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儿童在田野间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种种景象,抒发了作者发现春天来了的喜悦之情,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组词。
2、学写本课的8个生字,要求用钢笔字写的正确、工整。
3、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含义。
4、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意识,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要求用钢笔字写的正确、工整。
2、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含义。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意识,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录音机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儿歌,理解课题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音乐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你听出这是什么歌了吗?(生回答《春天在那里》)
2、请你想一想,除了歌中唱到的,你还知道春天在哪里?(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郊外、校园、上学路上我们都找到了春天,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作者在哪找到了春天。(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仔细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儿歌。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4、默读课文,找一找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读。在书上做出标记)
5、谁来说一说有疑问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交流:词语、不明白的句子。生提出田野里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说出嫩草吐绿,春天的脚步进了理解梦已经被染绿的含义)
6、你想像一下,田野里还会藏着有关春天的什么秘密?(学生根据经验说一说,蛇冬眠结束了,树发芽了)
7、小作者发现这些秘密时,心里会怎样想?(指名读14节,读出喜悦的感情)
8、他会以怎样的心情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老师呢?(指名读5、6小节)
9、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的乐曲,请你伴着音乐,把这首儿歌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可以读给同位、好朋友听)
三、学写生字
1、出示残、融、嘱、散,讨论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老师用红笔标注)
2、(学生组词)
3、生书写,教师巡视。
四、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资料,寻找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五、作业
1、背诵儿歌。
2、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歌、短文.
六、板书设计:
梦已经被染绿
残、融、嘱、散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检查儿歌的背诵
2、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儿歌
1、背诵儿歌(齐背、指名背)
2、小组内检查生字(学生运用生字卡片读字,组词)
二、《春天的脚步》展示会
1、上节课布置找资料,下面谁来说一说你都找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学生说,老师板书,然后进行补充,完成语文天地4,对于容易理解的词语,让学生明白意思,并且试着说句话。)
2、除了描写春天的词语外,有很多古诗也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还能背一些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背,老师给予评价、鼓励)
3、这些同学真了不起,积累了那么多的诗句,真棒!书上为大家推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让我们来听一听雨点在唱什么歌?(生自由读短文)
4、你都知道雨点在唱什么歌?谁听懂了它的歌,他都做了些什么?
5、多么有趣的文章,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你都找了那些文章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学生介绍,老师评价)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的好词、好句、好篇,收获可真不少!回家后请你们把这些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好吗?
四、课后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1、作业要求说明:
(1)自己选择某课程中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表格模板.doc”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撰写,要求按照表格中的项目来填写,根据具体情况来写,表格中多余的行删除,缺少的则自行添加。(请严格按照模板来填写,建议选中小学教材内容,模板中加入标注的或者黄色部分文字作业时请删除)
(2)本作业涵盖的主要知识点都在教材第八章中,其中案例在P254——P264,另外,本作业3(教学设计)和作业4(课件制作)选题内容保持一致(也就是课件是根据前面的教学设计来制作),请在选择内容的时候,综合考虑。
2、学习资源:
对于不会填写的地方请先仔细研究“案例”文件夹提供的两个案例。
提供案例:见“案例”文件夹中的文档,也可参照教材中的案例: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DOC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DOC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
“晒、池、浮、黑”
四个字,会认读“碰、雹”。区别“落、打、飘”的词义。
2、能说出水的几种变化形态,初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3、激起小学生爱水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写有“云、雨、雹、雪”四块卡片,四个带有箭头的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谜语揭题
1、学生猜谜:谜底是云、雨、雪、雹子
2、揭题:我是什么
激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读课文,请给自己提提读懂课文的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己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标上段落序号,想想课文说了什么?)
2、检查有几个自然段,再检查生字。会认读“晒、池、浮、黑、碰、雹”。
自主确定学习小目标
三、再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猜出了“我是什么?”
(师在在黑板的左下角板书:水)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师:原来我就是“水”啊!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板书:水),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小水珠吗?(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小水珠了。
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四、精读其中一段(随机出示:)第一段
1、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一段,看看我们能变什么呢?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
2、师:变成什么了?谁来说?那,是怎么变的?
指名一生读,说说你喜欢云的什么?
