路:
将小车置于水平木板上,通过滑轮与槽码相连。小车可以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槽可证明这两个力只是近码的个数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小车所受的拉力可认为与似相等,条件是槽码的质槽码所受的重力相等。测得不同拉力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分析加速度与拉力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加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拉力下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物理量的测量
本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质量的测量:可以用天平测量质量。为了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在小车中增减砝码的数量。
加速度的测量: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测量小车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并用秒表测量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然后由a=2x/t2
计算出加速度a。
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 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参考第一章的实验方法)。
方法3 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 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比 例关系,因此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即可。
如果能做到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相等,那么由(1)式可知,它们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即
x1/x2=a1/a2
这样,测量加速度就转换成测量位移了。
力的测量现实中,仅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几乎不存在。然而,一个单独的力的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实验中作用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如何测出这个合力是本实验的关键,有很多可行的方法。下面参考案 例中的方法可供选用,也可以设计其他方法。
(三)实验过程
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小桶及沙子的总质量。
2,按图安装实验器材。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小木块,使之形成倾角较小的斜面,使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轻推小车使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
4,挂上沙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小车,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纸带算出加速度。
5,保持小桶里沙子的质量不变,在小车里加砝码,测出加速度,重复几次。
6,作a-F的图像。描点作图,若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7,保持小桶和沙子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4,作a-1/m图象。若图像为一直线,则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四)实验数据
1. 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F/N
a/(ms-1)
2.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M/kg-1
a/(ms-1)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二)开始实验
(三)结束实验
(四)总结
1,发文案,投影
分组定性讨论。
下发纸张让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写下来。
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强调实验室使用规范。
讲解实验内容,演示操作,分析原理。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实验,巡视学生实验,指出不当操作。
让各小组将实验结论与讨论结论做对比,并派一位代表作总结发言。
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四种不同情况。
写下讨论结果。
依次进入实验室,听从老师安排。
开始实验。
完成实验,得到数据,画出表格,通过数据总结关系。
实验结论与讨论结论做对比,并派一位代表作总结发言。
通过投影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入主题,增加学生对实验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验结论与自己讨论的结论形成对比加深学习印象。
保证学生在实验室的安全。
保证实验进行顺利。
加深学生印象,为今天的实验作总结。
详细过程:
1.预习:通过APP向学生讲解本节课实验的原理,过程,要求,让学生对本实验有基本的了解。让学生分成四组通过刚刚讲解的原理进行讨论,预测本实验的结果,并记录。
2.演示:将学生带进实验室,先向学生强调物理实验室注意事项,亲自演示一遍实验过程,并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重难点和重要事项。
3.实验进行:让学生分为四组合作进行实验,巡视学生实验过程,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对比自己先前的讨论结果,并让四组小组选一位代表总结自己小组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
1,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3,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探究鸡翅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08-25
《加速度》教学设计04-16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08-31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 教学设计11-20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04-10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04-03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04-27
质量教学设计04-26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03-2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