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7 19:35: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3+0.74、1.25×8、0.25×0.4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2.095、4.307、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书:0.049×45。

  4、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课后小结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课后习题

  1、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3.58,准确值(三位数)可能是下面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整数的近似数是14,精确值可能是哪些数?个位上的数是4,十分位的数是4、3、2、1、0;个位上的数是3,十分位上的数是5、6、7、8、9。

  板书

  积的近似数

  2.45×2.5≈6.13(元)

  竖式

  答: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2、验证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2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认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4.8×1.25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题目。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练习三第4.5题。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习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揭示课题

  [1]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小结: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题的计算方法,其实,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

  【板书】第4节连乘、乘加、乘减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3]自主探索

  师:在本节课的开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帮忙解决。

  【情景图出示】

  (1)指名学生读题。

  (2)师: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

  (3)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交流汇报

  师: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这个算式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生: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生: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生: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扩展提高

  师: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师:出示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师: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计算一下,验证一下你的结论对不对?

  引导学生比较两组算式的结果,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自主探究

  师:出示例题:0.25×4.78×4。

  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你能说出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

  (2)巩固练习

  50×0.13×0.2、1.25×0.7×0.8、0.3×2.5×0.4

  学生独立完成,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难点释疑

  师:出示题目0.65×201。

  师: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乘法分配律)

  =130+0.65

  =130.65

  (4)趣味练习

  狐狸卖香蕉:

  卖水果的狐狸波利称水果时总缺斤短两,熊猫菲菲打算惩治他一下。这一天菲菲来狐狸波利这儿买香蕉。“香蕉一元钱一斤,您买多少啊?”波利很热情。“我买一百斤,不过得麻烦您把它们全部剥好,我给您每斤香蕉皮5角钱,每斤香蕉肉5角钱,行吗? ”狐狸波利想:5角钱加上5角钱,还是每斤一元钱。便爽快地答应了。熊猫菲菲把钱付了,可是狐狸波利盯着自己的钱,总感觉有问题,却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同学们,你们能帮波利找出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提示:假设熊猫菲菲买的香蕉皮有a斤,香蕉肉有b斤,a+b=100(斤),那么应付的钱数为:

  0.5×a+0.5×b

  =0.5×(a+b )

  =0.5×100

  =50(元)

  所以熊猫菲菲少付了50元,让狐狸吃了亏。

  六层灯塔:一个六层塔,每一层点灯的盏数都是它的上一层的3倍,已知最顶层点了2盏灯,求这座塔共点了多少盏灯?

  [5]小结

  师:你认为在做连乘习题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堂练习

  “做一做”

  ⑴指名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提示: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参考答案:72×0.81+10.4 7.06×2.4-5.7

  =58.32+10.4 =16.944-5.725.8

  =68.72 =11.244

  [2]巩固练习

  ⑴出示: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集体订正。

  参考答案:50.4×1.95-1.8

  =50.4×0.1

  =5.04

  运算的顺序错误了,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正确的算式应为:

  50.4×1.95-1.8

  =98.28-1.8

  =96.48

  第二题3.76×0.25+25.8的乘法部分计算错误了,应为:

  3.76×0.25+25.8

  =0. 94+25.8

  =26.74

  2.综合练习:

  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参考答案: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118.34×2.3 =15.47-7.8 =16.652+3.93

  =272.182 =7.67 =20.852

  3.用简便方法计算7.用简便方法计算。

  (1)6.4×1.25×12.5

  =8×0.8×1.25×12.5

  =(8×1.25)×(0.8×12.5)

  =10×10

  =100

  (2)15.12-6.82-8.18

  =15.12-(6.82+8.18)

  =15.12-15

  =0.12

  (3)0.76×0.43+0.24×0.43

  =(0.76+0.24)×0.43

  =1×0.43

  =0.43

  (4)5.86×0.4×0.5×0.5:

  =5.86×0.4×(0.5×0.5)

  =5.86×0.4×0.25

  =5.86×(0.4×0.25)

  =5.86×0.1

  =0.586

  课后小结

  师: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觉得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本课主要知识点: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2、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3、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也可以应用到小数乘法中。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计算,知道了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计算中我们可以把整数的乘法运算规律运用到小数乘法中,使我们的运算更加简便。