生:喜欢云的变化多端。
生:喜欢云的美丽。
3、反馈,多姿多彩的云朵被大家所喜欢。我们知道,当它穿着白衣服的时候,我们叫它
(白云);穿黑衣服的呢?叫黑云;披红袍呢?(红云);红云出现在早上时,叫──;出现在傍晚时,叫──你知道天上还有什么云?乌云、彩云(高中低)。现在我们都变成云,,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
(出示云的各种图片)
4、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可以一人读,表演读,或几个人合作读。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能读出这种喜欢。
5、自由读──指名读。(评价:一般:谁能读这种喜欢。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想你一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很得意。谁愿意挑战他?特别好:瞧,你读得乐滋滋的样子一定很喜欢。
6、学着他们的样,自由再读──男女赛读──大家齐读。
积累词语
自主选择学习形式
五、精读第2段
1、随机出现第2段中的1、2句、第3句或第4句。
师:老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看课件理解,学生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出不同的语气、速度等。)理解:“落、打、飘”。
4、指导读雨落得温柔,冰雹打得野蛮。雪花飘得轻逸。
理解、朗读相结合
六、根据课文第一、二小节,再结合板书说说水的变化
小结:看,雨、雪、雹子回来后又将变回水的模样,水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变化着,现在你明白,雪孩子为什么能化成云,云里为什么能落下下雨了吧?不过,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它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这些,大家可以在下节课再学习。
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选择学习形式。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冲、晒、池、浮自己读一读。
2、交流写字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范写。
4、生写,老师巡视。
八、(机动)出示与生字有关的文章让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九、作业
水还有哪些变化?课后画画,再写上几句话。
把课文内容和说话练习结合在一起,既理解水循环的线路,又激起新的疑问。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通过理解重点段落,向白杨和“爸爸”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难点:领会爸爸给孩子介绍白杨树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是宁强人吗?那你们举得宁强的山怎么样?水怎么样?环境怎么样?(出示宁强风光图,引导至山好、水好、环境好)
现代社会,由于一些地区的环境被污染,很多人做梦都想这生活在像我们宁强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但这个地方你们觉得怎么样?(出示大戈壁图片;引导至荒凉)可就有人愿意在这个地方工作,并且还带上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就像这大戈壁上生长的这种植物白杨一样,深深扎根在这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白杨有关的课文:《白杨》 板书:白 杨 (要求齐读课题)
二、感悟白杨
1.同学们,《白杨》这篇课文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说课文这样讲了什么?
2.爸爸是怎样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爸爸”评价白杨的语句。
(学生读完后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询问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引导至“爸爸”评价白杨的话,要求学生齐读并数数总共有几句话。)
(1) 出示第一句话
提问:“从来”是什么意思?“直”有什么含义?(引导学生抢答,并评价学生的积极精神)
白杨本来就是这么直说明白杨:本性正直(板书)。
(2) 出示第二句话
提问:白杨选择生长地方吗?从文中的哪儿可以看出来?那文中的白杨生活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要求在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句子。指名读画出来的句子,询问有无不同意见,引导至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齐读,并思考他们的生长环境怎么样?用一个二字词语来总结:荒凉。)
正因为白杨不选择自己的生长环境,因此才能在如此荒凉的大戈壁生长,请同学们再联系这句话(这屏幕)说说白杨有什么样的品质?
(指名回答,教师予以积极表扬)
(3) 出示第三句话
要求齐读,读完后接着问:他们面对雨雪怕了吗?面对洪水怕了吗?雨雪和洪水就相当于困难,面对困难而不害怕我们称之为什么?(坚强)面对这些困难白杨放弃生长了吗?面对困难而不放弃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屈服。总结起来叫:坚强不屈
小结:通过我们的认真研究发现白杨的优秀品质真不少,说实话,老师真的很佩服这些白杨,对它们是一种崇敬,谁能带着这种崇敬有感情的读读这个自然段呢?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1.但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白杨吗?从文中的哪儿可以看出来?赶紧照出来告诉大家。(他也在表明着自己的心)
2.爸爸到底在干什么,孩子们知道吗?(不知道)那他们知道什么呢?(要求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教师予以引导,并肯定学生的见解,并出示课件。
同学们现在想想孩子们可能知道什么呢?(要求同桌之间根据三个“只知道”分开来想象“不知道”进行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情况,合上课本师生一起总结。
3.爸爸把孩子们带到新疆是想让他们长大后干什么?(和爸爸一样建设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写法
1.要求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大树象征着什么?小树象征着什么?
