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1 10:49:52 偲颖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1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及解读: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要:养成默读习惯,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针对以上要求,我将目标设计为让学生通过默读寻找文中三只猫的外形、性情、在家里的地位等信息,并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设计了“概括文章内容”的问题,本文故事情节比较容易理解,为了挖掘文章深层次的含义,我设计了“假设同样的事发生在第二只猫身上,‘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问题,并让学生用第一人称与同桌交流,最后推文及己,拓展了“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说说你的经历和看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一个更为主观的理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难点:

  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导入和语言导入。

  谜面:像虎比虎小,日夜勤操劳,最爱捉老鼠,捉到就喊喵,打一动物。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他家就是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却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郑振铎的文章《猫》。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齐读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猫》《欧行日记》《海燕》等。

  学生朗读。

  四、检查预习

  文章重点字词:怂恿sǒng怅然chàng蜷伏quán叮嘱zhǔ惩戒chéng芙蓉鸟fúróng妄下断语wàng畏罪潜逃qián

  开火车读,学生读错时予以纠正,读完齐读。

  五、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预设:“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最终决定永不养猫。

  六、再读课文,体会细节

  默读文章,将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带给我的感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或自己概括总结,并填写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带回来的

  门口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不活泼、忧郁、懒惰

  在家中的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太注意它

  结局

  病死

  被过路人捉去了

  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

  带给我的感受

  一缕酸辛

  怅然的、愤恨的

  更难过的多

  学生默读寻找,最后举手发言。

  结论:我对三只猫的情感是不同的,对前两只猫的情感是“喜欢”,对第三只猫的情感是“讨厌”,但文章却略写前两只猫,详写第三只猫的故事,第三只猫的亡失带给“我”的感受也更难过的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它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七、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我”对第三只猫并不喜欢,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的多”,为什么?下面我们情景再现,细读芙蓉鸟事件,并思考以下问题,探究原因。

  1.案发现场什么情况?

  2.“我”为什么断定凶手是第三只猫?

  3.“我”怎样惩罚第三只猫的?

  二生朗读:15-29段,全班齐读30-34段。

  1.案发现场什么情况?

  预设:“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我”为什么断定凶手是第三只猫?

  预设:案发前:花白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案发后:“嘴里好像吃着什么”。

  3.“我”怎样惩罚第三只猫的?

  预设:“我”拿起门旁的木棒打了它一下。

  4.我们大胆猜测第三只猫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预设:被我打伤致死。

  所以,第三只猫死亡以后,“我”更难过的多的原因是。不仅是因为我看到芙蓉鸟死亡时,妄下断语,冤枉了它,惩罚了它,导致了它的死亡。

  5.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发言交流。

  预设:“我”不会怀疑第二只猫,就算真的是第二只猫吃的,“我”也不会用棍棒打它。

  因此,造成这桩冤案的根本原因是,我对第三只猫存在偏见,这导致了“我”妄下断语,冤死了第三只猫。得知真相后,“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因此“永不养猫”。

  八、总结全文,理解主旨

  联系全文,你从本文悟出了什么道理?

  预设: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九、畅所欲言,推人及己

  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说我们面对类似事件时,应该怎么做?

  学生举手发言,班级共同探讨。

  教师寄语: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你会收获更多,让我们怀着平等和宽容,善待一切生命。

  作业布置:随堂一、二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三个目标基本达成,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做了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很快就能找出三只猫的特点。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着以下缺点:一、上课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从而无法带动学生,上课氛围不够活跃。二、在对“芙蓉鸟事件中‘我’的过失是在于‘我’的主观臆断,妄下断语”这一结论的探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出现偏颇,使得学生不能直观得出“我”妄下断语的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和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结构。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可是他家最终却永不养猫,期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以课后“读读写写”和课下注解为主。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自己一家养猫的经历。作者家里养了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的表格。

  要求:来历和外形用“——”勾画,性情用“~~~~~~”勾画,在家中的地位和结局用“()”勾画。

  三、细读课文

  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详写?哪几次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理由?

  明确:第三次详写,第一二次略写。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层层递进。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死亡让作者陷入深深的懊悔之中,难以忘怀,自然着墨最多。

  2、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那么你喜欢哪只猫?用下面句式说说:

  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_,我从______________(语句)看出来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A“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与“三妹逗她时,它好玩极了。”相比较。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活泼可爱,表达了“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捉蝴蝶的有趣、活泼,表达了“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写出了小猫的淘气、顽皮,表达了“我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教师小结: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四、质疑探究,理解主旨。

  1、对三只猫的亡失,“我”的感情各是什么?