  板书

  第一章小数乘法

  第1节连乘、乘加、乘减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2、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3、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也可以应用到小数乘法中。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积之和等于已知的总和和含有小括号的方程的解法,并会列方程解具有这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2x-3=5 4.5+3x=13.5

  2.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学生读题后,独立列式计算,并说出数量关系。

  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4×2+2.8×3=13.2(元)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列方程解两积之和的应用题”。

  (1)出示情景图。

  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列方程并解方程。

  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

  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x+2.8×3=13.2

  2x+8.4=13.2

  2.教学例题3。

  出示例题3。

  把上面的例题改成例题3:妈妈买了苹果和梨各2kg,共付10.4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提问: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异同?(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和上个例题一样;只是部分数字进行了改动,解题方法也和上题一样)

  学生独立解答。

  (1)学生审题,说出解题思路。

  (2)口头列出方程:2x+2.8×2=10.4。

  (3)在课本上写出解答过程。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总结解法:

  (1)用未知数x表示每千克苹果的价钱。

  (2)根据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列方程。2x表示苹果的总价,2.8×2表示梨的总钱数。

  (3)根据解2x+2.8×2=10.4这个方程的方法,把2.8×2先算出来,把2x看作一个整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的类型来解方程。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x+2.8×2=10.4

  2x+5.6=10.4

  2x+5.6-5.6=10.4-5.6

  2x=4.8

  2x÷2=4.8÷2

  x=2.4

  (4)经检验,x=2.4是方程的解。

  3.探究第二种解法。

  提问:除了上面的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后,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列出方程,说出自己的思路)

  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板书:(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2=总钱数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x+2.8)×2=10.4

  讨论:这个方程怎样解?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解这个方程时,可以把小括号内的2.8+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8+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

  板书: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8+x)×2=10.4

  (2.8+x)×2÷2=10.4÷2

  2.8+x=5.2

  2.8+x=5.2-2.8

  x=2.4

  4.比较两种解法。

  提问:例3中的两种解法列出的方程有什么联系吗?

  方程1:2x+2.8×2=10.4

  方程2:(2.8+x)×2=10.4

  学生自由发言。

  讲解:从第二个方程到第一个方程,实际是利用了乘法分配律;从第一个方程到第二个方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这道题,数量关系为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已知四张门票共11元。从插图中可以看出,成人票、儿童票各2张。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的第1~3题。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又学会了解哪些类型的方程?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小结:这节课我学会了两积之和等于已知的总和及含有小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课后作业】

  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4题。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页的内容和练习十八的第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方法、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通过对用列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3.提高学生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更加系统完整地掌握本单元知识,进一步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梳理】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课题)

  2.整理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组合作归纳这部分内容后,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板书:

  【复习提升】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提问:

  (1)回忆一下,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关系等等。)

  (2)用字母表示数时有哪些简写的规定?

  (3)用含有字母的计算公式求值时,应注意什么?

  跟踪训练: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城区修一条长a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天,每天修b千米,剩下的要c天完成。

  ①15b表示( )

  ②a-15b表示( )

  ③15+c表示( )

  ④(a-15b)÷c表示( )

  (3)算一算。

  当a=3,b=5.8,x=1.5时,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40x+a②ab÷0.48

  答案:(2)①15天修的长度②剩下没修的长度③修完公路所用的总天数④剩下的每天要修的长度

  (3)①40x+a=40×1.5+3=63②ab÷0.48=3×5.8÷0.48=36.25

  2.复习解方程。

  (1)方程的意义。

  师: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什么叫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①x÷b=3②2x-7>9③0.2x+4=6④3b+2b=2.5⑤12x-9x=8.7⑥2.7+4.8=x÷2

  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

  板书:

  小结: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

  师:等式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3)解方程。

  0.2x+4=6 12x-9x=8.7 3(x+2.1)=10.5

  ①想一想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②举例:怎样验证0.2x+4=6,x=10是方程的解?

  ③什么叫解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跟踪训练:

  (1)完成课本第83页的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的第1题。

  答案:(1)x=2.4 x=9.7 x=3.2

  x=5 x=1.4 x=2.9

  (2)X X√√

  3.复习实际问题与方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理解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有何区别?

  跟踪训练:

  1.找相等关系的练习。

  A:长方形的周长为30m,长10m,宽多少米?

  小结:策略一: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公式找相等关系。

  B:明明运动后的心跳比运动前快了55下。

  师:能找到相等关系吗?还能找到不一样的相等关系吗?