2.思考:陷入沉思的爸爸为什么嘴角突然有了微笑?
(“大树”其实就是象征着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小树”其实就象征着孩子,大树呵护着小树,就相当于爸爸培养着孩子。小树能长大保卫隔壁,孩子也能长大建设边疆,奉献边疆。其实这也正是爸爸的心愿。)
3.同样具有白杨品质的爸爸更值得我们崇敬,请同学们带着对爸爸的崇敬再次朗读这一段。
4大树象征着像爸爸这一类建设边疆的工作人员,小树象征孩子们,这种借着事物来表达自己志向的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借物喻人。
五、课堂小结
五十年前的新疆那真的是一片荒凉,而现在的新疆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询资料去了解了解现在的新疆。去看看新疆在一代代建设者的辛勤建设下变成了什么样子。
板书:
白杨
本性正直
不择环境边疆建设者
坚强不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识字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提高性目标: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看图识字、识词,读好韵文
难点:创设情境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丽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方法手段
图文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认读生字,诵读词串,并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初步领略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
3、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碧、峰、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 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检查预习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激情导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三) 教学过程:
1、画面激情导入:
(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许多著名的游览胜地。我们国家的XX区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到广西游玩,一定要去欣赏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美之处就是漓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游轮,到漓江上观赏一番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串,说说哪些词串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的?
(2)学生交流,重点指导“秀峰、倒影、骆驼”的朗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互读检查。
(4)齐读
(四)教学意图:有的放矢,难读的或容易读错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并同桌检查,做到人人过关。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学习韵文
二、教学目标: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行词语:
1、我们的游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么可爱的漓江呀!
2、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碧水:
a、学生交流
b、师:是呀,漓江的水美。像碧玉一般的清澈,这就是“碧水”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c、我们文中是用“碧水”一词来写漓江的水美,还有一段文字也是写漓江的水的,大家来听听,想想它写了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齐读
(2)秀蜂
a、你还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b、与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
c、师:是呀,桂林的山多么清秀呀,谁来读?齐读
(3)倒影
师:水美、山美,碧水倒映着请山,就更美了!
把你看到的倒影读出来,比一比谁看到的最美。个别读,齐读。
3、让我们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齐读第一行词语。
(二)第二行词语:
1、我们的轮船继续前行,听,耳边传来了动听的歌声,我们循声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 对歌 榕树 壮乡
3、学生看图交流对“对歌、榕树”的理解
3、师补充简介壮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民爱唱歌,壮乡有“歌的海洋”之称,人们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还喜欢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绿水中生活,日子那样的幸福美好。
4、少数民族的生活是那样多姿多彩,谁愿意带我们去看一看,读好这组词。
(三)第三行词语:
1、走出了壮乡,轮船渐渐驶进群山之间,这里的山真有趣呀!师配乐读第三行的词。
2、交流:看到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哪座山?
3、象鼻 骆驼 笔架
4、这么有趣的山峰,谁想读?
5、其实桂林还有很多各有特点的山峰,师介绍:看,这座山多像一轮弯月,所以叫月亮山;瞧,在这座山上,你仔细数一数的话,能数出九匹马呢;再看这座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它就是彩叠山……
还有一段文字也是写桂林的山的,想不想听听,山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四)第四行词语:
1、我们的行程即将结束了,眼前又出现了一幅画,自己读读第四行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读词语
3、看图交流了解:鸬鹚
3、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这美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这组词。
(五)总结指导读好韵文
1、(出示配乐画面):无论是晨曦、白天、还是晚霞当中,漓江两岸的美景都是如诗如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这美丽的画卷,识字2用了12个词语就把它们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这篇韵文
3、自己先读读,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下节课要请他来当小导游,带我们去游漓江。
四、教学意图:
根据每组词的难易,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词意,带着理解和画面读好词语,同时也注意对整篇韵文的朗读指导,给学生课文的完整行。并在本板块中尝试补充了与内容有关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有机地结合使用,让学生由词的感悟过度到对篇章的赏析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美。
板块三
(一)教学内容:指导书写“碧、峰、影”3个生字
(二)教学目标:会正确、美观地书写这3个字。
(三)教学过程:
1、碧 峰 影
2、观察字形,什么结构的字。
3、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描红、书写,师提示写字姿势。
(四)教学意图: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临帖,把字写美观。
作业设计:
a类:完成《习字册》。
b类:背诵词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鼻、骆、驼、架、廊”。
提升性目标: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练习说话
(二)教学目标: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谁能有感情地背诵词串。
(2)齐背。
2、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真是百看不厌。谁能当一回小导游,带领我们再次去饱览无限美好的风光?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词串说几句话。
3、小组内进行小导游演说比赛。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
(四)教学意图:延伸性学习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设计导游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块二
(一)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
(二)教学目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鼻、骆、驼、架、廊”。
(三)教学过程:
1、出示生字,读一读,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字?