  2、怎么理解“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忏悔之情。

  3、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1、第一只猫:“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二只猫:“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第三只猫:难过、内疚、忏悔、自责。

  2、朗读17—34自然段,思考: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第三只猫死亡,我什么内疚、忏悔?

  明确:

  (1)“我”错在:“我”凭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断定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2)追问: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教师小结:本来,一个喜欢猫的人,对各种猫都应该一视同仁,美丽活泼的猫固然喜欢,而对于不美丽、忧郁的猫更应该怜悯,倍加关照。但是“我”并不是这样,“我”对三只猫的态度各不相同,以致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使得第三只猫含冤而死。)

  (3)问:第三只猫死亡,我什么内疚、忏悔?

  “我”内疚、忏悔原因:第三只猫是冤死的,是因为“我”意识到凭着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3、(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2)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3)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4)要为人着想,不能损人利己。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

  六、延伸迁移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对待生命?(出示动物图片)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基训

  2、预习下一课

  板书:

  16、猫

  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3

  一、教学要求: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对猫的喜爱。

  4、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3、简介老舍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层次。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后交流教师板书。

  4、朗读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5、体会可爱

  ①自读课文第二段(第4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小猫的可爱了吗?

  ②挑战朗读,评议。全班齐读。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大脑里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既老实又贪玩,既尽职又温柔的'古怪猫。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屏息凝视、非……不可

  ②比较: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它贪玩在--它尽职在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枝折花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3.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悟重点词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前三个自然段中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和这些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着的“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对老舍先生及其作品有较多的了解;

  2.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能对其进行扼要的整理;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观察猫。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动物小朋友?(教师板书:猫)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是怎样的?

  2、指名说。

  3、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指明学生回答印象中的猫,发现大家对猫的印象算是比较细致的,如:眼睛晚上会发光,太阳底下会迷成一条线;爪子上有肉垫,走路没有声音等。)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要读准生字字音;②把句子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很乖任凭尽职抓痒咕噜淘气开辟遭殃枝折花落生气勃勃性格屏息凝视稿纸(生字词检查,可以请几位同学领读,再全班跟读的方式来学习掌握)

  3、重点指导:“乖”字书写;多音字“折”“屏”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题: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至第()自然段是写大花猫();第()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的()。(这个框架帮助学生更快的感知整篇课文,起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2、请4位同学同时站起来,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拿笔圈出文中所有描写大花猫性格的词语。(这个环节可以检查学生句子是否读的通顺)教师随机板书:随机板书:(a老实—贪玩—尽职b温柔可亲——一声不出c胆小——勇猛)(这个环节学生比预想的完成的出色,板书很清晰明白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必再次强调,让学生自己来说,自己看明白。)

  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指名读(多位)。

  2、出示句子“任凭谁怎么呼唤,她也不肯回来”你体会到猫什么样的性格?用“任凭……也”造句。(学生回答“固执”,在用“任凭……也”说话的时候,只指名2位学生回答,感觉不够,可能学生对于这个句形还是没有掌握。当学生朗读的很好时,教师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很宽泛的“很好很好”。象这个句子,就可以这么评价:“可以听出,你真是只贪玩的小猫啊”)

  3、找出文中描写大花猫“尽职”句子。

  a.句子“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体验“非……不可”看出大花猫的什么性格?(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是要注意的地方,虽然在读句子时“非”字要突出,但不能评价学生的朗读说:“非”这个字读的很好,可以评价为:你仿佛让我看到了一很尽职的大花猫。)

  b.品味“屏息凝视”①说说什么叫“屏息凝视”。②辨析“屏息”是否就是不呼吸了呢?③指导朗读: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表现?④创设情境进一步体验:同学们找准目标,屏息凝视十秒钟,体验猫的尽职。

  4、以多种形式进行练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5、可以从大花猫的三种性格入手,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背诵课文。

  b、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体验什么是“蹭”①蹭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从“蹭”字发现猫的温柔可亲,体验老舍先生多么爱猫!)②请和同桌蹭蹭,你有什么感觉?③把这种体验放在朗读中,应该怎么做?

  3、教师激趣:你听,猫它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的叫唤,怎么样的呢?能不能想象一下。(教师要真正进入,采用丰富的言语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

  师:也许我们的猫,刚刚吃饱喝足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

  生:喵──

  师:也许我们的猫刚听到主人的召唤,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

  生:喵──

  师:也许我们的猫,在外面疯跑了一天一夜,碰到了一只势均力敌的猫,啊,要打架啦,它会粗吼一声──

  生:喵──

  师:也许我们的猫,正伸出脖子来让主人帮它抓痒,它会非常受用地细叫一声──生:喵──

  师:这“丰富多腔”的声音是不是特别美妙啊?我们以前生活中也接触过猫,你有发现猫这些丰富多腔的叫声吗?看来老舍先生真的是很爱猫啊。

  4、教师质疑:猫跳到桌上,在稿纸上踩印的为什么是小梅花啊?