  小结:策略二:读懂关键句子,分析相等关系。

  2.分析相等关系的练习。

  妈妈去超市买了2箱方便面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28元,设每箱方便面x元,下面( )是错误的。

  A.100-2x=28 B.2x+28=100

  C.2x-100=28 D.2x=100-28

  3.完成课本第83页的第2题。

  4.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的第3、6题。

  答案:1.A.(长+宽)×2=周长

  B.运动后的心跳-运动前的心跳=55

  运动前的心跳+55=运动后的心跳

  运动后的心跳-55=运动前的心跳

  2.C

  3.(1)解:设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x千克。

  x-3=93 x=96

  答: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96千克。

  (2)解:设这条街一共有x盏路灯。

  5x=140 x=28

  答:这条街一共有28盏路灯。

  (3)解:设梅花鹿的高度为x米,则长颈鹿的高度为(x+3.65)米。

  3.5x=x+3.65 x=1.46

  1.46+3.65=5.11(m)

  4.第3题:75次

  第6题:长:0.6m,宽:0.3m,面积:0.18m

  【课堂小结】

  提问: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学习了这节课,我更加系统完整地掌握了本章知识,进一步掌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十八的第1~2,4~5,7~9题。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页例2和练习十六的第1、5~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形如ax±b=c的方程,并能正确列出这种形式的方程解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解ax±b=c形式的方程的方法,并能正确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准备练习。(1)解方程。

  4x=100 x-2.5=3 2x=15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

  ①我们班有女生x人,男生60人,比女生的2倍少6人。

  ②我们班最低的同学身高x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170厘米,比最低同学身高的2倍少100厘米。

  ③亚洲人口约有39亿,比欧洲人口的5倍多4亿。欧洲人口约有x亿。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并板书:

  【新课讲授】

  1.出示例2。

  师:观察主题图,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汇报。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白色皮块数与黑色皮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观察下面的线段图你能 说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吗?

  教师演示画线段图:

  小组讨论,汇报:

  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师:同学们都很细心,观察得非常仔细。用我们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怎样求黑色皮有多少块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把黑色皮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4=20

  方法二: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把黑皮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20+4

  方法三:根据等量关系式: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把黑色皮的块数设为x,列方程,再求出x。

  2x-20=4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了比较复杂的方程,但是怎样解这些方程呢?

  3.探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师:方程2x-20=4,2x=20+4和2x-4=20都比我们前面学到的'更复杂了一些,怎样解这样的方程呢?

  要求黑色皮的块数,根据题意,应该先求黑色皮的块数的2倍,即先求2x。因此,先把2x看作一个整体,再求x等于多少。

  板书:2x-20=4

  2x-20+20=4+20

  2x=24

  请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过程,求出x,写清过程,并检验。然后再把另外两个方程也解出来。

  学生解答后,指名板演以上三种不同方法所列出的方程的解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x-4=20 2x=20+4 2x-20=4

  2x-4+4=20+4 2x=24 2x-20+20=4+20

  2x=24 2x÷2=24÷2 2x=24

  2x÷2=24÷2 x=12 2x÷2=24÷2

  x=12 x=12

  提问:比较这三个方程的解法你发现什么相同之处?(发现它们都是转化为2x=24再解)

  老师小结:像上面这样形式的方程,我们可以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

  解方程步骤:(1)找出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4.即时巩固。

  解方程:

  3x+6=36 2x-7.5=8.5 3+2x=12

  【课堂作业】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于4x-3×9=29这道题给予适当指导,可以先算3×9。

  2.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5、6题。

  师:结合上面的练习和刚才的例1,请同学们思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哪一步最关键?(找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用多媒体出示)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7~11题。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例3和练习十二的第5-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2.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重点难点】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2.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投影出示)

  18+34=34+( )(加法交换律)

  (357+55)+45=357+(+)(加法结合律)

  35×( )=59×( )(乘法交换律)

  (1.2×2.5)×4=1.2×(×)(乘法结合律)

  (4+8)×3.5=( )×3.5+( )×( )(乘法分配律)

  2.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还记得这些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吗?

  3.讨论交流:我们用文字描述了这些运算定律,但是文字很多,有什么办法更简便呢?

