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习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习,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习,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大家都会将学习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习,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习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1、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2、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c、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3、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
(四)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3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一、复习检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师: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代有个人叫“大禹”,这篇课文是讲他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出示课件)
2、师: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小朋友,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生自由读。
指名读,再指名回答: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5、(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6、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语):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大禹会怎么想呢?大禹会怎么做呢?(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2、大禹会怎么想呢?(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禹为什么一定要治理洪水呢?(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讲讲)生说。
3、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禹的决心吗?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朋友,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下面请你们自由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划出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划。
5、读完了第二自然段,划好了吗?指名回答。(出示关键词语)
(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6、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前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或文字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分组朗读课文。
3、根据同学围绕课题进行的质疑,从中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结果)
4、回顾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灾难,无家可归,四处逃荒。只有治理好洪水,才能拯救百姓,造福百姓。)
5、相机出示小黑板板书:严重灾难,四处逃荒。
二、学习课文
1、了解了大禹治水的原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课文的感受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2、出示小黑板,读题目。
(1)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他治水的方法与父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3)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结果怎样?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几个问题,逐个解决(可打破顺序)
4、根据表格要求填写大禹和父亲治水的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说出谁的方法好,画出重点词,感受大禹的聪明才智。
小组讨论填写后,选一个代表调板填写小黑板进行展示。板书:聪明才智
5、乘势追问:禹在疏通河道的施工中是怎样做的?这样做辛苦吗?找出重点词句读读,感受大禹不辞辛苦的意志。板书:千辛万苦 不辞辛苦
6、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不入?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指名简介故事,画出重点词,说出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7、随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8、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聪明才智,不辞辛苦,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人。)
9、齐读第3、4自然段。
10、大禹在老百姓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治水英雄)他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根据板书归纳。
(这种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世代传颂吗?)
11、齐读第5自然段,画出重点词。板书:终于、因此 治水英雄
三、总结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对大禹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根据时间情况进行支动安排)
2、根据板书:“原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并随机指导“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3、总结谈话
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公而忘私,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今有毛泽东为人民谋幸福;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戴明瑞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捐巨资兴办学校,兴建公益事业等等,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何等的高尚啊!是当今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四、拓展作业
想象洪水退后,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写下来。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辞辛劳的制服了洪水,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最爱看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月》等)在课外我们也看了不少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2、板题,读题,质题。
师归纳:
(1)为什么治水?
(2)怎样治水?
(3)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的?
2、抽学生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交流汇报上面的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1、学习第1和2自然段
(1)抽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学习第3和4自然段
(1)分组读这两段。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朗读来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引导学生比较禹与他的父亲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拄着棍子走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蒙蒙亮”、“烂了”“草丘山冈”等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适时指导学生朗读。
c、为了治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引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来理解大禹的奉献精神。)
补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并让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读句子。
3、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2)看到这些景象,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内化问题
(1)此时此刻,你难道不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
(2)教师总结:大禹也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许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人物,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艰苦
奉献辛苦爱戴敬仰
痛苦
附: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一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15大禹治水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1.有关洪水的课件。
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3、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五、全文总结
齐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思维英雄?
六、布置作业。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神话想象丰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点,掌握“窟、栖、悯、矗、拯、疏、跋、涉、锹”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赏析神话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精神。
2、难点:分析合乎人物身份、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一般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字词语的学习,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难点:理解禹的不平凡的出生。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的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转困的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他就是大禹。
(二)了解神话。
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灯,进行字词教学。
(四)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4)写鲧治水被杀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写大禹哭石生启,被尊为“大禹王”。
(五)讲读第一部分。
1、课文如何描绘这场大水灾?说明什么?
明确:课文从田淹、房毁、人们无处栖身这几方面突出了上古这场水灾水势的浩大、灾难的深重。
这样写既点明了治水的必要,也为鲧治水失败被杀作了伏笔。
2、面对这场灾难,众神、鲧、天帝各采取了什么态度?
明确:众神: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鲧:费尽心机偷来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对鲧违背他的旨意非常恼怒,派火神杀了鲧。
3、鲧是怎样治水的?如何评价他?
明确:鲧治水方法不对,但他具有为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刚强的行为,是一个英雄。
4、禹是如何出生的?他的不平凡的出生说明什么?