  ①这小梅花是指什么啊?

  ②比较(小组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预设:一组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另一组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5、教师小结:我们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热爱之情啊!

  c、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猫,胆小又勇猛,用课文中的那个词语可以来形容(古怪)。遇上蛇都敢斗一斗,猫确实够勇猛。

  3、请学生再次朗读,注意读出猫的勇猛和作者的自豪之情。

  五、教师小节

  一只小小的猫,大作家老舍先生却把它描绘的这么生动活泼,此刻,你是否很想去看看,这些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小猫是否真的这么古怪和可爱呢?好好去观察你身边的这些小事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这么可爱的。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板书:猫

  导语: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风趣、幽默的风格,感受动物形象。艺术表现:用故事贯穿整个歌曲学校过程,引导学生用轻快、亲切地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寓教于乐,艺术表现自然。

  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用手势表达情绪和节奏,并在演唱中加入猫和老虎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培养了核心素养。

  文化理解:

  课堂以“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办法智斗老虎”的悬念展开教学活动,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沉着冷静,积极思考动脑筋,办法总比问题多,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孩子,并教育学生要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歐曲。

  敏学难点:

  1、结束句的节奏把握

  2、过多种体验话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多种形式相结合,创编表现猫和老虎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

  老师家里有个小哥哥,特别喜欢听故事。同学们,你们也喜欢听故事吗?(喜欢)

  好!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为师学本领。这猫师傅呀很认真,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这老虎呀本来就身强力壮,想到自己的本领也学到了手,就神气得不得了,还专门欺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弄得小动物们都很害怕,这样一来老虎就更加威风凛凛了。这时候,狡猾的狐狸给老虎出了个主意说:大王啊,你如果能把你的猫师傅吃掉,你可就真的.是“天下第一”了。老虎一想:哎!这可是个好主意!于是第二天,当动物们正在森林里玩得热闹时,老虎忽然大吼一声,吓得小动物们都瑟瑟发抖,一个个都闻风逃走了。远远的,猫师傅就看到了龇牙咧嘴的老虎正向自己猛扑过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猫并没有被老虎吃掉。咦?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办法智斗老虎的呢?

  (提示:师要边说边表现出猫的聪明和老虎的神气活现,威风凛凛的形象)

  (通过老师讲故事这一实践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为下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2、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聪明的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只猫,你将怎样虎口脱险呢?”

  (提示:在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发散的多种思维,进行巧妙的评价,并能把这种思维很好的收集回来)[如猫师傅留下一招“爬树”的本领没有教给老虎,猫儿灵巧地爬上了树,老虎的野心没有得逞等等]

  二、设疑导入,学唱歌曲

  师:哇,大家都很能干!

  生:跳到老虎背上。

  生:爬上了树。

  师:帮猫师傅想了好多办法!故事中的猫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好办法呢?竖起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播放范唱《猫虎歌》,学生聆听感受。(发)

  (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带着疑问学习歌曲。)

  2、师生讨论歌词内容。(解决难点句子的节奏问题)

  师:听完了故事,谁来说说:在老虎向自己猛扑过来的千钧一发之际,机智的小猫是如何对付它的呢?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发言,让学生明白)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小猫害怕了吗?

  “没有”!对!小猫一点没有害怕,而是积极想办法对付,歌曲中小猫做了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提示学生可以看)(学生说出一句,老师就把歌词贴在黑板上)

  (1)摇头摆尾装师傅~吔吔吔(动作)

  (2)狮子豹子都是猫啊(说话)

  (3)只凭一招会上树啊(动作)

  看到猫师傅的表现,大老虎有什么反应呢?

  生: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

  同学们听的太仔细了,那谁来说说,这些句子我们要怎样念才够味呢?

