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30 15:29: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5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喜欢猜脑筋急转弯吗?

  (1)小明站在18层楼高处往下跳,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呢?

  (2)小明的爸爸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大毛,二儿子叫二毛,三儿子叫什么?

  2、看来难不到你们,再来出一个难一点的题目: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是单眼瞎和瘸腿(腿长腿短的问题)。有一天,国王请了三个人来给他画像。如果是你,你该怎么画?

  第一个人的画出来,把国王画的很完美,眼不瞎,腿不瘸。国王一看,被定了欺君之罪,被砍了头;第二个想了好久,就全如实画出来,国王看到一个这么丑(单眼瞎和瘸腿),很不高兴,一怒之下,把他也砍了;第三个人很聪明,只见他的画上画了国王穿着一身打猎的服装,英姿飒爽,单腿踏在一块大石上,眯起一眼在瞄准打猎。国王看了非常高兴,赏了这位画师。

  3、第三个人为什么能得到国王的赏赐呢?

  他在不违背事实的情况下,想了别人所没有想到的。(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一)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二)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三)过渡: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四)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

  (1)出示句子: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谁来读读,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

  (2)如果你是大徒弟,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

  (3)对自己的画,你满意吗?——读读有关句子。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

  出示句子: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指名读。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

  指名说,板书:只画山、两头骆驼

  (1)面对这一幅画,我们来听听画师是怎么评价的?

  出示: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自由朗读句子。

  (2)小徒弟究竟怎样把这数不尽的骆驼画下来的呢?请看插图。

  数数骆驼,真是奇怪了,我们一下子就数出了,这是为什么?

  说得多好呀,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不尽相同的画面,怪不得小徒弟会得到画师的啧啧赞叹。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骆驼的话,就叫做——(若隐若现!)

  (3)比较句子

  4、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最后一段)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5、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6、齐读课文: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7、小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小徒弟不但画法简洁,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却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让我们一起读读画师的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2、讲故事: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画“藏”《深山藏古寺》

  (到了揭榜那天,第三幅画却被列为佳品,大家围着欣赏,并且同声称赞不绝.

  (1)第一幅画:画面中露出寺庙一角,便不是深山所藏了,藏应该是看不见的;

  (2)第二幅画:一个和尚在奔走,也可以解释是云游或在赶路,不能说明山中有寺。

  (3)第三幅画: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

  此画列为上品,因为深得题意,“藏”字,通过到山间去挑水的老和尚,清楚的点出;深山有古寺。

  3、 试一试: (老师这里有一道画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没有信心?) 画“风”

  五、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骆驼 不满意

  画多 二徒弟──画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只画山、两头骆驼 称赞 创新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2.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引导读课文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三个徒弟的画各是什么样子的?画师分别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原因是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分组讨论: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句子。

  (2)三个徒弟都画了什么?

  (3)画师对三个徒弟的画都作出了什么反应?

  (4)为什么画师看了第三个徒弟的画会有那样的反应?

  3.集体交流。

  出示课本的插图。师:这三幅画,从数量上看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骆驼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

  (1)出示画师的话。

  A.读一读画师的话。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

  B.看图找一找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C.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2)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大徒弟和二徒弟悟出了什么?

  (3)我们从三徒弟的身上学习到什么?

  4.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总结道理,拓展延伸

  1.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2.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更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3

  教学说明: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文章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习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三、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四、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画满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以少代多(妙)!

  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必做)

  2.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3.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二选一)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4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①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上回书说到:在洛阳城中有位画师,画技一流 ,许多人都慕名前来买画。有这么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学画,他们都非常诚心。画师被三个感动了,遂收下三人为徒。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就要出师了,画师召集三人出了一道题目,要考考三人。

  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细读全文 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出示课件)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并把找到的理由划出来。

  小组先讨论,后推荐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2、三个徒弟作画的不同构思和结果。(出示课件)

  (1)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你把划出来的段落读一读。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4)三个徒弟的画,画师又是怎么评价的?(课件显示画师的话)(5)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6)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7)听了画师的话,我们来看看这幅受到称赞的画吧。现在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课文的哪个词看出来?(恍然大悟)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1)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2)听故事《聪明的乌龟》

  (3)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4)画一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反思:

  备课时受到一句话的提醒,说要把课文讲的有意思些,我想到了评书这种形式,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这样的准备了:上回书说到,有这样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的画那可真是惟妙惟肖。(尽量用上孩子们熟悉的词语来介绍)上课时虽然我的声音不高,但是我用评书这种形式来开头,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而且脸上带着笑容,看来他们是很喜欢的。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点创新就可以让自己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肯动脑筋我想这种变化不会仅仅是物理变化,而会产生力量无穷的化学变化。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达成“三维”目标。《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朗读,表达;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发挥联想与想像,练习说、写。在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习,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策略】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方便适用。采用“故事连连看”的形式将课文与拓展的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课件分为六个流程:故事激趣导入→自学提示及反馈→重难点探究→课外阅读拓展→生活创新事例拓展→读写迁移拓展。这个课件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适用于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课件知识含量丰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画杨桃》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过渡语:好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现在我们也来读别人没读到的,说别人没说到的。请同学们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检查预习情况。谁能读准下面的词语?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老师板书:考画得多)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同学们真棒,也能想别人没想到的。那么画师考的结果怎样?课文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2、出示句子: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这是为什么呢?请在文中用“——”划出答案。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师相机板书(密密麻麻、许许多多、一只……另一只)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怎么读?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出示三幅画)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

  师:这三幅画中,你认为哪一幅图画得妙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5、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出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出示:“若”的意思 ①要是  ②你  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板书:以少代多)

  7、你能用一个字来夸夸小徒弟吗?(预设:好 妙 绝 棒 高 goodwell)

  8、老师小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能数得清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的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拓展思维:还有其他的办法能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拓展。

  1、其实,在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故事还有很多,请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看看谁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链接短文)

  阅读链接:

  踏花归去马蹄香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喜欢绘画,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很注意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时,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试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取。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把诗的内容表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怎么画。过了一会儿,就先后动起笔来。考试完毕,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他看到的画有:有的画家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瓣,一个人骑马在花上踏行;有的画家在“马”上下功夫,画了一位扬鞭少年,黄昏时疾速归来;有的画家在“蹄”上做文章,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还有一位画家着重突出一个“香”字。他画的是:在一个夏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马归去,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翩翩起舞……

  (如果你就是这位主考官,你会选哪一幅呢?(学生畅所欲言,只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

  2、师小结:是呀,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

  3、同学们,在同一件事情上,每个人的思考角度都会有所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得要看你有没有别想没想到的,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没有创新精神了。

  5、说话练习: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

  6、小结:对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哪怕是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如果你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很精彩的回答。

  7、总结道理:同学们,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作业。(选做题)

  过渡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了别人没说到的,想了别人没想到的,也来做别人没做到的作业吧。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独特的思考,创新的精神吧。(出示作业)

  1、把课文内容复述给家长听。

  2、继续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

  六、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画多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 (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3.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课件出示: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继续讲故事: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作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会怎样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讲讲。

  学生自由发言。(关注有创意的学生随时鼓励)

  2.揭谜。

  你们想知道当时的画师们是怎样画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角。(深山露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

  哪幅画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括号中的答案。

  4.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5.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该怎样做呢?(平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 果然

  三徒弟:两只 一只 另一只 用有限表无限(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0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

  二、【学情介绍】

  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比较浅显的个人体会。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

  三、【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3、以读引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历史故事。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理解体会画师说的那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五、【教学重难点】

  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制作课件PPT

  2.学生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听) 1、 故事(心灵烛光)导入 (PPT)

  2、 顺势提问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读法

  3、 就课题质疑(预设: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相机板书在黑板右侧

  4分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思) 1、初步检查预习:召集;多音字:禁,曲,数

  2、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3、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巡查,点拔,学生齐读)(PPT)

  7分钟 放手让学生自学,练习默读;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填补式地概括全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直奔重点

  (拨—理)

  顺势衔接:小徒弟为什么赢得了画师称赞?