明确:鲧的尸体被剖开后,禹坐着一条虬龙来到世上。
说明:
第一,鲧根治洪水的决心未尽,他把希望寄托在禹的身上,具有不屈精神;
第二,禹治水既是继承父志,又是反抗天帝,为民造福的行动。
(六)课堂练习(幻灯出示)。
(七)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3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二、三部分。
2、理解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讲读第二部分。
①大禹怎样治水?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明确:
第一,禹发动群众与群众共商大计。
第二,采用疏导的方法。
第三,请应龙协助治水。
②分析三过家门而不入。
a、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
b、详写两次,略写一次。
c、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d、分析人物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岳母:对阿娇的关怀。阿娇: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大禹:诚恳、深致歉意、决心坚定的语气。
③故事主要是说禹,为什么要写他的妻子?明确:从侧面说明大禹治水的成功与他的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的。
④第14段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什么?明确:说明治水时间之长,工程之巨,成就之大,有力地突出了大禹的功绩。
2、分析第三部分。
①如何理解大禹哭石生启?明确:写出他对阿娇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无限悲痛、裂石生启,更是突出了大禹的“哭妻”具有撼天动地的特点,富于想象。
②结尾说明了什么?告诉我们:谁为民除害,谁就会得到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爱戴。
3、总结全文。第一部分主要写大禹治水的起因,第二部分突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第三部分说明大禹治水的功绩。
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预习《怎样讲故事》。
板书设计:
天帝惩罚世人(灾难根源)
禹治水的起因
鲧治水被杀(为民献身)
大禹破肚出生(继承父志)
禹和群众共商大计治
请应龙协助治水
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妻的理解和支持
治水取得成功
大禹治水的功绩,被尊为“大禹王”。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大禹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文字:介绍大禹。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命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口述:
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15大禹治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大禹简介,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蛇兽伤仍”前鼻音“训”。
②识记生字
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毒蛇狠毒青蛇野兽走兽受伤伤人仍然仍旧后退退出继续继承后续训练培训恢复恢弘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洪水 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疏导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
灾难 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先扫清字词障碍,为把课文读通顺、正确打下基础。】
三、学习“会写字”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灾”,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洪难认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产业”独体字,“道”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难、被”,学生练写。
“难”:左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是“衤”,不是“礻”。右部“皮”为竖撇,收笔可略向左出,竖居横钩正中,底部撇收捺放。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对会写字的教学从音、形、书写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书写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大禹治水》,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古时候洪水的凶猛,以及大禹治水的艰难。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大禹治水前人们深受洪水的危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
预设: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指导朗读:朗读本段时,语速要缓慢。尤其读“很久很久以前”时,要放慢速度,给人很久远的感觉;第二句的几个动词要重读,读出人们生活的痛苦。
【设计意图: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为下文的学习,设计好了悬念。激起学生往下学的兴趣。】
2.学习2-4自然段
默读2—4自然段,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
(1)鲧治水。
出示: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用什么方法治水?(筑坝挡水)他成功了吗?(没有)
出示:“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介绍过渡句的用法。
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2)鲧的儿子大禹治水。
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句子:“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找出文中数量词,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十三年、三次、一次)
预设:
(1)“十三年”说明禹离开家乡很久很久,说明他治水决心大。
(2)“三次路过”而“一次也没有进门”可以看出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以及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品质。
(3)从“到处奔走”一词可以看出禹为了治水到处实地考察地形,一心寻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务实的工作态度。
朗读指导:禹为治洪水不辞劳苦,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十三年”“三次”“一次”要读得重一些。
大禹采用什么办法治理洪水的?(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
出示: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最后,洪水被大禹治理得怎么样了?(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出示: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理解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能力。】
3.总结全文
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学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了为国家、人民做贡献。)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三过家门而不入》。
听读儿歌《三过家门而不入》,试着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讲讲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赞美了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六、主题延伸
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哪些?
还有《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
七、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起因:洪水经常泛滥人们生活痛苦极了
鲧筑坝挡水九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大禹治水经过:离家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心为民
吸取教训疏导开通河道 不辞劳苦
结果:洪水退了农业生产恢复 专心致志
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再现”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不足之处:
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2-0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4-0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6-22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精选06-22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5-27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09-30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06-24
课文《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06-25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课件04-05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学设计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