2、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3、师示范,重点指导“鼻、廊”的书写。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描红、书写,师提示写字姿势。
(四)教学意图:
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想法。通过交流、讨论,把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识字写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识字写字兴趣,写好字成了他们主动的愿望。
作业设计:
a类:1、继续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
b类:选择一组词串写几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比赛目的: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建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充分调动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
二、参赛对象:
1979年1月1日后出生的所有青年教师。
三、比赛方式和比赛地点:
分组分科命题,赛后集中评比。语文、数学、英语在崇德楼3楼计算机房1,其它学科在机房2,具体座位到时见座位表。
五、比赛时间:
1月7日(周三)下午3:00开始。
六、比赛要求: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行为动词使用准确。
2.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准确、切合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各个教学流程之间有设计意图的表述,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教学方法选用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5.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够合理地设计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
6.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叙述简洁、明了,字体和图表等运用恰当。
(二)课件制作
1.参赛教师自己准备U盘拷入相关教学课件资源,比赛时计算机房网络关闭;
2.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3.课件的设计新颖,使用恰当,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方便,适用于教学。
5.画面设计美观,有一定的艺术性。
七、考核评分:
1、由教务处组织评委评分(评委名单另行通知)。
2、评分时课件去掉老师真实信息,采用编号;
3、根据比赛成绩评比出一、二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认识偏旁“人、刂、灬、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指导“不、开”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这些字你都会认了吗?一边读一边牢牢地记在心里。
2、按自然段读:老师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导语:你们看这棵小树长得多好呀!那你们知道吗?树叶下面可藏着许多秘密呢!谁愿意揭开秘密?
二、新课:
1、师将深色叶子翻开(书上词)
小伞、爷爷、撑开、穿上、暖和、一棵树、冷热、给我、来到
⑴两人互读:谁有不正确的及时帮他纠正。
⑵请学生当小老师,会读哪个就带着大家读哪个。
2、这些词里有咱们这节课要认的10个字,他们也在树叶下面藏着呢,快看看都是谁?
伞、爷、棵、到、冷、热、给、开、穿、暖
⑴你都认识他们吗?自己快认一认。
⑵指名当小老师,带读这些字。
⑶重点字挑出来,再读,“爷、到、冷、热、伞”认识“父、人、刂、灬、冫”偏旁。
⑷通过图,用基因识字的方法讲解“父”:古时候,儿子犯错了,爸爸教训儿子的时候,手里要拿着一根棍子,就是父。“爷”的下面部分好象是腿骨弯曲的样子。
还学了哪个字有“父”?(爸)扩字:爹、斧、釜
3、游戏:试试谁的反应快!
将本课要认的字发给学生(两人一组,一组一个字)
学生说字,拿这个字的学生站起来,带读。
4、两人一组用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5、朗读课文,把这些字记住。
6、我会写。
“不”:
⑴观察:有几笔写成?
⑵每一笔是什么?
⑶观察每笔的位置。
⑷师范写。
⑸生描红笔顺,再独立写一个字。
“开”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
三、练习
听老师说词或句子,有今天学的哪个字,请你把它挑出来。
暖风、暖气、暖洋洋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
我有一把漂亮的雨伞。
热水、热气、热毛巾
小红送给我一支铅笔。
开车、开门、开灯、打开
教室门口有一棵树。
我扶爷爷过马路。
穿衣、穿戴、穿鞋、穿着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