  A、找出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和近义词。(根据《全程学练考》设计这一环节)

  B、分组讨论:画师说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自由说原因

  13分钟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课后作业积累词语;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解决学习重点

  四、升华主题,突破难点

  (理—悟) 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

  1、 抓住关键词句诵读最后两段,深入体会。

  2、 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词语和最后一个反问句: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6分钟 诵读体会,

  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P46页的学习伙伴说说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哪些事?(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或者说说你自己读过的类似故事,并且讲述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2、引读《买椟还珠》。

  3、教师推荐书籍。 9分钟 以读引读(结合学校“读历史故事,评书香少年”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故事)

  六、总结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1分钟

  七、作业布置

  (1)《全程式学练考》第12课

  (2)阅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历史故事,简写读后感(阅读评价表)

  (3)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完成课文中老师的考题(3号本)

  (4)按要求预习第10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想机指导读流利。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而小徒弟不光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谁想别人没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板书:

  想别人所没想到的

  大徒弟画满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刚露头——巧(不知多少,给人想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别人没有想到了,以少胜多的道理。

  2:学会默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部分词语:连绵不断、恍然大悟

  教学重点:

  读好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理解为什么第三个徒弟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难点:

  懂得想别人没有想到的道理,平时要多动脑,多思考。别出心裁。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数学题目,1()3、5()3,今天我们学习的语文也用上了大于号和小于号,只是与数学中是相反的,今天老师要天上少大于多。学了这篇课文你就明白了。

  一:读导读部分

  问:文章要求我们怎么去读这篇课文呢?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语,认为好的词语做上记号

  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反馈

  (1)词语反馈

  (2)学生用完整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起因——经过——结果

  (3)问题着手: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呢?

  四: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要想知道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我们还得去看看三个徒弟都是怎么画的。

  (1)边读边划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

  (2)反馈交流

  三徒弟句子出示,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少,师板书:只、一只、另一只

  再交流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句子,体会多。

  为什么画那么多,结果却还是小徒弟赢了呢?

  (3)理解连绵不断

  五:读画师的句子,理解词语若隐若现,理解文章内涵

  六、总结: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大徒弟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

  二徒弟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

  你明白了什么?

  回到开始的少大于多的意思。告诉孩子,有时候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你一个人,可能就胜过很多人。希望大家多动脑筋,多思考,别出心裁。

  七、练习

  抄写好词好句

  改写句子: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该陈述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3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卡片、挂图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导入:

  1、有一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天,画师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在同样大小的一张上画骆驼,看谁画得多?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画了起来。到底谁画的多,请你来读一读《想别人没想到的》。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分

  二、初读

  1、第一遍阅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注释或字典,正确朗读课文。比比谁最先达到要求。

  检查:

  (1)恰好 连绵起伏

  (2)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评价。

  2、第二遍阅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两则寓言故事,比比谁读得最好。

  检查:每人读一句,读得最好,做到正确流利的学生免做当天的朗读作业。

  学生自由读、集体读、比赛读

  学生自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做到正确流利。

  扫清文字障碍,能过读准生字生词。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过正确的断句停顿。

  8分

  三、自学

  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批。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困生。

  学生自学课文,进行画批。

  (1)不懂的地方 画横线打?

  (2)查字典,简单注明意思。

  (3)根据书中的提示自学。

  (4)读后想法或感受。

  帮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

  8分

  四、读中悟、悟中读

  1、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注意听学生发言,对于问题要及时引导。

  2、补充:

  (1)在巡视中发现的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或理解。

  (2)三个徒弟是怎样画的?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再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用“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个题目。

  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同时记下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用三种不同的线段画。

  分段读课文。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互学有价值的问题,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的习惯。

  15分

  五、练习

  1、找出描写山峰的词语。

  2、词语替换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4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课件1)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张纸上画风,你会怎样画?(生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画画贵在创新,做事情也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在一张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的。(板书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预习课文。

  请看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学习目标来学习课文。先看预习要求,下面我们结合课文导读部分和预习要求,开始预习课文。(课件2.3)

  抽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课件4)

  (三)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下面我们开火车读课文,每个人读一句话,要求边读变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

  课文里出现了哪些角色?他们是什么关系?(生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你的答案和同桌交流一下。(课件5)

  2、细读感悟: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用横线画出画师称赞小徒弟的话。读完之后,和同桌交流以下问题:画师的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骆驼的?(课件6、板书)三个徒弟谁画的骆驼最多?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课件8)

  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课件9、板书)

  (四)拓展延伸。

  1.阅读拓展材料,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小故事呢?说一说。(课件10)

  2.平时,你是不是也做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举例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课件11)

  (六)作业设计。(课件12)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徒弟 画师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画许许多多的头 不满意

  小徒弟——画山、一只骆驼、半只骆驼 称赞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11-13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11-07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11-04

想别人没想到的原文12-15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4篇11-08

语文《我想》教学设计02-24

教学设计:我想对您说02-15

你怎么想帮助别人04-10

我想对您说教学设计02-1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三单元作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600字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