  试着念一念(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念得真棒!我们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再放《猫虎歌》,让学生再次聆听熟悉歌曲,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势表达情绪和节奏)

  3、师:“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乘老虎发愣的时候,小猫迅速爬上了大树,大声地问老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最好由学生一起说这句)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7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标版第十册第六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五、教学准备

  学生: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老舍先生家的猫。

  3、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

  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

  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

  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课文

  1、导入:

  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反馈:

  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感悟写作规律

  摘录词语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规律感悟

  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

  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仿写一段话

  (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图,明图意

  2、要求: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实物投影)评价

  (评价时注意:①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思考练习第2题)、明确古井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问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二)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生字读音:

  乳(rǔ)汁的乳、报酬(ch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

  扁担(d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

  单薄(b)的薄不要读成bo的音;

  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的中似、不要读成s的音;

  日子长着哩(li)的哩应读轻声;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读成gng的音;

  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的音;

  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边是日;

  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

  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熹微、歉意、陶冶、络绎不绝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二)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再由老师归纳、顺便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1、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来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

  第4自然段:老两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乡亲们劝说两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帮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想一想、议一议:按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联系比较紧)为全文划分四个结构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从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从而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使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三个句子及结尾一段话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阅读分析第一段:

  1、这一段写了四句话:有两句话是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还有两句话是进一步说明井水的质量和古井与乡亲们的关系的。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把前两句话画下来。后两句话中清凉可□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凉可口的井水。哺育是养育、培养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三)阅读分析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没有很多这个词?如果没有、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时间长、人数多、路面湿表现。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

  2、春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说下过一场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点是雨水少、有贵如油之称。下起来不大、断断续续、一般刚能润湿路面。)

  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样的?

  (湿漉漉的。)

  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

  (说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来人往、免不了会有井水洒到地上、路面总也不干。)

  3、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阅读分析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呢?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样表示?乡亲们又是怎样劝说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外地教书、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2、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说成老人的水缸满满的有什么不同?总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直是满满的、大家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3、乡亲们这样不间断地、热情地帮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给乡亲们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于是、老两口带着歉意说: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自出力气啊。老人的话里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那么、不白出力气是什么意思呢?

  (是有报酬)

  总让的总跟总是满满的的总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一样、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换个意思相近的、同学们口头上经常说的口语词是什么?

  (老是)

  4、乡亲们是怎样表示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这句话点了问号、应该怎样读?是有疑问而提出询问的语气、还是强调古井为乡亲们做了巨大贡献的一种反问语气?连同下面一句话试读一下看看。

  5、乡亲们总是劝说两位老人、劝说是什么意思?

  (劝解、说服)

  为什么还要劝说两位老人呢?

  (因为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要给帮助挑水的人一些报酬。乡亲们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讲道理、让老人安心接受帮助。)

  这种劝说是不是只有一两次、还是多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每次老人表示、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的。总是)

  6、这一段出现了两个总是、一个总让、查查工具书、这里的总是什么意思?

  (经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为了表示乡亲们对两位老人的无私的热情的帮助、一是为了说明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感激乡亲们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试读这一段、再指名读。要读出乡亲们的关怀热切和体贴的感情、还要显示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五)阅读分析第四段:

  1、先齐读、再自由读课文结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话、说明了多好:

  ①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这句话跟开头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再读读开头段。

  (这句话跟开头段呼应了、是开头段内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开头一段和结尾这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们的联系密切不密切: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它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看来、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②古井多好、好在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陶冶是什么意思?工具书上是怎么讲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来的意思是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用来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品格是指人的品质、风格。)

  小组(或同桌)议论、然后全班讨论:古井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古井源源不绝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一无所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乡亲们以什么影响?换句话说、这种精神乡亲们学到手没有?

  (学到手了)

  表现在什么地方?

  (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2、小结:

  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为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二)学习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三)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自由读、教师范读和指名读的顺序进行。要求:读得连贯、节奏自然、强弱恰当。较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句、段及全篇的意思、以及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课文的语调、速度、停顿及重要字词的重音。着重注意:

  第二段、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欢悦情感和热闹气象。

  第三段、读出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挑水的热情和关怀、以及两位老人的不安与歉意的心情。

  第四段、读出结尾段的归结语调和感慨气势、多好、古井、生命的泉水、陶冶、怎样做人应该读重音。

  (二)造句练习。

  向学生说明哺育的本意是用乳汁喂养的意思、一般比喻培养教育。络绎不绝有两种用法:一个是当作状语修饰谓语来到的、另一个直接当作谓语使用(语法术语教学中不必出现)。

  出示示范句、再做练习:

  1、哺育:

  ①小鹿在鹿妈妈的哺育和饲养员的照料下、渐渐长大了。

  ②爸爸妈妈和学校老师都在哺育我们成长。

  2、络绎不绝:

  ①清晨、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街心花园体育场。

  ②清晨、到街心花园体育场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

  (三)课文第二段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尽情享用的热闹情景。下面有一种写法和原文比较、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段写形象生动的。