  学生汇报交流: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便。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中的第(1)题。

  (1)结合课前引入,多媒体出示例3(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2)先在组内说一说,然后按照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在书上。

  填写表格,全班交流。

  (3)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性。

  提问:通过刚才的回忆、整理、交流、展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4)介绍乘号的不同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发现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记、便于应用。其实,在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里,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看你能发现什么?(多媒体出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小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比如a×b=b×a可记作:成a·b=b·a或ab=ba。

  师:下面请大家再用简便的形式把运算定律写一遍。

  学生独立完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教学例3中的第(2)题。

  (1)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多媒体出示例3(2)图。)

  学生活动:尝试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学生明确:

  ①关于“平方”的表示方法。

  师: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中出现a·a,也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讨论:a2也可以写成a×2,对吗?

  小组讨论,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小结:

  a=a·a,表示两个a相乘。

  a×2=a+a,表示两个a相加。

  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反馈时注意:a不能与a×2连线,6不能与6×2连线。)

  ②在周长公式C=a·4中,在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即C=4a。

  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2)用字母公式计算面积和周长。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公式,下面请你用字母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学生试口述计算求值过程。

  师:我们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实际就是把已知数代入了相关的公式,算出的结果就是面积和周长。

  板演示范正方形面积的代入计算过程:

  S=a=6×6=36(cm)

  强调:在利用公式求面积或周长时,首先要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计算时不写出单位名称,但要写答句。

  学生试按要求独立完成正方形周长公式的代入计算。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56页练习十二第7、10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6~57页练习十二第8~9,11~13题。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十七5~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填空。

  (1)学校科技组的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设女同学有x人,则男同学有( )人;设男同学有x人,则女同学有( )人。

  (2)学校书法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2.5倍。男同学有( )人,一共有( )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 )人。

  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稍复杂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转动着的地球。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面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海洋所覆盖,海洋的面积要远远超出陆地的面积。因此,也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所以,地球看上去是漂亮的深蓝色。那么你们想知道地球上的陆地面积、海洋面积究竟有多大吗?好,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信息。

  2.出示例4。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3.分析,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下面的问题:

  (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设谁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

  (3)问题中包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4)怎样列方程?

  汇报交流,总结:

  (1)题中有两个未知量,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2)根据“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设未知数,陆地面积是x,海洋面积是2.4x。

  出示:(线段图)

  (3)根据“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得到等量关系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

  (4)列方程是:x+2.4x=5.1

  讲解:用方程解,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 根据题中另一个条件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列方程。

  课件出示:(配合教师小结出示)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

  那么海洋面积可以表示为2.4x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

  x+2.4x=5.1

  4.解方程。

  师:会解这个方程吗?试一试吧。

  汇报,交流。

  (1+2.4)x=5.1(追问:根据是什么?)

  3.4x=5.1

  3.4x÷3.4=5.1÷3.4

  x=1.5

  讨论:1.5表示什么意思?海洋面积怎样求?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求海洋面积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5.1-1.5=3.6(亿平方千米)

  方法二:2.4x=2.4×1.5=3.6(亿平方千米)

  5.检验。

  师:我们做得对吗?如何检验呢?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检验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用代入方程检验的方法:

  1.5+2.4×1.5=5.1

  第二种:用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来检验。

  1.5+3.6=5.1

  6.即时巩固。

  解方程:x+1.5x=5x-0.5x=3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1页练习十七的第5~8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怎样列方程解答?

  小结:第一,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可以先选择其中一个设为x,列方程解,再求另一个。

  第二,两个已知数条件怎么用?可以把其中一个用来写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另一个用来列方程。

  第三,怎样验算?可以通过列式计算,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9~10题。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运用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并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2.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2.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x+5.7=10 3.5+x=15

  2.问题:等式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学生回忆后交流汇报。

  3.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解方程3x=18。

  师:怎样变换,才能使方程保持平衡,又能得出x等于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完全相等。

  学生独立解答写出过程,并检验。

  全班交流,你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吗?根据什么?

  根据学生口述的结果,教师板书。

  解:3x=18

  3x÷3=18÷3

  x=6

  检验:方程左边=3x

  =3×6

  =18=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强调: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相等。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2)即时巩固。

  解方程:45x=9 3.6x=7.56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的后3题,第2题的后1题。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分两组,每三名学生一组进行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强调注意:2.1÷x=3这道题,先左右同时乘以x,再求解。

  答案1.:x=4,x=2.1,x=0.7。

  2. 3x=8.4 x=2.6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解方程要注意: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练习十五第3、4题。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3、“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的解方程的方法。

  2.正确的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2x=1.6 x÷2.7

  2.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形如ax=b x÷a=b的方程的解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解方程20-x=9。

  (2)学生思考并交流:这道题中是减去x,怎么办呢?

