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遂自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毛遂自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学习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素材。
学习重点:
文言基础知识
分析人物形象及手法。
学习难点:
提炼写作素材
背景介绍
战国后期,兼并之战益剧.秦击赵于长平,惨烈空前.初,廉颇为将,坚守不战,敌不能胜.后,孝成王为间,赵括替之,终致长平之祸.括死,士卒为坑者四十万.赵遂衰.又三年,秦复击赵,围邯郸三岁.国中析骨为炊,易子而食.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正义”名谈,太史公讳改也。)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妻被绮索,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磐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史记·平原君列传》
课前预习:
1、 通读课文,正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 )与……二十人偕( )歃血( )华屋( )处世( )譬若( )锥之处囊中( )叱咤( )有恃无恐( )持戟( )弗知恶( )鄢郢( )社稷( )
2、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概述故事情节(提示: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述)。
3、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标示疑难词句。
课堂探究:
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合从于楚
2、其末立见
3、使遂蚤得处囊中
4、吾乃与而君言
5、王之命县于遂手
6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
7、公等录录
(二)常见实词(解释划线词语)
1、自赞于平原君
2、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3、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4、此霸王之资也
5、天下弗能当
6、率数万之众
7、兴师以与楚战
8、一战而举鄢郢
9、而王弗知恶焉
10、谨奉社稷而以从
11、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2、胜不敢复相士
13、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三) 常见虚词(解释划线词语)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3、是先生无所有也
4、非特其末见而已
5、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6、毛遂比至楚
7、胡不下
8、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9、合从者为楚
10、诚若先生之言
(四)古今异义(解释划线词语的古义及今义)
1、先生不能 古义: 今义:
2、从之利害 古义: 今义:
3、王之所以叱遂者 古义: 今义:
4、今楚地方五千里 古义: 今义:
5、遂以为上客 古义: 今义:
6、归至于赵 古义: 今义:
(五)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之:
1、秦之围邯郸
2、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3、日出而言之
使:
1、赵使平原君求救
2、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于:
1、合从于楚
2、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3、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4、自赞于平原君
5、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6、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备: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乃:
1、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2、乃颖脱而出
而:
1、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2、日出而言之
3、吾乃与而君言
4、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
以: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以楚国之众也
3、兴师以与楚战
数
1、率数万之众
2、寡者百数
(六) 词类活用(指出划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2、门下有毛遂者,前 /毛遂按剑而前
3、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4、此霸王之资也
5、乃颖脱而出
6、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7、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七)特殊句式(指出句式)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客何为者也? / 汝何为者也?
3、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此霸王之资也。 / 白起,小竖子耳。
(八)重点文句翻译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使遂早得处曩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4、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5、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二、走进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体会“无韵之《离骚》”的艺术魅力。
1、毛遂是如何向平原君推荐自己的?仔细阅读毛遂和平原君的这段对话,分析这对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2、 在赵国和楚国关于合纵的矛盾冲突中,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说服楚王合纵的?这表现了毛遂怎样的性格特点?
3、 除了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外,本文还综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试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三、走出文本,拓展应用,积累写作素材
学完本文,掩卷沉思,你从文中人物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多角度提炼观点,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结合《廉颇与蔺相如》和《信陵君窃符救赵》两课的写作学案分析)
课后练习: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赞于平原君 告诉
B.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充数
C. 其末立见 看见
D. 胜不敢复相士 审察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王之所以叱遂者
B. 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C. 今楚地方五千里
D. 遂以为上客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合从于楚 会于会稽山之兰亭
B.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C. 汝何为者也 审矣,何足怪哉
D. 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 毛遂按剑而前
B. 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C. 乃颖脱而出
D. 此霸王之资也
5. 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
①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
②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③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
④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6.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跨越
B.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使称臣
C. 一战而举鄢郢 攻占
D.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进献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小学而大遗,无未见其明也
B. 以楚国之众也
作《师说》以贻之
C. 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9.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毛遂“论辩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②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③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④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⑤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④⑤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随同平原君前往楚国的十九人到了楚国后,与毛遂辩论,改变了对毛遂的看法,承认毛遂确有才能,对刻画毛遂形象起到了陪衬的作用。
B. 平原君和楚国谈判,迟迟不决,十九人都让毛遂上去解决问题。毛遂非常自信地跨越台阶,几句干脆的话语,引起了楚王的训斥。
C. 毛遂面对楚王,指责他训斥自己是毫无道理的。然后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订立盟约是对楚有利,这样,震慑了楚王,使楚王认识到了结盟的重要性。
D. 毛遂促使赵楚联盟,完成了使命,这说明毛遂自荐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自信与才智的基础上的,最后毛遂招呼十九人歃血为盟,更进一步说明了毛遂的胆识,也说明平原君善于用人的才略。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遂自荐:教学设计2
一、课题
毛遂自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熟记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锥处囊中。
2.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节正确地评价人物。
3.情感目标: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的情节正确地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教)学习过程
二、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胆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三、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作者( ),字( ),我国( )时期伟大的( )家、( )家。他所著《 》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被鲁讯称为( )。全书包括( )书、( )表、( )本纪、( )世纪、( )列传。共130篇,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合从( ) 歃血( ) 立见( )
譬若( ) 叱咤( ) 囊中( )
持戟( ) 要挟( ) 慑服( )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4、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1、二十人偕 2、 使文 3、歃血
4、华屋 5、士 6、定从
7、外索 8、自赞 9、备员
10、其末 11、无所有 12、菲特
13、比至楚 14、舍人 15、叱
16、胡不下 17、霸王之资 18、吾乃
19、王天下 20、恃楚国 21、知恶
22、因人成事 23、脱颖而出 24、从定
5、解释下列成语: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因人成事
锥处囊中
四、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五、深入赏析,合作交流
1、当时赵国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
2、平原君要“合从于楚”遇到了什么困难?
3、平原君要带的二十人为什么要“有勇力文武备具者”?
4、毛遂是怎样获得出使出国的机会的?
5、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6、文章以平原君对毛遂的报答和尊敬结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 你认为毛遂和平原君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 本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毛遂这一人物形象的?
3、 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七、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
八、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 毛遂自荐的现实意义?
(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
2、根据内容拟写一副对联
毛遂自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荐、遂、锥、颖、晌、辱、慨”七个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引读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悟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品质。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法
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具准备
收集成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由轻读,读得正确。
二、默读,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一位默默无闻的食客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并以自己过人的胆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三、指名朗读,其余思考文章的叙述顺序。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先写毛遂自荐,后写毛遂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四、质疑问难,讨论解决疑难。
1.默读短文,勾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句。
2.共同讨论几个问题
(1)平原君为什么阻止毛遂随他去楚国?
(2)毛遂是怎样据理力争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毛遂在楚王面前的表现如何?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3.借助工具书,独立自学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找老师帮助。如:
(1)“门客”指古代寄食在王公贵族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办事的人。
(2)毛遂对平原君说的一段话:“我今天就是请求把我放到到布袋中啊。您若早把我放到布袋中,那我早就脱颖而出了,不光是露出那么点儿锥子尖呢!”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读懂。这句话借“锥子”“锥尖”比喻自己的潜能与才华,通过“若……那……不光……”假设与递进的句式,层层推进,说服对方。
五、理解成语的意思和比喻意义及用法。
1.成语“毛遂自荐”用来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的举动。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加深对“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理解。
六、课外拓展。
把毛遂自荐的故事将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毛遂 平原君 → 楚王
【毛遂自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毛遂自荐成语故事
4.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5.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6.an教学设计
7.an教学设计
9.《白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