  出示: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里来远。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连续不断地从我们家门前走过、桶响着、扁担响着。门前的路总是湿的。

  和原文第二段比较、有什么差别:

  原文一般写法比较说明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原文用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用拟物降临、表示暮色来到。这就把从早到晚的时间、形象地表现出来。络绎不绝是成语、比一般说法简洁扼要。

  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吱悠悠、像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桶响着、扁担响着。叮叮当当、吱吱悠悠是桶和扁担的拟声、用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比喻、联想取水的人们的欢悦心情。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门前的路面老是湿的。湿漉漉是湿的拟状、用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联想、表示路面湿得不大、给人一种舒适、滋润的感觉、透出乡亲们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小结。

  这一段用形容、拟物、拟声和比喻、联想等写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的欢悦心情。读了给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亲切的。

  重点读这一段。

  下面有一段直接描述的话、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第二段的写法、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一下、看看怎样修改、补充可使这一段活生动、形象。

  (注意:划横线的词语可以改动、变换。)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早晨、赶集的人多极了、肩碰肩、脚碰脚的。市场两旁摊位上、菜是绿的、米是白的、鱼是银的、果子是红的。鸡也叫、鸭也叫、卖主不停地喊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挑选自己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修改后是这样的(供教师参考):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清晨、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市场两旁摊位上、菜绿莹莹、米白花花、鱼银闪闪、果子红艳艳、鸡叽叽咯咯、鸭子呱呱呱呱、卖主不停地吆喝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目不暇接地挑选着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像奏起一支欢乐的晨曲。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的重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污涩()怂恿()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再次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归纳: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六、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板书:

  猫

  郑振铎

  “我”三次养猫的故事:1、2、3、

  态度:喜欢更喜欢不喜欢

  情感:酸辛怅然难过、自责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

  六、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第三只猫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动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我觉得,这堂课我的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大胆尝试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提问设计”。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

  当然,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有点紧张,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把字写下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不畏、为民造福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

  第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诊断与矫治。

  (1)认读词语,矫正字音:

  驱赶迈进折磨烈焰不远万里悬崖绝壁

  触犯惩罚盗取壮举小心翼翼大发雷霆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矫正读错的地方。

  (3)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除了写普罗米修斯盗火外,还写了什么?

  (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无火(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讨论:没有火人们怎样生活,引导体会“没有……只好”中包含的无可奈何。

  (2)理解省略号的用法,用“没有……只好”继续练说省略掉的内容。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学课文每2部分—盗火(第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

  (2)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躲、悄悄、偷取、小心翼翼,理解“小心翼翼”,为什么要“小心翼翼”?

  (3)你从普罗米修斯盗火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神?

  (4)教师引读第4自然段,读完学生想象练说:有了火,人们可以干这么多事,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那么当人们得到火种后,他们该是多么欣喜若狂呀!想象一下,人们会是怎样的表情,又是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想象练说。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一边读一边想象,把盗火的危险,得火的欣喜读出来。

  3、学习课文第3部分—受罚(第5、6自然段)。

  (1)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发雷霆”,想想还有哪些词看出宙斯大发雷霆了?

  (2)学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宙斯是怎样惩罚普罗米修斯的?从哪些词句写出普罗米修斯遭受了残酷的?

  (3)读完交流讨论,说说你觉得宙斯又是一个怎样的神。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把宙斯的'形象与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作比较。

  (5)指导感情朗读。

  4、学习课文第4部分—获救(第7、8自然段)。

  (1)自由读第7、8自然段,思考:赫刺克勒斯为什么要救普罗米修斯?他是怎样救的?

  (2)读后讨论:

  1)出示: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甘愿为人类而受苦。感情朗读,感悟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感受其不畏、坚强不屈的精神。

  2)板书“不远万里”,理解词义,体悟赫刺克勒斯受感动之深,救人决心之大。

  3)齐读第8自然段,读出喜悦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练习复述,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激发复述兴趣。

  师:如果有人问你,火从哪儿来,你会怎样告诉他呢?

  2、教给复述方法:一边看板书,一边脑中想象,一边复述。

  3、学生同桌互相复述,互相评价矫治。

  4、指名复述,师生评价矫治。

  五、共同小结。

  学习生字。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猫教学设计猫课文的教学设计04-11

猫的教学设计03-08

猫教学设计03-11

猫教学设计08-18

《猫》的教学设计06-15

《猫》教学设计03-05

《猫》的教学设计06-15

《猫》教学设计04-24

猫的教学设计03-08