  (3)教师引导:把这个方程变成x+a的形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左右两边相等。

  (4)学生独立写出解答过程,并检验。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相等。)

  (5)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讲解并板书。

  解:20-x=9

  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检验:方程左边=20-x

  =20-11

  =9=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6)自由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前面3小题、第2题中第1小题,将同学进行分组,每三名同学一组进行板演。首先各小组独立思考,完成解答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答案1.x=1.4,x=5.8,x=13

  2. 4-x=1.2 x=2.8元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把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变为b+x=a,再按x+a=b的方程的解法求解。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5~7题。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质数与合数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107~~109页的内容,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目标: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且掌握自然数的不同分类标准。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个数进行分类。

  (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数、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二)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关键:

  使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二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约数。能否被2整除是区别奇数与偶数的标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1—50自然数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想必同学们对于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被并不陌生吧?尤其是《西游记》可谓是“深入学生之心”啊!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真是历经艰辛,有一次师徒四人途经荒山野岭,饥饿难耐,只好有孙悟空借着筋斗云去千里之外寻找食物,不负众望啊,不一会儿,悟空就带着一支硕果累累的桃枝回来,师徒四人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吃饱之后,唐僧就想逗一下八戒,就说:“八戒,你看你吃的桃子最多,数一下桃核看看你吃了多少?”“17个”“沙悟净呢?”“师傅,12个”“那悟空呢?”“9个”“如果我要你们把你们吃剩的桃核排成方阵,八戒你想一下你们三师兄谁的桃核组成的方阵最多?”“当然是我了,因为我的数字最大。”同学们你们说八戒说的对吗?那你猜想一下组成方阵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与因数的多少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字因数多少的问题:质数与合数。

  二. 合作探究,深入浅出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

  9、12、17这三个数字的所有因数,看一下能否组成方阵与数字的什么有关?在找因数之前谁能回答我怎样才能快速的找出一个数字的因数?

  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找数字的因数,能告诉我能否组成方阵与数字的什么有关吗?(因数的个数)

  2、合作探究,总结概括

  刚才我们知道了能否组成方阵与因数的个数有关,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请写出这些数字的所有的因数并试着给他们分类。(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4 25 28 29 30 31 32

  小组汇报: 24 25 28 30 32 29 31 17

  我们把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字叫做合数。

  把只含有1与本身这两个因数的数字叫做质数。 那数字1呢?

  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1这个数字既不符合质数也不符合合数的意义,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大屏幕出示数字,37 45 51 53 91 请判断哪些数字是质数,哪些数字是合数

  3、细化分类

  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

  上一节课我们把自然数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为哪几类?(奇数与偶数)现在你能不能按照数字因数的多少来能他们分类?

  自然数:质数合数

  三、巩固深化,加深记忆 出示1~~50自然数表

  请在1~20的自然数中选出质数是( );合数是( )。

  20以内的质数非常重要,在分解质因数的时候我们都要用到,所以你必须铭记于心,现在以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20以内的质数,看谁记得快。

  请圈出21~~50以内的质数。(23、29、31、37、41、43、47、)请想办法记住他们。

  请写出20以内的

  1、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数字。( )

  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字。( )

  3、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字。( )

  4、既是合数又是偶数的数字。( )

  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说明理由。

  1、质数都是奇数。( )

  2、合数都是奇数。( )

  3、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

  4、自然数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5、自然数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

  6、“一个数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

  填空:

  1、最小的质数 。( )

  2、最小的合数。( )

  3、最小的奇数是( )

  4、最小的偶数是( )

  四、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出某一个数字就能知道有几个因数,你能不能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给我们学校每个班40人的广播操比赛设计一种或几种方阵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先尝试猜想,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与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在学生自己总结认识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自然数的分类,不仅仅是学生认识自然数的升华,尤其是让学生写出20以内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等等问题的数字,更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起到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最新人教必修1数学教学设计12-28

最新人教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1-28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编码》的教学设计07-31

新人教五上册位置教案11-24

最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27

苏教国标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01-12

冀教版《数学》教学设计06-18

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29

沪教五年级上册《陨石》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